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松”与“沉”
许多太极拳练习者都有这样的苦恼,学拳之初老师首先要求要“放松”,要“沉”,但如何放松?怎样为沉?得到的答复常常是南辕北辙,听者惑惑。而流传下来的拳论、拳经,又过于艰深,难以理解。我愿把多年练拳、教学的心得体会公之于众,以飨读者。
第一,掌握“松”与“沉”,是太极拳健身的钥匙。
中国的中医学把人的身体分为若干穴位,血液在这些穴位的运行,是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中医说“气血相通”,若一个人气血不通,往往百病 缠身。太极拳的放松状态和“通三节、达四梢”、“力达指尖”的沉劲使血液的流动在意、气、力的作用下更加流畅、充分。太极拳练习也特别讲求运气,通过各个穴位的感觉,使全身处于一种类似充气的状态。意、气、力的“内三合”也使身体内的血液无滞碍地直达末梢,有效地缓解人体因衰老而造成的末梢供血不足,改善微循环。所以拳经说“气为君,肌为臣”。而“松”“沉”的运动才能真正做到“气血相通”,起到通经化淤、按摩血管的作用。长期的太极拳练习还可以减缓骨质疏松、增强免疫力。练拳没有达到“松”和“沉”的要求,太极拳的效果就等同于一般的广播操,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内家拳,健身效果难免要大打折扣。
初一小女孩荣获“广州市杨式太极刀冠军”
30756207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人生多美好182楼
如何理解“脚下生根”
崔仲三:脚踏实地才能轻灵敏捷
在民间武术界.一般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盘,也称之为三盘功夫。上盘讲手上功夫,中盘讲身上功夫,下盘讲腿上功夫.下盘的腿脚功夫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其一是柔韧性,指通过耗腿,以及各种腿法的练习,达到增强腿部柔韧性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抻筋拔骨;其二是力量性,是在柔韧性练习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组合练习,达到增强腿部力量的目的,同时达到“下肢稳固”的目的。
长期练习太极拳,能强人体下肢的力量,提高人体的平衡稳定能力。在这里,我讲个实例。美国爱慕瑞大学徐廷森博士通过几年的不同锻炼方式实例对比,发现通过太极拳练习的这组人“抗跌摔”能力最强。这是由于在完成太极拳动作时,身体重心是在不断转换.也就是虚实变化.所以腿部力量就得到很好地锻炼,身体 的松沉,也起到了保持身体平衡稳定的作用。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太极拳“下盘稳固”的重要性。
“下盘稳固”的前提首先是身体重心要沉下来.在太极拳中就是要做到“腰髋松沉”,这样就提高了身体纵向的平衡稳定性,太极拳中称之为“中定”。在这个基础上.身体重心的“合理”分配、力量的运用、动作中虚实的微妙变化、气息的沉浮等等,才能顺利地完成。俗话讲“脚踏实地”,就是要扎扎实实的站稳了,才能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技巧。要想达到扎实的目的,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四肢就要始终保持在“自然弯曲”的状态,因为太极拳一个重要的动作要领就是“曲中求直”。对于下盘而言,就是沉下来,稳下来。腰髋沉下来,身体下盘自然就稳固,有如同脚下生根的感觉。这不仅是肢体的感觉,同时也会感到气就沉下来了,随之心态也平和了。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加强腿部力量。通过动作的转换、架势的稳定、重心的稳固、虚实的变化、力量的合理分配,逐渐增强股四头肌和腿部肌群得力量,达到很好的支撑的作用。这就如同“生根”。郝月如前辈所讲的就是对太极拳“三盘功夫”的描述,是一种体悟。当然在推手过程中,这也是一种手法的实际应用,就要做 到“犹如不倒翁,上欲轻,下欲沉”随时在变化,手要准,身要活,步要灵。因此,没有扎实的“脚下生根”,也就没有轻灵之说。
崔仲三:脚踏实地才能轻灵敏捷
在民间武术界.一般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盘,也称之为三盘功夫。上盘讲手上功夫,中盘讲身上功夫,下盘讲腿上功夫.下盘的腿脚功夫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其一是柔韧性,指通过耗腿,以及各种腿法的练习,达到增强腿部柔韧性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抻筋拔骨;其二是力量性,是在柔韧性练习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组合练习,达到增强腿部力量的目的,同时达到“下肢稳固”的目的。
长期练习太极拳,能强人体下肢的力量,提高人体的平衡稳定能力。在这里,我讲个实例。美国爱慕瑞大学徐廷森博士通过几年的不同锻炼方式实例对比,发现通过太极拳练习的这组人“抗跌摔”能力最强。这是由于在完成太极拳动作时,身体重心是在不断转换.也就是虚实变化.所以腿部力量就得到很好地锻炼,身体 的松沉,也起到了保持身体平衡稳定的作用。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太极拳“下盘稳固”的重要性。
“下盘稳固”的前提首先是身体重心要沉下来.在太极拳中就是要做到“腰髋松沉”,这样就提高了身体纵向的平衡稳定性,太极拳中称之为“中定”。在这个基础上.身体重心的“合理”分配、力量的运用、动作中虚实的微妙变化、气息的沉浮等等,才能顺利地完成。俗话讲“脚踏实地”,就是要扎扎实实的站稳了,才能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技巧。要想达到扎实的目的,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四肢就要始终保持在“自然弯曲”的状态,因为太极拳一个重要的动作要领就是“曲中求直”。对于下盘而言,就是沉下来,稳下来。腰髋沉下来,身体下盘自然就稳固,有如同脚下生根的感觉。这不仅是肢体的感觉,同时也会感到气就沉下来了,随之心态也平和了。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加强腿部力量。通过动作的转换、架势的稳定、重心的稳固、虚实的变化、力量的合理分配,逐渐增强股四头肌和腿部肌群得力量,达到很好的支撑的作用。这就如同“生根”。郝月如前辈所讲的就是对太极拳“三盘功夫”的描述,是一种体悟。当然在推手过程中,这也是一种手法的实际应用,就要做 到“犹如不倒翁,上欲轻,下欲沉”随时在变化,手要准,身要活,步要灵。因此,没有扎实的“脚下生根”,也就没有轻灵之说。
2014/06/03回复
人生多美好183楼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2014/06/09回复
人生多美好185楼
势:通常称为势能,是能量潜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体内具有的能量流,在外释放出来,拳家称之为内劲。故势与法是能量的内外转化,在体内称之为势,在体外称之为法,是积蓄与发放的关系。有如电被称之为电流(亦称之为电能)一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著的无色、无形的能量流,可用做电焊、照明、取暖、牵引、提升、交通运输等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各种方式转化运用。人体的势能也是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各种方式发放出去的。
人体的势能是散布在全身的各个部位,而且有的按照自然规律来施放和运作,如心脏的跳动、肺的呼吸等。人体的势能是通过太极拳拳架的正确演练和招式的变换来进行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势能在体内的练习,在外则称之为法,所以说每式含八法,多式又可通过一法施放出去。吾师孙剑云在孙氏太极拳技击之要中说:“能一式出八法(势),又能数式皆一法”,即是此意。太极拳拳架的练习就是将全身散乱之势能(即散乱之气、先天之气)集中起来,进行八势的运作练习,达到灵活运作,随意施放,此种练习是笔墨不易表述的,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否则易出偏差,反而事与愿违。
人体的势能是散布在全身的各个部位,而且有的按照自然规律来施放和运作,如心脏的跳动、肺的呼吸等。人体的势能是通过太极拳拳架的正确演练和招式的变换来进行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势能在体内的练习,在外则称之为法,所以说每式含八法,多式又可通过一法施放出去。吾师孙剑云在孙氏太极拳技击之要中说:“能一式出八法(势),又能数式皆一法”,即是此意。太极拳拳架的练习就是将全身散乱之势能(即散乱之气、先天之气)集中起来,进行八势的运作练习,达到灵活运作,随意施放,此种练习是笔墨不易表述的,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否则易出偏差,反而事与愿违。
2014/06/20回复
人生多美好186楼
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指出:“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 由此看出,杨式太极拳讲究盘拳架,盘拳架即是练活桩。盘拳架是学练太极拳的基础,无论练基础架、功力架还是技击架,都要从一式一式中认真揣摩,而照行之。久练自然既能得到松沉劲,又能得到虚灵劲。
先说杨式太极拳的迈步。“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怎 样才能练出猫行步?方法如下:出脚时,脚踝放松,先以大拇趾引领,与地面平行向前探出,随即脚跟(后脚掌)着地,脚尖略向上扬(不要过高),将前脚掌落平后,松开膝盖屈前腿,后脚踩地使重心前移;随之重心沉落前脚下,后腿自然松开放长成弓步。
注意:向前迈步前,支撑腿要处于放松状态,腰胯膝踝各关节都要放松。向前迈步时,体重要坐在支撑腿上,劲力从支撑腿向下松沉,迈出的脚自然被送出。就好像翘翘板一样,一端向下,另一端自然向上,尾骨坐在脚跟上,以腰弓的弹性将脚送出。弓步完成时,前弓之腿以小腿与地面垂直为宜,膝盖前弓万万不可超过脚尖,感觉全脚掌与地面贴平,俗称涌泉穴与大 地接吻,脚上各个关节都要放松。“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仆,即失中正之势。”澄甫先师之言不可不察。此时如果感觉膝和腰胯都是在放松状态且有弹力,方法就对了。
再说上步。上步离不开碾步。什么是杨式太极拳的碾步?无外乎摆脚、扣脚,所不同的是要以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碾转(或以脚掌为轴碾转脚跟),如同碾砣在碾盘上转动一样,杨式太极拳的碾步由此而得名。上步之先,首先前弓腿的重心一定要微向后移动到脚跟上,此时前脚掌虚贴地面,然后再转体,通过胯,又通过膝带动脚掌轻贴地面的内扣或外摆。碾步过程中切忌脚掌高高翘起,离开地面挪动。前脚掌碾转到位,脚掌慢慢落地时,后脚跟要随着重心的前移逐渐向上提起,前腿渐实,后腿渐虚,后腿收至支撑腿内侧,支撑腿坐实,转体将上步的腿迈出,这样才能走出轻柔灵活的猫步。
注意:所谓脚下走弧线,是在上步的过程中,由于身体的转动(俗称转腰)和腿的收回、迈出自然生成的,不可一味的不转腰只用脚蹚走弧线。更重要的是,在碾步过程中,不可将体重全部沉落在前弓腿上。此时内劲要向上虚灵,左右虚实轻灵转换全在胯上,无论实腿转还是虚腿转,动的胯要虚在上,不动的一侧要实在下,实腿渐虚、虚腿渐实的完成连续上步过程。完成拳式时要沉稳,运转过程中要轻灵,其中在碾步时又有一处的虚实变化,如此微妙的变化,非习拳多年静心感悟是难以体会到的。如果此时体重全部落在弓腿上,在碾步时又不知虚灵, 久而久之膝关节自会受损,后果可想而知。
难度较大的是转体在180度以上的拳式,如揽雀尾接单鞭、抱虎归山接肘底看捶、扇通背接翻身撇身捶等,虽然是实腿碾转,但切不可将体重压在实腿的膝关节上转动。转体在180度 以上的拳式,除了注意掌握碾转的方法,还要注意圆裆开胯,先松开后腿,后腿的膝关节不要内扣,以免在转体过程中形成尖裆;扣转的腿不要挺直,应松开腿的膝、胯关节,以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碾转。掌握正确的碾转方法,既可以做出漂亮的拳式,又可以避免运动伤害。
后撤步与前进步有异曲同工之妙。撤步时劲力从支撑腿向下松落,前腿自然向上抬起,经支撑脚内侧向后撤出,切忌带体重向后落步。脚掌先落地,脚跟内收,全脚掌落平,随即顺势转体,屈后腿蹬前腿,前脚随转体以脚跟为轴将脚尖碾正。后撤步时注意前脚向上抬起时,身势不要向上起。
举一反三,练习平行步的关键同样是全身松开,平行出步的腿要放松,支撑腿一侧的腰胯更要放松。和上步相同,劲力从支撑腿松落到脚底,平行出步的腿自然而然向上提起,向侧面迈出。应避免支撑腿僵硬,用本力控制迈出 腿。应该像一侧秤砣下沉,一侧重物提起。在练习平行步时,不要忘记落下的脚和提起的脚要五趾松开,脚跟、脚掌、脚趾轻柔过渡,不可起落像砸夯一样。
以上所说主要是脚。“其根在脚”,脚是人体的根基,脚也是肢体的梢节,前进、后退、左右转换均要靠脚来实现。练拳时,脚要平松落地,脚底涌泉穴与地面相贴,与大地融为一体。迈步时要松开脚踝,以大拇趾引领方向,轻落脚跟,做到“迈步如猫行”。脚尖的下垂和上翘要适度,否则,影响步伐的灵活。脚掌外摆、内扣的碾转要在腰的带动下,配合胯、膝关节的转动,完成腰―胯― 膝―脚节节贯穿的传导过程,才能做到松柔圆活,不可在腰没动的情况下,脚随意妄动。
澄甫先生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 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分清虚实犹为重要,不仅仅在一式完成时分出虚实,更要紧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分出虚实。要做到能自如控制迈出腿和收回腿过程中的每一个点,即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点都能够随时停住,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杨式太极拳桩步练习的正确方法。
再说分清虚实。讲到分虚实,如果只意识到人的体重在两腿上分布重量的多少是不够的。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不仅两腿分虚实、两手分虚实,还要上下分虚实、左右分虚实、前后分虚实、思想意识分出虚实。一边盘架子,一边用心体悟身体的每一分微妙变化,劲力的走向,攻防的转换。
有了正确的练拳方法,盘拳架的过程中还要务必做到相连不断。一式之终点即下一式之起点。“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照此常年练习,步中有桩,桩中有步,步桩合一,在步桩中练出真功,必将事半功倍,学有所成。愿天下有志者事竟成。
先说杨式太极拳的迈步。“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怎 样才能练出猫行步?方法如下:出脚时,脚踝放松,先以大拇趾引领,与地面平行向前探出,随即脚跟(后脚掌)着地,脚尖略向上扬(不要过高),将前脚掌落平后,松开膝盖屈前腿,后脚踩地使重心前移;随之重心沉落前脚下,后腿自然松开放长成弓步。
注意:向前迈步前,支撑腿要处于放松状态,腰胯膝踝各关节都要放松。向前迈步时,体重要坐在支撑腿上,劲力从支撑腿向下松沉,迈出的脚自然被送出。就好像翘翘板一样,一端向下,另一端自然向上,尾骨坐在脚跟上,以腰弓的弹性将脚送出。弓步完成时,前弓之腿以小腿与地面垂直为宜,膝盖前弓万万不可超过脚尖,感觉全脚掌与地面贴平,俗称涌泉穴与大 地接吻,脚上各个关节都要放松。“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仆,即失中正之势。”澄甫先师之言不可不察。此时如果感觉膝和腰胯都是在放松状态且有弹力,方法就对了。
再说上步。上步离不开碾步。什么是杨式太极拳的碾步?无外乎摆脚、扣脚,所不同的是要以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碾转(或以脚掌为轴碾转脚跟),如同碾砣在碾盘上转动一样,杨式太极拳的碾步由此而得名。上步之先,首先前弓腿的重心一定要微向后移动到脚跟上,此时前脚掌虚贴地面,然后再转体,通过胯,又通过膝带动脚掌轻贴地面的内扣或外摆。碾步过程中切忌脚掌高高翘起,离开地面挪动。前脚掌碾转到位,脚掌慢慢落地时,后脚跟要随着重心的前移逐渐向上提起,前腿渐实,后腿渐虚,后腿收至支撑腿内侧,支撑腿坐实,转体将上步的腿迈出,这样才能走出轻柔灵活的猫步。
注意:所谓脚下走弧线,是在上步的过程中,由于身体的转动(俗称转腰)和腿的收回、迈出自然生成的,不可一味的不转腰只用脚蹚走弧线。更重要的是,在碾步过程中,不可将体重全部沉落在前弓腿上。此时内劲要向上虚灵,左右虚实轻灵转换全在胯上,无论实腿转还是虚腿转,动的胯要虚在上,不动的一侧要实在下,实腿渐虚、虚腿渐实的完成连续上步过程。完成拳式时要沉稳,运转过程中要轻灵,其中在碾步时又有一处的虚实变化,如此微妙的变化,非习拳多年静心感悟是难以体会到的。如果此时体重全部落在弓腿上,在碾步时又不知虚灵, 久而久之膝关节自会受损,后果可想而知。
难度较大的是转体在180度以上的拳式,如揽雀尾接单鞭、抱虎归山接肘底看捶、扇通背接翻身撇身捶等,虽然是实腿碾转,但切不可将体重压在实腿的膝关节上转动。转体在180度 以上的拳式,除了注意掌握碾转的方法,还要注意圆裆开胯,先松开后腿,后腿的膝关节不要内扣,以免在转体过程中形成尖裆;扣转的腿不要挺直,应松开腿的膝、胯关节,以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碾转。掌握正确的碾转方法,既可以做出漂亮的拳式,又可以避免运动伤害。
后撤步与前进步有异曲同工之妙。撤步时劲力从支撑腿向下松落,前腿自然向上抬起,经支撑脚内侧向后撤出,切忌带体重向后落步。脚掌先落地,脚跟内收,全脚掌落平,随即顺势转体,屈后腿蹬前腿,前脚随转体以脚跟为轴将脚尖碾正。后撤步时注意前脚向上抬起时,身势不要向上起。
举一反三,练习平行步的关键同样是全身松开,平行出步的腿要放松,支撑腿一侧的腰胯更要放松。和上步相同,劲力从支撑腿松落到脚底,平行出步的腿自然而然向上提起,向侧面迈出。应避免支撑腿僵硬,用本力控制迈出 腿。应该像一侧秤砣下沉,一侧重物提起。在练习平行步时,不要忘记落下的脚和提起的脚要五趾松开,脚跟、脚掌、脚趾轻柔过渡,不可起落像砸夯一样。
以上所说主要是脚。“其根在脚”,脚是人体的根基,脚也是肢体的梢节,前进、后退、左右转换均要靠脚来实现。练拳时,脚要平松落地,脚底涌泉穴与地面相贴,与大地融为一体。迈步时要松开脚踝,以大拇趾引领方向,轻落脚跟,做到“迈步如猫行”。脚尖的下垂和上翘要适度,否则,影响步伐的灵活。脚掌外摆、内扣的碾转要在腰的带动下,配合胯、膝关节的转动,完成腰―胯― 膝―脚节节贯穿的传导过程,才能做到松柔圆活,不可在腰没动的情况下,脚随意妄动。
澄甫先生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 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分清虚实犹为重要,不仅仅在一式完成时分出虚实,更要紧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分出虚实。要做到能自如控制迈出腿和收回腿过程中的每一个点,即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点都能够随时停住,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杨式太极拳桩步练习的正确方法。
再说分清虚实。讲到分虚实,如果只意识到人的体重在两腿上分布重量的多少是不够的。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不仅两腿分虚实、两手分虚实,还要上下分虚实、左右分虚实、前后分虚实、思想意识分出虚实。一边盘架子,一边用心体悟身体的每一分微妙变化,劲力的走向,攻防的转换。
有了正确的练拳方法,盘拳架的过程中还要务必做到相连不断。一式之终点即下一式之起点。“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照此常年练习,步中有桩,桩中有步,步桩合一,在步桩中练出真功,必将事半功倍,学有所成。愿天下有志者事竟成。
2014/06/23回复
人生多美好187楼
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不仅告诉你怎样拥有个好身体,而且告诉你一些做人之道,非常值得一看哦!!!!!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2014/06/30回复
人生多美好188楼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修道吧。修道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 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1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 多嗔伤肝,多**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12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修道吧。修道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 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1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 多嗔伤肝,多**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2014/07/04回复
人生多美好189楼
31 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 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 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5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6 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37 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头,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39 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40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41 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42 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3 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44 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5 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6 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7 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 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9 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
50 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着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四、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致,否则又迟误了。
51 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52 修行要诀:寂照照寂 切忌用力 成仙作祖 无他秘密。
具体要求: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53 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么回事?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就是遇上,**也不伤他。为什么?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54 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 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量也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医人呢?
56 别贪那个小便宜,大便宜也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脏病。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57 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58 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59 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60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 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 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5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6 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37 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头,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39 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40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41 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42 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3 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44 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5 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6 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7 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 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9 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
50 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着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四、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致,否则又迟误了。
51 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52 修行要诀:寂照照寂 切忌用力 成仙作祖 无他秘密。
具体要求: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53 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么回事?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就是遇上,**也不伤他。为什么?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54 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 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量也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医人呢?
56 别贪那个小便宜,大便宜也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脏病。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57 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58 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59 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60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2014/07/08回复
人生多美好191楼
60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61 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62 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63 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64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么?佛是心。
65 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所以我讲,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精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你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那么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处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为你是癌症。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
66 现在是一个竞争,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乱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竞争是什么?竞争就是把人们引入无限的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竞争,一方面又谈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吗。
67 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68 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69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 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61 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62 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63 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64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么?佛是心。
65 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所以我讲,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精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你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那么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处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为你是癌症。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
66 现在是一个竞争,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乱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竞争是什么?竞争就是把人们引入无限的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竞争,一方面又谈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吗。
67 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68 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69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 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2014/07/10回复
人生多美好192楼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地为第三之主宰。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刘厚中先生注释:
丹田是腰脊的 “宾辅”,“有象无形”的丹田辅助的是腰与脊;
指掌是喉头的 “宾辅”,“有形有象”的指掌保护的是喉与头;
足掌是心地的 “宾辅”,“有形有象”的足掌维持的是平稳的心气以及大地、周围环境氛围的交融。
明白了这些 ,“主宾关系” 就便于指导我们进一步去练习太极拳。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刘厚中先生注释:
丹田是腰脊的 “宾辅”,“有象无形”的丹田辅助的是腰与脊;
指掌是喉头的 “宾辅”,“有形有象”的指掌保护的是喉与头;
足掌是心地的 “宾辅”,“有形有象”的足掌维持的是平稳的心气以及大地、周围环境氛围的交融。
明白了这些 ,“主宾关系” 就便于指导我们进一步去练习太极拳。
2014/07/14回复
人生多美好193楼
太极拳九诀全解之八:《十八在诀》
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
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卷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逼)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注释>
“掤在两臂”:掤劲的功能,发挥在两臂的圆撑力量上,这种支撑力,在任何动作中,都须主动使用。
“捋在掌中”捋是破掤的手法,在捋开对方防御的,掤左以后,随以挤手进而攻之;搭手要用手和臂加在对方的空隙点上挤按之,如两手合用可增加击力。
“按在腰攻”按是以两手推出之势,发出进击的力量,全以腰部为主。
“采在十指”采是用手抓实,所以十指之力,用力箝牢。
“挒在两肱”挒式是取对方的全臂,用我一手抓住对方之肘,一手抓住其腕,用力向下捋带之手法,两肱就是两臂。
“肘在屈使”肘是用肘力发击对方,不论进攻与反击,在用肘要屈小臂,以肘尖顶撞或横击。
“靠在肩胸”靠法是要用肩头靠击对方的胸部,或者用膀来靠击对方的腰肋部。
“进在云手”云手的手法,在太极拳里占一个“进”字,就是要向对方进入手法,云手是其一。
“退在卷肱”在太极拳里面“倒卷肱”的击法占一个“退”字。就是在闪避对方来势和不及还手时使用,是退的方法之一。
“顾在三前”顾是照顾和防护的意思。就是和对方接手时先要把自己的眼前、手前、脚前三个方面照顾好,以免被对方击中。
“盼在七星”盼是注意看望,也可说是警惕的意思。七星是指身体上主要部分的七个所在:肩肘膝胯头手足。这七个部位,在于对方接手时,不论是在静中或动中,都要时时刻刻地小心照顾到。
“定在有隙”定是找对方的空子。在和对方交手时,不可冒进,得到进手的机会,就立刻不停地发手,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
“中在得横”中是击中。要想将对方击中,必须得到对方的横,横就是在和对方交手时,我转身找对方的侧面,对方的侧面在我面前叫做横,得着对方的横,立即发着进击。
“滞在双重”双得是两方的重心相遇,就是力与力争了,这样不能闪、转、腾、挪的灵活变化,故要避免双得。
“通在单轻”单轻就是避重就轻的意思。也就是进用单重才可以使对方失掉抵抗能力。
“虚在当守”虚是在和对方交手时,在不得手或得不到机会进攻的时候,应当取防守之势。
“实在必冲”实是在和对方交手时,已经得手了,可以乘虚而入,在这时即立刻冲击,这叫得实。
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
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卷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逼)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注释>
“掤在两臂”:掤劲的功能,发挥在两臂的圆撑力量上,这种支撑力,在任何动作中,都须主动使用。
“捋在掌中”捋是破掤的手法,在捋开对方防御的,掤左以后,随以挤手进而攻之;搭手要用手和臂加在对方的空隙点上挤按之,如两手合用可增加击力。
“按在腰攻”按是以两手推出之势,发出进击的力量,全以腰部为主。
“采在十指”采是用手抓实,所以十指之力,用力箝牢。
“挒在两肱”挒式是取对方的全臂,用我一手抓住对方之肘,一手抓住其腕,用力向下捋带之手法,两肱就是两臂。
“肘在屈使”肘是用肘力发击对方,不论进攻与反击,在用肘要屈小臂,以肘尖顶撞或横击。
“靠在肩胸”靠法是要用肩头靠击对方的胸部,或者用膀来靠击对方的腰肋部。
“进在云手”云手的手法,在太极拳里占一个“进”字,就是要向对方进入手法,云手是其一。
“退在卷肱”在太极拳里面“倒卷肱”的击法占一个“退”字。就是在闪避对方来势和不及还手时使用,是退的方法之一。
“顾在三前”顾是照顾和防护的意思。就是和对方接手时先要把自己的眼前、手前、脚前三个方面照顾好,以免被对方击中。
“盼在七星”盼是注意看望,也可说是警惕的意思。七星是指身体上主要部分的七个所在:肩肘膝胯头手足。这七个部位,在于对方接手时,不论是在静中或动中,都要时时刻刻地小心照顾到。
“定在有隙”定是找对方的空子。在和对方交手时,不可冒进,得到进手的机会,就立刻不停地发手,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
“中在得横”中是击中。要想将对方击中,必须得到对方的横,横就是在和对方交手时,我转身找对方的侧面,对方的侧面在我面前叫做横,得着对方的横,立即发着进击。
“滞在双重”双得是两方的重心相遇,就是力与力争了,这样不能闪、转、腾、挪的灵活变化,故要避免双得。
“通在单轻”单轻就是避重就轻的意思。也就是进用单重才可以使对方失掉抵抗能力。
“虚在当守”虚是在和对方交手时,在不得手或得不到机会进攻的时候,应当取防守之势。
“实在必冲”实是在和对方交手时,已经得手了,可以乘虚而入,在这时即立刻冲击,这叫得实。
2014/07/17回复
人生多美好194楼
太极拳九诀全解之七:《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呑吐开合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尅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显轻勿稍留。
<注释>
在这个诀内,说明太极拳十三法中的后六法半,前六法半已在十三字行功诀内说明,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后六法半是本诀的:正隅、收放、呑吐、刚柔、虚实、单双、重。(定、重合为一法)前后共十三法。
太极阴阳少人修,呑吐开合问刚柔。
第一句,阴阳包含着两个对立的性质和现象。例如:反正、软硬、刚柔、屈伸、上下、左右和前后等。练太极拳的人很多,但钻研这个道理的人现在还不多。
呑吐和刚柔在太极拳十三法中占两个法。这两个法在开合动作中来运用。例如平推四手,称为合手,即是以吐法为首要,以呑法为次要,以柔当先,刚劲紧随其后, 尽量使用推法,此推法即如同吐出一样要脆、要快、要冷、要急。如由推手分开,出了平推四手的原则,即称为散手,即是以呑法为首要,吐法为次要,以刚劲进 击,尽量施展打法。此呑法职蛇吸食之状,也须要冷、急、快、脆之突击法。此句说明和对方交手后,由开合之分,运用呑吐之法,发挥刚柔的劲,刚和柔就是阴 阳,刚属阳,柔属阴,也就是说开合呑吐之分,合手阴阳虚实之现。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第二句,正隅和收放,占太极拳十三法中的两个法。正是四个正方,隅是四个角度,用我的正方向对方的隅方进攻是手法上的必要路径,如果正对正就要犯冲撞(也叫双重)就要互相顶劲,角对角就要犯“轻对轻全落空”的毛病,必须以重击轻,以轻避重,才不失致胜道路。
收放,是先诱对方深入,也就是俗说:欲擒先纵之理。收放先向怀中带进,放是趁势放手向外击出。此句说明,在和对方交手当中,要利用正和隅**进退,再按收放的方法进击,在动静变化中从容对待,随机应变。
生尅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第三句,在用手法时,有生的手法,就是先发制人的手法。有尅的手法,就是防备对方进击的手法,生手与尅手要紧密配合着应用。
如果对方来势凶猛,不及还着时,必先闪开他的锋锐,虽然是闪,但不可失去还手的余地,要做到:逢闪必进,逢进必闪。拳诀说:何谓打,何谓顾。打即顾,顾即打,发手便是;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这是说明闪进和顾打是一致的行动,不可截然分割使用,这些都要在动中随时注意。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显轻勿稍留。
第四句,武术上的摔法,打法的用劲和用力,不出三个劲,即轻劲、重劲和空劲。轻、重、空这三个劲路也就是小力、大力、空力。按说大力可以尅制小力的,可是太极拳?清求以小力制大力的技术,也就是用小力巧制拙力的技术,这里关健问题在于轻重、虚实的变化。
武术中的轻重变化是和虚实分不开的。如和对方交手,发觉重里显轻的时候,就应立即发手,只要遇力不顶,就要顺着力的趋向进攻,这样击无不中。所以说“重里现轻不稍留”达到此地步,必在轻重虚实上运用纯熟才可。
关于轻重用力方面,有单重和双重的分别。如在练拳时前腿虚后腿实,(即重心在后腿)叫单重,双腿着地力量平均叫双重。按实际运用上说,单重和双重的意义不在 将重心放在前腿或后腿上,而是运用劲的出发点上。所谓随重用轻,随轻使重,才能发挥轻重的效能,拳诀说:“双重行不能同,单重倒成功”就是说:双重是力与力争,相持不下。我欲去,你欲来,结果是力大制力小。单重是:我用力击出时,使对方处处落空,这在武技上说是最上的高手。
这里所说的轻重,就是分清单和双,单双和虚实在太极拳十三法中占两个法,另外半法是重(中)字。按重和定合为一法,因为定和重有紧切的关联,定是稳定,重和中不能离开 定,帮常说:逢中必定。太极拳中所讲的力是中心力和重心力。用在技击上,是用我的重心力向对方的中心进击。重心力是在我对准对方可击之点(定)即将全身之 力集中于手掌上或拳上,这掌和拳就是我发力的重心,我手的着落点即是对方的中心点。简单地说:就是以重击中,以定用手。
总结太极拳十三法,全是两个不同的、互相对立的矛盾统一体,合乎太极阴阳之理,这是太极拳术运用方面所具有的变化规律。
太极阴阳少人修,呑吐开合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尅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显轻勿稍留。
<注释>
在这个诀内,说明太极拳十三法中的后六法半,前六法半已在十三字行功诀内说明,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后六法半是本诀的:正隅、收放、呑吐、刚柔、虚实、单双、重。(定、重合为一法)前后共十三法。
太极阴阳少人修,呑吐开合问刚柔。
第一句,阴阳包含着两个对立的性质和现象。例如:反正、软硬、刚柔、屈伸、上下、左右和前后等。练太极拳的人很多,但钻研这个道理的人现在还不多。
呑吐和刚柔在太极拳十三法中占两个法。这两个法在开合动作中来运用。例如平推四手,称为合手,即是以吐法为首要,以呑法为次要,以柔当先,刚劲紧随其后, 尽量使用推法,此推法即如同吐出一样要脆、要快、要冷、要急。如由推手分开,出了平推四手的原则,即称为散手,即是以呑法为首要,吐法为次要,以刚劲进 击,尽量施展打法。此呑法职蛇吸食之状,也须要冷、急、快、脆之突击法。此句说明和对方交手后,由开合之分,运用呑吐之法,发挥刚柔的劲,刚和柔就是阴 阳,刚属阳,柔属阴,也就是说开合呑吐之分,合手阴阳虚实之现。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第二句,正隅和收放,占太极拳十三法中的两个法。正是四个正方,隅是四个角度,用我的正方向对方的隅方进攻是手法上的必要路径,如果正对正就要犯冲撞(也叫双重)就要互相顶劲,角对角就要犯“轻对轻全落空”的毛病,必须以重击轻,以轻避重,才不失致胜道路。
收放,是先诱对方深入,也就是俗说:欲擒先纵之理。收放先向怀中带进,放是趁势放手向外击出。此句说明,在和对方交手当中,要利用正和隅**进退,再按收放的方法进击,在动静变化中从容对待,随机应变。
生尅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第三句,在用手法时,有生的手法,就是先发制人的手法。有尅的手法,就是防备对方进击的手法,生手与尅手要紧密配合着应用。
如果对方来势凶猛,不及还着时,必先闪开他的锋锐,虽然是闪,但不可失去还手的余地,要做到:逢闪必进,逢进必闪。拳诀说:何谓打,何谓顾。打即顾,顾即打,发手便是;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这是说明闪进和顾打是一致的行动,不可截然分割使用,这些都要在动中随时注意。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显轻勿稍留。
第四句,武术上的摔法,打法的用劲和用力,不出三个劲,即轻劲、重劲和空劲。轻、重、空这三个劲路也就是小力、大力、空力。按说大力可以尅制小力的,可是太极拳?清求以小力制大力的技术,也就是用小力巧制拙力的技术,这里关健问题在于轻重、虚实的变化。
武术中的轻重变化是和虚实分不开的。如和对方交手,发觉重里显轻的时候,就应立即发手,只要遇力不顶,就要顺着力的趋向进攻,这样击无不中。所以说“重里现轻不稍留”达到此地步,必在轻重虚实上运用纯熟才可。
关于轻重用力方面,有单重和双重的分别。如在练拳时前腿虚后腿实,(即重心在后腿)叫单重,双腿着地力量平均叫双重。按实际运用上说,单重和双重的意义不在 将重心放在前腿或后腿上,而是运用劲的出发点上。所谓随重用轻,随轻使重,才能发挥轻重的效能,拳诀说:“双重行不能同,单重倒成功”就是说:双重是力与力争,相持不下。我欲去,你欲来,结果是力大制力小。单重是:我用力击出时,使对方处处落空,这在武技上说是最上的高手。
这里所说的轻重,就是分清单和双,单双和虚实在太极拳十三法中占两个法,另外半法是重(中)字。按重和定合为一法,因为定和重有紧切的关联,定是稳定,重和中不能离开 定,帮常说:逢中必定。太极拳中所讲的力是中心力和重心力。用在技击上,是用我的重心力向对方的中心进击。重心力是在我对准对方可击之点(定)即将全身之 力集中于手掌上或拳上,这掌和拳就是我发力的重心,我手的着落点即是对方的中心点。简单地说:就是以重击中,以定用手。
总结太极拳十三法,全是两个不同的、互相对立的矛盾统一体,合乎太极阴阳之理,这是太极拳术运用方面所具有的变化规律。
2014/07/21回复
人生多美好195楼
【教学地址】
天 河 体 育 中 心: 星期二.四晚上7:30--9:00点和星期六.日上午10---12点
(番禺区)南国奥林匹克花园 : 星期五.日晚上7:30--9:00点
金 海 岸 花园: 星期六下午4:30---6:00点
万 达 广 场: 星期一.三晚上7.30--9.00点
中山医科大学 (烈士陵园旁边): 星期六.日上午10---12点
其它时间在燕塘地铁站附近: 私教班(一对一教学)
天 河 体 育 中 心: 星期二.四晚上7:30--9:00点和星期六.日上午10---12点
(番禺区)南国奥林匹克花园 : 星期五.日晚上7:30--9:00点
金 海 岸 花园: 星期六下午4:30---6:00点
万 达 广 场: 星期一.三晚上7.30--9.00点
中山医科大学 (烈士陵园旁边): 星期六.日上午10---12点
其它时间在燕塘地铁站附近: 私教班(一对一教学)
2014/07/24回复
人生多美好196楼
太极拳九诀全解之二:《十三字行功诀》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搭手捋开挤撑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注释>:
1. 掤的姿势要两臂圆撑,高与肩平,作一圆形:分单掤和双掤,单掤是左臂或右臂抬高与肩平,作半圆状,手指与肩头平;双掤是左右臂同时动作如上述。撑的主要意义是在两肩下腋部好象放有两个弹簧,两臂如在弹簧之上,被弹簧力支撑起来,按之则落,抬之则起,随高则高,随低则低,攻时能发出弹簧性弹力。(即以机警的 动力,向外抖发出去这叫做弹劲)这样的弹劲在静时要含而不露,动的时候就要抖出去,要做到得机即发,不得机即守。这种劲路运用演变得手后,与敌角斗,随时 都有力的反射作用,俗说:劲在不发动时,似棉裹铁,软中有硬,做到软而能刚和刚柔相济。这种弹簧性的支撑活力,能在静动虚实里应用出来。
2. 此可说明用挤的手法,如和对方互搭右手时,就用右手按住对方的右腕,同时左手也按着对方的肘部,顺着对方的来势向着横侧方捋之,叫对方的掤式失去作用,到这时急反出左手,用左手背向对方的右肩下击去,并且右手按住左手腕,加以辅助之力发击之,也就是用两手之力合力发出,这样叫对方难以还手。
3. “按手用着似倾倒”用双手向外齐推,左太极拳中叫做按,用法是双手向对方的腹上胸下或者在已将对方的掤式封闭后来使用。用的时候双手按去,急进步向对方的 裆中冲进,同时用身子倾扑的式子来倍加推力,也就是用全身的力量加在对方身上。“二把采住不放松”是说明和对方搭手时,如果把对方的手臂抓捋住,就不可松,不叫对方的手腕脱开,从而好使用自己的手法进取。
4. “来势凶猛挒手用”是讲挒的手法,如果对方进击之势凶猛,我就急用一手找对方的腕,一手找对方的肘,要是得手,就急用力向侧后方猛带之。“肘靠随时任意行”就是说如果我使用挒法把对方身子捋带过来,可是对方趁着我的捋带力量用肩部向我撞靠而来,我就急用采住对方肘部的手顺对方靠击之势,用屈肘的着法向外横击,并且转侧身体来增加横肘的力量,叫对方被肘靠跌出。
5. 此可说明采挒肘靠都能运用纯熟了,在和对方交手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对方虽然艺高,自己也所惧了。
6. 拳诀上说:近人先进身,身手齐到才为真。就是说既然不怕敌,就不避敌,如果畏惧迟疑,是技击上最大的缺点,所以在和对方交手时要能上前迫近,能够迫近对方才可以发着进手,先发制人,但是迫近时,必须把自己的三前顾住,把对方使用进攻的七个部位注意到。
7. 如果对方用先发制我,逼近我身打来,我急转身闪开我的正中部分,使对方着法落空,同时我急向对方的侧身进击。也就是取对方的横线,要拿住对方的横线,作为我的正中线进攻。
8. 此名说明太极拳的体用法,有十三个字为他的主体,这十三个字,字字有法,法法使用。必须切磋琢磨下功夫,才可以得到它的妙用。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搭手捋开挤撑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注释>:
1. 掤的姿势要两臂圆撑,高与肩平,作一圆形:分单掤和双掤,单掤是左臂或右臂抬高与肩平,作半圆状,手指与肩头平;双掤是左右臂同时动作如上述。撑的主要意义是在两肩下腋部好象放有两个弹簧,两臂如在弹簧之上,被弹簧力支撑起来,按之则落,抬之则起,随高则高,随低则低,攻时能发出弹簧性弹力。(即以机警的 动力,向外抖发出去这叫做弹劲)这样的弹劲在静时要含而不露,动的时候就要抖出去,要做到得机即发,不得机即守。这种劲路运用演变得手后,与敌角斗,随时 都有力的反射作用,俗说:劲在不发动时,似棉裹铁,软中有硬,做到软而能刚和刚柔相济。这种弹簧性的支撑活力,能在静动虚实里应用出来。
2. 此可说明用挤的手法,如和对方互搭右手时,就用右手按住对方的右腕,同时左手也按着对方的肘部,顺着对方的来势向着横侧方捋之,叫对方的掤式失去作用,到这时急反出左手,用左手背向对方的右肩下击去,并且右手按住左手腕,加以辅助之力发击之,也就是用两手之力合力发出,这样叫对方难以还手。
3. “按手用着似倾倒”用双手向外齐推,左太极拳中叫做按,用法是双手向对方的腹上胸下或者在已将对方的掤式封闭后来使用。用的时候双手按去,急进步向对方的 裆中冲进,同时用身子倾扑的式子来倍加推力,也就是用全身的力量加在对方身上。“二把采住不放松”是说明和对方搭手时,如果把对方的手臂抓捋住,就不可松,不叫对方的手腕脱开,从而好使用自己的手法进取。
4. “来势凶猛挒手用”是讲挒的手法,如果对方进击之势凶猛,我就急用一手找对方的腕,一手找对方的肘,要是得手,就急用力向侧后方猛带之。“肘靠随时任意行”就是说如果我使用挒法把对方身子捋带过来,可是对方趁着我的捋带力量用肩部向我撞靠而来,我就急用采住对方肘部的手顺对方靠击之势,用屈肘的着法向外横击,并且转侧身体来增加横肘的力量,叫对方被肘靠跌出。
5. 此可说明采挒肘靠都能运用纯熟了,在和对方交手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对方虽然艺高,自己也所惧了。
6. 拳诀上说:近人先进身,身手齐到才为真。就是说既然不怕敌,就不避敌,如果畏惧迟疑,是技击上最大的缺点,所以在和对方交手时要能上前迫近,能够迫近对方才可以发着进手,先发制人,但是迫近时,必须把自己的三前顾住,把对方使用进攻的七个部位注意到。
7. 如果对方用先发制我,逼近我身打来,我急转身闪开我的正中部分,使对方着法落空,同时我急向对方的侧身进击。也就是取对方的横线,要拿住对方的横线,作为我的正中线进攻。
8. 此名说明太极拳的体用法,有十三个字为他的主体,这十三个字,字字有法,法法使用。必须切磋琢磨下功夫,才可以得到它的妙用。
2014/08/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