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连载】爱暴力:献给那些在爱中挣扎的孩子及父母们

4624111婴幼育儿

全部回帖
【推开第三扇门】
“这都是为你好”,这是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
你从不曾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
你竭尽全力,希望自己能 “好”,你忘记了自己原本想过什么生活,只为了令他们满意……
直到你忽然发现,你再也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终于忍不住质问:是为我好,还是为你自己好?
2013/07/16回复
我曾接待过一位年近五十的刘女士,她的父亲刚刚去世。她是看了电视节目,最终找到我的。她对我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找你,可能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的人生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刘女士的父亲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在自己工作的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外界对他的评价很高,带过的学生也无不称赞他治学严谨,平易近人。但这位父亲,对待家人却是非常粗暴。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父亲就是母亲的天与地,她对丈夫从没有任何反抗,默默地走完了一生。当然,她也从未插手过女儿的教育,而是将这一责任全权交给了丈夫。
刘女士回忆,父亲对她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握笔的姿势不对,要打;吃饭的时候没有吃净饭粒,筷子对着脑袋就是一下;一次因为对客人没有礼貌(她实在说不清自己哪里没有礼貌),父亲伸手就给了她一记耳光,之后的好几天,她的耳朵都嗡嗡作响。
2013/07/16回复
讽刺的是,在父亲这样的教育下,她居然也长成了一个别人眼中很优秀的人。大学毕业以后,她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顺利地与单位的同事恋爱结婚。父亲并不赞同她的婚事,但也没有理由反对。她以为,她终于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然而,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美满。丈夫忍受不了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她也看不惯丈夫的大大咧咧,两人矛盾不断,三年不到就离了婚,她主动提出孩子随丈夫,并搬回去跟父亲一起住。
她说:“柏老师,您相信吗?那么多年,尽管我那么想念孩子,却从来也不跟孩子联系。孩子二十岁生日那天,我买了一个蛋糕,骑着自行车给她送过去,从城北到城南,只用了半个小时,放下蛋糕我掉头就走,一路上狠狠地踩着自行车,回到家里也只用了半个小时。那是我一生中最疯狂的行程了。回去的路上,我真恨不得自己就被车撞死。”
2013/07/16回复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跟孩子见面,哪怕是说一句话。
她回答我:“柏老师,我害怕。我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像父亲对我那样对孩子。在我结婚的那几年里,我最恐惧的事就是发现我像父亲。我受不了我丈夫吃饭的时候筷子上粘着饭粒,我受不了孩子不把奶瓶里的奶喝干净,受不了她弄脏衣服。丈夫上厕所喜欢拿一本书进去看,一上就是很长时间。那段时间里,我就会如坐针毡,很不舒服。有一次我和丈夫大吵一架,起因只是他洗碗以后没把碗放在正确的位置……我觉得我有病,所以我不能接近孩子,我怕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2013/07/17回复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多少句类似的话?
“这都是为你好。”
“爸妈绝对不会害你。”
“你长大了,自己当了父母,就会明白我们的苦心。”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3/07/17回复
每个人都有控制欲。如果是陌生人试图控制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定会反抗。
可是,当控制者是父母,受控者是子女,这种控制就变得隐蔽、狡猾,同时也更为强大。
因为,这份控制是在爱的名义下实施。
最深刻的控制是精神上的控制。
最无形的控制是让你与控制者成为一体。
最可怕的控制是你心甘情愿被控制,用自己的人生,为控制者陪葬。
因为你无法战胜自己内心最强烈的恐惧:挣脱控制,就会失去爱。
2013/07/17回复
但是,这位父亲却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任何错误。
他说:“家长如果不严格要求,孩子怎么会有出息?”
我问他:“所以,你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正确的?”
他回答:“无所谓正确不正确,反正咱们国家祖祖辈辈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妈妈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小时候也恨过她,但自己做了父亲以后才理解了她。”
2013/07/17回复
原来,这位男士自己从小就在母亲的严厉控制下长大。母亲掌握着家里的一切事务,包括为他和父亲的行为定下一系列规则,比如晚上不论几点睡觉,早上起床的时间不能晚于六点半,如果起晚了,妈妈就会埋怨唠叨一整天,给父子俩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从小到大,母亲掌控着他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包括穿什么样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鞋子,剪什么样的发型,去哪里该坐几路车。他只要稍有违背,母亲就会伤心难过,抱怨不停。
“但是,母亲是爱我的。如果没有她对我的严格要求,我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说。
2013/07/17回复
原来,这位男士自己从小就在母亲的严厉控制下长大。母亲掌握着家里的一切事务,包括为他和父亲的行为定下一系列规则,比如晚上不论几点睡觉,早上起床的时间不能晚于六点半,如果起晚了,妈妈就会埋怨唠叨一整天,给父子俩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从小到大,母亲掌控着他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包括穿什么样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鞋子,剪什么样的发型,去哪里该坐几路车。他只要稍有违背,母亲就会伤心难过,抱怨不停。
“但是,母亲是爱我的。如果没有她对我的严格要求,我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说。
2013/07/17回复
有趣的是,即使这位男士一再强调自己已经“理解”了母亲,在他的表述间,还是流露出对母亲的种种不满。他说,母亲一直对他的成就嗤之以鼻,认为他做得再好也是自己教导有方,是理所应当的;反过来,如果有什么事情他没做好,就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不严,违背了母亲的标准。
这位男士的表现,是一种很典型的“合理化作用”。
我认为,他其实根本没有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理解并原谅了母亲,只是为母亲的不合理行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也用这个借口安慰了自己,令自己受伤的感觉不再那么强烈。
2013/07/17回复
在与他的交谈中,我逐渐了解到,他的母亲出生在一个旧式大家庭,父亲有好几房妻子,每房都各有子女,而母亲的生母在她出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因此,母亲必须将自己的一切行为规则化,这是她不受到责罚的唯一有效办法。
同时,因为身处那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家庭当中,母亲极度缺乏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她很难从亲人身上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当她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便会无意识地刻意夸张强调自己的重要性。
这所有的行为背后,透露出母亲害怕受到惩罚的恐惧,以及需要被别人认可、为别人所爱的巨大情感需求。
然而,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这位母亲没有机会理清自己的情感,更无法治愈自己的伤痛,于是,她成了一位苛刻、唠叨、怨气十足、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当这位男士意识到,强有力地掌控着一切的母亲原来竟是如此软弱,他潸然泪下。
而更令他遗憾的是,他从未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内心深处,仍然活着一个战战兢兢、害怕受到惩罚的孩子,而他自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将自己受过的伤害,又再传递到自己儿子的身上。
2013/07/17回复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请珍惜孩子的每一个“错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抑郁症

爱孩子,就尊重他的玩具

【睡前故事汇】+孩子需要的是完整的爱

(原创)中国式陪读妈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不让孩子学习钢琴,会不会担心孩子长大后怨父母

热点推荐

带娃去大澳渔村 泡水吃海鲜,晒成小黑炭!

小学三年级写作业到11点 真的无法接受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在家用电饭煲煮关东煮 好吃没负担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实现牛腩自由!电饭煲焖腩超省心

三升四,小孩对KET排斥,每天就是看中文书

分享生活#国泰平安

被挑食娃夸爆的午餐!芝士焗南瓜牛肉饭

强降水+8级大风!强劲冷空气已启程!多地高

58送上门的烧鸡 皮脆肉嫩还带竹筒粉

梅花园阿强家吃哭了!记忆中的味道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