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陪着你慢慢长大-----我的儿童教育实践与反思

2249969家有小学生

首先声明我是宝爸,所有文字为本人原创,版权归我。
     我把对小孩1-4年级的所做的教育实验总结了一下,书稿已经完成草稿。现在连载一下,一个是希望将来出书能多卖几本,不亏本就可以继续坚持研究写作了。二也是希望能交流一下。

        古人说,至善莫若教子,至乐莫如读书。不知不觉,小孩已经十岁了,这十年我们也不知不觉做了一件事。
  在0-6岁时,小孩妈一直坚持写陪伴小孩的长篇日记。小孩上小学后,我是当老师的,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一直坚持做儿童教育观察笔记。我做的主要做素质教育,做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我做了大量的教育实验,观察小孩是如何学习的,做为我教学的案例来用。

        我希望给小孩完整的教育,我的方法是边阅读资料书籍,在教育上查漏补缺,边拿小孩做实验,验证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在事上磨练。一直想把这些记录整理出来,但是千头万绪,实在为难,还有就是儿童的隐私权问题,因为文字不能代表个体的全部,人总在变化的,写成文字怕对小孩造成不好的影响。

        最终还是整理了大部分记录出来,因为小孩看到自己家写的书,也会更喜欢读书。
   这里声明一点,本人只是客现还原我的教育实践的,我看到的教育现象,我的教育反思,供有兴趣的人参考,不想有什么争论,有可能的话分享一些教育书籍的阅读心得,这也一种乐趣。

       我把资料与反思整理成两本书稿,
       一本是跟着课本去旅行,我带孩子穿越中国到走遍广州的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以及我对儿童在研学旅行中的现象观察和反思。

      一本是关于儿童全科学习的,我这些年对儿童做的各种教育实验,科学教育、国学教育、食物教育、故事教育、创造力教育、自然教育、家庭环境教育等等。

前言           

     我的研究和我的教育观的改变有关,当我骑行旅行归来,用心体验看了这个世界后,开始静下心来阅读,突然发现自己以前教育的不足,只学过课本和专业的知识,没有体验过完整的教育。关于这个世界我有太多不知道的,世界是完整和丰富的,知识也是整体性的,在旅行中,突然感悟到知识的整体性,以及体验对学习的重要性,当有过体验之后,再去学习,很难忘记,我去过西藏后,阅读到关于西藏的资料时,总是比较容易记住和理解,也能比较快的明白之间的关系,会有种触类旁通的感觉。当我们见多识广之后,再阅读文本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会发现文本是活的,能指向自己的生命体验,会引起共鸣,当没有体验时,文字是死的,机械的,它与我有何干?当面对真实世界时,能发现文字背后的隐性的东西。

    没有孩子和孩子没长大时,总觉得教育孩子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在陪伴儿童成长时,儿童不明白的问题都会问父母或教师,随着儿童的长大,会发现父母应当是百科全书式的教师或者说是全科教师,能为儿童描述出这个完整的世界,儿童能从父母或教师那能得出通向世界的指引。我发现自己仅有专业知识是派不上用场的,但是互联网带来了终身学习的便利,于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不断的自学各种科目,阅读大量的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和孩子一同成长。

    在陪伴的过程中我自学了全科知识,需要长时间技能训练的科目至少学会了欣赏,于是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这个笑话再也笑不出来了,因为实践的真的需要这样教,描写运动之美就是语言,身体力行去阅读城市就包括体育。在家庭教育的情况也是一样,父母基本要是全科学习,体育老师不能辅导自己小孩的语文吗?语文老师就不能辅导自己小孩体育吗?

    分科教育有明显的优点,让人专而精,而且条条大道通罗马,各个学科到尽头就很类似了,但是在现实在也会带来一些误解,各学科往往会认为是独立的,没有关联的,人们也会被贴上各种标签,你是这专业的,你是这行的。人们一问教师,马上会问你是教什么科的,默认你就只懂这个。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来自生活,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慢慢分成不同学科发展,从不同方向描述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在创造性的劳动,和大生产过程中,需要各学科的人一起协作完成。在个人生活工作中,实际上都是没有严格分科的,特点对儿童来说,生活世界是个整体,并没有分科分专业这个问题,分科只是成人理解世界的方式。

     有些教育在学校教育里暂时没条件,或者想做比较难做好的,我们自己可先做,比如生活实践的教育,经历的教育,人的意志、磨难、情感等的教育等等。在陪伴小孩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一些现象,比如成年受到的教育是过往的教育,过往观念思维和方法有的并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孩子比如背诵学习,成人要理解后才容易背,小孩学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听多了就能背,根本不需要理解慢慢就能懂;小孩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慢慢的就会发现自己很多方面不如小孩,但是有能力给小孩创造学习条件和引导就行了除了知识和逻辑外,更多的要向小孩学习,要了解发现小孩的天性,以及小孩内在潜能,每个儿童都是卓越的,有无限可能的,但是我们现实这个世界是有限的,无法包含儿童的无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教育是需要陪伴,关注,观察,启迪。儿童会知道你是否用心。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全科学习变得容易,大部分是知识互联网上都有,大部分的问题互联网上都有答案,在现实中如何运用这些资源来教和学,如何把互联网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知识,通过学习给儿童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是我想做的事和想研究的问题。

    将儿童的研究公布,会面临着伦理上的问题,生命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文字很难描述完整的生命体只能是一个个切片,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一直担心儿童的隐私和被标签化。支持写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在认真阅读时,小孩也会阅读,小孩读到爸爸写的书时,也开始想写书了,并找到了切入点,她要创作一本童话书。身教重于言传,我在写作的同时,也将会激小孩的创作力。

2016/12/31
精选回帖
到一定年龄知道意识这个东西实实在在的存在,领悟到学习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或者教育和写书的方向就完全改变了。讲实在的你提出的这些问题基本上是我10年前的想法了,早就做出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解决的细致度可能比你想像中还要高很多。
2017/01/01回复
20楼
1970/01/01回复
想到一句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父母必须要让自己成为榜样。俗话:一身作则。有你这样的爸爸应该很幸运。
2017/01/02回复
全部回帖
想到一句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父母必须要让自己成为榜样。俗话:一身作则。有你这样的爸爸应该很幸运。
2017/01/02回复
珊珊仔珊珊仔板凳
收藏了,有心的粑粑,为你点赞
2017/01/02回复
幸福地活着爱你:
想到一句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父母必须要让自己成为榜样。俗话:一身作则。有你这样的爸爸应该很幸运。
查看原文
我只是研究,观察者
2017/01/02回复
ruanjianxuqiu:
其实我们接受的并不是分科教育,不要把我们读书的几科就作为知识的全部,这个世界学习知识的途径无穷无尽,我们在读书时其实就是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并不就是那几本课本,能够有所建树的人更多的是在人生中自学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查看原文
术语有多种理解,角度不同,比如学习的定义是什么?
2017/01/02回复
做你的孩子真幸福
2017/01/02回复
期待成果~可以成为非常棒的博士论文了😄😄
2017/01/02回复
小骅小骅8楼
向您学习!
2017/01/02回复
好有心的爸爸
2017/01/02回复
留个印,学术贴
2017/01/02回复
i学习,期待更新
2017/01/02回复
必须点赞?请问你是教育行业的吗?
2017/01/02回复
期待更新,希望能在其中得到启发,谢谢
2017/01/03回复
留印
2017/01/03回复
雾雾雨:
那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查看原文
首先要确立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这个是绝大部分家长做不了的,人一般只有经历过了才会做出深刻思考,对于将来的事情靠的是知识和信念去确定。我举我自己家庭教育为例子好了,我这种先天普通的人首先要读的足够多书才能可能开悟,像6祖慧能这种早悟的人非常少,最后他也是用了15年去渐悟才开始度化众生。假设我要我自己和小孩开悟那么靠人生的经验区区10来20年是不够的,除了要修炼好速读速记外,还要培养信仰和从小有愉快的境界。这个正好是国外教育的精华,而国内大部分家庭是不明白原理的。
如何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和人生你会发现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所以我10多年前就邮购相关的教具,国内的环境现在也在向这方面靠拢,你会发现早教行业抄美国的商业或所谓的个人创新都跳不出美国教育的定调,而且还只是初级的模仿。
我从事的心理学医疗检测正好是了解这种状态对人的整体影响,学习的影响等,于是很多别人不了解的事情到了我这里一看数据或测试就清楚了,比如我研究了一下历届高考状元的复习分析,教育行业的角度就是从思维上吸收经验,我就发现这条路行不通,因为很多老师的经验比状元要好很多对题目研究的水平和境界也高很多。所以要从更高层次去分析,那就是要到意识和状态定调,于是人家成功的因素就很明白了,将来的教学上也可以复制出来。
2017/01/03回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方面的争论大多是出发点和视角不同.
2017/01/03回复
猜你喜欢

关于选择幼儿园的几点建议

创客教育的意义:让“成功”滚一边儿去

托管班里的故事(一)

说说我对重点小学以及学位房的理解

为着小孩的教育问题,真心不想生第二个小孩

小孩子转学的感想

热点推荐

广医三院妇儿医院乱封路 合理吗?

全职宝妈带娃日常 没有盼头没有期待

万岁豪华寿司船 小朋友很喜欢

继北上深之后 广州也官宣取消豪宅税了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4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60㎡老房焕新记:原木风改造,打造温馨家居

有个疑惑,以前嫌弃港式房子没阳台不好,但

143㎡混搭风,复古与自然碰撞融合,让日子

装修的东西还没买购 我又在期待双十二了

推荐一款护手腕~适合腱鞘炎

家电是不是要在设计之前定好?

81年的未婚单身女同事征婚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