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开工大吉!13家装修公司+2家宅配公司初印象及最终敲定楼板公司(长文慎入)
以下内容在手机里囤了近两 ...
NO.253【至上家居杯日记大赛】毛坯小复式清包日志—霍尼韦尔新风系统开工~终于找到你!
44357133装修家居
全部回帖





我现在找的装修公司是做植筋混凝土楼板的哟。具体工艺商量过,是挺规范的。钢混结构的话,因为一些弊端所以没有考虑,也不知道这家公司做钢混的话怎么样。现在很多公司倒楼板都是请散工的。最好是要资质比较好一些的公司。






自打在众装修公司中周旋了一个多月之后,经历了与装修公司就楼板质量问题的抗争过程,露珠与李先生已经毅然决然滴走上了清包这条路。所以……非常非常忙碌,无论是找师傅、买主材辅材、顺带搞点打拆抹抹水泥等无技术含量的事情只能自己来,已经搞得两人精疲力竭,好几次想更新实在是有心无力……拖了数月之久的楼板篇、楼梯篇等一同奉上。在此对那些坚持更新不辍的前辈们致敬!
大拆改……楼板篇
~楼板是重点工程,必须时时刻刻盯好,在做了充足的知识积累,在李先生保持全程盯梢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诸多意想之外的问题……很忧桑

看图说话:
一、定方案:方案有两种,一是借着万科原有的走道钩住筋后直接倒楼板,二是拆去原有的走道,新做的楼板能够植筋入梁,为了安全不能省!选第二方案。
二、拆除:效果如下图,万科的质量真心一般,约莫就是6-8#的钢筋……


三、支模板:注意板材平整度、拼缝及水平。


四、开槽、打孔:特别注意打毛墙面,使得新旧混凝土交接处更牢固。偷工减料多在此步。打孔后记得要吹灰,以免影响植筋胶的粘合,师傅用的水洗为了省事,但水洗有弊端必须要晾干后才能植筋……此处装修公司的监管不力已开始初露端倪。

五、植筋:重中之重咯
步骤是:打植筋胶——植筋——箍筋做暗梁——加挑筋
运气不错,刚好到了新钢筋,广钢14#螺纹钢,原本定的18#螺纹钢做暗梁,但由于电梯限高,只能换成16#了,据说这是识别码……


植筋胶有条件当然是喜利得……但太贵了,装修公司允诺的植筋胶随便挑只是一句空头支票,一句买不到就可以打发你走,乖乖用国产达标小牌子……

植筋现场……

箍暗梁……
植上层钢筋……
六、现浇:垫石子……倒混泥土……捣震……





七、漫长的楼板养护过程,二个字:浇水
在植筋阶段悲剧了

说好的双层双向,最大间距12CM呢?!!!!
最后的结果最大间距都到了26CM,还不如12CM的单层双向!!!!
楼板可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千挑万选觉得最靠谱的公司……监理来得还没有李先生勤快……直接铸成不可逆的错误,混泥土那么麻利的上去了,怎么返工?真锯了楼板重做?签个终身质保责任到人你敢吗?
附上现浇楼板相关理论资料,供大家参考:
项目 | 要求 |
材料要求 | 1、模板:模板头尾大小一致、无孔洞、无裂痕、模板表面是否光滑平整等; |
工艺要求 | 1、楼板厚度12公分、内设两层钢筋、上层直径>=14mm,下层直径>=14mm 的螺纹钢筋 单层钢筋间距<=12cm,植筋做法 |
植筋 | 1、植筋孔:钻孔深度>=15cm、需保证植筋孔的垂直度、孔深、孔径偏差不大于2mm,垂直度偏差≤2% |
支模板 | 1、模板表面平整光滑; |
水电管预埋 | 1、水电需满足分色分管等水电规范要求; |
浇筑前 | 1、人员是否到位、材料是否准备充分; |
混凝土强度配比 | 详见下面的说明,等级需>C30,需水泥配比可以适当增多 |
浇筑过程、注意事项 | 1、采用非国标钢筋,非国标钢筋易脆、易断,不能满足安全需要,因此钢筋一定要用国标、宝钢钢筋; |
保养 | 1、在浇筑完成后10小时内进行第一次养护,后续至少一天养护两次,每次养护完成后乙方需电话通知甲方; |
混凝土强度与量计算 | |||||
强度等级 | 水(kg) | 水泥(kg) | 砂(kg) | 石子(kg) | 配合比为 |
C20 | 175 | 343 | 621 | 1261 | 0.51:1:1.81:3.68 |
C25 | 175 | 398 | 566 | 1261 | 0.44:1:1.42:3.17 |
C30 | 175 | 461 | 512 | 1252 | 0.38:1:1.11:2.72 |

经过楼板一事我们算是学乖了,既然都是同样无法确保理想的装修质量,那就撇开装修公司走好我们的清包之路。跳过装修公司这一环节,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费用降降降~

房屋原有结构,楼梯位于房屋的正中,对于我们这种“迷你”复式来说,占用的上下共12平空间简直是天大的浪费。于是果断改……预算上又要超超超……

收房几个月陆续参观邻居家的格局改法,始终没有满意的,于是自己DIY了几个方案,反复思考哪个最符合我们的生活习惯。






然而……经过精确计算后,以上方案都被我们否了……原因很简单,起先改楼梯的初衷——增大有效使用面积——并未达成。
于是暂时定下第二套方案:

此种方案的优点在于:上下两层多出的5+2平米的空间,缺点是:考虑到为了上下楼的便利性,至少保持25CM的步宽,推知每级台阶将从18CM步高改至20CM步高。15-18CM是舒适步高,为了考量20CM的楼梯到底会不会造成上下楼负担,鄙人也是豁出去了……逢楼梯必定掏出小米尺量量,终于在过年回老家时,被我找到一家21CM步高的楼梯,哈哈哈哈,虽然看起来有点怕怕,但上下还是很轻松嘛,果断改改改!
于是搞定露台,合计好时间 就开工啦~
打打打……拆拆拆……




楼梯的做法其实和楼板差不多啦,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注意的要点在楼板篇里已详叙。
首先是确认尺寸画图啦:采用这种拐角方式……其实是迫于拐弯平台只有80*80公分,如果是常见的三步平台则每一步的宽度都难以保证,上下难免会有不便,毕竟实用性至上嘛~

搭模板+植筋,由于原木工师傅不能很好的把握楼梯尺寸,但我们因为前4级有楼板,必须控制好前4级高度距离顶部2米距离,于是木工师傅很是烦躁,最后竟然撂担子不干了。监工的小头头也火了,指责他不为客户着想,于是自己抄家伙上,虽然慢些,还是很牛逼的完成了模板制作,在此赞一个!


顺利收官
接着……倒混凝土

前几级因为原木工师傅工作疏忽,没在板中间系上小铁丝,悲情的爆了……临时用木板顶上,好事多磨……
只能感慨师傅的手艺和敬业精神太太太重要了!

如此原始的捣震方法……想吐槽也无力,只怪自己态度不坚决咯!
李先生只得按妹夫的建议在侧板和背板上反复敲击,希望对于捣震均匀有所裨益。
楼梯倒好第3日,养护的同时即可拆侧板。踩了踩,高度很满意。与此同时楼梯顶部的小楼板可以开工啦


此阶段我们犯了几个错误:
第一、未约定施工细节。因此前的合作已经很熟了,没有反复强调每一步的细节,致使出现捣震不实问题。
第二、未坚持原则。因为此前师傅闹脾气,小头头亲自操刀,作为目睹全过程的我们始终觉得有点歉意,由于修改后导致起先布好的钢筋又得下挪,原本嵌入墙中的钢筋被撬出只能草草了事。只能希望不要影响到安全性~

这是个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抉择。
之前的帖子里有写过,从去年11月份交房的时候,就出现了严重漏水情况。外面下着雨,家里淌着“小河”。

物业修了一次,之后仍然多次漏水,多次报修都无疾而终……
据说这种外高里低的设计是必然会引起后期漏水了。家里是这种情况的童鞋们可要特别注意了。
让我们痛下决心改造的是,一直闻到阳台有异味。又不知道味道从何而来。我家李先生是个DIY宅,抄起工人的电锤几下就给地板开了个洞。这一开就发现事情不妙了。
白白的像肥皂水一样的液体从地板里涌出来。难道我们的防水层都泡在这样的水里吗?于是把一块区域完整的打开。一滩水越聚越多,于是赶紧打电话叫物业,联系楼下的业主。
楼下邻居之前就说过,他家阳台顶上漏水,以为是我们水管爆了。物业检修一直没得出结果。没想到原来是防水层里蓄了这么大的水,可能就顺着管道的缝隙下去了。
当时事发临近物业下班时间,在我们反复催促并说明会影响到楼下造成严重漏水的情况下,匆匆来了一个队长拍照取证,到了第二天物业人马才算是齐全。物业新上任的蔡工人还是很好的,找来防水这一块的负责人谈维修问题。但负责这一块的人员一脸特别谨慎的表情,不予处理,说因为是我们自己私自打开的,所以他们不负责任。蔡工表示不明白为什么他在这个事情上显得很有顾虑。但因为是合作关系,也无法责令他维修。他们工作有难度,我们也能理解。
于是最终的协商结果:我们自己负责返修防水层,如果引起楼下漏水问题,物业负责维修楼下。
于是坑爹的节奏……
陆续找了几个施工队,要么就是天价,要么就是不愿做……都说太累。太辛苦。
看着20多平20多公分厚的布满铁丝网的防水层,真是哭笑不得。又不能落下工期……不然过年入伙将化为泡影。
咬咬牙自己和老公抄家伙上。
于是暗无天日的那段时间开始了……装完这套我这辈子都不要再清包了

李先生负责打风炮(目测20多公斤),我负责铲垃圾+装包。一边做边找合适的师傅。邻居家的阿姨,都被我们的吃苦精神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实际上我们是迫(yan)不(zhong)得(chao)已(zhi)啊。
真的很累。
感觉每天都是睁眼,坐车,干活,吃饭,干活,歇半小时,干活,坐车,睡觉。
那几天,老腰跟断了似的。老公的手都出老茧了。很心疼,只能在抽空休息的时候帮他捶捶腰。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在工地的隔热板上躺个大字歇一会。
好吧,不要问我们为什么时间这么多……我们的性质属于半闲散人员。
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家里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后来我家公五一来旅游,要亲自出马,帮我们一起拆……他腰不好,我们是坚决不能让他动手的。说来也是运气好,家公在场的当天,我们居然真的找到了合适的施工队。于是当场让他们开工。来了近十号人风风火火,一天时间就搞完了大轮廓。老板笑说这事哪是你们干得来的……也只得苦笑。

还有些细节,他们不给拆,说太费工。于是我们又自己折腾了三天……
这辈子都不愿再装修下一套的节奏……
好啦前后对比图看成果……
事发当场的惨状:



痛苦的打拆过程:





神马?翻遍手机发现,居然忘了拍竣工图!!!TOT~~~~~~~~~
大家自行脑补吧……




加油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