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了孩子的感受,还要努力让孩子明白身边人的感受,她的一言一行会带给别人什么。多与孩子交流,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对每一件事与物的感受,在她说出自己的感受后也说一说你的感受,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她明白有些事情你与她的看法是一样的,但有些事情你与她的看法是不同的。我带孩子去每一处玩,去见朋友,回来都会问一问她有什么收获,今天过得开心吗,有发现别人的优点吗?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下一次你会怎么做呢?让孩子多说一说,你会发现他们的世界很有趣,他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是会总结会反省的,你可以从中了解他们对什么最感兴趣,他们讨厌什么,他在意的是什么……我觉得这都是做父母应该去了解的。只有真正的了解了你的孩子,你才会知道怎样正确的引导他。他有可能跟小伙伴学会了如何分享一本书,这时你可以给出表扬,说希望他下次也能这样做;他有可能跟小伙伴学会了吐口水,这时你应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好的行为我们不应该学习,而且你下次可以帮助这位小朋友改掉这个坏习惯,像你们的老师一样帮助小朋友改掉坏习惯,那你就更棒了。相信你的孩子在你的鼓励下一定愿意去尝试的。
我女儿四岁多了,到现在为止还算是比较听话,跟小朋友在一起懂得友好相处,跟大人也能聊上天,有什么事知道跟我商量讨论,去商场超市从来不乱要东西,很多朋友见过双双后都觉得双双性格很开朗,很好带……其实与孩子沟通还是有方法的,我觉得只要早一点做到这些就可以带出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来:努力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她获得尽可能多的被爱、被理解的感受;并且让孩子学会理解周围人的感受,让孩子明白她的言行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她就会成为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
虽然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但他们的心灵都是一样的纯洁,一样的美好,他们都希望得到大人的爱和关注,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理解。如果父母是善于沟通,通情达理的,能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没必要采用过激的方法来达到她的目的。很多时候大人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孩子是错的,这种时候孩子的感受不被理解,他们就会产生沮丧、气愤的情绪,他们甚至通过大哭大闹或就地打滚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抗议,很多大人反而因为孩子一哭闹就改变了立场,顺应了孩子,这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是因为孩子的耍赖而做出的妥协,这种行为更加要不得,会变相鼓励孩子继续用这种方式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