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初二小女孩荣获“广东省武术套路锦标赛3个金牌”

1048259家有小学生

为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检阅广东省武术水平,使武术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2012年8月7日上午, 由广东省体育局主办,肇庆市体育局承办的2012年省武术套路锦标赛(传统项目)在肇庆体育中心荷花馆打响。来自全省各地和港澳地区的武林高手聚集端城“论剑”、共襄武学,参加名次赛的约有1200人次,而等奖赛约1400人次,规模创2009年肇庆承办省武术赛以来之最。

        小师妹学习太极三年,在偶然的机会得知有此次比赛,仅准备了1个月时间,参加的3个项目分别是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剑(刀),杨式太极拳42式3个项目,并且在3个项目中全部夺得金牌!
     以下是小师妹练习太极剑的照片。(本来想发视频上来,不过不知道怎么发)





2014/03/25
全部回帖
要是能在黄埔开一个点就好了
2014/04/15回复
funderfunder板凳
人生多美好:
杨式太极,嫡系真传、推手技击、免费体验 广州学杨式太极拳-选择传统杨式太极拳馆! 学杨式太极,就要学真传的! 这是中国最传统的杨式太极拳,跟市面上流传的各类太极拳完全不同!免费体验嫡系真传的杨式太极教学,了解详情,请加入Q Q:42077372.,联系电话:15360017826,张师傅【杨式太极拳传承表】  杨露禅---杨健侯---杨澄甫---崔毅士---方 宁---张 寅  方宁老师近九旬。1981年任合肥市武术协会委员、推手训练班高级组教练。曾被《武林》特聘为顾问。业余组织张三丰太极拳研究社授徒数千,遍及国内外。  张师傅是方宁老师的数千弟子中最出色的弟子之一,2003年起即被方宁老师指派,代其教授太极拳。曾受广州电视台的邀请,讲解杨式太极拳,现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协会主教练,南方电网局太极拳协会主教练;【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由武当张三丰依道家“以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的思想而创。至清末民初,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精研创编成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用法上强调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暗含发劲,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杨式太极拳以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的独特技击风格威震武坛。杨家三代人当年凭此在高手云集的北京打下三代“杨无敌”的称号。  杨式太极拳在强身健体方面作用十分明显,总结了有十大保健作用,这就是强心,养肝,补肺,固肾,益脑,健脾,调气,和血,练性,怡情。此外,经相关医学证明,修练杨式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的兴奋抑制起调节作用,对治疗鼻炎、失眠、高血压等病有显著疗效,有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内脏功能、增加骨骼肌肉质量,提高思维能力的功效。  综上所述, 杨式太极拳是一门高级武术,是最好的终身运动,是最好的保健方式。  【教学内容】  传统杨式太极拳养生功, 传统杨式太极拳基本功,  传统杨式太极拳13式、37式、大架85式(老六路),   传统杨式太极拳拉筋功,传统杨式太极拳桩功,   传统杨式太极剑, 传统杨式太极刀, 传统杨式太极枪,  传统杨式太极拳推手,传统杨式太极拳散手对练,太极擒拿与反擒拿,  传统杨式太极拳秘传拳架,传统杨式太极拳拳架用法,传统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  内容丰富,欢迎前来体验咨询!  【教学特色一对一式循环辅导】  区别于一般拳馆的群体学习模式,前面一个教练带后面一大帮学员跟着练,教练不能和学员很好的沟通交流,大大影响了学员的要领掌握,是现今武术教学普遍的一大弊端。  一对一式循环辅导是本拳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下,所具有的特色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就是对学员逐个依次单独教授辅导,然后学员自己练习揣摩,助教从旁协助辅导,教练再循环回来依次检查纠正指导。此法特点是让教练更好的了解每个学员的进度和特质,因材施教,使每个学员既能零距离接受教练的单独言传身教,又能与同门交流比较,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更快的掌握要领精髓,还有就是随到随学,学员不会因为一两节课没来学习而跟不上进度。  【教学地址】  天河体育中心: 星期二。四晚上7.30--9.00点  中山医科大学 (烈士陵园旁边): 星期六。日上午10---12点  星河湾  : 星期六。日下午3.30--5.00点  嘉禾旺岗站附近(地铁3号线): 星期一。三晚上7.30--9.00点  其它时间在燕塘企业附近(地铁3号线燕塘站):私教班(一对一教学)  联系人:张师傅  联系电话:15360017826  联系QQ:42077372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07224404
查看原文
怎么收费的?
2014/04/15回复
广州丫丫妈妈:
要是能在黄埔开一个点就好了
查看原文
你们有想学拳的可以联系多几个,然后让张师傅过去教嘛
2014/04/17回复
funder:
怎么收费的?
查看原文
有兴趣的话,可以联系张师傅,不贵的
2014/04/17回复
2014/04/23回复
2014/05/07回复
释原论

武澄清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分谓阴阳分,合谓阴阳合;太极之形,如此分合,皆谓己而言。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懂劲之谓也,揣摩日久自悉矣。

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合即拨也,此字能悟,真有夙慧者也。

左重、右重、仰之、俯之:是谓人也。

左虚、右杳、弥高、弥深、愈长:是谓己,亦谓人也。虚、杳、高、深、长,人觉如此,我引其落空也。

退之则愈促:乃人退我进,促迫无容身之地也,如悬崖勒马,非懂劲不能走也(或不能如是也)。

此六句,左右前后上下之谓是矣。

一边沉则转,双重则滞,不使双重,即不为人制矣,是言己之病也。

硬则如此,软则随,随则舍己从人,不致胶柱鼓瑟矣。

《释原论》作者武澄清,字霁宇,号秋瀛。生于1800—1884年。系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之胞兄。进士出身,曾任河南舞阳县知县。载有《太极拳论》、《十三势 行功歌》等文章的残抄本,就是他在舞阳时发现的。原习家传武艺,后亦习太极拳。在太极拳研究上,与武禹襄各有论述。本文当是他学习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体会和认识。
2014/05/14回复
浑圆桩
形法:两脚如铁轨一样平行站立,身子稍稍前倾,能感觉到前脚掌受力便可,这样可以帮助小腹放松,然后将绷紧的膝盖略微松弛,双手自然抬起至胸前,呈抱球状,拇指微扣,其余四指松开,自然弯曲成荷叶掌,指尖朝向胸,掌心照着乳头,两手掌距胸十五公分左右,两手之间的距离也是十五公分左右,全身放松。眼睛可以闭上,也可以垂帘。李仲轩推荐眼睛微微向天上瞟,以接天气,效果不错。

心法:

开始练功时想——神融全形,融深融透。

跑神时想----神归形,融深融透。

站桩过程中有时可以想——中和虚静。

收功时想——神归形,气归体,中和收固。

注:所谓神,就是思想。所谓形,就是身体。想的时候不用力,似想非想即可。婴儿出生后,开始时神与形是完全合一的,所以婴儿一哭,全身抽动,一笑,也是全身一起动。随着长大,婴儿开始认识外界事物,爸爸,妈妈,环境,食物……人的思想能量不断地向外部世界发射,以便认识环境,寻求食物,适应环境,保证生存。进入学校,从小到大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思想——神的向外消耗越来越大,神与形逐渐分离,人的身体便逐渐衰弱。如果神与形完全分离,那便是死亡,所谓魂飞魄散,灵魂出窍。站桩的心法就是把向外的思想转向向内,促使神与形重新结合起来。这个全神与全形相合的过程,是一个逐渐从表层向深层,从局部向整体,从不平衡向平衡发展的过程,所以说融深融透,所以说中和收固。

每一次站桩时间,每一天站桩时间,可以从五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多多益善。如果是为了保健,最好一天能站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是为了提高生命智慧,治愈沉疴大病,或修习高级武功,则需要每天站桩一个小时以上。
2014/05/20回复
杨式太极拳已故前辈乐奂之(字幻智,河南固始人,生于1899年,卒于1960年)之子乐亶太极文摘

太极拳之大概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太极拳亦然。或见懂劲者举重若轻,出手神妙,遂谓太极劲奥秘艰深,绝无踪迹。好之者探讨一世,人称画鬼、实干者流汗三车,奈无诀要。然则,太极拳果空泛若此乎?曰非也。常见穿弄堂磨剪刀者乎!弓腰垂肘稳而有力,其即太极劲也。再如老屠割肉,好手作画,功夫到家,熟则生巧,其于一刀一笔之间,莫不合于太极之妙理,虽其茫不自觉,且不能扩而充之,而于日用之间,确能实受其惠焉,是故太极劲者无他,熟练规矩,则水到渠成。

既非画鬼。亦无秘决,苟未得之,必于规矩求之也。

循规矩而练拳者必先得其圆劲,久而又得方劲,然后内外相合,乃得太极之劲。所谓“进退须有转换,往复须有折叠,腰如转轴,气如车轮”,此即园劲也;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立若平准,静若山岳,此即方劲也;方中寓园,园中寓方,方圆相成,动静相因,此即绵绵不断之抽丝劲也,然后提起精神,转换意气,一动无有不动,一到无有不到,开如游龙腾空,合如鹰隼敛翼,皆是活动,不许搬移。

练到此时,必为“主宰于腰,发之于腿,其根在脚,形之于手”,以后则愈练愈细,与日俱进矣。

既谓,太极劲随处可见,规矩臻然,然则若是之易乎?曰否。其尚有三难,一曰拔筋,二曰养气,三曰悟劲是也。人自少年练拳,举手投足,已未必合于规矩,故须认清规矩,久久练之,流汗酸痛,至为艰苦;至若忽略规矩,径求意劲,摇头晃脑,自谓舒服。则其懂劲之难,实如登天,古蜀道之难,犹未介此也。拔筋之时,又须养气,以太极用劲,最重神气,神气不足,筋骨亦僵,今人身心繁忙,神气不免于散乱,况又标准难高。易盈易虚,颖播一世,依然故我,此其尤为可悲者也。神气清爽,始有悟性,大匠只能授人以规矩,巧则使人自悟,规矩不熟不能悟、神气不足不能悟。规矩可练也,神气可养也,然则始终不悟者,其必在意识之间矣!如何谓松,如何谓得劲,十人言之,十人不同,认识高低,自属功夫先后,而旁门左道,则必谬以千里矣。

练拳之事,首在认识,认识对路,惟练而已。神气腰腿,皆是功夫,功夫进步,认识亦长。然而所贵不在功夫,而在认识者,功夫小犹可练,认识错则枉费矣。然则如何而使认识正确,则非练拳之所能为矣。(此为真言耳。)

太极心得

一、人们练拳常易挺在错误之支点上,如胸、肩、膝、腹、等处,拳乃不会进步。必须挺在腰脊处。

二、腰脊处为支点,亦为主宰。脊椎为一身主干,故首顾脊椎拎起,连住脚跟,腰脊与手掌脚根三点相反相成,运劲如开弓。脊椎本身先练拳、擎、引、松、散、节节贯串,然后手足配合运动如游龙在天,是腿长在腰上,不可腰长在腿上。

三、浑身皆须荡开,不可有丝毫缩劲,蓄劲是开劲,亦不是缩劲。若有缩劲,一无是处。膝节最难荡开,一旦荡开,处处荡开。膝若撑住,肩亦不开,胸腹之间,结成一块不能运化。故浑身各处皆应呈张力状态,即在足腕亦如此要求。

四、擎、引、松、放须从“意”练起,而后到气,到腰到劲。能擎、引、松、放、故能不断。意尚僵住,气亦不能。但求骨肉变化,势必断断续续。

五、有不得劲不得势处,必于腰腿求之。而得劲得势之感觉,须从练打中得来。每于手之前节,常能得软得势,则腰腿尺寸,自亦合于规矩。若专注于腰腿,不手上足上得劲得势,则腰腿往往亦错。力强者手前节常过硬,弱者手前节过软,松而有力,俗称软硬劲方对。

六、前辈理论上都已道尽。懂理论不难,唯懂劲为难。练拳须懂自己劲,有凹凸处否?有断续处否?有缺陷处否?一一解体认明,始能迹渐上路。不破不立,破字当先,于拳亦然。练打须懂对方劲,见其强则见其弱,见其实则见其虚,强可侧而制之,实可引而竭之,神而明之,只在熟而生巧耳。练打时只跟对方劲变化自己随时得劲,须不言而喻,否则心分两用决难有效,唯有问题必须返求论已,于练拳时解决。

七、太极拳妙全在引劲落空,此劲即在“擎” 、“松”两处练得。能荡开,能拎起,能连续,始能有效。太极拳得劲处,则全在开合有整劲,即在“引”、“放”二处练得。能浑身配合,曲中求直,始能有效。云手一势,乃开合劲运动路线之典型,务必领会。

八、太极拳能用得轻松,固与巧妙有关,然与实力更有关。本钱大用得少,自然轻松。本钱小,用得巧,亦可以弱胜强,但未必轻松。每人实力,常受天赋限制,然于提高效率,求之,亦前途无限。

九、练拳不迷不能成功,然亦须与其他方面求得平衡,否则更不能成功。(此为至理之言。)

十、太极劲说到妙更常是难以形容。若说得平常,无可谓人人都会,虽人人都会,唯不自觉,故难以发扬。然否唯决不言妙,故决能练会也.。
2014/06/13回复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一) 手

手眼身法步,把手摆在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在拳式所有的动作中,手的动作是最多的。而在技击中,手是击人最主要的部分。手的形状、手的动作、手的位置等合理、准确,即会起到相应的作用,反之,会影响练习和使用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的手分掌、拳、勾。

1、掌: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掌型有如下八种:

A、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这种掌法运用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双掌;搂膝的推掌等。

B、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如倒撵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麻捶式的上掌等。

C、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如抱虎归山式左推掌。坡掌在拳式中运用是很多的。

D、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马式的后拉掌。

E、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鹤亮翅式的左掌,搂膝掌等。

F、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白鹤晾翅的上掌。

G、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转身摆莲式开始的双掌。

H、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针式的插掌。

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劲点,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劲点在全掌,横掌在小指一侧,坡掌在掌心,俯掌在虎口或小指一侧等等。无 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杨式太极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与防的意识,所以对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后左右运转要讲究用 意,不宜随意出手,不能象做体操那样,简单的完成动作了事。
2014/06/24回复
koxi61koxi6112楼
多大的小朋友可以学?
2014/06/24回复
南怀瑾先生传补亏法

密宗与道家都有这个修法,而道家此法似乎较密宗及瑜伽术更为完备。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称接命法。

预备及姿势:练习本功法时采用坐、卧或立姿均可,旨应保持脊椎正直,不可弯腰驼背。呼吸以轻、慢、细、长、自然、舒适为宜。舌尖轻顶上鄂,眼神放虚内敛或微闭。如能做到致虚极、守静笃、天人合一的境地,功效自然倍增;

坐姿:如坐在椅子上,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间,宜均保持约九十度直角形,双手自然放松置于大腿上。如能以盘腿打坐的姿势,当然亦可;

卧姿:以仰卧为佳,保持全身平直、放松,双手可交互叠置于丹田之上,或放于胯侧,枕头不宜过高;

立姿:背直,肩松,垂肘,膝盖微弯。

修习方法:此法等于密宗的智慧灌顶。观想头顶上有太阳光明,或月亮光明,最好有一发光的明点,有一道光,(明点若观不出来,可变通地观想头顶上有一发光小白球),由头顶中央的百会穴进入头内,在脑部中心的位置上大放光明,光明遍照整个头的内部,大约停留20-30秒钟。明点再沿着后脑进入脊椎骨,由头顶一直顺沿着脊椎骨部位缓慢下行,所经之处用眼识和意识上接此光来配合此明点之运行。明点经由脊椎底部而至会阴穴(肛门前二指处)向上达到丹田(脐下三指处),再由丹田分为两个发光之明点,由髋骨同时进入左右二大腿腿骨,所经之处骨头一节一节地发出白色的亮光,直至双膝。若膝盖有病痛的,可让明点在膝盖多待一会儿。发光之明点再由小腿胫骨,到达脚跟至脚心,所有脚趾骨及脚趾头均发光发亮。二明点再由脚心而上,接着倒转上来,循小腿胫骨,膝盖,大腿腿骨,经由会阴到丹田汇合成一发光之明点,循任脉(身体前方正中央的一条脉路)而上,经肚脐部位、心窝部位、喉头、人中,过眉间,再回到头顶中央百会穴的位置。如是观想循环九遍或更多。行功最后,白光转到哪里均可放空,不一定须再回到头顶中央百会穴的位置。行功之后精神充沛,身体自然直起来,再将身体空掉,不理它,保持一念清静,清清楚楚。

原理与说明:道家所谓的还精补脑、长生不老,一般都以为生命最重要的精,是在下丹田部分(男性)或子宫部分(女性),其实,最重要处在前、后脑之间,称之为“间脑”,年老精神衰弱,则间脑萎缩,脑下垂体(注一)分泌不足。此“补亏法”是直接由上面补它,使脑下垂体刺激生命机能,恢复灵力,使萎缩的间脑恢复功能,生命能即可自我充实,且对百病的治疗均具功效。故中年人施行此法,六、七天之间阳气即可充沛,生命力迅速充实。老年人练习此法,时间需要长些,有病的人亦然。

注意事项:道家的毛病在于走“不空”的路子,太易于着相。待行功有些基础后色身所起的变化或有可能会引出一些心理上的境界,此时如果心随境转,加上自己的胡乱猜测与幻想,自以为是,容易误入歧途。当阳气发起时,要注意化掉它所附带引起的欲念。当境界出现时,不论好坏,就应一概不去理会它,把色身在意念上空掉它,把持“魔来魔斩,佛来佛斩”的原则,当不至于会练出差错。如果练法导致任何身体不适,可能练法有误,则应停止练功,应向善知识请教,不要盲修瞎练。注意练功期间每餐少吃,多次分食较好,能够素食更佳;饭后须过一小时练功为宜;孕妇、大手术初愈等等特殊病症者,不宜练此功法,待身体恢复较平稳以后,方可锻炼。

注一:脑下垂体位于脑底部的中央位置,是体内的“最主要腺”脑下垂前叶和脑下垂后叶所分泌的荷尔蒙的能源,是用来影响所有的细胞和生理上的实际效果。其有如下功能:作用于动脉管壁,能调节血压,故也称血管加压素。作用于远曲小管与集尿管,以增加对水分的再吸收,减少尿液中的水分,分泌不足会造成尿多且稀。它是内分泌的总司令,包括甲状腺、肾上腺等许多种,都由它统领。脑下垂体是我们寿命的闹钟,它把我们叫醒,因为它既然掌管免疫系统和内分泌,也就如同一个国家的国防和经济首长,因此,甲状腺和肾上腺的机能,全受它的调度。
2014/07/15回复
太极拳九诀全解之八:《十八在诀》

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

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卷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逼)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2014/07/18回复
【教学地址】
  天 河 体 育 中 心: 星期二.四晚上7:30--9:00点和星期六.日上午10---12点
(番禺区)南国奥林匹克花园 : 星期五.日晚上7:30--9:00点
  金 海 岸 花园: 星期六下午4:30---6:00点
  万 达 广 场: 星期一.三晚上7.30--9.00点
 中山医科大学 (烈士陵园旁边): 星期六.日上午10---12点
  其它时间在燕塘地铁站附近: 私教班(一对一教学)
2014/07/22回复
太极拳九诀全解之三:《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遇机得实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注释>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第一句,在推手时,如遇对方的掤式很严密,两肩腋下的弹簧性知觉很灵敏,随动的功夫也很严密的情况,就只有采用入手的方法,叫对方不得还手为是,如只用粘沾不离(听劲)不易得势。

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第二句,和对方相接,如遇对方掤式不易攻入,就要采挒的手法,如果已经被我抓捋住,我急向右带或者趁机进用其他手法,因为迟则变,疑则慢,都容易被对方乘机攻入。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第三句,四正就是四个正方,四隅就是四个斜角。在和对方交手当中,我一面要主动地把持着四个正方,一面要寻找对方的四个斜角,为的是转移对方的正方,先破他 的中心动,假如对方守住了他的四正,我就设法变动自己的正方,来找对方的四隅进击。总起来说,就是用我的正面来袭击对方的侧面,所以叫做“按定四正隅方 变,触手即占先上先”。是说明先发制人的方式,不是以静待动的方式。如果对方距我太远,当然可以以静待动,假若已经临近,或是偶然接上手的时候,即应先发制人。

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第四句,在太极拳中,捋和挤归为一法,因为有捋必有挤,如将对方的掤式捋开,即可以趋势使用挤法进攻。肘靠是说明用肘肩胯来靠击对方时,必须进攻在对方的足跟之前,如在对方的左侧,就进右脚;如果在对方的右侧,就进左脚。

遇机得实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第五句,此可说明和对方攻守之间,对于进退要相机运用,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必须进退有法。怎样才是进呢?进是进身、进步、进手,是先发制人,而不被对方所制的方式;退是闪展腾、挪,要看对方的来势灵活转变,是取守的方式,走(主)要做到展转变化。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第 六句,“周身实力意中定”是说明全身竖力发击(出)的方法。全身大部分可分三节:脚跟是根节,腰胯是中节,头颈是梢节,此三节是发周身实力的重点。俗说: 根节动,梢节发,三节齐到力增加。所谓三节齐动,必定意注于腰,即三节力量的主宰在腰上,如果腰不动,根梢二节虽然动也不能发整力,是是局部之力。所以在 技击中必以腰为主力,才能发出周身之力。“听探顺化神气关”太极拳中的听劲,是由于手腕、肘臂的磨擦而生出来的知觉,是便于攻和守的方法,在于对方接手 时,感觉出对方刚戒柔的出处和部分运动的方向,就可以化解对方的来势和乘机顺势地向对方发着进击。也就是沾粘连随的进攻方式。听者不是以静待动,而是在动 的里边,沉着应付,随机进取之意,探是在沉着应付中,审知对方的虚实,可攻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击,宜守者,就蓄意待机。顺是不与对方的来势而取其 法,随着对方的来势而取主动的方法,化其来势而进我的着手,遇虚变实,遇实变虚,以柔化刚,而刚紧随其后;以刚运柔,而柔不失其坚(坚是坚定,乃柔的本体,不是软而无力)“神气关”的意义,是在运用听探顺化的进行当中,要全神贯注,不可怠慢,才不致于失机和错乱,要应付自如,非将气沉着不可,如紧张恐慌,气必上浮,气一上浮,动作失措,易被敌乘。太极拳认中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以意行气”“以气贯神”和“神贯顶”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第七句,在虚实的运用上,如果得到人手,就是手已得实的时候,就立刻放手来发着,不可错过机会,如果见实(却)没有立即发着,便成落空有体无用了。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第八句,练太极拳的人要明白体和用,练拳得到健康的效果和自发性的劲路,就算得到了本拳基本功夫,再能发挥拳义,可以在技击上应用,才算集其大成;俗说:功夫好练劲难得、能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是有道理的。
2014/07/25回复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例言》

一、本书编著之要旨,在乎体用兼备。世之学太极拳者,日见繁多,未明体用之法,殊鲜心身之益。故特不珍弊帚以千金,冀得造极登峰之多士,自强之旨,窃愿与国人共勉之。

一、太极拳本易之太极八卦。曰理,曰气,曰象,以演成。孔子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岂能出于理气象乎?惟理气象乃太极拳之所胚胎也。三者得能兼备,而体用全矣。然象则取法太极八卦,气则不出于阴阳刚柔,理则主宰变易不易,以穷其化。学者尤宜先求其象,以养其气,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

一、太极拳之主体,贵在动静有常。故练时举步之高低,伸手之疾徐,运动之轻重,进退之伸缩,气息之宏细,顾盼之左右上下,腰顶背腹之俯仰,须知各有常度。不可忽高忽低,忽疾忽徐,忽轻忽重,忽伸忽缩,忽宏忽细,忽左右上下俯仰之不匀也。惟步之高低,手之疾徐,如能得有常度,则亦不必拘其高低疾徐之有一定法则也。

一、太极拳要点,凡十有三,曰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虚灵顶劲,松腰胯,分虚实,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内外相合,意气相连,动中求静,动静合一,式式均匀。此十三点,凡一动作,皆要注意。不可无一式中,而无此十三要点之观念。缺一不可,学者希留意参合也。

一、本书之用法,为已熟练太极拳者,进一步而言也。故方向不必拘定,则四正四隅皆可试用。如未熟练拳法者,不可躐等而习用法,恐素无根底,终少成效。初学者,希细阅上图之单人功架,久娴体法,则用法不难而得也。

一、太极拳只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眩聪明,妄加增损。前贤成法,倘有可移易之处,自元明迄今,已数百年,如有可改之处,昔人亦已先我行之矣,乌待我辈乎? 愿后之学者,弗惟外之是鹜,而惟内之是求。欲进精纯,期日可待。要之拳式细目,非取形似,必求意合。惟恐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以致湮没昔贤之本意。兹照旧本校正,以垂为正范。

一、太极拳,非专为与有力者斗狠而作。盖三丰真人,创造柔拳,以资助道体之用。世之有愿卫身养性,却病延年者,无论骚人墨客,羸弱病夫,以至老弱闺人,皆可学习。有恒者,三岁有成。若问其用,则在不用力,而却不畏有力也。倘有大力者,来击我,以吾之至柔,自足以制胜者,盖顺其势而取之也。卫身养性之要,亦曰顺而守其弱也可,不然虽有勇力如贲育者,亦非太极拳家之所取也。

一、初学此拳式者,万不可贪多,每日仅熟练一二式,则易窥其底蕴,多者仅得其皮毛耳。练毕弗即坐,须稍散步数圈,以调畅其气血。

一、炎夏练毕,弗用凉水盥手,恐其郁火。严冬练罢,宜速着衣,以免受凉。功夫宜寒暑增加,所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比春秋日胜。晨甫起床,及夜将就睡,两时万不可间断,则功夫易见有成也。

一、太极剑及枪刀戟等,当陆续刊行,以供同好。
2014/08/05回复
想知道一下费用
2014/08/11回复
猜你喜欢

重磅!华附招生啦!

不到嵩山非少林,重阳节嵩山少林寺一日游

2016广马开始报名了!爱运动的广州市民都可以来参加!

拉玛泽无痛分娩学习归来

前进幼跟晓港中马路幼儿园的优缺点

番禺钟村寻学记(一)2016.03.01

热点推荐

文化公园中秋灯会 近千盏灯好靓!

中秋食光至!晒长假美食领10W金币!

国庆旅途正当时!晒行程领金币

花式过双节!珠江露天草地演唱会

#花式过双节#承德之夜的惬意时光

逛服装店啦~

陪孩子去看电影《东极岛》

#花式过双节#+到表弟的豪宅一游

#花式过双节#赴一场月圆之约-岭南天地灯展

广州从化流溪河森林公园

如果从这条窗帘看,应该算几级台风?

# 花式过双节#国庆旅途正当时!晒行程赢金

夜逛正佳旁的美食街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