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Mmnancy 的帖子
读书不是仅仅看成绩,看升学率的,我这4位同学后来都坦承,在重点中学读得比较辛苦和压抑,相比之下,我在普通中学要开心得多。楼主的中考成绩还不如我这4位同学呢,你觉得坚守在重点中学会开心吗?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个为伪命题
16424199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guozhang:
人的命运是靠自己,我因为读的大学一般,所以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当别人已经毕业无 ...查看原文
人的命运是靠自己,我因为读的大学一般,所以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当别人已经毕业无 ...
那条路你没走过,所以你可以把它想象的无限美好。如果你走了,也许那路也是荆棘密布的呢。
2014/05/09回复
小朋友识几多野,对将来又了解几多,对以后自己面对的情况又了解几多?距是需要家长去引导去带路的。而不是 ...
2014/05/09回复
以前讲教育,自然都会想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素质教育也提了这么久,可是反观最近几年的教育,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暂且不论,留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又有几个不是掌上明珠,养尊处优。
2014/05/09回复
我的小学初中都是非常一般的乡下学校,但高中有幸去了省一级中学,那段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小学初中的家庭教育很重要,高中的学校氛围很重要,这是我现在的认识,也不知道是否对错。
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正在努力从家庭教育出发,培养他独立思考不怕吃苦的能力,当然尽量让他进一个好一点的学校。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确定孩子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选择的是什么,他自己明白选择的后果并接受后果的前提下的,而不是盲目的。
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正在努力从家庭教育出发,培养他独立思考不怕吃苦的能力,当然尽量让他进一个好一点的学校。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确定孩子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选择的是什么,他自己明白选择的后果并接受后果的前提下的,而不是盲目的。
2014/05/09回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很多事情是说不定的,我95年升高中的时候选择了本校直升,但是考试出来的成绩除了华附差几分,执信省实广雅等都能上,但是我没报啊,当时也后悔过一段日子。可是我在本校高中期间都名列前茅,本科是绝对不用担心的,学习期间我也觉得很开心,如果去了那些名校,或许我还跟不上呢。因为有一初中同学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的,初中时从不熬夜学习,睡得最早起得最晚,但她考上华附高中后竟然也起早贪黑复习功课,原来我们觉得她是神,到了华附后也要付出我们想象不到的努力,我觉得她的压力比我们大多了!
该信息来自[广妈Android客户端]
该信息来自[广妈Android客户端]
2014/05/09回复
我们当年读完初中考中专,中专毕业后边工作边参加自考,还不照样顺利拿到本科,中级,CPA,ACCA,要多从自 ...
2014/05/09回复
我也跟楼主有类似的经历,当年差三分上省实,比我差的都交赞助去读,父母也有考虑,我就觉得去到也是包尾,又觉得次一档的学校也不是很差,无所谓,就随缘了,结果后面就是跟楼主的情况一样了。。。水涨船高,三年后,我的成绩与那些当年赞助进去的同学已经不是一个档次了,学风校风师资力量,三年积累下来,拉开了不是一般地多。后来当年我的那个比我考得差但是赞助了上省事的,读了全国重点,后面还保送研究生,我自己呢,读了个很普通的大学,然后现在在苦苦地读在职研究生。
2014/05/09回复
Mmnancy:
请大家不要歪楼,我并不是在慨叹命运不济,也不是埋怨恨当年,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是真的。楼主也是很努力的人,现在的生活也是很好的。我只是提出我的意见,所谓尊重孩子的选择是个伪命题,特别在有关自己将来的发展应该多听父母意见。路可以更好走。小朋友识几多野,对将来又了解几多,对以后自己面对的情况又了解几多?距是需要家长去引导去带路的。而不是一味由着孩子说,我朋友在某家学校,我也要去某家学校。我以前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因为几分之差,分数线未能达到原来的省一级中学校。当时,都已经填左赞助表格。但是最后我自己放弃左,因为觉得,读书读到要比赞助费真好是丑。父母也由着我,让我自己决定。所以后来分了去一间普通中学(在广州来说也不算差)。但是其实我地班,未达分数线又想考回原校的同学,几乎全部都比赞助入番原来学校。好的中学同普通的中学,无论在学风或者教育质量都是差好远。到高考的时候,我是97年高考的,当时还未扩招,还是千军万马考独木桥。原来学校的同学,大部分都本科,大专寥寥可数。但是我所在的高中,大部分都是大专,本科的就寥寥可数。最后只能在毕业后再考专升本,考学位,考职称。要走上自己希望的人生道路,我真是付出好多努力。其实一入到间中学,我就觉得好后悔啦,之后见识距地既学风就更加后悔,而呢个世界是无后悔药吃的。如果果阵我的父母不是由得我选择,又或者能多给我分析一下(我们也不用找什么人,因为本来自己学校的学生,初中升高中吾够分赞助可以优先)可能我今天的路更加好走一点。
查看原文不否认学校一般也有好学生,靠自学混的好的都还有呢。
但问题是我们对孩子的能力也太高估了,比如,环境对人的影响。特别是中学阶段,大部分孩子都不能明辨是非。
这不是因为孩子笨,苛责楼主中学时自己没有把握好前途实在是太强求了。
一是心智发育具有年龄特点,就好像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成熟去嘲笑昨天的幼稚。
二是青春期叛逆,大家都经历过,那个阶段,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
比如比率的问题。就像楼主提到的,重点中学的孩子几乎都顺利升学了,而自己学校升到好学校的比率很低。
前途当然是靠个人,成功的个例也不少。
但在家长能帮扶一把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尽力帮扶了,孩子可以少走弯路。
是的,很多人靠自己也成功了,比例呢?10个里面成功一个?
所花费的精力呢?比其他人要多很多吧?
作为家长的一个作用,就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让自己的孩子尽量少走弯路。
做为家长,努力奋斗,难道只是为了自己,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很多家长现在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却始终画皮难画骨。
有的家长太过禁锢,管的孩子灵气全无。
有的孩子太过放手,孩子是得到尊重了,但他做的判断,是不是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分析基础上?
一个毫无自己主见,毫无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一个很有主见,但主见都是偏激盲目毫不客观科学的孩子。
这两种孩子,没有谁比谁更好。好吧!
我们在放手让孩子尝试的时候,是一定要先教会孩子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的。如果不能先做好这一步,家长们,拜托在孩子人生的重要关口,还是帮孩子把好关吧!
但问题是我们对孩子的能力也太高估了,比如,环境对人的影响。特别是中学阶段,大部分孩子都不能明辨是非。
这不是因为孩子笨,苛责楼主中学时自己没有把握好前途实在是太强求了。
一是心智发育具有年龄特点,就好像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成熟去嘲笑昨天的幼稚。
二是青春期叛逆,大家都经历过,那个阶段,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
比如比率的问题。就像楼主提到的,重点中学的孩子几乎都顺利升学了,而自己学校升到好学校的比率很低。
前途当然是靠个人,成功的个例也不少。
但在家长能帮扶一把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尽力帮扶了,孩子可以少走弯路。
是的,很多人靠自己也成功了,比例呢?10个里面成功一个?
所花费的精力呢?比其他人要多很多吧?
作为家长的一个作用,就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让自己的孩子尽量少走弯路。
做为家长,努力奋斗,难道只是为了自己,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很多家长现在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却始终画皮难画骨。
有的家长太过禁锢,管的孩子灵气全无。
有的孩子太过放手,孩子是得到尊重了,但他做的判断,是不是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分析基础上?
一个毫无自己主见,毫无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一个很有主见,但主见都是偏激盲目毫不客观科学的孩子。
这两种孩子,没有谁比谁更好。好吧!
我们在放手让孩子尝试的时候,是一定要先教会孩子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的。如果不能先做好这一步,家长们,拜托在孩子人生的重要关口,还是帮孩子把好关吧!
2014/05/09回复
我得感谢我的父母,乡下农村长大的,没得选择,村里的小学,镇上的初中,然后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我九六年参加高考,比lz早一年,村里的小学的师资不说了,老师都是初中高中毕业的,普通话都不会说的本村人,镇上的初中好点,好歹也有些中师毕业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本镇人),到初中了,我连看普通话频道的电视台很多都听不懂的。到上到高中,普通话的说听才有突破(因为那时的老师好多都是外省的名师过来了)。其实读书很多都是靠天资的,有些同学初中成绩不错,但上高高中就不行了(女孩子尤其)。我弟弟跟我的历程差不多,可以说是遗传的原因吧。人生没有假如的,保不准你赞助上那所好的高中,前途比现在还更差呢?这个谁都不会打保单的。
2014/05/09回复
Mmnancy:
请大家不要歪楼,我并不是在慨叹命运不济,也不是埋怨恨当年,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是真的。楼主也是很努力的人,现在的生活也是很好的。我只是提出我的意见,所谓尊重孩子的选择是个伪命题,特别在有关自己将来的发展应该多听父母意见。路可以更好走。小朋友识几多野,对将来又了解几多,对以后自己面对的情况又了解几多?距是需要家长去引导去带路的。而不是一味由着孩子说,我朋友在某家学校,我也要去某家学校。我以前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因为几分之差,分数线未能达到原来的省一级中学校。当时,都已经填左赞助表格。但是最后我自己放弃左,因为觉得,读书读到要比赞助费真好是丑。父母也由着我,让我自己决定。所以后来分了去一间普通中学(在广州来说也不算差)。但是其实我地班,未达分数线又想考回原校的同学,几乎全部都比赞助入番原来学校。好的中学同普通的中学,无论在学风或者教育质量都是差好远。到高考的时候,我是97年高考的,当时还未扩招,还是千军万马考独木桥。原来学校的同学,大部分都本科,大专寥寥可数。但是我所在的高中,大部分都是大专,本科的就寥寥可数。最后只能在毕业后再考专升本,考学位,考职称。要走上自己希望的人生道路,我真是付出好多努力。其实一入到间中学,我就觉得好后悔啦,之后见识距地既学风就更加后悔,而呢个世界是无后悔药吃的。如果果阵我的父母不是由得我选择,又或者能多给我分析一下(我们也不用找什么人,因为本来自己学校的学生,初中升高中吾够分赞助可以优先)可能我今天的路更加好走一点。
查看原文请问有什么好埋怨的呢。这样的想法,日后你的子女一样会这样对你。
2014/05/09回复
Mmnancy:
人的命运是靠自己,我因为读的大学一般,所以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当别人已经毕业无忧的时候,我还在读书,读书,还是读书。当然现在楼主已经摆脱小康,往中产的康庄大道奔去。但是回想过去,如果我的选择不是这样,或者我的路更加好走。
查看原文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试过从好的学校到普通学校的经历。若有,你能深刻地体会到师资和校风根本是吾一样的。最起码,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已经很不同了。康庄大道那并不是我的想象,而是现实。
2014/05/09回复
我是读重点高中,我闺蜜是普通高中,我们初中小学都在一个班,但是大家都是读普通本科,人家现在混得比我好 ...
2014/05/09回复
之前在那个放弃中大附小的帖子里,我就啰嗦了好多句。为什么,因为真是心急。
看到那么多家长在那一边倒的赞扬楼主的做法正确。(当然,我也认为尊重孩子是对的,让孩子懂得自己取舍的态度也是对的)
但看到后面是如何做出这样取舍的过程之后,我只能呵呵了。
这分明就不是一个正确的过程,即使出发点再好,这个取舍的过程太不科学了,毫无借鉴的价值。
我不过分鼓吹择校,我也承认一般的学校始终会有成功的孩子。比如我自己的先生。
当初择校,他不以为然。论点就是:他自己一路都是乡镇学校,他读到全国前十的学校的博士出来的。他们一个市的理科状元还是他的同学,也不见得是市里的重点学校出来的。
我就说了一句:你其他同学呢?现在都在做什么?
他就沉默了。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觉得学校不好就一定没出息。
但也不能妄自托大,过于自信。
当然,这事要看自己的能力,我意思是,在家长有能力可以帮孩子一把的时候,努力帮一把,绝对可以减少未来后悔。
送去好学校,学的不好,起码我们大家都努力了。就算孩子不是出类拔萃的那个,但在整体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就算随大流,都不会太差。
送去一般的学校,万一孩子不如期待的那样,不是鸡头,而是鸡尾,做家长的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努力一把?当然,孩子争气固然是好的。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靠自己杀出一条路,但比例呢?众多家长争相择校,名校周边学位房和赞助费的价格,无不显示了它的价值。这是客观的事实。
很多家长说,我做好家庭教育如何如何。问题是,其他择校的家长难道不懂得做好家庭教育?
还有,重视家庭教育只是态度,会不会教育,教育方法正确不正确,才导致结果是好还是坏。
从一些家长偏激的言论中(“择校的未必好,不择校靠家庭教育一定好”与“择校一定有出息,孩子交给学校就放心了”一样属于错误言论),我根本看不到客观和科学的教育思路。
试问,不能客观,完全不懂辩证的家长,能做好家庭教育?
我身边还有父母整日客厅打麻将,孩子考北大的例子呢。
这样的例子可以代表大多数吗?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是这么自觉的一个?
所以,在家长该出力,该努力的时候,尽量帮帮孩子吧。
有能力,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好的学习环境。
没有能力也不需要气馁,真的,我并不是说一定要择校,但不择校,家长是一定要付出更多心血的。这心血,绝对不是那些家长口中说的补习班。而是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举止,潜移默化教给孩子的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只有这三观先正了,你才回追求正确的解决事情的方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及方法,才是受益终生,让孩子获得最后成功的决定因素!
看到那么多家长在那一边倒的赞扬楼主的做法正确。(当然,我也认为尊重孩子是对的,让孩子懂得自己取舍的态度也是对的)
但看到后面是如何做出这样取舍的过程之后,我只能呵呵了。
这分明就不是一个正确的过程,即使出发点再好,这个取舍的过程太不科学了,毫无借鉴的价值。
我不过分鼓吹择校,我也承认一般的学校始终会有成功的孩子。比如我自己的先生。
当初择校,他不以为然。论点就是:他自己一路都是乡镇学校,他读到全国前十的学校的博士出来的。他们一个市的理科状元还是他的同学,也不见得是市里的重点学校出来的。
我就说了一句:你其他同学呢?现在都在做什么?
他就沉默了。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觉得学校不好就一定没出息。
但也不能妄自托大,过于自信。
当然,这事要看自己的能力,我意思是,在家长有能力可以帮孩子一把的时候,努力帮一把,绝对可以减少未来后悔。
送去好学校,学的不好,起码我们大家都努力了。就算孩子不是出类拔萃的那个,但在整体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就算随大流,都不会太差。
送去一般的学校,万一孩子不如期待的那样,不是鸡头,而是鸡尾,做家长的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努力一把?当然,孩子争气固然是好的。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靠自己杀出一条路,但比例呢?众多家长争相择校,名校周边学位房和赞助费的价格,无不显示了它的价值。这是客观的事实。
很多家长说,我做好家庭教育如何如何。问题是,其他择校的家长难道不懂得做好家庭教育?
还有,重视家庭教育只是态度,会不会教育,教育方法正确不正确,才导致结果是好还是坏。
从一些家长偏激的言论中(“择校的未必好,不择校靠家庭教育一定好”与“择校一定有出息,孩子交给学校就放心了”一样属于错误言论),我根本看不到客观和科学的教育思路。
试问,不能客观,完全不懂辩证的家长,能做好家庭教育?
我身边还有父母整日客厅打麻将,孩子考北大的例子呢。
这样的例子可以代表大多数吗?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是这么自觉的一个?
所以,在家长该出力,该努力的时候,尽量帮帮孩子吧。
有能力,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好的学习环境。
没有能力也不需要气馁,真的,我并不是说一定要择校,但不择校,家长是一定要付出更多心血的。这心血,绝对不是那些家长口中说的补习班。而是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举止,潜移默化教给孩子的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只有这三观先正了,你才回追求正确的解决事情的方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及方法,才是受益终生,让孩子获得最后成功的决定因素!
2014/05/09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