我一直知道爬的好处,以及学步车的种种不好。也明白宝宝学会了爬才让他学会站再学走路,知道宝宝迟早会走路。可是我上班了后,宝宝给家婆带,家婆又要买菜做饭,又要带孩子,我家的宝宝很粘人,老是不肯要独处,老要人抱,所以家婆无法腾出手来做饭菜,说得买学步车,没办法,只要让她买回来。但是只是家婆没空的时候才放他坐会,或者我们吃饭的时候让他坐会。不过他自己不喜欢坐久。学步车可以调档,必须让他脚掌完全着地,不能让他是脚尖着地的。
医生说了,最好是让宝宝学会了爬才让坐学步车,能不坐就不坐,如果坐的话不要每天超过2个小时。
其实有的小朋友坐学步车到了会走路后,脚并没有所说的那种八字脚之类的,但还是会出现很多用脚尖走路,走很久之后还得纠正很久都不行。
不过重点不是这个,是宝宝必须得会爬,爬的好处真的很多,很多小朋友坐了学步车后就不怎么愿意爬了,这个很不好。
现在我也在苦恼中,宝宝8个月了,还不会爬,每次让他爬着,用手掌顶他脚底,他会向前蠕动,可是没多久就要哭着起身,不愿意学爬。每次用手托着他胸前,让他双手支撑身体,可是没一会他就不愿意了,让他休息再托他,他就哭闹了。
最好不用学步车!拿来喂饭还不错。
我见过几个邻居的孩子快两岁了,走路还垫脚尖,都是坐过学步车。我的朋友有个快4岁的孩子,她的腿部力量很弱,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不好,需要进行专门的感统训练去改进。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小时候老人带,长时间放在学步车里,没有爬过。
其实,孩子学走路是很自然的过程,不需要学步车和学步带或者大人扶。多让他爬,肢体力量够的时候,他就会自己站起来,开始站几秒,坐下,慢慢的,站的时间持续的越来越长。等他站稳了,他就会开步,走两步,跌倒,再起来,走两步,再跌倒……慢慢的,能走的步子越来越多,越来越稳……家长只需要确保环境安全,没有尖角等危险存在就行了,要做的仅仅是鼓励,静静的看着孩子的进步,好好享受就好了。
这是孩子自己学习的过程,能体验挫折,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他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爬行和学走的过程是孩子体验感受自己的身体,本体感和平衡感需要他自己体验才能掌握,剥夺了孩子的自身体验,对孩子的自信心形成会有阻碍。严重的会有感统失调。
爬行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你希望他多爬,就让他多趴,他要活动自然就要用手撑,能锻炼手的力量,家长可以用手掌抵着孩子的脚掌,让他蹬,往前爬;又或者托着他的肚子,辅助他爬。多拿好玩的东西吸引他,或者设置一下障碍,弄一个“山洞”,增加趣味性吸引他爬。等会爬了,就让他在滑梯下面往上爬,起初不够力,大人稍微轻托孩子的屁股。
平常要注意:他想要什么让他自己去拿,不要大人代劳。多着地,别总是抱。
常见大人问:“你的几岁走路?几岁讲话?我们的还不会……”其实,只要是正常,没有人不会走和讲话的,只是有先有后,我们大人不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