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每一个父母都很纠结。我们一直都期望孩子快乐,但真正执行的时候又怕孩子成绩不好,学校的老师、亲戚的攀比还是让我们也不自觉地去关注成绩。
所以,我们也无法做到像西方那样去纯粹的兴趣学习、能力培养。
就我个人而言,我争取努力不去唯一关注孩子的成绩,但我还是会尽力去启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多给他讲或者带他体验这个商业社会的一些社会活动;并多陪他做一些体育锻炼方面的玩耍。至于书法、音乐、舞蹈方面的,他要是真的非常感兴趣,我也鼓励他学,没兴趣就无所谓啦。
在教其懂辨是非、加强身体的基础上,我尽量放养。
想知道麻省理工毕业生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吗?看看或许对你有启发啊
687454幼儿园早教
为什么一个成绩优秀而在事业上却是没有成绩可言呢?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代表以后在工作上是优秀的?
在我邻居家有一个姐姐很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我听我妈说:“当时在我们那里可是轰动一时的。”她在毕业后就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但就不知道她那里工作。有一次,她带她女儿回家看望父母时,当大家问到孩子的教育这个问题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子女教育的一些教育反思。
她说以前的她,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一直都是全校第一的,但是工作以后,她却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到这里大家肯定想问为什么呢?
她在反省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她认为,是她在幼儿教育时期,文化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为孩子着想就是在孩子还在幼儿时期,就确定了一个目标,教育孩子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他们没有把幼儿时的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了,父母的任务也就完成就大功告成了。但往往为了这个达到这个目的,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有什么天赋,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饶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及童年是否快乐等。这些都是她在工作后所经历得出的结论。
在她幼儿的时候,父母就一直很重视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绩看得极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特别怕出错,这种情形后来就发展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也由于幼儿时,父母没有发现她的天赋,到现在她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天赋,使自己很茫然。
她说现在的她在公司里,有时公司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地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幼儿时所形成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有色彩了,连自己有什么天赋都不知道,她现在剩下的是学业成绩优秀而已了。所以她说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了,她要以“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这就是这位留学生对自己的教育反思。
2011/07/06
全部回帖
“寓教于娱乐”值得中国的父母深思,我一直都很反对现在很多父母给小孩报N多的兴趣班,小小年纪就要学数学,英语,填鸭子式的教育。父母老师都学习好,就什么都好的一个固向思维,活生生的剥夺小孩的童真,创新思维。
2011/07/07回复
在社会上事业做的成功的人是学习成绩中上的人,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把全部的时间精力花在课本上而是自我法抗自作主张地多方面发展,这就反映了他们的独立性,敢冒险,好奇心强,敢自我做主。特别是男孩真是不能太乖父母不可以太强势了
2011/07/07回复
道理是这样,可是社会会认为上麻省理工才是成功,家长如此认为,小孩自己也这样认为
每一个选择都是有得有失,关键是你的价值观,判断一下得多还是失多
相信重回当时的环境,你邻居还是会选择刻苦读书考麻省的
每一个选择都是有得有失,关键是你的价值观,判断一下得多还是失多
相信重回当时的环境,你邻居还是会选择刻苦读书考麻省的
2011/07/08回复
二皮: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每一个父母都很纠结。我们一直都期望孩子快乐,但真正执行的时候又怕孩子成绩不好,学校的老师、亲戚的攀比还是让我们也不自觉地去关注成绩。所以,我们也无法做到像西方那样去纯粹的兴趣学习、能力培养。就我个人而言,我争取努力不去唯一关注孩子的成绩,但我还是会尽力去启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多给他讲或者带他体验这个商业社会的一些社会活动;并多陪他做一些体育锻炼方面的玩耍。至于书法、音乐、舞蹈方面的,他要是真的非常感兴趣,我也鼓励他学,没兴趣就无所谓啦。在教其懂辨是非、加强身体的基础上,我尽量放养。
查看原文"在教其懂辨是非、加强身体的基础上,我尽量放养。"我现在就是这样养孩子的.我们与孩子沟通方式像好朋友一样,但会经常拥抱,亲吻他,让他知道我们是爱他的.
2011/07/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