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当时就有个人以一分之差没上成重点高中,考试成绩出来后还去查成绩,结果还是维持原判,后来还是没花钱去买学位,去了次一点的普通高中,其实这位同学平时成绩也是不上不下,其他考上重点高中的同学分数都是稳稳当当地超出录取线,同是重点班大家读书平时都是一样努力,读书除了靠勤奋,关键还是看资质,有人能快速地理解、归纳、总结,懂得举一反三,同样的老师讲解课程,有人一点就明,有人三番五次讲还是是懂非懂的样子,这就是差别了吧。
Mmnancy:请大家不要歪楼,我并不是在慨叹命运不济,也不是埋怨恨当年,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是真的。楼主也是很努力的人,现在的生活也是很好的。我只是提出我的意见,所谓尊重孩子的选择是个伪命题,特别在有关自己将来的发展应该多听父母意见。路可以更好走。小朋友识几多野,对将来又了解几多,对以后自己面对的情况又了解几多?距是需要家长去引导去带路的。而不是一味由着孩子说,我朋友在某家学校,我也要去某家学校。我以前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因为几分之差,分数线未能达到原来的省一级中学校。当时,都已经填左赞助表格。但是最后我自己放弃左,因为觉得,读书读到要比赞助费真好是丑。父母也由着我,让我自己决定。所以后来分了去一间普通中学(在广州来说也不算差)。但是其实我地班,未达分数线又想考回原校的同学,几乎全部都比赞助入番原来学校。好的中学同普通的中学,无论在学风或者教育质量都是差好远。到高考的时候,我是97年高考的,当时还未扩招,还是千军万马考独木桥。原来学校的同学,大部分都本科,大专寥寥可数。但是我所在的高中,大部分都是大专,本科的就寥寥可数。最后只能在毕业后再考专升本,考学位,考职称。要走上自己希望的人生道路,我真是付出好多努力。其实一入到间中学,我就觉得好后悔啦,之后见识距地既学风就更加后悔,而呢个世界是无后悔药吃的。如果果阵我的父母不是由得我选择,又或者能多给我分析一下(我们也不用找什么人,因为本来自己学校的学生,初中升高中吾够分赞助可以优先)可能我今天的路更加好走一点。查看原文我跟楼主情况相似,几分之差从一间重点中学到了一间档次稍差的学校,父亲也是问我如果愿意也可交赞助,我同样拒绝了,因为当时家庭条件也不是特别的好,我不想增加家里的负担了.我比楼主小两年.后来我如愿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我的观点跟楼主不同,我不认为你上了重点学校就一定会比普通学校要好,虽然可能各方面软件硬件都有优势,但是你真的能确保你上重点学校就能跟上???你能确保你在重点学校不认识坏人?重点学校不会被老师歧视?其实世界上没有如果,我个人认为,现有的就是最好的!!!
org01:你成熟?所以支持那些一味责怪父母??没有想过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其实另有含义?那你真是熟到烂了!查看原文首先,我的观点是什么,你有仔细看过我帖子吗?如果仔细看了,还归纳出我是你说的这个意思。那我无语,只能说要么我语言表达能力差,要么你理解有问题。其次,我说你不成熟,不针对你的观点,论坛论坛,大家各自发表见解,本身就是一个求同存异的所在。我说的不成熟,只是针对你说的“上天要惩罚你”(针对原楼主),“熟到烂”(针对我),这样的语言表达难道是成熟?另外,我所理解楼主发这个帖子,重点在于交流一下在子女教育上,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故事中,自己的父母辈身上,得到什么经验教训。至于这个经验教训是正面还是反面,大家可以各自有见解。我并不认为楼主在抱怨父母,因为楼主也说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过的也很好。靠自己获得人生经验当然是好的,但要走的更辛苦,作为普通的大众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可以事半功倍的吧。
还是要看个人的吧,如果是我,平时非常努力,但成绩也还好,一般般,考重点时差几分,有得赞助去读我也不会去,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潜力可以去拔高了,还不如在普通高中努力下,考个普通大学,有的时候,读书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为什么会力不足呢?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其它各种能力有关吧,但这个能力的培养除了与个人有关,也与环境有关,只是,环境即使很好,有家庭支助,有人辅导,还要是自己各种能力较强才行呀,能力一般的读起来是会比较累
彩色的花环:但是重点是怎么确保上的初中是重点中学?查看原文有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尽人事在先,孩子的努力是尽人事的一部分,家长尽量创造好的条件也是尽人事的一部分。体现一个“尽”,也就是说,凡事做最好的打算,最充分的准备。这些做到了,至于结果,大抵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幸做足了功夫,还是不好的结果,那就只有“听天命”。这个时候,起码大人孩子都不会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尽力。总不能说,上了重点也不保证可以有出息,所以我就故意不上重点吧?总不能说,这次比赛/考试,反正也不能保证可以得奖/高分,所以我就故意不努力吧?凡事要靠孩子自立是正确的思想,但这个自立得等孩子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之后,不然为什么未成年人有什么问题,要追究家长监管的责任呢?也就是说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绝对需要家长的指引!
梦想1000:高中重点与非重点的确是天与地的区别,小学阶段差别没那么大的!查看原文小学也有区别。我二个同事的小孩,小学的时候,有个特级老师提出要带他们,条件是住在她家里,每月多少钱。一个同事同意了,一个没同意,觉得孩子还是要自己管好。去了她家住的那个,小学中考进了华附后,上到高一时说清华已定向要她的,大学自己然去了清华。没去的那孩子,也不算差,考进了执信。高考分在重本线上高出四十多分。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后来同事说,小学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差太远了。二个孩子起点应该都是一样的,但是后来的区别就出来了。
Mmnancy:请大家不要歪楼,我并不是在慨叹命运不济,也不是埋怨恨当年,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是真的。楼主也是很努力的人,现在的生活也是很好的。我只是提出我的意见,所谓尊重孩子的选择是个伪命题,特别在有关自己将来的发展应该多听父母意见。路可以更好走。小朋友识几多野,对将来又了解几多,对以后自己面对的情况又了解几多?距是需要家长去引导去带路的。而不是一味由着孩子说,我朋友在某家学校,我也要去某家学校。我以前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因为几分之差,分数线未能达到原来的省一级中学校。当时,都已经填左赞助表格。但是最后我自己放弃左,因为觉得,读书读到要比赞助费真好是丑。父母也由着我,让我自己决定。所以后来分了去一间普通中学(在广州来说也不算差)。但是其实我地班,未达分数线又想考回原校的同学,几乎全部都比赞助入番原来学校。好的中学同普通的中学,无论在学风或者教育质量都是差好远。到高考的时候,我是97年高考的,当时还未扩招,还是千军万马考独木桥。原来学校的同学,大部分都本科,大专寥寥可数。但是我所在的高中,大部分都是大专,本科的就寥寥可数。最后只能在毕业后再考专升本,考学位,考职称。要走上自己希望的人生道路,我真是付出好多努力。其实一入到间中学,我就觉得好后悔啦,之后见识距地既学风就更加后悔,而呢个世界是无后悔药吃的。如果果阵我的父母不是由得我选择,又或者能多给我分析一下(我们也不用找什么人,因为本来自己学校的学生,初中升高中吾够分赞助可以优先)可能我今天的路更加好走一点。查看原文这样让我想起当年初中报考的时候,当时我是想报银行的,已经填好志愿,当时校长跟我说,如果你要报这个的话,以后出来话,要家里有背景才有机会进银行,当时自己想家里真没有人有背景哦,就没有报了,现在回想,如果当初我真的报了,现在生活又过得怎么样呢?
bobosu:我跟楼主情况相似,几分之差从一间重点中学到了一间档次稍差的学校,父亲也是问我如果愿意也可交赞助,我同样拒绝了,因为当时家庭条件也不是特别的好,我不想增加家里的负担了.我比楼主小两年.后来我如愿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我的观点跟楼主不同,我不认为你上了重点学校就一定会比普通学校要好,虽然可能各方面软件硬件都有优势,但是你真的能确保你上重点学校就能跟上???你能确保你在重点学校不认识坏人?重点学校不会被老师歧视?其实世界上没有如果,我个人认为,现有的就是最好的!!!查看原文我不敢保证一定会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定的事情对不对? 但是我相信会比我自己的选择好。其实很多学生都不会特别蠢或者特别聪明。而且会随大流,整体风气好,老师又教得好,自己学得又好的。但是我没有碰到过岐视学生的老师。
我觉得选择哪里有什么样的结果是看人的啦,当年我中考差了点,父母本来要举债给我赞助重点高中,表都填好了,等到最后关头我自己放弃了,觉得压力太大,就去了考到的一所三流高中读书,那时候读书非常刻苦,三年后高考,我考上了本科,成绩比之前我那些初中成绩好考上重点高中的亲戚还高很多,等于帮父母把赞助费都省下来了。
loveabby:不去好的学校不代表孩子也会不好,难道好的学校就没有差生?我有个同学小学读书很好的,就是去了重点中学,可是去到那里的都是优秀生,他后来连优秀也靠不上边了。最后不也是平凡人一个?没什么成就吗?我觉得家长不能用读书好或者是去重点学校来衡量自己孩子的将来。现在有钱的,生活富足,有本事的人有多少个是读书好的呢?我觉得只要孩子有出息,能自己养活自己,生活舒适,我们已经完成了父母的使命了。人的生活总要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不是父母帮出来的。查看原文同意,内因是主要,外因是次要。我初中升高中时,分数是可以上全市最好的中学,但因为我父亲也是一家高中的老师,家里就住在学校里,而去那家高中则要住宿,父母便要我留在父亲任教的中学读,因为这所中学也算是区里最好的。我是87年参加高考的,我们学校近四百个毕业生,上重点本科的不超过十个(我是其中之一,全校第三名),上本科的全校也就二十多个,不到10%。而全市最好的中学,上本科的绝对数和比例都要高,但也最多是20%考上本科。而最差的中学,每年也可考上一两个人。这些年扩招的结果是,我原读的中学,一年有近千个毕业生,考上一本的人数是五六百个。升学率简直不可同而语,我们以前只考上中专和大专的同学,现在高校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