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心老师——陈陈
在我接触了众多孩子们的写作当中发现,如今的小学作文教育体系,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套话”为开头,高举“伟大理想”作结尾。我们的孩子已经被生搬硬套的作文技法给限制了,跳不出这个被扭曲的框架,孩子们写作时就是铐着**在跳舞。不要说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现在连孩子自己想要写什么都不知道了。
根据家长们普遍向我们反映的问题来看,老师总结了以下孩子们在写作当中遇到的几大难题:
这是孩子在写作当中最最最让家长们头疼的一大问题。什么都不用说,孩子直接回你一句“我没东西可写”,然后家长们也开始蒙了。于是,便开启了陪伴孩子写作的漫长过程,孩子像挤牙膏一般,这边开个小差,那里玩玩橡皮。但迫于家长的威严和交作业的关系,好不容易,终于想到了写什么,家长们顿时长吁了一口气。
孩子拿起笔,却干巴巴的停住了。“妈妈,我该从哪里写起呢?”刚松了一口气的家长,又是一阵无奈的叹气。
“妈妈,快看,我写完了!”看着孩子的作文,我到底是开心还是郁闷。“孩子,你这作文的字数连人家要求字数 的一半都够不着啊!”于是,家长们又得挑灯跟孩子慢慢的磨啊磨啊,东凑凑,西凑凑,加上标点符号终于够着边了。
“妈妈,老师的评语说我作文有很多不通顺的地方,还要我重写,但我觉得没问题啊!”看到“重写”两个字,其实我内心是崩溃的, 但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表情,我还是非常仔细的重新阅读了一下他的文章,老师圈出了很多语病的地方,甚至还说孩子的文章离题了,天啊!我辛苦指导孩子写出来的文章,最后却换来了重写!真是沮丧到不要不要的。
也难怪,家长和孩子努力奋斗了一晚的成果,结果却换来了鲜红鲜红的“重写”!其实上述的情况,也不是所谓的“差生”特有,有的优等生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还没开始动笔就被作文题目吓跑了,一下笔就怕写错这个词、那个句的,想想又怕老师会说没用到好词句段,还没写就一大堆问题接踵而来,孩子还敢提笔吗?如果写作文总是让孩子感到手心冒汗,头皮发麻的,那我们当作文老师的也真的是太失败了。
好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问题就这么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1.我说亲爱的孩子,写作文不就是把你生活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通过文字记录下来而已吗?你看你平时上课的时候,和同学们的你来我往;走在大街上看到的车水马龙;亦或是在家和家人们的闲话家常等等。
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要让孩子主动去观察!怎么说,就是有事没事就提醒他去观察事物,而不是等到写作文的时候才帮他想。那样是没用的,那样他永远养成不了观察的习惯!如果孩子观察能力确实没有提升,这时家长就得引导孩子了,比如换季了,天气变了,街上的风景和人们有什么样的变化?让他去观察下周围的人物、环境,发现一些变化,观察完了让他说给你听听,就这么简单!
2.至于说孩子不知道从何下笔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也就是让孩子学会讲故事。你看啊,让孩子给自己讲个故事试试,如果孩子三言两句就讲完,不明不白的把故事给结束了,而你却听得云里雾里的,还得返回来问孩子当中的前因后果,孩子事后才发现自己讲的故事原来有那么多缺失,这不尴尬吗?有你这样给人家讲故事的吗?
其实吧,以上的讲故事只是想检测孩子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并没有要让孩子难堪的意思,上述的检测现象表明了,孩子的逻辑和概括能力出现了问题。家长不要少看孩子的讲故事能力,如果孩子能够把事情的前因经过结果都清楚的表述出来,那证明孩子的逻辑思维还是很清晰的。但这不代表是记流水账,有些孩子就像写说明书一样,一字不漏的把每个步骤都记录出来,好了, 一篇没有重点的文章就这样诞生了。所以说,我们指的概括能力就是孩子对事件的整体认知和把握,当孩子了解了故事内容的时候,还要经过自己的加工,而不是一字不漏的复述出来。
3.字数不够其实就不是个问题!好吧,实不相瞒,求学时期的我,跟大多数孩子一样也是个字数恐慌者,每次写作文,总是边数边写。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文章已是尾声了,但目测还有几行才够字数,那么近却又这么远的距离,真让人无奈。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把一些有的没的的套话塞进去。
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字数恐慌症,老师教你用慢镜头来解决:
比如,一个小学生写了一个片段,表现他的快乐,文字如下:皮皮写了二小时作业后,妈妈对他说:你可以到楼下和小朋友玩半个小时。皮皮心花怒放,一溜烟就冲到了楼下。
这段话写得很粗糙,小作者用“心花怒放”代替了可以具体展开的描写,皮皮的开心之情不能充分表达,皮皮到底有多心花怒放,你倒是说清楚呀!若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把他的表情、动作、语言进行细化:
下面看看在慢镜头下修改的片段:
皮皮写了二小时作业后,妈妈对他说:你可以到楼下和小朋友玩半个小时。皮皮一听,立马推开眼前散乱的作业本,像弹簧一般从凳子上蹦了起来,“耶——解放了!”他一边欢呼一边热切的拍着双手。在门口换了双不用系鞋带的球鞋后,皮皮撒开脚丫子,像脱缰的小野马一样冲了出去,楼梯口随即传来了“咚咚咚”的脚步声。
4.孩子文章当中出现语病,很大问题在于孩子缺少阅和读。阅就是看书的意思,读就是开口朗读,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开声朗读,以为多看书就可以了,其实,大声的朗读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语感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哪怕是每天几分钟的开口朗读,在语言沟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不太提倡孩子在学写作文的阶段就去生搬硬套好词好句,这样无疑是给孩子压力。刚刚接触写作,孩子们都在摸索阶段,那些最真切、纯真的表达方式莫过于还没经过雕琢的语言运用,童真趣味的表达才是孩子的真诚所在。但这不代表我们不重视孩子的语言运用,只要在不影响文章的前提下,我们不妨让孩子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用属于孩子的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情感。至于所谓的语言技巧,我会鼓励孩子去阅读名篇,从名人的文章当中吸取精华,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靠日积月累而成的,多动笔,多动脑,而并不是单单的背诵好词好句。
无论是为了孩子的写作还是学习,我们最先端正的应该是学习态度,所谓的学习态度就是用正确的价值观去面对教育。但在目前情况来看,可能比较难做到。根据现况,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的,也只能在教育规则的大前提下,找到权衡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接受正确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