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连载】爱暴力:献给那些在爱中挣扎的孩子及父母们

4623111婴幼育儿

有没有想过,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可能是一种暴力。
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引起我们的警醒,让我们对于爱孩子,有足够深刻的认识。

2013/07/12
全部回帖
我还曾接待过一位男性来访者。
他是一名钢琴老师。因为钢琴,成绩平平的他考上了一所一类大学。从他小时候起,父母就节衣缩食为他攒钱,让他好好学琴。每次他想出去玩一会儿的时候,父母就会流露出失望的神情。当他不肯练琴时,父母便会打他。有一次把竹编的扫帚都给打散了。
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他,在我面前反复强调:父母是深爱着他的,他们把大部分收入都拿给他学钢琴、参加各种比赛,他们把好吃的都留给他,自己却从来不舍得吃。
然而,他终于没能如父母所愿,成为著名的钢琴家。现在的他,只是一所重点学校的钢琴老师。他觉得非常内疚,于是他把所有的工资都上交给父母。虽然已三十多岁,但他依然不会搬出去住,因为他怕父母孤独伤心。没有女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生活。即便有女孩接受他的生活状态,表示喜欢他,他也无法和女孩建立起亲密的感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说,如果我爱上别人,就意味着对父母的背叛,我会因此无法原谅自己。
2013/07/12回复
心理咨询或许是一项奇怪的工作,它总是让人去看事物的“背后”。
大多数人不愿意正视的东西,心理工作者却必须直面,然后,尽己所能,提出解决之道。
在多年的咨询生涯中,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受: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陷于同样的困境,为同样的问题痛不欲生。
如果他们知道,有人承受着跟自己一样的痛苦,并且已经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解开这痛苦的密钥,对他们来说,这会不会是一种帮助?
2013/07/13回复
心理咨询或许是一项奇怪的工作,它总是让人去看事物的“背后”。
大多数人不愿意正视的东西,心理工作者却必须直面,然后,尽己所能,提出解决之道。
在多年的咨询生涯中,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受: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陷于同样的困境,为同样的问题痛不欲生。
如果他们知道,有人承受着跟自己一样的痛苦,并且已经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解开这痛苦的密钥,对他们来说,这会不会是一种帮助?
2013/07/13回复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是承受着父母深重的爱而成长起来的。父母总是将他们认为最好的提供给我们,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我们,在我们身上寄予无限的期望。
可是,父母这样爱你,真的正确吗?
父母保护你,不让你受到任何伤害,你能称之为暴虐吗?
父母鞭策你,让你不断做到最好,你能称之为专制吗?
父母帮助你,为你安排好了人生的每一步,你能称之为愚昧吗?
父母将一切都给了你,你能称之为自私吗?
可是,你感到快乐吗?
父母是真的爱你,还是通过爱你达到爱他们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残酷事实——你并没有被父母真正爱过,你该怎么办?
你不敢想,因为你不愿意相信你自己没有被真正爱过。但遗憾的是,你的灵魂一定知道,它很清醒。
所以,你痛苦。
所以,你放弃了快乐。
这,就是爱的暴力。
2013/07/13回复
每一个孩子都会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这从来都不是一种罪过。每一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这从来无须怀疑。
所以,你无法洞察自己身上的伤口,甚至拒绝承认伤害的存在。
你和父母不断发生冲突,却又极度依赖父母,无法独立生活,一直痛苦不堪。
于是你否定自己的人生,认定自己的不幸福、父母的痛苦,都是源于自己的无能,却不明白真正的问题在何处。
你想好好去爱你的伴侣、你的孩子,却愕然发现,你不知道怎样去爱他们。你竭尽全力,希望以这份无私付出的爱去弥补自己曾经缺少的爱,可这份爱却被视为侵犯、视为控制,给你爱的人带去了伤害。
2013/07/13回复
爱暴力,让人无法控诉,因为它以爱为名。
爱暴力,让人无法拒绝,因为我们不敢面对失去爱的恐惧。
可我必须大声说出我的观点,哪怕这样会招来责难。
因为这么多年来,那个四十五岁女人“太晚了”的感叹,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我想,如果她能知道得早一点,反抗得早一点,也许,人生真的会重新开始。
2013/07/13回复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
我想将它送给身上带有爱暴力隐形伤口的人们。
每个人遭受的爱暴力千差万别,要想寻求解脱,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读它的人,握住一把钥匙,或者,努力去寻找那把钥匙。
更重要的是,即将或已经成为父母的我们,绝对不能将这种爱的暴力,再施加于我们的子女。
让爱暴力的循环在我们的身上中断,让我们在治愈自己的同时,也治愈我们的下一代。
2013/07/13回复
【推开第一扇门】
为什么父母给予我全部的关爱,我却得不到快乐?
为什么无论怎么努力,我也不能让自己惶恐的心释然?
父母爱我吗,还是仅仅在利用我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当我感觉不到爱,是我的感觉出了问题,还是那份爱真的并不存在?
2013/07/13回复
他叫云博,十七岁的男孩,白而纤瘦,一看就是关在屋子不见光的“豆芽菜”。他从六岁就练钢琴,但是完全不见有郎朗的那种王者气度,而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云博有一个爱音乐的父亲。但是,时代或者际遇不总是优待所有有梦想的人。和很多人一样,父亲把自己对音乐的梦想寄托到孩子身上。其实,云博还有个姐姐,比他大两岁,从小学小提琴,不过已经不在人世了。
这一天是姐姐的忌日,但是父亲和母亲只是忙着帮云博准备开学用的东西,好像忘了这个忌日,好像姐姐从来没有存在过。父亲非常开心,因为云博要去念大学了,北京的音乐学院。他在里屋唱着《今夜无人入眠》,唱得让人不仅耳朵,连胃里也很不舒服。
2013/07/13回复
母亲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可怜人,没什么文化,勤劳肯干。她只知道一味附和丈夫,附和他那花费昂贵的音乐梦想。
母亲递给云博一张银行卡,她说卡里钱不多,让他省着点儿花。母亲又说要帮儿子收拾行李,云博把她推出了房间。过了一会儿,父亲来敲门,说:“放着让你妈帮你收拾吧,你别累着了。”云博理都没理,故意弄出很大的响动。
没过几分钟,父亲又开始敲门,声音里带着怒气:“你今天是怎么了,故意闹别扭是吧!你这样下去,怎么好好弹琴?你别以为你考上音乐学院就了不起了,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你有今天容易吗?你想想你姐姐,她要是能取得你今天的成绩,会像你这样不懂珍惜吗?”
2013/07/13回复
应该说,未辰的人生是从未降生就开始的。她的母亲曾经是一位不错的小提琴独奏演员,后来因为排练时踏空,从舞台上摔下来,导致终生瘫痪。未辰是她冒着生命危险生下来的,一出生就肩负着母亲的全部梦想。在未辰的记忆中,她不是在练琴,就是在奔赴练琴的路上。上学对她来说,是母亲对她的奖励。多少次,学校的老师找上门来。未辰躲在门后,盼望着老师能够带她离开家。但是每一次,老师都无功而返。母亲坚称未辰是天才,不应该像其他平凡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地长大,也不需要学习那些无用的文化课程,而应该将全部时间用在音乐上。
2013/07/13回复
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感到恐惧的未辰,选择了当时看来最简便的一种逃脱方式:结婚。她向我坦承,自己并不是深深地爱上了那个男人,而仅仅是决定嫁给他而已。嫁给他,意味着自己可以从母亲严酷的要求中逃出,进入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不会为生活担忧,也不会再面对无止境的苛求,最主要的是自己可以从此获得自由。
但是,母亲的死让未辰意识到,不管母亲爱不爱自己,如何对待自己,自己都深深地爱着母亲。身处强烈痛苦中的她,无从弥补自己对母亲的愧疚,甚至迁怒于自己的丈夫。在来进行心理治疗之前,她正式与丈夫分居。虽然她对我说,两人分居的原因是因为性格不合,但在随后的探讨中,她承认,她潜意识里认定,丈夫和自己一样,都是杀害母亲的刽子手。
2013/07/13回复
我对未辰的遭遇深感同情。但我认为,她一味强调对母亲之死的愧疚,其实并不真实。
我并不是指责未辰说谎。我相信她对母亲的爱,相信她的内疚之情,但是,如果听任这种内疚掩盖了其他的情绪,这并不利于她面对、处理失去母亲这一巨大的伤痛。
我首先跟她强调,她毕业时结婚的决定,虽然未免鲁莽,却完全正当。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她已经成年,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权决定自己的婚姻,亦有能力去承担自己任何错误决定的后果。
未辰反驳道:“可我妈妈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生下我。我当时的决定是自私的,伤透了她的心。”
2013/07/13回复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请珍惜孩子的每一个“错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抑郁症

爱孩子,就尊重他的玩具

【睡前故事汇】+孩子需要的是完整的爱

(原创)中国式陪读妈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不让孩子学习钢琴,会不会担心孩子长大后怨父母

热点推荐

带娃去大澳渔村 泡水吃海鲜,晒成小黑炭!

小学三年级写作业到11点 真的无法接受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房价跌太多了,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现在的贼仔又开始狂了

ZDB成了学校的毒瘤

希望九月否极泰来

‌280㎡大平层诠释现代新中式的诗意与奢华

迪士尼的一天

荔湾科普嘉年华

永汉天天温泉开餐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