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穷着养(第一页) 女孩富着养(第二页)
25560110幼儿园早教
第一部分 男孩穷着养
第1节:男孩的生长蓝图(1)
男孩穷着养
男人被寄予太多期望。这种期望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作用了。当一个男孩长大后要面临立业的压力,家长便会着重培养他们掌握这种能力。我们用“穷养儿子”来概括家长的做法,这里面的“穷”字,更多包涵了不同于金钱的意义。
4、男孩的生长蓝图
蛇、蜗牛和小狗尾巴做成的男孩
志强刚出生的时候,爸爸有些时候还帮上忙,主要是妈妈来照顾他。这个小家伙深深沉浸在妈妈的世界里,妈妈就是他的全部港湾。只要一听到妈妈的声音,或者看见妈妈在摇篮边看着他,他马上就脸上发光,没有什么其他事情能使他这么快乐。他对妈妈露出自己的第一个笑容,发出第一次咿呀声。遇到任何可怕的场景,他都立刻扑向妈妈的怀抱。
在两岁以前,志强和双胞胎妹妹姗姗一样喜欢娃娃。他们还喜欢跟着大人一起做饭、拖地板、晾晒衣物。对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感兴趣。看起来,志强似乎比妹妹更离不开妈妈,妹妹都已经学会自己吃饭了,志强还要妈妈喂。
四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志强和姗姗送进幼儿园。志强很喜欢幼儿园,因为这里有很多小朋友。这时候志强已经不玩娃娃了,他忙着跟小伙伴们做游戏,小偷游戏、战争游戏……所有运动型的游戏都喜欢。他也喜欢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爬树、满院子追逐,经常弄得伤痕累累的回来。
为了玩耍,这个小伙子起早贪黑,顾不上吃饭,就算跟大树和狗也能玩得忘乎所以,即使在屋里,他也喜欢佯装中弹而跌倒。他在任何时候都喜欢进攻,连小树枝也变成进攻的武器,有一次他还把妹妹的芭比娃娃偷出来当武器,因此遭到爸爸的批评。
七岁的时候,这对双胞胎兄妹上学了。志强在学校也玩得很愉快,但他似乎在学习方面不那么开窍。他读书费劲,写字出错,老师经常因此而大声斥责他,恨不能把知识输入他的头脑。不过老师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志强的过错——男孩子的左半球“阅读管道”通常没有那么畅通。好在爸爸妈妈知道这些,他们鼓励志强,培养他的自信,教会他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志强渐渐找到了方向。
志强很有绘画的天赋,很小他就能画出很漂亮的玩具小汽车。他觉得画画太有趣了。另外他的物理成绩也很好。爸爸很支持志强发展自己爱好,高中毕业的时候,爸爸建议他报考建筑学专业。这真是一个很棒的选择。志强发现自己在建筑的领域如鱼得水。
男孩的天赋和弱势
出色的男孩 男孩自信、生机勃勃。他们喜欢集体生活,并善于根据自己的实力来估计自己在所处集体中的地位,更喜欢主宰、控制环境。男孩喜欢竞争,在竞争环境中他会觉得兴奋,男孩也愿意接受挑战,甚至有不为任何理由就去冒险的倾向。
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通过对6个月的男女婴的对比实验,可以发现,面对困难的时候,男婴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借助哭泣等手段。
男孩体内的睾丸素使男孩更具攻击性,心理学家称之为“有攻击性的小机器”。在运动能力方面,男孩的爆发力、动作速度和猛烈程度远远超过女孩。
男孩擅长抽象思维,具有很强的立体空间认知能力,4岁的时候就已经擅长三维空间的游戏了,这正是将来学习工程学所必备的技能。男孩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强的潜能,比女孩子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自然科学也是男孩的擅长。
男孩的目的性很强,他们会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在复杂的情况下,男孩比较善于单刀直入解决问题,而忽视感情的因素。
男孩富有个性,他们喜欢张扬与众不同的做事方法,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有自豪感。
男孩擅长实践,所以他们总是把家里的东西搞坏,又突然间修好了许久不用的闹钟。
男孩的注意力相对要比女孩集中,他们擅长完成一件事后再做另一件事。
请在这些方面帮助他 男孩的所有感觉器官(包括直觉)天生要比女孩迟钝。触觉最敏感的男孩也比不上触觉最不敏感的女孩。在视觉方面,男孩对移动物体更感兴趣。在听力上,男孩的敏感度也大大低于女孩,所以有的家长会抱怨“为什么我的话你听不见?!”而事实上男孩可能真的没有听见。
[ 本帖最后由 心语回忆 于 2008-4-15 22:37 编辑 ]
2008/04/15
精选回帖
全部回帖
心语回忆楼沙发
第2节:男孩的生长蓝图(2)
由于体内的睾丸素的作用,男孩对于某种需求或愿望,比女孩需要更快更及时的满足。因此,男孩的耐久力较女孩差,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要比女孩短,做事也更毛躁,他们经常没听清指令就行动,因而错过很多重要步骤。如果家长希望男孩做什么,就要尽量用简单的语言,直截了当对男孩更有效果,不要期待他们对暗示有什么反映。
男孩的语言能力比较差,可能会比同龄女孩晚一年,在阅读方面,男孩会3倍困难于女孩。男孩比女孩更容易产生学习问题,所以补课班里,往往有2/3的男生。男孩不善于察言观色。家长可以通过给男孩讲故事、唱童谣的手段,帮助他弥补语言和阅读方面的不足。
男孩的发育比较缓慢,学会爬行、站立和走路都比较晚,他们身体发育的速度通常要到高中时才能追上女孩。
男孩的细微动作协调能力差,手工可能是男孩的弱项。扣纽扣、系鞋带、拿剪刀这样的动作,他们总是显得笨拙。男孩经常会因为书写差而失去信心,家长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多拿铅笔或彩色笔涂涂画画,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男孩的需求满足点在哪里?
美国的艾里姆夫妇在名为《养育儿子》的畅销书中提到,男孩子最想知道三件事情,“第一,谁是领头人?第二,规则是什么?第三,必须按规则办事吗?”因此,要与一个男孩建立稳固的关系,你首先必须是一个领头人,有相当的威望但是又和蔼可亲;其次,只制定可以实施的规则;第三,总是按规则办事。这是与一个男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相互尊重以及彼此信任,男孩子会认为你是站在他一边的,他就会听你的。
这一观点非常有趣,我们甚至可以借助一个中国的故事来佐证。这个故事来自前段时间好评如潮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及同名小说)。大宅门的主角白景崎是个生下来就不会哭的男孩,顽劣异常。他的母亲白文氏是个聪明又能干的女性,能够在京城医药世家白府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使白府走出了低谷,却没办法制服这个调皮捣蛋的儿子。在白景崎气走了好几位老师后,一位“论学问是国子监的监生,论功夫是神机营的武师”的季宗布先生成为白景崎的新老师。这位季先生看见“景琦弄块烧了的炭,放到胳膊上”,却不以为然地对白文氏说:“我看这孩子挺好的。”他的理由是:“孩子得管,可别管傻了,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长大了未必没出息。”且看季先生是怎么“降伏”白景崎的:
景琦伸出了手,季宗市扬起板子刚要落下,景琦突然跃起抓住板子。季宗布毫无防备,忙用力攥住,景琦夺了两下夺不下,突然撒手从桌下抽出一把裁纸刀向季宗布的腿上猛刺,季宗布一侧身一反腕夺下刀,抓着景琦的胳膊顺势往上一提,景琦右臂脱臼了,立即不能再动,疼得直咬牙。……
屋里只剩下季宗布和正活动着胳膊的景琦。季宗布已然给他接好了胳膊,见他仍不舒服,便问:“还疼么?”
景琦就自个活动着胳膊,仍不说话,也不看季宗布,满脸的不服。
季宗布道:“去洗洗睑,跟我去吃饭。” ……
景琦没动,两眼凶狠地望着季宗布。季宗布不再说什么,拿起筷子自己吃起来,只是漫不经意地不时瞥一眼景琦。
景琦仍死盯着季宗布。季宗布坦然地边吃边说:“你甭俩小眼儿眨巴眨巴地瞪着我,我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景琦终于说话了:“想什么?”
“你满脑子想的都是弄个什么招儿把我给治喽!告诉你,死了这个心!想治我?你还小点儿,来!”季宗布忽然伸出右手食指:“有本事的,用手把我这个手指头撅折喽!”
景琦一下子来了精神:“真的?”
“真的。”
“两只手?”
“来吧!”季宗布一笑。景琦两只手齐上夹住季的食指:“我真撅了?”
季家布点点头,景琦咬牙切齿拼尽全力开始撅,使劲儿使得全身乱颤。两只手撅一根食指,季宗布的食指像根钢柱一样纹丝不动。
景琦站起身拼尽全力终于无用,他一下子泄了气,惊异地望着季宗布。季宗布笑了笑接着吃饭。
由于体内的睾丸素的作用,男孩对于某种需求或愿望,比女孩需要更快更及时的满足。因此,男孩的耐久力较女孩差,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要比女孩短,做事也更毛躁,他们经常没听清指令就行动,因而错过很多重要步骤。如果家长希望男孩做什么,就要尽量用简单的语言,直截了当对男孩更有效果,不要期待他们对暗示有什么反映。
男孩的语言能力比较差,可能会比同龄女孩晚一年,在阅读方面,男孩会3倍困难于女孩。男孩比女孩更容易产生学习问题,所以补课班里,往往有2/3的男生。男孩不善于察言观色。家长可以通过给男孩讲故事、唱童谣的手段,帮助他弥补语言和阅读方面的不足。
男孩的发育比较缓慢,学会爬行、站立和走路都比较晚,他们身体发育的速度通常要到高中时才能追上女孩。
男孩的细微动作协调能力差,手工可能是男孩的弱项。扣纽扣、系鞋带、拿剪刀这样的动作,他们总是显得笨拙。男孩经常会因为书写差而失去信心,家长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多拿铅笔或彩色笔涂涂画画,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男孩的需求满足点在哪里?
美国的艾里姆夫妇在名为《养育儿子》的畅销书中提到,男孩子最想知道三件事情,“第一,谁是领头人?第二,规则是什么?第三,必须按规则办事吗?”因此,要与一个男孩建立稳固的关系,你首先必须是一个领头人,有相当的威望但是又和蔼可亲;其次,只制定可以实施的规则;第三,总是按规则办事。这是与一个男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相互尊重以及彼此信任,男孩子会认为你是站在他一边的,他就会听你的。
这一观点非常有趣,我们甚至可以借助一个中国的故事来佐证。这个故事来自前段时间好评如潮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及同名小说)。大宅门的主角白景崎是个生下来就不会哭的男孩,顽劣异常。他的母亲白文氏是个聪明又能干的女性,能够在京城医药世家白府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使白府走出了低谷,却没办法制服这个调皮捣蛋的儿子。在白景崎气走了好几位老师后,一位“论学问是国子监的监生,论功夫是神机营的武师”的季宗布先生成为白景崎的新老师。这位季先生看见“景琦弄块烧了的炭,放到胳膊上”,却不以为然地对白文氏说:“我看这孩子挺好的。”他的理由是:“孩子得管,可别管傻了,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长大了未必没出息。”且看季先生是怎么“降伏”白景崎的:
景琦伸出了手,季宗市扬起板子刚要落下,景琦突然跃起抓住板子。季宗布毫无防备,忙用力攥住,景琦夺了两下夺不下,突然撒手从桌下抽出一把裁纸刀向季宗布的腿上猛刺,季宗布一侧身一反腕夺下刀,抓着景琦的胳膊顺势往上一提,景琦右臂脱臼了,立即不能再动,疼得直咬牙。……
屋里只剩下季宗布和正活动着胳膊的景琦。季宗布已然给他接好了胳膊,见他仍不舒服,便问:“还疼么?”
景琦就自个活动着胳膊,仍不说话,也不看季宗布,满脸的不服。
季宗布道:“去洗洗睑,跟我去吃饭。” ……
景琦没动,两眼凶狠地望着季宗布。季宗布不再说什么,拿起筷子自己吃起来,只是漫不经意地不时瞥一眼景琦。
景琦仍死盯着季宗布。季宗布坦然地边吃边说:“你甭俩小眼儿眨巴眨巴地瞪着我,我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景琦终于说话了:“想什么?”
“你满脑子想的都是弄个什么招儿把我给治喽!告诉你,死了这个心!想治我?你还小点儿,来!”季宗布忽然伸出右手食指:“有本事的,用手把我这个手指头撅折喽!”
景琦一下子来了精神:“真的?”
“真的。”
“两只手?”
“来吧!”季宗布一笑。景琦两只手齐上夹住季的食指:“我真撅了?”
季家布点点头,景琦咬牙切齿拼尽全力开始撅,使劲儿使得全身乱颤。两只手撅一根食指,季宗布的食指像根钢柱一样纹丝不动。
景琦站起身拼尽全力终于无用,他一下子泄了气,惊异地望着季宗布。季宗布笑了笑接着吃饭。
2008/04/15回复
心语回忆楼板凳
第3节:男孩的生长蓝图(3)
景琦:“你神了!”
“那当然!这叫功夫,吃饭!”
“你教我功夫!”
“不教!”
“怎么了?”
“你得先念书。”
“那你怎么练功夫?”
“你以为我光会功夫?来。”季宗布从布包里拿出《庄子》给景琦,“你随便翻开一篇。”
景琦好奇地翻开一篇。
“念头两个字。”
“物无,”
季宗布十分流利地背起来:“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景琦真的听傻了。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季宗布滔滔不绝,抑扬顿挫:“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景琦忍不住大叫:“你真神了!”
这些片断非常精彩,我们从中看到,季宗布所展示的,正是男孩希望知道的“规则”,季宗布正是按照这些规则办事,更重要的,他证明了他有理由成为“领头人”,也值得白景崎的信任。当然我们不能略掉一个细节,就是白景崎接着发现,这位季先生就是当时把他从绑架者手中救出的侠士,这个举动有相当大的分量——没有什么比侠肝义胆更能征服小男孩了。
冒险、争吵、自吹、争斗是男孩的天性,这是性别赋予他们的力量和渴望。对于成年人来说,这股内心深处涌动的力量会演化成前进的动力,但对于男孩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这些只能是自然天性的表现,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这些可能发亮的金子就被埋没了,甚至它们可能走向相反的方向。
男性的天赋使得他们更有可能追求财富、权力、名誉和地位,这并不仅仅是社会文化的影响。反过来讲,社会文化的形成与男人、女人在性别上的差异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男人天生也被赋予子宫,那么这个社会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规则。
例如在语言交流中,男人倾向于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这么做的出发点(或潜意识)是表现自己的地位。因此,男人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通常不自觉地争上风,而给对方出主意会让男人觉得自己处在更优越的位置上。男人倾向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需要表现自己的长处、知识、能力和社会地位。
竞争是男人的天性,他们希望自己在竞争中搏得头筹,这很重要。竞争性的追逐就是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会把某一领域(尤其是事业)的成功(或成绩)作为生活的目标。事业对男人的重要性是很复杂的。对于在赛场上打网球的男人来说,中场休息的说说笑笑后面,每个人都在想下一步自己怎么做才能赢。
男孩的确是蛇、蜗牛和小狗尾巴做成的。性别赋予他们巨大的能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对的劣势。不要奢望教育能够做到把他们重新编程,让男孩坐回自己吧,父母的工作就是做一个好的领航者和培训师。
社会与男孩
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科鲁格说:“社会对男人的期望值非常高,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是有原因的。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发生的行为趋向今天仍在发生。” 科鲁格的观点是,在人类的早期阶段,女性在生殖繁育方面付出很大代价,男性则需要承担起让尽可能多的女性怀孕的责任,以便让人类繁衍下去。男性的压力在于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异性青睐,为此男性之间就要进行激烈的竞争。当社会早已超越了这个阶段,竞争却作为一种男性行为方式流传下来。正如科鲁格所言:“在男子中,存在着更大的危险行为趋势,男子最容易让自己处在麻烦之中。”
在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在外面的世界谋生,并扮演一个社会地位比妻子高、赚钱比妻子多、更加坚强和勇敢的保护者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主流文化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有钱有地位有名望不再是衡量好男人最重要的标准,另一方面,家庭生活的成功成为衡量一个男人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当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走出家庭,也开始有一些男性选择做“家庭主夫”。关于此项问题的调查表明,分别有12.5%、61.5%、21.4%和4.7%的上海男性认为做“家庭主夫”“很精彩”、“无可厚非”、“很可怜”、“很看不起”。
但是调查也显示了其他的方面。同样是上海男性,在回答“男人应否比妻子更有钱成功”时,65.4%的被调查对象回答“是”。并有超过85%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一个男人事业上要成功,其中坚信“一定要很成功”的占29.2%,“应该很成功”的占57.2%。
之所以选择上海作为分析的案例,是因为由于地缘、历史等因素,一直以来上海男性都以爱家顾家、尊重女性而且不暴力的特质而著称,这与其他华人地区的男性气质是不同的。然而即使在上海,调查数据仍然表明男性希望自己扮演社会的中坚力量。
传统仍在唱主角,社会对于男性扮演事业性角色的期望并没有改变。不管我们打出多么漂亮、前卫、新奇的口号,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如果说女性在性别文化中一直处在劣势地位,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男性也是性别文化的受害者。社会对与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过来,在对女性作双重要求(事业和家庭)的同时,对男性还保持着以前的高要求,并增加了新的标准(例如家庭),这势必会给男性带来相当的压力。
男人被寄予太多期望。这种期望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作用了。当一个男孩长大后要面临立业的压力,家长便会着重培养他们掌握这种能力。我们用“穷养儿子”来概括家长的做法,这里面的“穷”字,更多包涵了不同于金钱的意义。
景琦:“你神了!”
“那当然!这叫功夫,吃饭!”
“你教我功夫!”
“不教!”
“怎么了?”
“你得先念书。”
“那你怎么练功夫?”
“你以为我光会功夫?来。”季宗布从布包里拿出《庄子》给景琦,“你随便翻开一篇。”
景琦好奇地翻开一篇。
“念头两个字。”
“物无,”
季宗布十分流利地背起来:“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景琦真的听傻了。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季宗布滔滔不绝,抑扬顿挫:“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景琦忍不住大叫:“你真神了!”
这些片断非常精彩,我们从中看到,季宗布所展示的,正是男孩希望知道的“规则”,季宗布正是按照这些规则办事,更重要的,他证明了他有理由成为“领头人”,也值得白景崎的信任。当然我们不能略掉一个细节,就是白景崎接着发现,这位季先生就是当时把他从绑架者手中救出的侠士,这个举动有相当大的分量——没有什么比侠肝义胆更能征服小男孩了。
冒险、争吵、自吹、争斗是男孩的天性,这是性别赋予他们的力量和渴望。对于成年人来说,这股内心深处涌动的力量会演化成前进的动力,但对于男孩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这些只能是自然天性的表现,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这些可能发亮的金子就被埋没了,甚至它们可能走向相反的方向。
男性的天赋使得他们更有可能追求财富、权力、名誉和地位,这并不仅仅是社会文化的影响。反过来讲,社会文化的形成与男人、女人在性别上的差异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男人天生也被赋予子宫,那么这个社会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规则。
例如在语言交流中,男人倾向于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这么做的出发点(或潜意识)是表现自己的地位。因此,男人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通常不自觉地争上风,而给对方出主意会让男人觉得自己处在更优越的位置上。男人倾向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需要表现自己的长处、知识、能力和社会地位。
竞争是男人的天性,他们希望自己在竞争中搏得头筹,这很重要。竞争性的追逐就是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会把某一领域(尤其是事业)的成功(或成绩)作为生活的目标。事业对男人的重要性是很复杂的。对于在赛场上打网球的男人来说,中场休息的说说笑笑后面,每个人都在想下一步自己怎么做才能赢。
男孩的确是蛇、蜗牛和小狗尾巴做成的。性别赋予他们巨大的能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对的劣势。不要奢望教育能够做到把他们重新编程,让男孩坐回自己吧,父母的工作就是做一个好的领航者和培训师。
社会与男孩
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科鲁格说:“社会对男人的期望值非常高,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是有原因的。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发生的行为趋向今天仍在发生。” 科鲁格的观点是,在人类的早期阶段,女性在生殖繁育方面付出很大代价,男性则需要承担起让尽可能多的女性怀孕的责任,以便让人类繁衍下去。男性的压力在于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异性青睐,为此男性之间就要进行激烈的竞争。当社会早已超越了这个阶段,竞争却作为一种男性行为方式流传下来。正如科鲁格所言:“在男子中,存在着更大的危险行为趋势,男子最容易让自己处在麻烦之中。”
在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在外面的世界谋生,并扮演一个社会地位比妻子高、赚钱比妻子多、更加坚强和勇敢的保护者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主流文化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有钱有地位有名望不再是衡量好男人最重要的标准,另一方面,家庭生活的成功成为衡量一个男人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当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走出家庭,也开始有一些男性选择做“家庭主夫”。关于此项问题的调查表明,分别有12.5%、61.5%、21.4%和4.7%的上海男性认为做“家庭主夫”“很精彩”、“无可厚非”、“很可怜”、“很看不起”。
但是调查也显示了其他的方面。同样是上海男性,在回答“男人应否比妻子更有钱成功”时,65.4%的被调查对象回答“是”。并有超过85%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一个男人事业上要成功,其中坚信“一定要很成功”的占29.2%,“应该很成功”的占57.2%。
之所以选择上海作为分析的案例,是因为由于地缘、历史等因素,一直以来上海男性都以爱家顾家、尊重女性而且不暴力的特质而著称,这与其他华人地区的男性气质是不同的。然而即使在上海,调查数据仍然表明男性希望自己扮演社会的中坚力量。
传统仍在唱主角,社会对于男性扮演事业性角色的期望并没有改变。不管我们打出多么漂亮、前卫、新奇的口号,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如果说女性在性别文化中一直处在劣势地位,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男性也是性别文化的受害者。社会对与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过来,在对女性作双重要求(事业和家庭)的同时,对男性还保持着以前的高要求,并增加了新的标准(例如家庭),这势必会给男性带来相当的压力。
男人被寄予太多期望。这种期望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作用了。当一个男孩长大后要面临立业的压力,家长便会着重培养他们掌握这种能力。我们用“穷养儿子”来概括家长的做法,这里面的“穷”字,更多包涵了不同于金钱的意义。
2008/04/15回复
心语回忆楼4楼
第7节:父亲的影响力(4)
南宋有个叫刘子真的太尉,他“清身洁己,行无瑕玷” ,几十年如一日。
一次,他有事去找以“奢侈糜烂”著称的石崇。上厕所时,见里面装饰得富丽堂皇,使人眼花缭乱,还有两个婢女在厕所里手捧香囊侍立。见这情景,他立刻退了出来,以戏弄的口气对石崇说:“真对不起,我错走到你的内室去了。”
石崇洋洋自得地回答说: “没错,那正是我的厕所呀。”
刘子真却说:“贫士不愿上这样豪华的厕所。”便走到另外的厕所去了。
刘子真有个儿子叫刘夏,在一个村镇上当个小官。按说父亲的品行他是看得见的,但他“不学无术” ,整天掉儿郎当,后因贪污受贿而受制裁。刘子真也因此受株连被罢官。
有位好心的同事问:“你为什么不教育你的孩子像你一样廉洁清直、品行端正呢?”
刘子真听了,不解地说:“我吃住在家,与他朝夕相处,难道我的所作所为,儿子看不见吗?我品行端正,是我自己这样做的,不是祖上叫我这样做的,难道他的行为,非要我说教不成?”
那位同事听了,认真地说:“原来,你只注意自己的品行,却不去好好启发教育孩子,你错就错在只注重身教,而不注重言传。言传身教是不能偏废的啊!”
作为父亲,当你在生活中努力扮演着榜样的角色,有没有想到,你希望你的男孩拥有怎样的气质和品格?谈到希望,父亲们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男子汉形象套在孩子的头上,虽然父亲们知道,其中有很多是自己也做不到的。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才够“男子汉”?换句话说,男子汉通常有什么标准?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任何一个标准答案都未免失之偏颇,况且社会也在不断改变着对男人的要求。但是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词汇,它们经常被用在男人身上,作为对他们的赞颂:
真实、深刻、敢为、风度、幽默、进取、浪漫、冒险、磊落、干脆利索、铿锵有力、堂堂正正、勇敢正直、宽容豁达、坚强智者、有责任感、真诚坦率、机智果断、强健体魄……
还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当母亲带着疲惫的微笑将你捧给世界/ 你已经是一座高山,是一片大海了。/性别交给你一副重担,指给你一条路,/对你说:走吧,你是男子汉……/ 因为你是男人,一生就要有所成就……/男人!光荣的性别!/ 这光荣的全部内涵就在于去承担责任和义务,/做出牺牲和奉献。”
是的,眼前这个小男孩被寄予厚望,这并不容易。对于父亲而言,言传身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对小男孩最贴心的支持。要知道,男孩“尚在接受培训的男人”,他们出于本能的行为习惯需要父亲的“循循善诱”,这简直是一门艺术。
第8节:父亲的影响力(5)
乔伊刚上大学时,父亲和他约定,每个月初给他寄500美元的生活费。
乔伊还是头一次掌握这么多钱。最初的一个月,他完全没有节约的观念,三天两头跟同学朋友在餐馆挥霍。结果这个月还没有过完,他的口袋里就所剩无几了。乔伊没有办法,只好向父亲求援。父亲容忍了他的做法,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过来。
然而乔伊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第三个月刚过了一半,他就“预支”了第四个月的钱,然后在第四个月开始不久就捉襟见肘。于是乔伊只好打电话回家:“爸爸,我饿坏了。能把下个月的生活费给我吗?”
“孩子,饿着吧。”这一次,爸爸很干脆地拒绝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生活真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后只有三十美元的半个月里,乔伊绞尽脑汁节衣缩食,居然也熬过来了。
从那以后,乔伊学会了精打细算,他发现,其实只有稍稍节制一下,省掉那些不必要的支出,每个月400美元就够了。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省下一些钱,来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譬如买书、CD以及捐款。当然,偶尔和同学到餐馆聚聚也是有必要的。
乔伊很快发现了这样做的好处。他的大学生活变得有意义了。为了锻炼自己,乔伊还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为全家赚到了假期旅游的经费。
乔伊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节约、做事有计划、追求目标和生活的意义、自立……或许还有更多。“孩子,饿着吧。”父亲说。这是只有父亲才能说的话,这种言简意赅的语言对男孩子是有效力的。
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皮球与跳绳
爸爸要去体育馆打羽毛球,顺便带去了4岁的朱清和他的小表哥李勇。到了体育馆,爸爸跟球友打了个招呼,就给小哥俩借了皮球和跳绳,让他们自己玩。
爸爸一边打球,一边关注着孩子们。他发现小哥俩玩起来非常不一样:7岁的李勇做事一板一眼,跳绳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而4岁的朱清却像个小猴子,一会将跳绳绑在双杠腿上当“秋千”,一会拿起皮球当“保龄”,一会又将球网当成“铁丝网”,学着解放军叔叔匍匐前进,玩得不亦乐乎!后来竟然连李勇也模仿他来玩耍……
表兄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我们回头看看孩子们成长的家庭:李勇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很 “用心”,不但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还给孩子安排了很多的额外发展内容。李勇不到4岁就开始学钢琴、练书法,难得有“独处”的时间;朱清的父母却比较“粗心”,经常让孩子自己玩,顶多在必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小朱清有很多自己的时间。
一晃十年过去了,李勇已经成为一个小钢琴家,他的作品经常获得青少年钢琴比赛大奖。他经常到外地参加比赛或表演,每一次妈妈都要陪在他身边。有一次国外一所音乐学院欣赏他的才华,把他特招为学院的学生,于是李勇远赴重洋,开始了异地的求学生涯。这一次,妈妈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陪他一起去。然而只过了几个月,李勇就被学校退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李勇完全不能适应外国的生活环境,他不知道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该如何生活,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下,他很快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不得不回国疗养。
小表弟朱清看起来没有表哥那样的才华,但是爸爸妈妈很高兴他正在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阳光少年。有一次,朱清和同学爬山,摔伤了胳膊,同学惊慌失措,他却很镇定地联系医疗队,等爸爸妈妈闻讯赶来,朱清已经跟同学有说有笑地准备回家了。这时朱清还不到14 岁。
南宋有个叫刘子真的太尉,他“清身洁己,行无瑕玷” ,几十年如一日。
一次,他有事去找以“奢侈糜烂”著称的石崇。上厕所时,见里面装饰得富丽堂皇,使人眼花缭乱,还有两个婢女在厕所里手捧香囊侍立。见这情景,他立刻退了出来,以戏弄的口气对石崇说:“真对不起,我错走到你的内室去了。”
石崇洋洋自得地回答说: “没错,那正是我的厕所呀。”
刘子真却说:“贫士不愿上这样豪华的厕所。”便走到另外的厕所去了。
刘子真有个儿子叫刘夏,在一个村镇上当个小官。按说父亲的品行他是看得见的,但他“不学无术” ,整天掉儿郎当,后因贪污受贿而受制裁。刘子真也因此受株连被罢官。
有位好心的同事问:“你为什么不教育你的孩子像你一样廉洁清直、品行端正呢?”
刘子真听了,不解地说:“我吃住在家,与他朝夕相处,难道我的所作所为,儿子看不见吗?我品行端正,是我自己这样做的,不是祖上叫我这样做的,难道他的行为,非要我说教不成?”
那位同事听了,认真地说:“原来,你只注意自己的品行,却不去好好启发教育孩子,你错就错在只注重身教,而不注重言传。言传身教是不能偏废的啊!”
作为父亲,当你在生活中努力扮演着榜样的角色,有没有想到,你希望你的男孩拥有怎样的气质和品格?谈到希望,父亲们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男子汉形象套在孩子的头上,虽然父亲们知道,其中有很多是自己也做不到的。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才够“男子汉”?换句话说,男子汉通常有什么标准?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任何一个标准答案都未免失之偏颇,况且社会也在不断改变着对男人的要求。但是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词汇,它们经常被用在男人身上,作为对他们的赞颂:
真实、深刻、敢为、风度、幽默、进取、浪漫、冒险、磊落、干脆利索、铿锵有力、堂堂正正、勇敢正直、宽容豁达、坚强智者、有责任感、真诚坦率、机智果断、强健体魄……
还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当母亲带着疲惫的微笑将你捧给世界/ 你已经是一座高山,是一片大海了。/性别交给你一副重担,指给你一条路,/对你说:走吧,你是男子汉……/ 因为你是男人,一生就要有所成就……/男人!光荣的性别!/ 这光荣的全部内涵就在于去承担责任和义务,/做出牺牲和奉献。”
是的,眼前这个小男孩被寄予厚望,这并不容易。对于父亲而言,言传身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对小男孩最贴心的支持。要知道,男孩“尚在接受培训的男人”,他们出于本能的行为习惯需要父亲的“循循善诱”,这简直是一门艺术。
第8节:父亲的影响力(5)
乔伊刚上大学时,父亲和他约定,每个月初给他寄500美元的生活费。
乔伊还是头一次掌握这么多钱。最初的一个月,他完全没有节约的观念,三天两头跟同学朋友在餐馆挥霍。结果这个月还没有过完,他的口袋里就所剩无几了。乔伊没有办法,只好向父亲求援。父亲容忍了他的做法,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过来。
然而乔伊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第三个月刚过了一半,他就“预支”了第四个月的钱,然后在第四个月开始不久就捉襟见肘。于是乔伊只好打电话回家:“爸爸,我饿坏了。能把下个月的生活费给我吗?”
“孩子,饿着吧。”这一次,爸爸很干脆地拒绝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生活真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后只有三十美元的半个月里,乔伊绞尽脑汁节衣缩食,居然也熬过来了。
从那以后,乔伊学会了精打细算,他发现,其实只有稍稍节制一下,省掉那些不必要的支出,每个月400美元就够了。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省下一些钱,来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譬如买书、CD以及捐款。当然,偶尔和同学到餐馆聚聚也是有必要的。
乔伊很快发现了这样做的好处。他的大学生活变得有意义了。为了锻炼自己,乔伊还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为全家赚到了假期旅游的经费。
乔伊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节约、做事有计划、追求目标和生活的意义、自立……或许还有更多。“孩子,饿着吧。”父亲说。这是只有父亲才能说的话,这种言简意赅的语言对男孩子是有效力的。
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皮球与跳绳
爸爸要去体育馆打羽毛球,顺便带去了4岁的朱清和他的小表哥李勇。到了体育馆,爸爸跟球友打了个招呼,就给小哥俩借了皮球和跳绳,让他们自己玩。
爸爸一边打球,一边关注着孩子们。他发现小哥俩玩起来非常不一样:7岁的李勇做事一板一眼,跳绳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而4岁的朱清却像个小猴子,一会将跳绳绑在双杠腿上当“秋千”,一会拿起皮球当“保龄”,一会又将球网当成“铁丝网”,学着解放军叔叔匍匐前进,玩得不亦乐乎!后来竟然连李勇也模仿他来玩耍……
表兄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我们回头看看孩子们成长的家庭:李勇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很 “用心”,不但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还给孩子安排了很多的额外发展内容。李勇不到4岁就开始学钢琴、练书法,难得有“独处”的时间;朱清的父母却比较“粗心”,经常让孩子自己玩,顶多在必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小朱清有很多自己的时间。
一晃十年过去了,李勇已经成为一个小钢琴家,他的作品经常获得青少年钢琴比赛大奖。他经常到外地参加比赛或表演,每一次妈妈都要陪在他身边。有一次国外一所音乐学院欣赏他的才华,把他特招为学院的学生,于是李勇远赴重洋,开始了异地的求学生涯。这一次,妈妈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陪他一起去。然而只过了几个月,李勇就被学校退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李勇完全不能适应外国的生活环境,他不知道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该如何生活,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下,他很快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不得不回国疗养。
小表弟朱清看起来没有表哥那样的才华,但是爸爸妈妈很高兴他正在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阳光少年。有一次,朱清和同学爬山,摔伤了胳膊,同学惊慌失措,他却很镇定地联系医疗队,等爸爸妈妈闻讯赶来,朱清已经跟同学有说有笑地准备回家了。这时朱清还不到14 岁。
2008/04/15回复
心语回忆楼5楼
第15节:赢的教育
赢的教育
他为什么不愿上班?
19岁的李明中专毕业了,可是他不愿意去上班,甚至不愿意出家门。他非常自卑,害怕见陌生人,脾气古怪、暴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并以自杀相威胁。李明的父母为此苦恼不已——“要是有人让他工作,我给老板工资也行啊。”李明的妈妈如是说。
李明曾经是一个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变成这个样子呢?李明的爸爸解释说:
“在他上初二时,班级评选班干部,他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当选,结果老师没选他,反而选了比他差的同学。这件事对他打击特别大,他放学回来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躲到了屋里。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我们,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当时由于工作忙,我们谁也没搭理他。”
从这以后,李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默寡言,对所有的事都提不起兴趣,不爱上学,也不喜欢参加班级和课外活动。甚至在街上看见同学和老师他都会立刻绕着走。
“如果当初我们能认真听他说,好好开导开导他,他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了。”爸爸懊悔地说。
然而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初中毕业后,李明勉强考上了一所中专。父母为了锻炼李明的性格,让他与同学接触、交往,就坚持让他住集体宿舍。可是仅仅住了几天,李明就嚷着要回家。父母不同意,他就跑到网吧里打了一宿游戏,躲着寝室里的同学。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李明接回家。
中专毕业后,李明的性格更孤僻了,毕业两个月,他没迈出家门一步,有一次妈妈好不容易说服他,让他到公共浴池洗澡,可是他刚走到楼下,就突然跑回家躲起来,怎么也不肯出去,说不愿意洗澡见陌生人。
“他天天在家躲着,说自己笨,不如别人,活着就是受罪。”妈妈流着眼泪说。为了不让儿子做傻事,她已经辞了工作,专门在家看着儿子。
李明的父母对孩子没有更多的要求。他们只希望儿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敢说话,能经常在外面溜达溜达”。
第16节:关注男孩的情感表达
关注男孩的情感表达
是的,每个男孩都喜欢竞争、好斗、富有攻击性、喜欢冒险、带着或多或少的英雄情结,可是这些东西不会毫无理由地贯穿他的一生。如果教育得当,男孩会把这些发展成优秀的男性品质;然而在相反的情况下——也许在父母尚未意识到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在向一个危险的方向迈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明本来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可爱的少年。他只是在一个岔路口迷了路。要知道,挽救一个频临崩溃的男人比培养一个健康的男孩困难得多。男性的先天因素并不能保证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男人(甚至很多人对天才也抱有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能力与智商无关),那些坚强的、具有保护力的品质是社会给男人的面具,也是男人们对自己的期望。然而,怎样让一个小男孩成为我们所期望的男人?在人们对这个问题普遍关注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小男孩身上所背负的压力。
“我渴望成为男子汉,我也想赢。告诉我该怎么做?” 家长们是否听到了男孩们内心深处的声音?下面是男孩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家长们不妨“倾听”一下:
行为表达 得知自己的语文考试不及格,朋朋把自己关在屋里,用拳头狠狠地击墙,他的手为此受了伤。后来爸爸给他做了一个沙袋,于是以后朋朋在不高兴的时候,就会围着沙袋出气,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出色的拳击手。
延迟表达 我们已经解释了男女大脑的不同。男孩也许在事情发生了很久以后才能明确自己当时的感受,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家长们需要耐心等待,有时追问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找个洞穴 男孩有更强烈的独立性要求。他们常常会把家中的桌子下、床下当作“私人领地”,对于大些的孩子来说,洞穴可能指“秘密地点”,也包括心理空间。相比较女孩,男孩更喜欢自我调节。
目的性强 如果女孩向你哭诉,她可能只是想获得安慰,男孩则倾向于寻找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如果妈妈病了,女孩更善于温柔地用语言抚慰,而男孩宁愿给你倒杯水或拿个药片。
哭 哭对于男孩来讲是非常正常的行为。男孩比女孩哭的少,但当男孩哭的时候,往往也是他情感最脆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家长最错误的做法就是喝斥孩子:“你哭什么哭,哪里还像个男子汉?完全是个小姑娘!”这样会使男孩心情压抑。
谁是头?我该听谁的?
打开男孩的心灵之窗,我们发现,男孩最希望知道的问题是:“谁是头?”
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规则是什么?必须按规则办事吗?”在“男孩的需求满足点”部分我们已经就此做了深入的探讨:男孩是天生的竞争者,他们希望自己在竞争中搏得头筹,并把某一领域(尤其是事业)的成功(或成绩)作为生活的目标。
李健的房间总是乱糟糟的。妈妈建议他收拾一下,他说,“我不喜欢收拾屋子。”
“可是你不认为你的房间太乱了吗?”
“那有什么关系。”李健答道:“爸爸的书房也很乱啊。”
的确是这样。妈妈哭笑不得。她也建议丈夫收拾书房,丈夫跟儿子的回答是如此相似。不过,妈妈很快想出一个好主意。
“来一场比赛怎么样?我来打扫厨房,你打扫自己的房间,爸爸打扫书房。我们看谁干得又快又好。”
两个男人——爸爸和儿子都同意了。打扫完屋子,他们还建议去花园锄草: “我们看谁锄的快!”
竞争是男人的天性,各个年龄段的男人都一样。他们喜欢品味胜利的喜悦,这种天性策动男孩去追求成就,从而内化为成就欲。
因此我们看到那些男孩,即使他们还没有掌握挑战世界的技能,已经跃跃欲动,希望大展拳脚了。对征服的渴望促使他们投入到一场场“战斗”中,这些“战争”最初可能只是表现为海盗游戏。家长需要了解这一点,并认识到,成就欲是促进男孩充分发展潜能的重要动力之一。如果男孩的情感诉求被忽略,没有获得成就需要,或者说这种诉求没有被当成一种力量得到养成和提升,男孩就缺乏前进的动机,他们的潜能就难以被充分发展,甚至他们的人格也会受到损伤。
李明的故事就是一个让人叹息的例子。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我们的男孩身上。所以,请倾听男孩的心声吧,并且试图与他们的脚步保持一致,他们需要建立起关于成就、胜利、赢、竞争……等词汇的健康概念。
赢的教育
他为什么不愿上班?
19岁的李明中专毕业了,可是他不愿意去上班,甚至不愿意出家门。他非常自卑,害怕见陌生人,脾气古怪、暴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并以自杀相威胁。李明的父母为此苦恼不已——“要是有人让他工作,我给老板工资也行啊。”李明的妈妈如是说。
李明曾经是一个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变成这个样子呢?李明的爸爸解释说:
“在他上初二时,班级评选班干部,他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当选,结果老师没选他,反而选了比他差的同学。这件事对他打击特别大,他放学回来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躲到了屋里。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我们,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当时由于工作忙,我们谁也没搭理他。”
从这以后,李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默寡言,对所有的事都提不起兴趣,不爱上学,也不喜欢参加班级和课外活动。甚至在街上看见同学和老师他都会立刻绕着走。
“如果当初我们能认真听他说,好好开导开导他,他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了。”爸爸懊悔地说。
然而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初中毕业后,李明勉强考上了一所中专。父母为了锻炼李明的性格,让他与同学接触、交往,就坚持让他住集体宿舍。可是仅仅住了几天,李明就嚷着要回家。父母不同意,他就跑到网吧里打了一宿游戏,躲着寝室里的同学。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李明接回家。
中专毕业后,李明的性格更孤僻了,毕业两个月,他没迈出家门一步,有一次妈妈好不容易说服他,让他到公共浴池洗澡,可是他刚走到楼下,就突然跑回家躲起来,怎么也不肯出去,说不愿意洗澡见陌生人。
“他天天在家躲着,说自己笨,不如别人,活着就是受罪。”妈妈流着眼泪说。为了不让儿子做傻事,她已经辞了工作,专门在家看着儿子。
李明的父母对孩子没有更多的要求。他们只希望儿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敢说话,能经常在外面溜达溜达”。
第16节:关注男孩的情感表达
关注男孩的情感表达
是的,每个男孩都喜欢竞争、好斗、富有攻击性、喜欢冒险、带着或多或少的英雄情结,可是这些东西不会毫无理由地贯穿他的一生。如果教育得当,男孩会把这些发展成优秀的男性品质;然而在相反的情况下——也许在父母尚未意识到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在向一个危险的方向迈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明本来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可爱的少年。他只是在一个岔路口迷了路。要知道,挽救一个频临崩溃的男人比培养一个健康的男孩困难得多。男性的先天因素并不能保证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男人(甚至很多人对天才也抱有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能力与智商无关),那些坚强的、具有保护力的品质是社会给男人的面具,也是男人们对自己的期望。然而,怎样让一个小男孩成为我们所期望的男人?在人们对这个问题普遍关注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小男孩身上所背负的压力。
“我渴望成为男子汉,我也想赢。告诉我该怎么做?” 家长们是否听到了男孩们内心深处的声音?下面是男孩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家长们不妨“倾听”一下:
行为表达 得知自己的语文考试不及格,朋朋把自己关在屋里,用拳头狠狠地击墙,他的手为此受了伤。后来爸爸给他做了一个沙袋,于是以后朋朋在不高兴的时候,就会围着沙袋出气,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出色的拳击手。
延迟表达 我们已经解释了男女大脑的不同。男孩也许在事情发生了很久以后才能明确自己当时的感受,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家长们需要耐心等待,有时追问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找个洞穴 男孩有更强烈的独立性要求。他们常常会把家中的桌子下、床下当作“私人领地”,对于大些的孩子来说,洞穴可能指“秘密地点”,也包括心理空间。相比较女孩,男孩更喜欢自我调节。
目的性强 如果女孩向你哭诉,她可能只是想获得安慰,男孩则倾向于寻找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如果妈妈病了,女孩更善于温柔地用语言抚慰,而男孩宁愿给你倒杯水或拿个药片。
哭 哭对于男孩来讲是非常正常的行为。男孩比女孩哭的少,但当男孩哭的时候,往往也是他情感最脆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家长最错误的做法就是喝斥孩子:“你哭什么哭,哪里还像个男子汉?完全是个小姑娘!”这样会使男孩心情压抑。
谁是头?我该听谁的?
打开男孩的心灵之窗,我们发现,男孩最希望知道的问题是:“谁是头?”
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规则是什么?必须按规则办事吗?”在“男孩的需求满足点”部分我们已经就此做了深入的探讨:男孩是天生的竞争者,他们希望自己在竞争中搏得头筹,并把某一领域(尤其是事业)的成功(或成绩)作为生活的目标。
李健的房间总是乱糟糟的。妈妈建议他收拾一下,他说,“我不喜欢收拾屋子。”
“可是你不认为你的房间太乱了吗?”
“那有什么关系。”李健答道:“爸爸的书房也很乱啊。”
的确是这样。妈妈哭笑不得。她也建议丈夫收拾书房,丈夫跟儿子的回答是如此相似。不过,妈妈很快想出一个好主意。
“来一场比赛怎么样?我来打扫厨房,你打扫自己的房间,爸爸打扫书房。我们看谁干得又快又好。”
两个男人——爸爸和儿子都同意了。打扫完屋子,他们还建议去花园锄草: “我们看谁锄的快!”
竞争是男人的天性,各个年龄段的男人都一样。他们喜欢品味胜利的喜悦,这种天性策动男孩去追求成就,从而内化为成就欲。
因此我们看到那些男孩,即使他们还没有掌握挑战世界的技能,已经跃跃欲动,希望大展拳脚了。对征服的渴望促使他们投入到一场场“战斗”中,这些“战争”最初可能只是表现为海盗游戏。家长需要了解这一点,并认识到,成就欲是促进男孩充分发展潜能的重要动力之一。如果男孩的情感诉求被忽略,没有获得成就需要,或者说这种诉求没有被当成一种力量得到养成和提升,男孩就缺乏前进的动机,他们的潜能就难以被充分发展,甚至他们的人格也会受到损伤。
李明的故事就是一个让人叹息的例子。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我们的男孩身上。所以,请倾听男孩的心声吧,并且试图与他们的脚步保持一致,他们需要建立起关于成就、胜利、赢、竞争……等词汇的健康概念。
2008/04/15回复
心语回忆楼6楼
第17节: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人们说,男孩是由蛇、蜗牛和小狗尾巴做成的——很难将那些组成男孩的神奇又乱糟糟的因素说个清楚。开始男孩并不知道什么是成就欲。他们知道有一些东西困扰着自己,但又说不出来。以下这些句子或许可以帮助男孩廓清思路:
“我喜欢尽最大努力去做成功一切事情”;
“我喜欢将我答应的事情办成功”;
“我喜欢在某个专门项目上成为最棒的人”;
“我喜欢我能自豪地说我解决了一个难题”;
“我喜欢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这些信念占据男孩的大脑,我们就应该相信男孩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斩荆披棘。遗憾的是,当男孩们开始建立这些成就需求的时候,很多家长却起了坏作用。
杰瑞是个聪明的男孩,他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3岁的时候,杰瑞已经学会了阅读和书写,这使得父母对他寄予厚望。
杰瑞活泼开朗,热爱生活,喜欢把自己的收获与别人分享。然而,性格内向的爸爸却很不喜欢他这种做。爸爸认为他骄傲自大,不够谦虚,经常为此批评他。
有一次,杰瑞又读完了一本有些艰涩难懂的书,他非常高兴,不由得高声唱起歌来。
“杰瑞,你又在嚷什么!”爸爸皱起眉头说:“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你用不着那样高兴。”
“可是爸爸,这本书太令我愉快了,它那么难懂,可是我居然把它看完了!”杰瑞抬起头对爸爸说,他很想得到爸爸的肯定。
“哼,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你以为我会表扬你吗?你太骄傲自大了!”爸爸越说越恼怒:“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可以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笨蛋!”
爸爸说完这些,“砰”地一摔门,把杰瑞关在门外。杰瑞委屈又伤心地哭起来。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这样。他只是想让父亲分享他的快乐,并肯定它。然而,他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转瞬间,刚才那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逝无踪,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极为糟糕的感觉:我是个又笨又蠢的孩子!
人们再也看不到杰瑞脸上那种快乐自信的表情了,这个本来颇有才华的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家长们可能带着惋惜和愤慨的情绪来阅读这个故事。消极的评价对孩子的伤害是如此大,它可以毁掉孩子的自信、乐观,将懦弱与自卑灌输进孩子幼小而脆弱的心灵。成就感对被伤害的孩子而言是奢侈的。一个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
对孩子进行适时的肯定是重要的。这种肯定使孩子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喜,他的下一次努力就显得信心十足。当成就欲被一步步提升,孩子的潜力也被逐步发掘出来。
男孩需要肯定。肯定男孩就是给他提供最大的机会。男孩正通过父母的眼光看自己,父母的爱、理解、信任和鼓励是男孩的强心剂。特别在男孩遭遇挫折的时候更是如此。
7岁的小名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因为父母的教育方法得当,小名对学校的功课应付自如,甚至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高年级教材。
有一次四年级部组织运动会,小名报名参加了短跑比赛,可是得了最后一名。
小名难过极了,他还没受到过这样的打击呢!很长时间过去了,他还没从这种失意的状态中摆脱出来。
“儿子,还在为那件事难过吗?”爸爸问。
“是啊,我跑了最后一名,太丢人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爸爸说:“你比同学们年纪小啊,他们的腿都比你长很多。”
爸爸继续说:“我问过你的体育老师,他说你是同龄孩子中跑得最好的,这场比赛对你不公平。等你到‘四年级的年纪’时,一定跑得比他们快。”
“爸爸相信下次你会做得更好!”爸爸最后补充说。爸爸的话很快让小名从失意中走出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胜任感和自卑感受到家长对他们成绩的反应的影响——男孩受到的表扬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就越努力,相反,受到的表扬越少,男孩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低。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予正向的回馈,帮助他们总结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责备和禁令是十分有害的。“你怎么这么笨呢?”“这都是不听话的后果!”……家长的冷嘲热讽会大大加剧男孩失败的情感体验,进而打击他们的成就欲。
第18节:我赢了
我赢了!
人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有一定的目的,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目的。对于男孩来说,“赢”意味着什么呢?怎样才算是成功呢?常听有些家长说,“好好学习,将来挣大钱。”“考上研究生,找个好工作。”这些家长可能混淆了“成功” 、“金钱”与“工作”的概念和意义。
当我国的运动员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看着国旗升起流出眼泪时,大概没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冠军杯后的巨额奖金。成就、成功、胜利、赢……对男孩来说,这些词汇究竟代表什么呢?我们认为它们具有下列含义:
不断发现、并充分发展了自己潜能;
对适合自己的(或喜欢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或其它活动有一种胜任感;
因为胜任,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在此,我们不能回避一些误区,对于以下观点的反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阐述 “赢”的含义:
人家的才能是天生的 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调研,校长请他帮忙鉴别学校里智力超常的学生。
“没问题。”专家愉快地答应了。他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就把一群孩子交到办公室,声称他们的智力非同一般。
被点到的孩子眼前一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回到家高兴地对父母说:“心理学家说我是神童呢!”
孩子的父母也惊喜异常。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孩子竟然是天才。
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也对这些孩子刮目相看。于是,这些孩子在家长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羡慕下迅速地成长。一年之后,他们果真显示出超人的才华。
这时,专家再次访问学校,这一次,校长很敬佩地问:“您怎么会有这么准确的眼光呢?”
“可不要告诉他们,”专家笑了笑,小声对校长说:“我只是随便指指而已,其实他们跟其他孩子并没什么分别。”
在面对困难时,很多家长和孩子会用 “人家的才能是天生的,我不行”来“安慰”自己。这种想法是成就欲的最大敌人。对此,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培养,但能力的大小与教育方法有关,不管谁都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但其能力大小则与自己努力正确与否有关。”赢并不难,关键是怎么认识它。如果男孩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为之努力,并从中获得心理的满足,那么他就是成功的。父母大可以对他说:“你赢了,儿子!你真棒!”
我的孩子能成才吗 一天,妈妈带着男孩拜访一位钢琴家,希望钢琴家对男孩进行指导。钢琴家检测了一下,发现孩子的技术和感觉都很好。
“老师,我的孩子能成才吗?”妈妈焦急地问钢琴家。
“不,成不了才!”针对妈妈的提问,钢琴家意味深长地说。钢琴家的回答让妈妈回味了很久。——还有什么比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呢?“我的孩子能成才吗”里面包含着 “ 如果孩子不成才我们就白费心思”“我家的孩子能指望吗”这样的功利思想,这种思想只会给孩子带上“成就焦虑”的思想包袱,从而在根本上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有“成就焦虑”症的孩子,担心自己不能超越他人或被他人超越,使情绪持续处在一种紧张、不愉快状态,这种状态对孩子的成就欲其实有害无益。如何才能取得成就?当孩子把取得成就当做生活的目标,就已经偏离了发展的航道,误解了人生的意义,在这种情绪压力下,又怎么可能很好地拓展潜能呢?
我们有必要把“金钱”也纳入我们的讨论范围。抱有功利主义的家长,不会把金钱从孩子的“成就”里剔除。当然,从某种角度讲,我们不否认金钱可以用来衡量成功。但是这里有很多前提:金钱是合法取得的吗?拥有很多金钱让你觉得快乐吗?你是否为了金钱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我们认为,把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是对成功的亵渎。真正的成功是对人生的一种完善,这种完善绝不可能以金钱代言。
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人们说,男孩是由蛇、蜗牛和小狗尾巴做成的——很难将那些组成男孩的神奇又乱糟糟的因素说个清楚。开始男孩并不知道什么是成就欲。他们知道有一些东西困扰着自己,但又说不出来。以下这些句子或许可以帮助男孩廓清思路:
“我喜欢尽最大努力去做成功一切事情”;
“我喜欢将我答应的事情办成功”;
“我喜欢在某个专门项目上成为最棒的人”;
“我喜欢我能自豪地说我解决了一个难题”;
“我喜欢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这些信念占据男孩的大脑,我们就应该相信男孩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斩荆披棘。遗憾的是,当男孩们开始建立这些成就需求的时候,很多家长却起了坏作用。
杰瑞是个聪明的男孩,他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3岁的时候,杰瑞已经学会了阅读和书写,这使得父母对他寄予厚望。
杰瑞活泼开朗,热爱生活,喜欢把自己的收获与别人分享。然而,性格内向的爸爸却很不喜欢他这种做。爸爸认为他骄傲自大,不够谦虚,经常为此批评他。
有一次,杰瑞又读完了一本有些艰涩难懂的书,他非常高兴,不由得高声唱起歌来。
“杰瑞,你又在嚷什么!”爸爸皱起眉头说:“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你用不着那样高兴。”
“可是爸爸,这本书太令我愉快了,它那么难懂,可是我居然把它看完了!”杰瑞抬起头对爸爸说,他很想得到爸爸的肯定。
“哼,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你以为我会表扬你吗?你太骄傲自大了!”爸爸越说越恼怒:“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可以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笨蛋!”
爸爸说完这些,“砰”地一摔门,把杰瑞关在门外。杰瑞委屈又伤心地哭起来。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这样。他只是想让父亲分享他的快乐,并肯定它。然而,他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转瞬间,刚才那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逝无踪,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极为糟糕的感觉:我是个又笨又蠢的孩子!
人们再也看不到杰瑞脸上那种快乐自信的表情了,这个本来颇有才华的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家长们可能带着惋惜和愤慨的情绪来阅读这个故事。消极的评价对孩子的伤害是如此大,它可以毁掉孩子的自信、乐观,将懦弱与自卑灌输进孩子幼小而脆弱的心灵。成就感对被伤害的孩子而言是奢侈的。一个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
对孩子进行适时的肯定是重要的。这种肯定使孩子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喜,他的下一次努力就显得信心十足。当成就欲被一步步提升,孩子的潜力也被逐步发掘出来。
男孩需要肯定。肯定男孩就是给他提供最大的机会。男孩正通过父母的眼光看自己,父母的爱、理解、信任和鼓励是男孩的强心剂。特别在男孩遭遇挫折的时候更是如此。
7岁的小名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因为父母的教育方法得当,小名对学校的功课应付自如,甚至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高年级教材。
有一次四年级部组织运动会,小名报名参加了短跑比赛,可是得了最后一名。
小名难过极了,他还没受到过这样的打击呢!很长时间过去了,他还没从这种失意的状态中摆脱出来。
“儿子,还在为那件事难过吗?”爸爸问。
“是啊,我跑了最后一名,太丢人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爸爸说:“你比同学们年纪小啊,他们的腿都比你长很多。”
爸爸继续说:“我问过你的体育老师,他说你是同龄孩子中跑得最好的,这场比赛对你不公平。等你到‘四年级的年纪’时,一定跑得比他们快。”
“爸爸相信下次你会做得更好!”爸爸最后补充说。爸爸的话很快让小名从失意中走出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胜任感和自卑感受到家长对他们成绩的反应的影响——男孩受到的表扬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就越努力,相反,受到的表扬越少,男孩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低。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予正向的回馈,帮助他们总结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责备和禁令是十分有害的。“你怎么这么笨呢?”“这都是不听话的后果!”……家长的冷嘲热讽会大大加剧男孩失败的情感体验,进而打击他们的成就欲。
第18节:我赢了
我赢了!
人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有一定的目的,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目的。对于男孩来说,“赢”意味着什么呢?怎样才算是成功呢?常听有些家长说,“好好学习,将来挣大钱。”“考上研究生,找个好工作。”这些家长可能混淆了“成功” 、“金钱”与“工作”的概念和意义。
当我国的运动员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看着国旗升起流出眼泪时,大概没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冠军杯后的巨额奖金。成就、成功、胜利、赢……对男孩来说,这些词汇究竟代表什么呢?我们认为它们具有下列含义:
不断发现、并充分发展了自己潜能;
对适合自己的(或喜欢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或其它活动有一种胜任感;
因为胜任,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在此,我们不能回避一些误区,对于以下观点的反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阐述 “赢”的含义:
人家的才能是天生的 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调研,校长请他帮忙鉴别学校里智力超常的学生。
“没问题。”专家愉快地答应了。他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就把一群孩子交到办公室,声称他们的智力非同一般。
被点到的孩子眼前一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回到家高兴地对父母说:“心理学家说我是神童呢!”
孩子的父母也惊喜异常。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孩子竟然是天才。
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也对这些孩子刮目相看。于是,这些孩子在家长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羡慕下迅速地成长。一年之后,他们果真显示出超人的才华。
这时,专家再次访问学校,这一次,校长很敬佩地问:“您怎么会有这么准确的眼光呢?”
“可不要告诉他们,”专家笑了笑,小声对校长说:“我只是随便指指而已,其实他们跟其他孩子并没什么分别。”
在面对困难时,很多家长和孩子会用 “人家的才能是天生的,我不行”来“安慰”自己。这种想法是成就欲的最大敌人。对此,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培养,但能力的大小与教育方法有关,不管谁都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但其能力大小则与自己努力正确与否有关。”赢并不难,关键是怎么认识它。如果男孩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为之努力,并从中获得心理的满足,那么他就是成功的。父母大可以对他说:“你赢了,儿子!你真棒!”
我的孩子能成才吗 一天,妈妈带着男孩拜访一位钢琴家,希望钢琴家对男孩进行指导。钢琴家检测了一下,发现孩子的技术和感觉都很好。
“老师,我的孩子能成才吗?”妈妈焦急地问钢琴家。
“不,成不了才!”针对妈妈的提问,钢琴家意味深长地说。钢琴家的回答让妈妈回味了很久。——还有什么比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呢?“我的孩子能成才吗”里面包含着 “ 如果孩子不成才我们就白费心思”“我家的孩子能指望吗”这样的功利思想,这种思想只会给孩子带上“成就焦虑”的思想包袱,从而在根本上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有“成就焦虑”症的孩子,担心自己不能超越他人或被他人超越,使情绪持续处在一种紧张、不愉快状态,这种状态对孩子的成就欲其实有害无益。如何才能取得成就?当孩子把取得成就当做生活的目标,就已经偏离了发展的航道,误解了人生的意义,在这种情绪压力下,又怎么可能很好地拓展潜能呢?
我们有必要把“金钱”也纳入我们的讨论范围。抱有功利主义的家长,不会把金钱从孩子的“成就”里剔除。当然,从某种角度讲,我们不否认金钱可以用来衡量成功。但是这里有很多前提:金钱是合法取得的吗?拥有很多金钱让你觉得快乐吗?你是否为了金钱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我们认为,把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是对成功的亵渎。真正的成功是对人生的一种完善,这种完善绝不可能以金钱代言。
2008/04/15回复
心语回忆楼7楼
第28节:说谎的男孩
说谎的男孩
又到周末了,妈妈像以前一样准备送小虎去数学补习班,可是小虎却说什么也不肯去,理由是班里有个同学欺负他。妈妈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就特地去了学校了解情况。出乎意料的是,班里根本没有小虎说的那个同学,而且同学们的关系非常好,根本没有人欺负他。
妈妈还了解到另外一个情况:上周补习班举行测验,小虎因为准备不充分,成绩很不好。老师分析,这可能是小虎不愿意来上学的真正原因。
妈妈跟在家休息的小虎爸爸通了电话,爸爸放下电话后,立刻把小虎叫过来问明了情况,事情果然跟老师猜测的一样。
爸爸妈妈非常生气,平时一直很注意对小虎的思想道德教育,小虎也一直表现得很好,这一次他为什么要撒谎呢?
妈妈希望跟小虎好好谈谈。可是面对妈妈,小虎却矢口否认了自己撒谎的行为,连跟爸爸说过的话也不认账了。母子的谈话陷入僵局。
小虎为什么会撒谎呢?我们看到,小虎撒谎的直接原因是数学测验成绩不好。我们可以理解为,小虎也有自己的苦衷。数学成绩不好会给小虎带来什么呢?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异样眼光,这是对小男孩的双重打击。小虎的谎言为他带来了逃离这种打击的机会。而且,他也不用把糟糕的数学成绩带回家了。
然而,小虎很快意识到自己撒谎了,而且他的谎言让自己陷入一种尴尬——他不仅没有掩盖住糟糕的数学成绩,反而还背上说谎的“罪名”。事情似乎越来越糟。
“我干了一件蠢事!”男孩子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我该怎么办呢?”
小虎已经在心里狠狠地责备了自己。但是妈妈的询问让他又一次品尝到这种痛苦。于是他本能地否认,企图避免让自己再一次蒙羞,但这却使情况更加恶劣。
小男孩逐步陷入谎言的危机,如何拯救这个孩子呢?
理解男孩 我们的分析或许有助于家长理解自己的男孩。没有男孩天生爱说谎。当小虎的爸爸妈妈一次次问起这件事,小虎的越来越感到自己愚不可及,他的羞愧感越来越重,恨不得立刻钻进地洞里去。男孩只是没有把这一切说出来而已。他的心里已经对自己很失望了。
给孩子爱和支持 父母知道男孩犯了错,却懂得为男孩留点面子,没有比这更让男孩感激的了。父母的爱和支持是在保护男孩的尊严。当男孩感受到这些,他就会为自己的谎言而羞愧难当。他会打起精神面对自己的错误,来作为父母信任自己的回报。
教会男孩有勇气面对一切 大多数男人需要很大的勇气来面对说谎带来的羞愧感和孤独感。这才是他们不肯承认错误的真正原因。但是开诚布公是必要的。说出事情的真相对男孩是很大的考验,应该给他一些思考的时间。
适当的惩罚 男孩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这是一种被我们称为“担当”的品质。
以身作则 给孩子讲解道德准则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家长们希望男孩首先明白自己做错了,错在哪里。事实上,家长们或许首先需要检讨自己:你以身作则了吗?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诚实”的漏洞?家长不自觉的谎言会在男孩的心里播下说谎的种子。
第29节:孤独的男孩
孤独的男孩
19岁的阿健刚进入大学,是学校的明星——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还是长跑健将。这个帅气的男孩很快成为女生们目光的焦点,然而他却似乎对女生不感兴趣。当身边的男生对女生品头论足,阿健却把时间用在自习室和运动场上。从来没有听说过阿健喜欢过哪个女生,也从来没有见到阿健关注那些有关女孩的问题。
阿健的父母最初还担心他为爱情耽误学业,现在看来,儿子的表现很叫人满意。然而,一切似乎太完美了——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呢?阿健没有“少年维特式的烦恼”吗?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却宣称他对漂亮女孩没有任何感觉,这正常吗?
更让父母担心的是,阿健似乎跟男生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也许男生们觉得他太优秀了,所以刻意地孤立他吧。父母一直在为阿健的孤独找出原因。直到有一天,父母无意间发现,儿子曾浏览过同性恋网站……
同性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即使抛开传宗接代的因素不谈,家长们也很难接受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
所谓同性恋现象,是指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的现象。同性恋者经常受到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吸引。从科学的角度讲,同性恋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产生同性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被认为是其生理根源。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因。正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很多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正常的性别角色教育,缺乏性别定位,没有及时完成性别角色认同,性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就会出现异性恋趋力的偏差。也有一些男孩,无法面对摆在男性面前的激烈竞争,在潜意识里排斥自己的男性角色、逃避作为男性的责任,从而成为同性恋者。
阿健是同性恋吗?仅凭上述的描写很难断定这一点。应该指出的是,青春期是一个性倾向方面比较混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很多男孩会出现“精神同性恋”或是“同性恋倾向”,这与真正的同性恋是有区别的。“我是同性恋吗?”很多男孩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男孩并没有刻意追求同性恋,却为同性恋问题所困扰。他们带着对同性恋的恐惧,内心充满对自己的怀疑,并为此而感到羞耻。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恐惧,其实代表了自己对于长大的恐惧和不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缺乏自信,而这些只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正常心理变态的范畴。
自然,这样的“同性恋”是可以被矫正的。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这些陷入麻烦的男孩呢?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对自己的过低评价和对未来的恐惧使男孩在潜意识里逃避自己作为男人的事实。这是男孩心理幼稚的表现。男孩们需要认识到,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是完善自己的最佳策略。当男孩们鼓起勇气面对一切时,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难。
在人际交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很多男孩像阿健一样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障碍。正是这些障碍阻止了男孩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最终导致他们性心理的异化。如何与同性平起平坐、与异性主动交往?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男孩突破交流的困难,塑造健康的个性。
欣然接纳自己的性别 我们不再重复男性与女性的不同趋向。本书的诸多例子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造物主赋予男性和女性如此不同的特质,又使他们取得平衡,这是多么奇妙啊!男孩们应该欣然接纳自己的性别,并为此感到骄傲。当男孩做到这一点,也就为自己找到了关于性别角色的答案。
正确认识同性恋现象 如果男孩们对青春期出现的“精神同性恋”或是“同性恋倾向”有所了解,就不会再为自己的困惑感到惶恐和羞耻。对同性恋现象的正确理解有助于男孩们走上正常的性心理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不能回避另一个问题——有些男孩从12岁起就意识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这些男孩并不想改变自己的性取向,他们并不为自己的选择感到羞耻。真正困扰他们的是社会上的异样眼光,以及那些不肯认同和接纳他们的人们所发出的质问的声音。纠正人们对同性恋的偏见是困难的,这意味着男孩们要走更长更艰难的路。对于这些男孩来说,孤独成为生活的伴侣,而尊重和理解是他们最渴望的安慰。
说谎的男孩
又到周末了,妈妈像以前一样准备送小虎去数学补习班,可是小虎却说什么也不肯去,理由是班里有个同学欺负他。妈妈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就特地去了学校了解情况。出乎意料的是,班里根本没有小虎说的那个同学,而且同学们的关系非常好,根本没有人欺负他。
妈妈还了解到另外一个情况:上周补习班举行测验,小虎因为准备不充分,成绩很不好。老师分析,这可能是小虎不愿意来上学的真正原因。
妈妈跟在家休息的小虎爸爸通了电话,爸爸放下电话后,立刻把小虎叫过来问明了情况,事情果然跟老师猜测的一样。
爸爸妈妈非常生气,平时一直很注意对小虎的思想道德教育,小虎也一直表现得很好,这一次他为什么要撒谎呢?
妈妈希望跟小虎好好谈谈。可是面对妈妈,小虎却矢口否认了自己撒谎的行为,连跟爸爸说过的话也不认账了。母子的谈话陷入僵局。
小虎为什么会撒谎呢?我们看到,小虎撒谎的直接原因是数学测验成绩不好。我们可以理解为,小虎也有自己的苦衷。数学成绩不好会给小虎带来什么呢?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异样眼光,这是对小男孩的双重打击。小虎的谎言为他带来了逃离这种打击的机会。而且,他也不用把糟糕的数学成绩带回家了。
然而,小虎很快意识到自己撒谎了,而且他的谎言让自己陷入一种尴尬——他不仅没有掩盖住糟糕的数学成绩,反而还背上说谎的“罪名”。事情似乎越来越糟。
“我干了一件蠢事!”男孩子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我该怎么办呢?”
小虎已经在心里狠狠地责备了自己。但是妈妈的询问让他又一次品尝到这种痛苦。于是他本能地否认,企图避免让自己再一次蒙羞,但这却使情况更加恶劣。
小男孩逐步陷入谎言的危机,如何拯救这个孩子呢?
理解男孩 我们的分析或许有助于家长理解自己的男孩。没有男孩天生爱说谎。当小虎的爸爸妈妈一次次问起这件事,小虎的越来越感到自己愚不可及,他的羞愧感越来越重,恨不得立刻钻进地洞里去。男孩只是没有把这一切说出来而已。他的心里已经对自己很失望了。
给孩子爱和支持 父母知道男孩犯了错,却懂得为男孩留点面子,没有比这更让男孩感激的了。父母的爱和支持是在保护男孩的尊严。当男孩感受到这些,他就会为自己的谎言而羞愧难当。他会打起精神面对自己的错误,来作为父母信任自己的回报。
教会男孩有勇气面对一切 大多数男人需要很大的勇气来面对说谎带来的羞愧感和孤独感。这才是他们不肯承认错误的真正原因。但是开诚布公是必要的。说出事情的真相对男孩是很大的考验,应该给他一些思考的时间。
适当的惩罚 男孩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这是一种被我们称为“担当”的品质。
以身作则 给孩子讲解道德准则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家长们希望男孩首先明白自己做错了,错在哪里。事实上,家长们或许首先需要检讨自己:你以身作则了吗?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诚实”的漏洞?家长不自觉的谎言会在男孩的心里播下说谎的种子。
第29节:孤独的男孩
孤独的男孩
19岁的阿健刚进入大学,是学校的明星——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还是长跑健将。这个帅气的男孩很快成为女生们目光的焦点,然而他却似乎对女生不感兴趣。当身边的男生对女生品头论足,阿健却把时间用在自习室和运动场上。从来没有听说过阿健喜欢过哪个女生,也从来没有见到阿健关注那些有关女孩的问题。
阿健的父母最初还担心他为爱情耽误学业,现在看来,儿子的表现很叫人满意。然而,一切似乎太完美了——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呢?阿健没有“少年维特式的烦恼”吗?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却宣称他对漂亮女孩没有任何感觉,这正常吗?
更让父母担心的是,阿健似乎跟男生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也许男生们觉得他太优秀了,所以刻意地孤立他吧。父母一直在为阿健的孤独找出原因。直到有一天,父母无意间发现,儿子曾浏览过同性恋网站……
同性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即使抛开传宗接代的因素不谈,家长们也很难接受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
所谓同性恋现象,是指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的现象。同性恋者经常受到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吸引。从科学的角度讲,同性恋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产生同性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被认为是其生理根源。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因。正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很多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正常的性别角色教育,缺乏性别定位,没有及时完成性别角色认同,性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就会出现异性恋趋力的偏差。也有一些男孩,无法面对摆在男性面前的激烈竞争,在潜意识里排斥自己的男性角色、逃避作为男性的责任,从而成为同性恋者。
阿健是同性恋吗?仅凭上述的描写很难断定这一点。应该指出的是,青春期是一个性倾向方面比较混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很多男孩会出现“精神同性恋”或是“同性恋倾向”,这与真正的同性恋是有区别的。“我是同性恋吗?”很多男孩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男孩并没有刻意追求同性恋,却为同性恋问题所困扰。他们带着对同性恋的恐惧,内心充满对自己的怀疑,并为此而感到羞耻。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恐惧,其实代表了自己对于长大的恐惧和不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缺乏自信,而这些只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正常心理变态的范畴。
自然,这样的“同性恋”是可以被矫正的。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这些陷入麻烦的男孩呢?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对自己的过低评价和对未来的恐惧使男孩在潜意识里逃避自己作为男人的事实。这是男孩心理幼稚的表现。男孩们需要认识到,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是完善自己的最佳策略。当男孩们鼓起勇气面对一切时,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难。
在人际交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很多男孩像阿健一样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障碍。正是这些障碍阻止了男孩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最终导致他们性心理的异化。如何与同性平起平坐、与异性主动交往?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男孩突破交流的困难,塑造健康的个性。
欣然接纳自己的性别 我们不再重复男性与女性的不同趋向。本书的诸多例子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造物主赋予男性和女性如此不同的特质,又使他们取得平衡,这是多么奇妙啊!男孩们应该欣然接纳自己的性别,并为此感到骄傲。当男孩做到这一点,也就为自己找到了关于性别角色的答案。
正确认识同性恋现象 如果男孩们对青春期出现的“精神同性恋”或是“同性恋倾向”有所了解,就不会再为自己的困惑感到惶恐和羞耻。对同性恋现象的正确理解有助于男孩们走上正常的性心理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不能回避另一个问题——有些男孩从12岁起就意识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这些男孩并不想改变自己的性取向,他们并不为自己的选择感到羞耻。真正困扰他们的是社会上的异样眼光,以及那些不肯认同和接纳他们的人们所发出的质问的声音。纠正人们对同性恋的偏见是困难的,这意味着男孩们要走更长更艰难的路。对于这些男孩来说,孤独成为生活的伴侣,而尊重和理解是他们最渴望的安慰。
2008/04/15回复
心语回忆楼8楼
6、女孩的生长蓝图
糖、香料和所有美好的东西做成的女孩
姗姗似乎从小就比双胞胎哥哥志强更讨人喜欢。她安静、合作,妈妈刚把她放到小床上她就能睡着,而志强还在一旁吵个不休。姗姗喜欢跟人说话,爸爸刚刚走进房间,她就开始咿咿呀呀,好像在跟爸爸说些什么。当爸爸抱起她的时候,她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爸爸对视,然后露出可爱的微笑。
当志强还在厨柜里爬进爬出,乱动炊具上的开关,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时,姗姗已经可以跟人聊天了。3岁的时候姗姗已经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语言天赋。她可以说出长而复杂的句子,口齿伶俐,反应敏捷,经常充当哥哥的发言人,因为此时志强还在苯嘴拙舌地说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姗姗不喜欢海盗游戏、变形金刚和玩具枪。她喜欢洋娃娃、毛绒玩具和厨艺玩具。她跟洋娃娃做游戏,给自己安上不同的角色——有时她是小妈妈,有时是小老师,有时是医生或护士。她把妈妈的丝巾系在腰上,宣称这是自己的围裙,然后她拿着厨艺玩具跟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她也喜欢玩跳房子和跳皮筋游戏。如果她玩积木,就会稳妥地搭一个小房子,并幻想自己能够睡在里面。这些游戏并不需要很大的空间,家里的大客厅就足够了。
跟姗姗住在同一个大院里的小玲是姗姗最要好的朋友。她们年纪一般大,同时进幼儿园,后来又进了同一所小学、中学,大学也在同一所城市。这对小姐妹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当志强张开双臂,嘴里发出鸣鸣声,扮飞机在云层里飞行的时候,小姐妹正坐在角落里谈天,对志强的玩耍方式不屑一顾。小姐妹穿一样的衣服,鞋子,并为此感到自豪。即使她们长大以后,穿着的风格品位也非常相似。
在学校里姗姗的语言天赋得到很好的发挥,她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除了在古文方面有些难度,姗姗几乎不用在语文上下功夫。可是姗姗的数学成绩却不太理想。她好像越来越不了解数学的真谛。但是姗姗又有些内向,不喜欢提问,在爸爸妈妈的建议下,热心的数学老师经常主动为她答疑解难,这对姗姗的帮助很大。
爸爸妈妈理解姗姗在数理方面的困难。他们并不要求姗姗在这些课程上做得跟哥哥一样出色。他们鼓励姗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写日记——爸爸妈妈从不给珊珊出命题作文,而是给她最大的自由空间。爸爸妈妈帮助姗姗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这让姗姗对自己充满信心。
女孩的天赋和弱势
出色的女孩 女孩把世界看成一种关系,她们倾向于关系式的生活方式。女孩的优势也将围绕关系展开——她们天生喜欢语言、社交和与人交流,这促使她们去发展与之有关的技能。
女孩比男孩更敏感。“听”是女孩得天独厚的心智能力,因此女孩对噪音的反应更强烈,同一个声音在女孩听来要比男孩听到的响亮两倍;在触觉方面,最不敏感的女孩也要比最敏感的男孩得分高;女孩的视觉记忆更好,在黑暗中女孩看得要比男孩清楚;女孩的味觉和嗅觉也比男孩敏感:女孩有更多地味蕾,更容易受到气味的吸引。正因为此,女孩更擅长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捕捉到那些微妙的、不容易被人发觉的信息以及更为具体的细节,建立起自己的直觉系统。
女孩会把这些自然地应用到人际交流中。她们喜欢交往,并注重发展亲密的友谊。她们对人更感兴趣,在摇篮里就表现出于人交流的倾向性。交流使她们感觉到支持。先交流后行动是女孩习惯的方式。
女孩的交流倾向受到语言能力的有力支持。因为大脑左半球神经末稍的发育早于男孩(女孩的的语言大脑组织位于左半脑前区,而男孩子的分布在左半脑的前区和后区),她们很早就学会说话、书写、造句,有良好的语言推理能力,并且很少出现阅读问题。这些使女孩一上学就表现出男孩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31节:女孩的生长蓝图(2)
女孩发育成熟比男孩快而均衡。学龄前的女孩比同龄的男孩有更好的平衡水平,她们能很好地进行单腿跳。
女孩不喜欢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她们的游戏一般活动量也比较小,有秩序和规则可循。
请在这些方面帮助她 女孩缺乏空间能力——例如改变物体形状,选择正确路径——美国做过一项部件组装测试,要求男孩子、女孩子把不同的火花塞和瓶塞分别插到对应的内燃机、瓶子上,结果男孩子的成绩远远超过女孩子。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女建筑师的数量要远远小于男建筑师。
女孩更为薄弱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她们在数理方面的学习较男生困难。当数学不再只是四则运算,必须学习、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时,女孩的语言能力便派不上用场了。因此,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让女孩多玩三维立体积木和游戏,以增强的她空间思辨力。
由于激素水平的不均衡,女孩与男孩的性发育出现差别,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例如,男孩会在跑步和跳高方面更胜女孩一筹。特别是青春期以后,这种差距渐渐扩大——男孩发育得更快、更健壮,在体格上拥有女孩所不能企及的优势。
女孩天生不具有攻击性的倾向。当社会需要更多的进取、竞争和探险精神,而不仅仅是安静的听从指令,女孩就会觉得自己陷入被动。虽然很多人相信,如果在女孩的早期教育中适当增加一些能够培养攻击性的心理内容,女孩也会像男孩一样成为自主解决问题的高手,但这并不表明,这些会使女孩觉得满足。换言之,一分成功的事业或许会让女孩赢得自尊,但她未必会觉得快乐。
女孩的需求满足点在哪里?
正如睾丸素让男孩成为富有攻击力的“斗士”,并且把在竞争中赢得头筹作为最大的满足,女孩的需求满足也与体内的荷尔蒙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到,女性染色体基因蓝图由女性荷尔蒙激活,这些荷尔蒙在女孩出生之前就已经为她规划了未来,并最终发展成为女性荷尔蒙的接纳系统。
例如,雌性激素对女孩的感情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它控制情绪的稳定、思考的过程、理解力、记忆力、个人的动力、亲昵行为的动机、爱好、焦虑以及如何处理外来的压力和性冲动。当雌性激素活动不稳定,就会使女孩的情绪产生波动。如果雌性激素过低,女孩就会感到孤独、生气、易怒、神经过敏、悲伤、失望、缺乏自尊,让你觉得她的大脑短路了。当这种过低的情况持续下去,并且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女孩就会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然而,雌性激素的不稳定是经常存在的——月经周期、生育以及绝境都会使女性陷入坏情绪。例如女性在排卵期雌性激素水平比较高,情绪比较稳定,而月经来临前,雌激素会突然降低,使女性进入情绪低落期;女性生完孩子后15天内,雌激素会迅速下降为原来的1/800,所以80%的女性产后会有抑郁体验,13%左右的人会转化为产后抑郁症;而40岁的女性,雌性激素不到18岁女孩的1/2,这也是更年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雌性激素只是一个方面。女孩还受其他激素的影响。例如孕激素就是女孩更喜欢小孩子和小动物的原因;催产素则会使女孩产生更多的“怜悯之情”,这就是“母性的本能”;生长激素则影响女孩突发性的生长、身高、重量和体形等方面。另外,女孩体内也有睾丸素,但是水平只及男孩的1/20,因此女孩不存在攻击性,并且比男孩更容易抑郁(睾丸素有助于保持愉快的心情)。
我们对于女性荷尔蒙的阐述意在说明,这些荷尔蒙使得女孩关心、敏感、温柔、怜悯,但是也导致她们的情绪天生就变化无常。是的,情感对女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孩来说,她的自我意识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自情感的满足,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我们来看看女孩通常在想些什么:
糖、香料和所有美好的东西做成的女孩
姗姗似乎从小就比双胞胎哥哥志强更讨人喜欢。她安静、合作,妈妈刚把她放到小床上她就能睡着,而志强还在一旁吵个不休。姗姗喜欢跟人说话,爸爸刚刚走进房间,她就开始咿咿呀呀,好像在跟爸爸说些什么。当爸爸抱起她的时候,她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爸爸对视,然后露出可爱的微笑。
当志强还在厨柜里爬进爬出,乱动炊具上的开关,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时,姗姗已经可以跟人聊天了。3岁的时候姗姗已经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语言天赋。她可以说出长而复杂的句子,口齿伶俐,反应敏捷,经常充当哥哥的发言人,因为此时志强还在苯嘴拙舌地说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姗姗不喜欢海盗游戏、变形金刚和玩具枪。她喜欢洋娃娃、毛绒玩具和厨艺玩具。她跟洋娃娃做游戏,给自己安上不同的角色——有时她是小妈妈,有时是小老师,有时是医生或护士。她把妈妈的丝巾系在腰上,宣称这是自己的围裙,然后她拿着厨艺玩具跟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她也喜欢玩跳房子和跳皮筋游戏。如果她玩积木,就会稳妥地搭一个小房子,并幻想自己能够睡在里面。这些游戏并不需要很大的空间,家里的大客厅就足够了。
跟姗姗住在同一个大院里的小玲是姗姗最要好的朋友。她们年纪一般大,同时进幼儿园,后来又进了同一所小学、中学,大学也在同一所城市。这对小姐妹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当志强张开双臂,嘴里发出鸣鸣声,扮飞机在云层里飞行的时候,小姐妹正坐在角落里谈天,对志强的玩耍方式不屑一顾。小姐妹穿一样的衣服,鞋子,并为此感到自豪。即使她们长大以后,穿着的风格品位也非常相似。
在学校里姗姗的语言天赋得到很好的发挥,她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除了在古文方面有些难度,姗姗几乎不用在语文上下功夫。可是姗姗的数学成绩却不太理想。她好像越来越不了解数学的真谛。但是姗姗又有些内向,不喜欢提问,在爸爸妈妈的建议下,热心的数学老师经常主动为她答疑解难,这对姗姗的帮助很大。
爸爸妈妈理解姗姗在数理方面的困难。他们并不要求姗姗在这些课程上做得跟哥哥一样出色。他们鼓励姗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写日记——爸爸妈妈从不给珊珊出命题作文,而是给她最大的自由空间。爸爸妈妈帮助姗姗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这让姗姗对自己充满信心。
女孩的天赋和弱势
出色的女孩 女孩把世界看成一种关系,她们倾向于关系式的生活方式。女孩的优势也将围绕关系展开——她们天生喜欢语言、社交和与人交流,这促使她们去发展与之有关的技能。
女孩比男孩更敏感。“听”是女孩得天独厚的心智能力,因此女孩对噪音的反应更强烈,同一个声音在女孩听来要比男孩听到的响亮两倍;在触觉方面,最不敏感的女孩也要比最敏感的男孩得分高;女孩的视觉记忆更好,在黑暗中女孩看得要比男孩清楚;女孩的味觉和嗅觉也比男孩敏感:女孩有更多地味蕾,更容易受到气味的吸引。正因为此,女孩更擅长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捕捉到那些微妙的、不容易被人发觉的信息以及更为具体的细节,建立起自己的直觉系统。
女孩会把这些自然地应用到人际交流中。她们喜欢交往,并注重发展亲密的友谊。她们对人更感兴趣,在摇篮里就表现出于人交流的倾向性。交流使她们感觉到支持。先交流后行动是女孩习惯的方式。
女孩的交流倾向受到语言能力的有力支持。因为大脑左半球神经末稍的发育早于男孩(女孩的的语言大脑组织位于左半脑前区,而男孩子的分布在左半脑的前区和后区),她们很早就学会说话、书写、造句,有良好的语言推理能力,并且很少出现阅读问题。这些使女孩一上学就表现出男孩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31节:女孩的生长蓝图(2)
女孩发育成熟比男孩快而均衡。学龄前的女孩比同龄的男孩有更好的平衡水平,她们能很好地进行单腿跳。
女孩不喜欢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她们的游戏一般活动量也比较小,有秩序和规则可循。
请在这些方面帮助她 女孩缺乏空间能力——例如改变物体形状,选择正确路径——美国做过一项部件组装测试,要求男孩子、女孩子把不同的火花塞和瓶塞分别插到对应的内燃机、瓶子上,结果男孩子的成绩远远超过女孩子。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女建筑师的数量要远远小于男建筑师。
女孩更为薄弱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她们在数理方面的学习较男生困难。当数学不再只是四则运算,必须学习、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时,女孩的语言能力便派不上用场了。因此,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让女孩多玩三维立体积木和游戏,以增强的她空间思辨力。
由于激素水平的不均衡,女孩与男孩的性发育出现差别,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例如,男孩会在跑步和跳高方面更胜女孩一筹。特别是青春期以后,这种差距渐渐扩大——男孩发育得更快、更健壮,在体格上拥有女孩所不能企及的优势。
女孩天生不具有攻击性的倾向。当社会需要更多的进取、竞争和探险精神,而不仅仅是安静的听从指令,女孩就会觉得自己陷入被动。虽然很多人相信,如果在女孩的早期教育中适当增加一些能够培养攻击性的心理内容,女孩也会像男孩一样成为自主解决问题的高手,但这并不表明,这些会使女孩觉得满足。换言之,一分成功的事业或许会让女孩赢得自尊,但她未必会觉得快乐。
女孩的需求满足点在哪里?
正如睾丸素让男孩成为富有攻击力的“斗士”,并且把在竞争中赢得头筹作为最大的满足,女孩的需求满足也与体内的荷尔蒙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到,女性染色体基因蓝图由女性荷尔蒙激活,这些荷尔蒙在女孩出生之前就已经为她规划了未来,并最终发展成为女性荷尔蒙的接纳系统。
例如,雌性激素对女孩的感情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它控制情绪的稳定、思考的过程、理解力、记忆力、个人的动力、亲昵行为的动机、爱好、焦虑以及如何处理外来的压力和性冲动。当雌性激素活动不稳定,就会使女孩的情绪产生波动。如果雌性激素过低,女孩就会感到孤独、生气、易怒、神经过敏、悲伤、失望、缺乏自尊,让你觉得她的大脑短路了。当这种过低的情况持续下去,并且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女孩就会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然而,雌性激素的不稳定是经常存在的——月经周期、生育以及绝境都会使女性陷入坏情绪。例如女性在排卵期雌性激素水平比较高,情绪比较稳定,而月经来临前,雌激素会突然降低,使女性进入情绪低落期;女性生完孩子后15天内,雌激素会迅速下降为原来的1/800,所以80%的女性产后会有抑郁体验,13%左右的人会转化为产后抑郁症;而40岁的女性,雌性激素不到18岁女孩的1/2,这也是更年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雌性激素只是一个方面。女孩还受其他激素的影响。例如孕激素就是女孩更喜欢小孩子和小动物的原因;催产素则会使女孩产生更多的“怜悯之情”,这就是“母性的本能”;生长激素则影响女孩突发性的生长、身高、重量和体形等方面。另外,女孩体内也有睾丸素,但是水平只及男孩的1/20,因此女孩不存在攻击性,并且比男孩更容易抑郁(睾丸素有助于保持愉快的心情)。
我们对于女性荷尔蒙的阐述意在说明,这些荷尔蒙使得女孩关心、敏感、温柔、怜悯,但是也导致她们的情绪天生就变化无常。是的,情感对女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孩来说,她的自我意识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自情感的满足,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我们来看看女孩通常在想些什么:
2008/04/15回复
心语回忆楼9楼
第32节:女孩的生长蓝图(3)
她的情绪。
她所使用的语言、交谈的速度和需要。
在指定的时间里,为了某项任务如何去做。
她会吃多少东西。
在不使用语言的前提下,她如何与人保持联系。
她对所喜欢的人有什么的感觉。
她如何帮助自己调整。
她的自尊。
她的竞争水平。
她在社会中的抱负。
她的进取心。
她的重要情感---如生气、快乐和痛苦。
与男孩相比,女孩似乎来自另一个星球。她们和他们,对于生活有不同的感悟和要求。在上一章节,我们提到男孩最想知道的三件事情:“第一,谁是领头人?第二,规则是什么?第三,必须按规则办事吗?”——竞争是男孩的天性,那么,女孩的天性是怎样的呢?或者说,她们关注的事情是什么呢?艾里姆夫妇在下一本名为《养育女儿》的畅销书中提到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他们把女孩对情感的要求解释为对“关系”的需要。他们认为,女孩更容易受以下问题的驱使:
第一,我们之间有关系吗? 第二,我们之间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第三,在这种关系中,我处于何种地位?第四,要维持关系内的这种联系,我应该做些什么?
女性荷尔蒙的周期是如此灵敏,它们对女孩的个性、情感、道德、精神和身体发育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使女孩不像男孩那样富有攻击性、冒险性和控制欲,乐于变化、投机、尝试和诉诸行动,而是更具预测力、稳定性、安全感、谨慎细心、稳定从容——它们使女孩把友谊和家庭看得比成就和机会更重要。
一份对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调查显示,对于“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 “有美满的婚姻和家庭”选项最受女大学生青睐。分析者认为,这意味着婚姻家庭正在逐渐成为当代女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心——事业诚可贵,家庭价更高。被出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人们所贬抑的以婚姻家庭为女性人生价值的取向,在80年代出生的女性中又重新弥漫开来。
然而,这是否体现了当代女大学生对传统价值的回归?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认为婚姻非常重要,当代女大学生更关注的还是自我。当被问及“我自认为是何种女性”时, “享乐型的自我中心女性”选项得票最高。这说明,现代的女孩更注重自我观念的满足,她们把婚姻家庭作为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是因为她们的幸福感很大程度来自家庭。她们不满足于把成功简单定义在事业上,更愿意呈现一个完整的人格:她们是幸福的女人,有着深爱她们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有着和谐美满的家庭。
婚姻家庭是女性对于“关系”的最直接和亲密的体验。在家庭中女性明晰自己的地位和责任,并且很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健康的家庭、与家人的和谐关系使女性的自尊心得到增强,这比一份成功的事业能够给予她们更大的满足。
女孩不像男孩那样独立和竞争。她们更喜欢和谐、融洽的交流,无拘无束地与人相处。她们只是在寻求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她们平等付出与获得,相互依存和制约,她们是关系的一分子并对它负有责任。沟通和交流是她们维持联系的方式,渴望关爱和友谊等亲密情感是她们的天性——同样是一场比赛,男孩们无时无刻不在想自己该怎么赢,女孩却在想怎样和对手保持友谊。“下一次你一定会赢。”获得胜利的女孩可能会这样更对方说。她的确了解对方的失落和悲伤。
然而,“能够关心他人并不意味着软弱。” 艾里姆夫妇在《养育女儿》一书中提到。心理学家约翰?格雷博士也把女性称作“义务心理咨询”师,因为女性“更关注自我和他人的情感世界。她乐于为他人提供心理辅导,也乐于请对方充当心理医生”,“她更愿意一次展示她的爱,她的关心,她的美德”。
第33节:社会与女孩
社会与女孩
本书中我们多次提到了女孩所处于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社会要求女性自强、经济独立;一方面女性又不能摆脱传统固有的观念,事业有成而家庭失败的女性并不认为是成功的。
我们把这种矛盾出现的外部原因归为:社会正处在男性框架结构中。当社会以男性为规则的标准取向,女性就不得不向这一标准靠拢。这样的结果是,女性一直不断地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她们不再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是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决定自己做什么。文化的力量就在于此。对女人中的成功者,社会热衷于为她塑造一个男性化的女强人形象;而对于失意者,社会也鼓励她们应该像男性一样打拼。当男性文化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女性文化就被逼到一个可怜的角落——报刊、杂志、商店的橱窗……似乎一切都在围着女性转,我们却无法忽略这些背后的那双眼睛——甚至女性也在从男性的视角看取自己。
然而,如果女性强迫自己独立、自强、富有进取心,以争取与男性平等,这实际已经说明,女性觉得自己永远是第二位的——为什么女性不能拥有自己的独特气质? 为什么女性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和视角来取得与男性的平等?为什么当女性们纷纷走出家门,也在为一份事业打拼的时候,还得同时操持家务?为什么当家里一团糟、杯盘和衣服都没有人洗的时候,人们会说女主人太忙或太懒?
特别对于女孩的家长来说,必须反思:透过目前的文化镜头看女孩是不是对待她们的最佳方式?我们已经习惯的观念和看法将会帮助女孩拓展自己的潜能,还是压抑她的发展?在本书的一开始,我们已经举出安妮和莉莉的故事,他们的父亲持有目前最普遍的两种观点:是让女孩“跟男孩子一样,才能在社会上有竞争力”,还是“女孩子的将来主要是操持家务而不是创业”?
“从小父亲就代替我做了所有的事。我读书他送我到学校,大一些的时候他给我买了自行车,并且每天都检查车胎是不是漏气。毕业以后,他给我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并且给我找了男朋友,还帮我们买房、装修。现在他去世了,我的单位效益不好,我正面临下岗,而且我跟丈夫也出现了矛盾。我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35岁的王女士说。
另外一位郑女士看起来要比她幸运一些:“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不能太女孩气,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学习独立生活,试图去做所有男孩子在做的事。毕业的时候我不服从学校安排,找了一份挑战性很大的工作,并且一直做到现在。”郑女士担任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她是出了名的“女强人”,工作的事她得心应手,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她与丈夫正过着貌合神离的生活。“他不理解我的工作。”郑女士说,“他经常大发雷霆,埋怨我不能像别人一样把家收拾得干净利落,还一天到晚在外面应酬。”
两位女性对人生有不同的选择,然而她们都不觉得幸福。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对这句话的批判是毋庸置疑的。对此,作家王小波却颇有深意地说:“人们只是小心提防着不要做小人,至于怎样不做女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的确,当社会文化让女性在潜移默化中背弃自己的天性,我们该如何从文化中苏醒,来选择一条让女性过得更健康、快乐、舒畅的路?
对此,我们赞成艾里姆夫妇的建议:要倾听女孩的“真实意图”,让女孩根据自己的“内部指导系统”而不是别人的意见来决定自己的发展。女孩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表白的信号”,理解自己“内在的欲望”。是的,帮助女孩,让女孩成为她自己——一个真正的公主,而不是别人思想的随从——真正释放出自己的潜力,这就是家长要做的事。所谓“富养女儿”的意义就在于此。本书将围绕这个观点加以阐述。
第34节:女孩是天赐
7、女孩富着养
女孩是天赐
公主的毕业典礼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空气里弥漫着蔷薇花的芳香。爸爸和妈妈静静地坐在东阶礼堂第七排中间的位置,等待着女儿若桐的大学毕业典礼。
音乐和掌声响起,学者模样的校长亲自宣读荣誉毕业生名单。接着,爸爸妈妈看到他们的女儿自信地走上领奖台,以综合测评级部前十名的优异成绩成为荣誉毕业生的一名,并从校长的手中接过毕业证书。“这是我们的女儿!”爸爸妈妈的眉梢眼角堆积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此刻,妈妈热泪盈眶。时间过得多么快啊!她想起那个春日小雨初停的傍晚,胖乎乎的女儿向她呈现的第一抹微笑;女儿蹒跚学步时,经常跌倒在地,小黄裙子上满是泥浆;女儿拿着红纱巾扮演大公鸡的可爱模样;女儿围着自己说悄悄话的羞涩脸庞;女儿下雨的时候忘了带雨具,只好在雨里奔跑的场景;女儿高考时的日日夜夜……
爸爸的眼眶也润湿了——真不可思议,这个小丫头大学毕业了!仿佛就在昨天,她还缠着爸爸不住地问“为什么我去公园的时候不买票?为什么金鱼有红色的也有黑色的?为什么隔壁的小哥哥要戴眼镜?为什么……”爸爸的小问号终于快乐地健康地长大了!爸爸想起读小学时的“小问号”,一个下午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初中的时候,为了800米测试每天在宿舍大院的篮球场上跑几个来回;高中时代,“小问号”在学习压力下变得沉默寡言,又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重拾微笑;大学时代,“小问号”开始有护花使者,爸爸淡淡的失落……
爸爸的左手握住妈妈的右手,他们相视一笑。微笑中带着对女儿点点滴滴的回忆,还有对彼此二十几年来相互扶持、理解的感激。爸爸妈妈共同建立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共同孕育了可爱美丽健康的女儿,他们为此感到自豪。
公主的家庭聚会
若桐是幸福的,因为她出生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里,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给予了她爱的证明和保证——这是女孩最需要的安慰,也是女孩幸福、安全感的源泉。
为了迎接若桐的出生,爸爸妈妈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买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希望这些书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启发。在一本书上,他们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幸福取决于我们营造的环境,而不是所教授的技能。” 还有一本书这样写道:“在人身这个小宇宙里,一切都是潜伏地存在着。你给他(她)光明,他(她)立刻就看见了。”爸爸妈妈认为这些话很有道理。他们相信,女儿一定会变成美丽善良、心怀美好、充满灵性的女人,不管她将来是否有高学历,她的幸福一定和她看世界的心境有关,也和她小时候曾经受到的理性的宠爱有关。为此,他们约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女儿相信爱的存在和可能,要让光明、温暖、坚信、乐观这些幸福的字眼占据女儿最初最柔弱而单纯的心灵,这些将变成女儿一生的信念。
事实证明,爸爸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成功地承担(或者塑造)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最让人叹服的坚持是:作为父母,他们从来没有在女儿面前红过脸——爸爸妈妈互相理解、支持、信任,这意味着,女孩最初所看到的世界是明亮的,这些美好的感情也会反过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女孩。
这种坚持来自父母之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没有人可以日复一日地伪装,在孩子面前的伪装尤其困难,因为孩子们通常有一双明辨的眼睛)。在家庭日常的生活中,则体现为夫妻双方的协作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丈夫该如何进入家庭,而不是游离于家庭之外?妻子该如何摆脱孤独和困惑的心境?对这些问题的阐述或许偏离了本书的主题,然而,问题的解决对于女孩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清清来自一个极端专制的家庭。在家庭里父亲扮演了“封建家长式”的角色:脱离家务,将自己的权威摆在毋庸置疑的位置,家庭成员的任何事都要征得他的同意,同时他还热衷于行使自己的反对权。母亲的地位在这个家庭里是卑微的,似乎沉重的家务是她的天职,虽然她也有一份吃重的工作。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也有很大的分歧,每次清清学习成绩下降或犯了错误,他们都会互相指责。
这个家庭的气氛是让人窒息的——父母为家庭责任和义务而争吵,陷入长期冷战,女儿则在冷冰冰的氛围中长大,怀疑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长大后的清清孤僻、内向,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恋爱和婚姻。她扮演过各种角色:独立的、依赖的,甚至不顾一切的。每一次恋爱或婚姻,她都试图让自己摆脱看似宿命的怪圈,然而她并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最终她都会陷入怀疑和绝望的深渊,并走向情感的破裂。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女孩的影响是复杂、重大的。使女孩无法建立起对感情的信任和获得是最基本的方面。正如我们在前面讲到的,如果女孩从一开始就深陷矛盾重重的关系中,从而对感情持怀疑态度,那么她的满足又如何谈起呢?如果女孩不曾见过美好、宽容的感情,不曾见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她又如何建立开放的心态?
父母关系的严重恶化,使女孩长期处于恐惧焦虑和无所适从状态,这不仅会影响女孩的心理发育和个性发展,还将导致她无法完成必要的角色认同。例如故事中的清清,希望学习父亲又觉得父亲“高不可攀”,试图学习母亲又觉得母亲太过“软弱”,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矛盾使得清清看到父母(认同偶像)是如此没有自制力,这也会动摇她向父母学习的心态,使她的的角色塑造严重受挫。
她的情绪。
她所使用的语言、交谈的速度和需要。
在指定的时间里,为了某项任务如何去做。
她会吃多少东西。
在不使用语言的前提下,她如何与人保持联系。
她对所喜欢的人有什么的感觉。
她如何帮助自己调整。
她的自尊。
她的竞争水平。
她在社会中的抱负。
她的进取心。
她的重要情感---如生气、快乐和痛苦。
与男孩相比,女孩似乎来自另一个星球。她们和他们,对于生活有不同的感悟和要求。在上一章节,我们提到男孩最想知道的三件事情:“第一,谁是领头人?第二,规则是什么?第三,必须按规则办事吗?”——竞争是男孩的天性,那么,女孩的天性是怎样的呢?或者说,她们关注的事情是什么呢?艾里姆夫妇在下一本名为《养育女儿》的畅销书中提到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他们把女孩对情感的要求解释为对“关系”的需要。他们认为,女孩更容易受以下问题的驱使:
第一,我们之间有关系吗? 第二,我们之间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第三,在这种关系中,我处于何种地位?第四,要维持关系内的这种联系,我应该做些什么?
女性荷尔蒙的周期是如此灵敏,它们对女孩的个性、情感、道德、精神和身体发育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使女孩不像男孩那样富有攻击性、冒险性和控制欲,乐于变化、投机、尝试和诉诸行动,而是更具预测力、稳定性、安全感、谨慎细心、稳定从容——它们使女孩把友谊和家庭看得比成就和机会更重要。
一份对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调查显示,对于“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 “有美满的婚姻和家庭”选项最受女大学生青睐。分析者认为,这意味着婚姻家庭正在逐渐成为当代女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心——事业诚可贵,家庭价更高。被出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人们所贬抑的以婚姻家庭为女性人生价值的取向,在80年代出生的女性中又重新弥漫开来。
然而,这是否体现了当代女大学生对传统价值的回归?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认为婚姻非常重要,当代女大学生更关注的还是自我。当被问及“我自认为是何种女性”时, “享乐型的自我中心女性”选项得票最高。这说明,现代的女孩更注重自我观念的满足,她们把婚姻家庭作为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是因为她们的幸福感很大程度来自家庭。她们不满足于把成功简单定义在事业上,更愿意呈现一个完整的人格:她们是幸福的女人,有着深爱她们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有着和谐美满的家庭。
婚姻家庭是女性对于“关系”的最直接和亲密的体验。在家庭中女性明晰自己的地位和责任,并且很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健康的家庭、与家人的和谐关系使女性的自尊心得到增强,这比一份成功的事业能够给予她们更大的满足。
女孩不像男孩那样独立和竞争。她们更喜欢和谐、融洽的交流,无拘无束地与人相处。她们只是在寻求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她们平等付出与获得,相互依存和制约,她们是关系的一分子并对它负有责任。沟通和交流是她们维持联系的方式,渴望关爱和友谊等亲密情感是她们的天性——同样是一场比赛,男孩们无时无刻不在想自己该怎么赢,女孩却在想怎样和对手保持友谊。“下一次你一定会赢。”获得胜利的女孩可能会这样更对方说。她的确了解对方的失落和悲伤。
然而,“能够关心他人并不意味着软弱。” 艾里姆夫妇在《养育女儿》一书中提到。心理学家约翰?格雷博士也把女性称作“义务心理咨询”师,因为女性“更关注自我和他人的情感世界。她乐于为他人提供心理辅导,也乐于请对方充当心理医生”,“她更愿意一次展示她的爱,她的关心,她的美德”。
第33节:社会与女孩
社会与女孩
本书中我们多次提到了女孩所处于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社会要求女性自强、经济独立;一方面女性又不能摆脱传统固有的观念,事业有成而家庭失败的女性并不认为是成功的。
我们把这种矛盾出现的外部原因归为:社会正处在男性框架结构中。当社会以男性为规则的标准取向,女性就不得不向这一标准靠拢。这样的结果是,女性一直不断地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她们不再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是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决定自己做什么。文化的力量就在于此。对女人中的成功者,社会热衷于为她塑造一个男性化的女强人形象;而对于失意者,社会也鼓励她们应该像男性一样打拼。当男性文化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女性文化就被逼到一个可怜的角落——报刊、杂志、商店的橱窗……似乎一切都在围着女性转,我们却无法忽略这些背后的那双眼睛——甚至女性也在从男性的视角看取自己。
然而,如果女性强迫自己独立、自强、富有进取心,以争取与男性平等,这实际已经说明,女性觉得自己永远是第二位的——为什么女性不能拥有自己的独特气质? 为什么女性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和视角来取得与男性的平等?为什么当女性们纷纷走出家门,也在为一份事业打拼的时候,还得同时操持家务?为什么当家里一团糟、杯盘和衣服都没有人洗的时候,人们会说女主人太忙或太懒?
特别对于女孩的家长来说,必须反思:透过目前的文化镜头看女孩是不是对待她们的最佳方式?我们已经习惯的观念和看法将会帮助女孩拓展自己的潜能,还是压抑她的发展?在本书的一开始,我们已经举出安妮和莉莉的故事,他们的父亲持有目前最普遍的两种观点:是让女孩“跟男孩子一样,才能在社会上有竞争力”,还是“女孩子的将来主要是操持家务而不是创业”?
“从小父亲就代替我做了所有的事。我读书他送我到学校,大一些的时候他给我买了自行车,并且每天都检查车胎是不是漏气。毕业以后,他给我找了份稳定的工作,并且给我找了男朋友,还帮我们买房、装修。现在他去世了,我的单位效益不好,我正面临下岗,而且我跟丈夫也出现了矛盾。我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35岁的王女士说。
另外一位郑女士看起来要比她幸运一些:“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不能太女孩气,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学习独立生活,试图去做所有男孩子在做的事。毕业的时候我不服从学校安排,找了一份挑战性很大的工作,并且一直做到现在。”郑女士担任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她是出了名的“女强人”,工作的事她得心应手,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她与丈夫正过着貌合神离的生活。“他不理解我的工作。”郑女士说,“他经常大发雷霆,埋怨我不能像别人一样把家收拾得干净利落,还一天到晚在外面应酬。”
两位女性对人生有不同的选择,然而她们都不觉得幸福。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对这句话的批判是毋庸置疑的。对此,作家王小波却颇有深意地说:“人们只是小心提防着不要做小人,至于怎样不做女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的确,当社会文化让女性在潜移默化中背弃自己的天性,我们该如何从文化中苏醒,来选择一条让女性过得更健康、快乐、舒畅的路?
对此,我们赞成艾里姆夫妇的建议:要倾听女孩的“真实意图”,让女孩根据自己的“内部指导系统”而不是别人的意见来决定自己的发展。女孩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表白的信号”,理解自己“内在的欲望”。是的,帮助女孩,让女孩成为她自己——一个真正的公主,而不是别人思想的随从——真正释放出自己的潜力,这就是家长要做的事。所谓“富养女儿”的意义就在于此。本书将围绕这个观点加以阐述。
第34节:女孩是天赐
7、女孩富着养
女孩是天赐
公主的毕业典礼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空气里弥漫着蔷薇花的芳香。爸爸和妈妈静静地坐在东阶礼堂第七排中间的位置,等待着女儿若桐的大学毕业典礼。
音乐和掌声响起,学者模样的校长亲自宣读荣誉毕业生名单。接着,爸爸妈妈看到他们的女儿自信地走上领奖台,以综合测评级部前十名的优异成绩成为荣誉毕业生的一名,并从校长的手中接过毕业证书。“这是我们的女儿!”爸爸妈妈的眉梢眼角堆积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此刻,妈妈热泪盈眶。时间过得多么快啊!她想起那个春日小雨初停的傍晚,胖乎乎的女儿向她呈现的第一抹微笑;女儿蹒跚学步时,经常跌倒在地,小黄裙子上满是泥浆;女儿拿着红纱巾扮演大公鸡的可爱模样;女儿围着自己说悄悄话的羞涩脸庞;女儿下雨的时候忘了带雨具,只好在雨里奔跑的场景;女儿高考时的日日夜夜……
爸爸的眼眶也润湿了——真不可思议,这个小丫头大学毕业了!仿佛就在昨天,她还缠着爸爸不住地问“为什么我去公园的时候不买票?为什么金鱼有红色的也有黑色的?为什么隔壁的小哥哥要戴眼镜?为什么……”爸爸的小问号终于快乐地健康地长大了!爸爸想起读小学时的“小问号”,一个下午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初中的时候,为了800米测试每天在宿舍大院的篮球场上跑几个来回;高中时代,“小问号”在学习压力下变得沉默寡言,又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重拾微笑;大学时代,“小问号”开始有护花使者,爸爸淡淡的失落……
爸爸的左手握住妈妈的右手,他们相视一笑。微笑中带着对女儿点点滴滴的回忆,还有对彼此二十几年来相互扶持、理解的感激。爸爸妈妈共同建立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共同孕育了可爱美丽健康的女儿,他们为此感到自豪。
公主的家庭聚会
若桐是幸福的,因为她出生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里,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给予了她爱的证明和保证——这是女孩最需要的安慰,也是女孩幸福、安全感的源泉。
为了迎接若桐的出生,爸爸妈妈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买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希望这些书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启发。在一本书上,他们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幸福取决于我们营造的环境,而不是所教授的技能。” 还有一本书这样写道:“在人身这个小宇宙里,一切都是潜伏地存在着。你给他(她)光明,他(她)立刻就看见了。”爸爸妈妈认为这些话很有道理。他们相信,女儿一定会变成美丽善良、心怀美好、充满灵性的女人,不管她将来是否有高学历,她的幸福一定和她看世界的心境有关,也和她小时候曾经受到的理性的宠爱有关。为此,他们约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女儿相信爱的存在和可能,要让光明、温暖、坚信、乐观这些幸福的字眼占据女儿最初最柔弱而单纯的心灵,这些将变成女儿一生的信念。
事实证明,爸爸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成功地承担(或者塑造)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最让人叹服的坚持是:作为父母,他们从来没有在女儿面前红过脸——爸爸妈妈互相理解、支持、信任,这意味着,女孩最初所看到的世界是明亮的,这些美好的感情也会反过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女孩。
这种坚持来自父母之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没有人可以日复一日地伪装,在孩子面前的伪装尤其困难,因为孩子们通常有一双明辨的眼睛)。在家庭日常的生活中,则体现为夫妻双方的协作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丈夫该如何进入家庭,而不是游离于家庭之外?妻子该如何摆脱孤独和困惑的心境?对这些问题的阐述或许偏离了本书的主题,然而,问题的解决对于女孩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清清来自一个极端专制的家庭。在家庭里父亲扮演了“封建家长式”的角色:脱离家务,将自己的权威摆在毋庸置疑的位置,家庭成员的任何事都要征得他的同意,同时他还热衷于行使自己的反对权。母亲的地位在这个家庭里是卑微的,似乎沉重的家务是她的天职,虽然她也有一份吃重的工作。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也有很大的分歧,每次清清学习成绩下降或犯了错误,他们都会互相指责。
这个家庭的气氛是让人窒息的——父母为家庭责任和义务而争吵,陷入长期冷战,女儿则在冷冰冰的氛围中长大,怀疑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长大后的清清孤僻、内向,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恋爱和婚姻。她扮演过各种角色:独立的、依赖的,甚至不顾一切的。每一次恋爱或婚姻,她都试图让自己摆脱看似宿命的怪圈,然而她并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最终她都会陷入怀疑和绝望的深渊,并走向情感的破裂。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女孩的影响是复杂、重大的。使女孩无法建立起对感情的信任和获得是最基本的方面。正如我们在前面讲到的,如果女孩从一开始就深陷矛盾重重的关系中,从而对感情持怀疑态度,那么她的满足又如何谈起呢?如果女孩不曾见过美好、宽容的感情,不曾见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她又如何建立开放的心态?
父母关系的严重恶化,使女孩长期处于恐惧焦虑和无所适从状态,这不仅会影响女孩的心理发育和个性发展,还将导致她无法完成必要的角色认同。例如故事中的清清,希望学习父亲又觉得父亲“高不可攀”,试图学习母亲又觉得母亲太过“软弱”,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矛盾使得清清看到父母(认同偶像)是如此没有自制力,这也会动摇她向父母学习的心态,使她的的角色塑造严重受挫。
2008/04/15回复
心语回忆楼10楼
第35节:渴望爱的小公主
渴望爱的小公主
当男孩们正在衡量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女孩们已经身处某种关系,并且对这种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女孩这样想,“这意味着什么呢?”
于是,当男孩们对海盗游戏乐此不疲的时候,女孩们开始玩“过家家”,扮演自己感兴趣的所有角色。“宝宝该吃饭了。”她们学着妈妈的样子,奶声奶气地对洋娃娃说。有时她把自己的娃娃设想成一个家庭: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宝宝。然后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起做晚饭——女孩已经把父母的生活搬到她的游戏中了,这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如果爸爸经常晚回家,女孩会设想一个天天早回来陪自己玩耍的爸爸,但也有可能在游戏中剔除爸爸的角色。
女孩就是这样将自己融入一个个关系中。她们天性倾向于关系式的生活方式。于是亲密的情感、交流、沟通就成为女孩生活中举足轻重的部分。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情感对女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孩来说,她的自我意识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自情感的满足,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这种女孩在摇篮里就已经体现出的情感诉求是父母们最不能忽视的部分。因此,在家长精心营造的情感氛围中,既包括父母之间关系的偶像作用,也包括女孩所能获得的感情满足程度。
女孩通过交流获得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慰。交流对女孩意味着:
传达或收集信息:这或许是男孩交流的唯一理由。
探寻并发现想表达的内容:女孩往往通过交流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并理清思路。
释放情绪,改变心情:女孩最害怕没有倾诉的渠道,倾诉使女孩得到感情的依托和支持。
保持与对方的关系:女孩相信交流中的真情实感,这种亲密的状态使她们提升与对方的关系。
在女孩的情感诉求中最为独特的方面是:当女孩的青春期来临,她就要经历有着荷尔蒙循环的周期,这使得女孩以新的方式去面对世界。关于荷尔蒙对女孩的影响前面我们已经阐释。在此我们仍然要强调它的循环周期,正是它使得女孩的情绪像波浪一样起伏不断,且变化无常——当波浪上升的时候(雌性激素水平比较高),女孩感觉良好,身边的一切都会让她快乐,女孩也像甜蜜的糖果一样讨人喜欢;而波浪下降后,女孩的世界就会阴云密布,缺憾重重,女孩也会无精打采、烦恼和沮丧。
这种变化是正常的。第一次经历月经的女孩可能会觉得惊慌失措,甚至产生羞耻感,这时候,妈妈是女孩最有效的安慰剂。从惊恐里走出来的女孩将要在今后的许多年中同自己的坏情绪作斗争,她仍然需要帮助。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女孩的情绪变化——当女孩哭泣的时候,紧紧地拥抱她们;当女孩想说话的时候,就与她们交谈——这正是女孩所需要的:最高境界的耐心、最好的见解、最无微不至的关怀。
第36节: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冰心曾经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5/10的‘真’、6/10的‘善’、7/10‘美’。”的确,在家长们看来,女孩是由糖、香料和所有美好的东西做成的,然而拥有女孩并不仅仅意味着欢欣和兴奋,还意味着责任和担忧。女孩就像一朵小花,或美丽,或娇弱,或妩媚,或敏感,或细腻,她们各具魅力,但她们的成长都需要父母,尤其是母亲更贴心的关怀。
正如父亲会对男孩承担起“男性榜样”的任务,母亲也需要承担起对女孩的任务,即教会女孩:我是谁?什么是女人?怎样做一个女人?该如何将自己的女性潜能发挥出来?——“你简直像你的母亲一样!”人们经常这样对女孩说。女孩是天生的模仿专家,而大多数的女孩都会把母亲作为模仿对象。如果母亲自信、果断,她的女儿也往往会有同样的品质;如果母亲脾气暴躁、性格恶劣,女儿的脾气可能也好不到哪儿去。事实上,不管母亲是女孩的良师益友,还是让人讨厌的阴影,母亲的影响都将贯穿女孩的一生。
朱莉和翠西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最近她们突然闹翻了,原来朱莉的男朋友跟她分手了,并且开始追求翠西。
一个周末,朱莉的妈妈突然接到了翠西妈妈的电话,电话里的声音非常愤怒,要求朱莉妈妈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儿。
“我们度假回来,发现起居室的阳台堆满了臭鸡蛋!”翠西妈妈说,“我听说,这是你女儿跟几个朋友干的!”
晚上,情绪低落的朱莉回到家,发现妈妈正在客厅等着她。“朱莉,翠西的妈妈今天打电话过来了,她非常生气。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些臭鸡蛋是不是你扔的?”
“没有,妈妈。”朱莉回答。然而她的脸色并不平静。妈妈看出了些什么,但还是拨通了翠西家的电话:“……我想你冤枉了我的女儿,朱莉没有做这件事,希望你向我和我的女儿道歉。”
朱莉看着妈妈为自己辩护,心里又感激又愧疚。她不想让妈妈失望。于是她原原本本地将出实话:“妈妈,你知道我跟杰克分手了,都是因为翠西,所以我买了臭鸡蛋扔到她家里……对不起妈妈,我很难过,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朱莉以为妈妈会大发脾气,但是出乎她意料的是,妈妈并没有这么做。妈妈坐下来,握住朱莉的手,向她讲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妈妈谈到了自己的初恋,少女时代的困惑,也谈到了自己的成长和为人父母的难处。妈妈鼓励女儿将心里话说出来,并表示愿意跟她一起度过难关。
妈妈的一席话让朱莉感受到了爱和理解,她觉得应该纠正自己的错误。终于,她拿起电话,向翠西妈妈诚恳的道歉,并且最终获得了谅解。
有句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意思是说女孩温柔体贴,与母亲心灵相同。这很有趣:同父子关系相比,母女关系往往看起来更为亲密。事实上,这种亲密的关系对女孩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亲密的母女关系带给女孩沟通、交流的经验,有利于发展女孩的亲密感和感受性,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这种对女孩心理需求的满足,还有谁会比母亲做得更好?正是女孩与母亲的共性,使女孩有了借鉴的榜样,并从中发展了自我。
渴望爱的小公主
当男孩们正在衡量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女孩们已经身处某种关系,并且对这种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女孩这样想,“这意味着什么呢?”
于是,当男孩们对海盗游戏乐此不疲的时候,女孩们开始玩“过家家”,扮演自己感兴趣的所有角色。“宝宝该吃饭了。”她们学着妈妈的样子,奶声奶气地对洋娃娃说。有时她把自己的娃娃设想成一个家庭: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宝宝。然后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起做晚饭——女孩已经把父母的生活搬到她的游戏中了,这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如果爸爸经常晚回家,女孩会设想一个天天早回来陪自己玩耍的爸爸,但也有可能在游戏中剔除爸爸的角色。
女孩就是这样将自己融入一个个关系中。她们天性倾向于关系式的生活方式。于是亲密的情感、交流、沟通就成为女孩生活中举足轻重的部分。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情感对女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孩来说,她的自我意识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自情感的满足,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这种女孩在摇篮里就已经体现出的情感诉求是父母们最不能忽视的部分。因此,在家长精心营造的情感氛围中,既包括父母之间关系的偶像作用,也包括女孩所能获得的感情满足程度。
女孩通过交流获得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慰。交流对女孩意味着:
传达或收集信息:这或许是男孩交流的唯一理由。
探寻并发现想表达的内容:女孩往往通过交流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并理清思路。
释放情绪,改变心情:女孩最害怕没有倾诉的渠道,倾诉使女孩得到感情的依托和支持。
保持与对方的关系:女孩相信交流中的真情实感,这种亲密的状态使她们提升与对方的关系。
在女孩的情感诉求中最为独特的方面是:当女孩的青春期来临,她就要经历有着荷尔蒙循环的周期,这使得女孩以新的方式去面对世界。关于荷尔蒙对女孩的影响前面我们已经阐释。在此我们仍然要强调它的循环周期,正是它使得女孩的情绪像波浪一样起伏不断,且变化无常——当波浪上升的时候(雌性激素水平比较高),女孩感觉良好,身边的一切都会让她快乐,女孩也像甜蜜的糖果一样讨人喜欢;而波浪下降后,女孩的世界就会阴云密布,缺憾重重,女孩也会无精打采、烦恼和沮丧。
这种变化是正常的。第一次经历月经的女孩可能会觉得惊慌失措,甚至产生羞耻感,这时候,妈妈是女孩最有效的安慰剂。从惊恐里走出来的女孩将要在今后的许多年中同自己的坏情绪作斗争,她仍然需要帮助。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女孩的情绪变化——当女孩哭泣的时候,紧紧地拥抱她们;当女孩想说话的时候,就与她们交谈——这正是女孩所需要的:最高境界的耐心、最好的见解、最无微不至的关怀。
第36节: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冰心曾经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5/10的‘真’、6/10的‘善’、7/10‘美’。”的确,在家长们看来,女孩是由糖、香料和所有美好的东西做成的,然而拥有女孩并不仅仅意味着欢欣和兴奋,还意味着责任和担忧。女孩就像一朵小花,或美丽,或娇弱,或妩媚,或敏感,或细腻,她们各具魅力,但她们的成长都需要父母,尤其是母亲更贴心的关怀。
正如父亲会对男孩承担起“男性榜样”的任务,母亲也需要承担起对女孩的任务,即教会女孩:我是谁?什么是女人?怎样做一个女人?该如何将自己的女性潜能发挥出来?——“你简直像你的母亲一样!”人们经常这样对女孩说。女孩是天生的模仿专家,而大多数的女孩都会把母亲作为模仿对象。如果母亲自信、果断,她的女儿也往往会有同样的品质;如果母亲脾气暴躁、性格恶劣,女儿的脾气可能也好不到哪儿去。事实上,不管母亲是女孩的良师益友,还是让人讨厌的阴影,母亲的影响都将贯穿女孩的一生。
朱莉和翠西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最近她们突然闹翻了,原来朱莉的男朋友跟她分手了,并且开始追求翠西。
一个周末,朱莉的妈妈突然接到了翠西妈妈的电话,电话里的声音非常愤怒,要求朱莉妈妈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儿。
“我们度假回来,发现起居室的阳台堆满了臭鸡蛋!”翠西妈妈说,“我听说,这是你女儿跟几个朋友干的!”
晚上,情绪低落的朱莉回到家,发现妈妈正在客厅等着她。“朱莉,翠西的妈妈今天打电话过来了,她非常生气。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些臭鸡蛋是不是你扔的?”
“没有,妈妈。”朱莉回答。然而她的脸色并不平静。妈妈看出了些什么,但还是拨通了翠西家的电话:“……我想你冤枉了我的女儿,朱莉没有做这件事,希望你向我和我的女儿道歉。”
朱莉看着妈妈为自己辩护,心里又感激又愧疚。她不想让妈妈失望。于是她原原本本地将出实话:“妈妈,你知道我跟杰克分手了,都是因为翠西,所以我买了臭鸡蛋扔到她家里……对不起妈妈,我很难过,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朱莉以为妈妈会大发脾气,但是出乎她意料的是,妈妈并没有这么做。妈妈坐下来,握住朱莉的手,向她讲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妈妈谈到了自己的初恋,少女时代的困惑,也谈到了自己的成长和为人父母的难处。妈妈鼓励女儿将心里话说出来,并表示愿意跟她一起度过难关。
妈妈的一席话让朱莉感受到了爱和理解,她觉得应该纠正自己的错误。终于,她拿起电话,向翠西妈妈诚恳的道歉,并且最终获得了谅解。
有句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意思是说女孩温柔体贴,与母亲心灵相同。这很有趣:同父子关系相比,母女关系往往看起来更为亲密。事实上,这种亲密的关系对女孩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亲密的母女关系带给女孩沟通、交流的经验,有利于发展女孩的亲密感和感受性,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这种对女孩心理需求的满足,还有谁会比母亲做得更好?正是女孩与母亲的共性,使女孩有了借鉴的榜样,并从中发展了自我。
2008/04/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