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还是天河?派位还是直升?
59968189家有小学生
越秀派位,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好像很多人都觉得越秀的爸妈抓得更紧,而且中考来看越秀还是有区位优势。想请教:抛开家长,越秀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天河比到底有何区别?中考现在的政策有什么区别?现在还有小升初点招或者投简历的途径吗?听说好的小学绝大多数人都不靠派位,各显神通中,靠考民校,或者投简历的比例有多少呢?要是拼关系,感觉没啥信心能找到关系啊!难道个个爹妈都那么勇猛的?
天河直升,小升初压力小一些,学校也能确定,但是47中这类现在班级众多,会不会也有重点之分,仅靠直升能否在中考杀出重围?也有很多人说天河教育质量看涨,未来五年能否超过越秀?还请多多指点!感谢!
2019/02/01
精选回帖
1970/01/01回复
1970/01/01回复
如果你是老广州人,你可以选越秀。如果你是新广州人,你可以选天河。越秀看病方便。天河工作机会多。如果你是打工一族,你可以选天河。天河读书的家庭,通常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大多是在外企啊,或者一些新兴行业工作的人。如果你是私人老板,你可以选白云或者番禺。市场更多吧?基本上,未来5年,新旧之分怕是更加明显。
2019/02/08回复
天河和越秀都很大不好整块比,各自内部都有分化,特别是天河,好的好,差的差。但LZ要想孩子在小学时有广州最顶尖的生源为伴,天河尤其是天河北无疑。生源好比股票的基本面,政策也重要却是瞬息万变的,若非生活工作环境不适合,我个人选天河北,周围家长学历普遍高,生源质量没有可比性。
2019/02/11回复
拿顶尖娃谈全区教育完全不具备代表性,现在很多顶尖牛娃还是海珠区的普小的,能说明海珠区普小整体教育水平就跃迁了嘛?其实并不能,因为这些孩子私底下也没少吐槽学校的各种不给力。在机构如此发达专业化的今天,就是家庭教育实力的成果展现而已。从区域角度来说,全市城市小学核心区域教学相差不大,差别大的方面体现在课后活动和家长影响力,但是不管读什么学校,大凡有点追求的和条件的家庭都没放松鸡娃,所以起码从成绩来说,区域的影响力前所未有的被削弱了。至于小升初到底直升还是派位,从大盘来说区别真不大,最终都会导致分流,人群中能上985 和211的孩子比例本身就是确定的,只是分子是否会稍微集中或者稍微分散的区别。但被教育的主体其实是肥大的中段,从中段个体开说,还真不存在被形式左右,要不怎么每个学校或者每个区域的平均分相差极小呢,因为只有这个脑子能考到这个分数啊。
2019/02/24回复
全部回帖
lookup:
直升,最大的骗局是直升,身边人,几个家长都是高素质,什么样的高素质?他们都是没扩招之前的985,部分还是正高、大学教授等,小孩共有有四个女性二个男孩(不同年份),俩天河四越秀,成绩原来都差不多,平时看素质都很好。越秀四个人中三个民办一个选择离家近直升,天河那边一个民办,一个直升47汇景。结果真的很打直升的脸,天河直升47的,最终去了一个二A类学校,越秀派位那个,派到区内第一阵型公校,但初中他爹就觉得不太妥,估计最终会2A,说不好2B,直接按她去了国外高中预科大学(二类)下来。天河去了民办那个今年进了985,越秀去了民办那三个,两个985,一个211,211的听说要博士了。也许有人说个案,如果这样认为,那就这样吧。
查看原文这只能说明直升当初不如去择优校,但和派位相比,被坑程度不相上下啊
2019/03/01回复
RACHELLUO:
这只能说明直升当初不如去择优校,但和派位相比,被坑程度不相上下啊
查看原文既然靠直升和派位都不可取。那我们要比较的就是谁择校更容易。择民校大家都一样。那就看择公校。天河和越秀谁的公校优质学位多?谁择校更容易呢?就我身边真实看到的就是:天河除了能拼成绩择天外,直升47-天中重点班之外,其他公校没人择。但身边亲朋好友择优越秀的比比皆是,择省实、二中、广大附、执信、铁一、七中、16中、三中、侨外。进不了四大豪门重点班,也可以进一线次重点班,二线重点班。随意举几个例子:我表哥儿子东风东择优铁一普通班,中考700多。表姐女儿铁一小择优铁一重点班,去年考上中大。两个同事娃文德路去年择优省实。一个同事娃去年择优执信次重点班。一个同事娃今年小北路择优广大附次重点班。另一个前同事娃东风东今年择优省实南山班。这就是我看到的现实。
2019/03/01回复
vickyfeifeilove:
既然靠直升和派位都不可取。那我们要比较的就是谁择校更容易。择民校大家都一样。那就看择公校。天河和越秀谁的公校优质学位多?谁择校更容易呢?就我身边真实看到的就是:天河除了能拼成绩择天外,直升47-天中重点班之外,其他公校没人择。但身边亲朋好友择优越秀的比比皆是,择省实、二中、广大附、执信、铁一、七中、16中、三中、侨外。进不了四大豪门重点班,也可以进一线次重点班,二线重点班。随意举几个例子:我表哥儿子东风东择优铁一普通班,中考700多。表姐女儿铁一小择优铁一重点班,去年考上中大。两个同事娃文德路去年择优省实。一个同事娃去年择优执信次重点班。一个同事娃今年小北路择优广大附次重点班。另一个前同事娃东风东今年择优省实南山班。这就是我看到的现实。
查看原文这完全和本帖无关,本帖只讨论派位还是直升的出口哪个机会更多。
至于公办重点班的招录考试,既不能反映小学本身学校教学能力,因为他们考的是课外加料也和所在区的身份并无关系,全市的孩子都有机会争取,也不仅仅是老三区之内就有何便宜可占,而且统计出来未必天河的孩子考中这些公办重点的比例就低。
至于住在天河是否导致择越秀的初中导致自己上下学没那么方便,这就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也不在本帖的实际讨论范畴之内。
至于公办重点班的招录考试,既不能反映小学本身学校教学能力,因为他们考的是课外加料也和所在区的身份并无关系,全市的孩子都有机会争取,也不仅仅是老三区之内就有何便宜可占,而且统计出来未必天河的孩子考中这些公办重点的比例就低。
至于住在天河是否导致择越秀的初中导致自己上下学没那么方便,这就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也不在本帖的实际讨论范畴之内。
2019/03/01回复
RACHELLUO:
这完全和本帖无关,本帖只讨论派位还是直升的出口哪个机会更多。至于公办重点班的招录考试,既不能反映小学本身学校教学能力,因为他们考的是课外加料也和所在区的身份并无关系,全市的孩子都有机会争取,也不仅仅是老三区之内就有何便宜可占,而且统计出来未必天河的孩子考中这些公办重点的比例就低。至于住在天河是否导致择越秀的初中导致自己上下学没那么方便,这就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也不在本帖的实际讨论范畴之内。
查看原文哈哈,既然您揣着明白装糊涂,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2019/03/01回复
1)如果仅仅就小学来说,最重要的除了离家近外,就是遇上什么样的老师。从班主任到各科任老师,怎么说呢,其实个人感觉现在的老师都挺好的,每间学校应该都有好或者没有那么好的老师。相对来说,小学老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较学历更重要。孩子小学时候印象最深是三位老师:两位班主任,一位数学老师,我很感谢她们。特别是那位数学老师,从当初到现在都很关心他,小学毕业3年了,还时不时问孩子的情况。
言归正传,就小学教育质量来说,在哪个区确实不是那么重要的,遇到的老师更重要,除了个别小学外,各个区这方面没多大差别。
2)小升初来说受政策影响更大,政策每一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变化。有一派的年代,对于课内学业优秀的学生来说,越秀区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孩子毕业那年已经取消了一派,所幸所在区内比较好的公校招生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实际上校内成绩优秀的孩子只要愿意交ze校费,是有好公校重点班做保底的。就16年来说,只要290以上、投了简历的基本都被叫去开会了。现在的情况不是太了解,估计这方面的变化不大。海珠区好像也是这样子的?不是太确定。至于天河,则是直升,再分重点班。如果对应47之类的学校还不错,可惜绝大部分的小学对应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所以就小升初来说,如果不是在可以对应直升好中学的小学,个人认为中上生在越秀的出路要比在天河区有保证得多。至于尖子生,在哪里都一样。
3)如果学位房让家里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包括生活环境变差、上班路途更远、经济压力剧增等,就没必要了。还不如省些力气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来得有效。就我个人来说是喜欢住在老城区,特别是东山区的,生活方便,环境整洁治安也好,在我能力范围内愿意付出相应的金钱,不是为了学位房,而是因为我自己喜欢。简单来说老城区里一样有小区,大把电梯楼,丰俭由人,自己选择就好。一个家庭的中心应该是夫妻俩而不是孩子,整个家庭的利益高于孩子。我们上班的远近,距离两边老人的远近,都要综合考虑。
言归正传,就小学教育质量来说,在哪个区确实不是那么重要的,遇到的老师更重要,除了个别小学外,各个区这方面没多大差别。
2)小升初来说受政策影响更大,政策每一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变化。有一派的年代,对于课内学业优秀的学生来说,越秀区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孩子毕业那年已经取消了一派,所幸所在区内比较好的公校招生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实际上校内成绩优秀的孩子只要愿意交ze校费,是有好公校重点班做保底的。就16年来说,只要290以上、投了简历的基本都被叫去开会了。现在的情况不是太了解,估计这方面的变化不大。海珠区好像也是这样子的?不是太确定。至于天河,则是直升,再分重点班。如果对应47之类的学校还不错,可惜绝大部分的小学对应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所以就小升初来说,如果不是在可以对应直升好中学的小学,个人认为中上生在越秀的出路要比在天河区有保证得多。至于尖子生,在哪里都一样。
3)如果学位房让家里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包括生活环境变差、上班路途更远、经济压力剧增等,就没必要了。还不如省些力气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来得有效。就我个人来说是喜欢住在老城区,特别是东山区的,生活方便,环境整洁治安也好,在我能力范围内愿意付出相应的金钱,不是为了学位房,而是因为我自己喜欢。简单来说老城区里一样有小区,大把电梯楼,丰俭由人,自己选择就好。一个家庭的中心应该是夫妻俩而不是孩子,整个家庭的利益高于孩子。我们上班的远近,距离两边老人的远近,都要综合考虑。
2019/03/01回复
allisha:
1)如果仅仅就小学来说,最重要的除了离家近外,就是遇上什么样的老师。从班主任到各科任老师,怎么说呢,其实个人感觉现在的老师都挺好的,每间学校应该都有好或者没有那么好的老师。相对来说,小学老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较学历更重要。孩子小学时候印象最深是三位老师:两位班主任,一位数学老师,我很感谢她们。特别是那位数学老师,从当初到现在都很关心他,小学毕业3年了,还时不时问孩子的情况。言归正传,就小学教育质量来说,在哪个区确实不是那么重要的,遇到的老师更重要,除了个别小学外,各个区这方面没多大差别。2)小升初来说受政策影响更大,政策每一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变化。有一派的年代,对于课内学业优秀的学生来说,越秀区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孩子毕业那年已经取消了一派,所幸所在区内比较好的公校招生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实际上校内成绩优秀的孩子只要愿意交ze校费,是有好公校重点班做保底的。就16年来说,只要290以上、投了简历的基本都被叫去开会了。现在的情况不是太了解,估计这方面的变化不大。海珠区好像也是这样子的?不是太确定。至于天河,则是直升,再分重点班。如果对应47之类的学校还不错,可惜绝大部分的小学对应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所以就小升初来说,如果不是在可以对应直升好中学的小学,个人认为中上生在越秀的出路要比在天河区有保证得多。至于尖子生,在哪里都一样。3)如果学位房让家里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包括生活环境变差、上班路途更远、经济压力剧增等,就没必要了。还不如省些力气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来得有效。就我个人来说是喜欢住在老城区,特别是东山区的,生活方便,环境整洁治安也好,在我能力范围内愿意付出相应的金钱,不是为了学位房,而是因为我自己喜欢。简单来说老城区里一样有小区,大把电梯楼,丰俭由人,自己选择就好。一个家庭的中心应该是夫妻俩而不是孩子,整个家庭的利益高于孩子。我们上班的远近,距离两边老人的远近,都要综合考虑。
查看原文一万个赞!😊
2019/03/04回复
有直升,择校的动力会不足,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2019/03/05回复
香茉莉:
我只知道海珠区18年最厉害的zdf,珠江中学平均分都降了10几分,然而总平均分却不降反升,明白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查看原文愿闻其详
2019/03/05回复
vickyfeifeilove:
既然靠直升和派位都不可取。那我们要比较的就是谁择校更容易。择民校大家都一样。那就看择公校。天河和越秀谁的公校优质学位多?谁择校更容易呢?就我身边真实看到的就是:天河除了能拼成绩择天外,直升47-天中重点班之外,其他公校没人择。但身边亲朋好友择优越秀的比比皆是,择省实、二中、广大附、执信、铁一、七中、16中、三中、侨外。进不了四大豪门重点班,也可以进一线次重点班,二线重点班。随意举几个例子:我表哥儿子东风东择优铁一普通班,中考700多。表姐女儿铁一小择优铁一重点班,去年考上中大。两个同事娃文德路去年择优省实。一个同事娃去年择优执信次重点班。一个同事娃今年小北路择优广大附次重点班。另一个前同事娃东风东今年择优省实南山班。这就是我看到的现实。
查看原文哇,你的同事都好牛啊,请问是择优的名额很多还是他们都特别牛?排名前多少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择优啊,择优是自己投简历还是学校推荐啊?
2019/03/08回复
RACHELLUO:
虽然我自己娃不是天河生源,但是我从来不怀疑天河核心区域生源父母的水准在全广州是相当高的位置,很简单,新客家人更注重生活品质和工作方便,而不太看重所谓的“学位房热”,高精尖行业的新广州人,多数都在天河工作。不盲从学校名气,这是出于对自身能力的底气,很正常也合理。天河核心几个学校的出口一直不错,至于平均分没少被其他周边学校拉了不少。看平均分选学校,本来就不靠谱。如果孩子考个平均分,将来也别做什么211的梦,也就是读个2本而已。现在广州新修的学校资源投在哪,东边!懂得教育的重要,就一定要选择越秀公办这之间这种逻辑关系过去不存在,现在更被淡化了。越秀公办的老师再厉害,又能保证各个都是985?各个观念开化,谈吐不凡,教学能力脱俗?早年的资格获得毕竟门槛没那么高是事实。以前教师资格证,考取比现在简单得多,很多连正经大学考不上的,成教,自考,夜大,电大,都能去考,而且还可以报突击考试培训班,中老年教师观念老化,教育方式陈腐,官本位严重也是事实。不管自己有什么资格,什么智商,什么能力,什么三观,只有因为有这么个考试难度远远低于CPA之类的证件,就变专业了?倒是现在天河新建的学校,对教育资格的审核要求更为严格了,李鬼们算是不敢去自讨没趣。不管认不认可,是否服气接受现实,自己爹妈读书特别厉害,子女特别不成器的,还真是挺少的。这方面,我做校友工作,观察校友的朋友圈,还是能看得到的。至于幼儿园,天河的确公办的少,可是天河双语园多得是,出得起钱的人掏大几千想入个好幼儿园总是可以的,就算越秀,那也得摇号不是,摇不中,好也和你没关系。我们自己就是在五羊地区上的某口碑关键部门设立的公立园,SO WHAT!几年来也见识过教龄高“经验丰富“实则蛮横自以为是老幼师,对孩子威逼利哄,搞得孩子们色厉内荏,阳奉阴违,小小年纪就会看人脸色。再给我选,我绝对不会选这种园。其实鼓吹学位房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也是捍卫自己的资产,但是说归说,到底这个有多少价值,自己明白就好,泡泡总不会一直吹下去,总有破的那天,入袋为安永远是大智慧。
查看原文赞同你的简介😀
2019/03/28回复
flynn刘:
50%的指标到校后,基本上老三区也名合实分了,荔湾和海珠长期被越秀吸血,不过荔湾还能坚持高考第一,海珠还能反超中考第一,还是荔湾,海珠不甘被越秀羞辱,坚持奋斗的结果吧。其实我不是说越秀不好,还是天河,荔湾,海珠,白云,番禺早已崛起,不弱于越秀了而已。
查看原文集团式的中学都是从越秀区名牌中学的延伸而已,为什么越秀区的小学学位楼高居不下呢?这里面是有一定道理的。
2019/03/28回复
应应妈妈:
天河区,如果高保线下,提前批的天河中学…113中…89中学位有限。。。天河外国语是在独立批和第一批次招生,学位也少……和越秀海珠荔湾老三区比,劣势明显…!
查看原文支持你的,那年海珠区中考高过越秀,是越秀几间比较好的中学没有参与其中,例如:华附中学等四所前四名中学。天河区只有某两三间中学比较好,其他都是越秀区名牌中学的集团式发展的寄宿民办中学。
2019/03/28回复
天河中学怎么样啊?
2019/03/28回复
allisha:
1)如果仅仅就小学来说,最重要的除了离家近外,就是遇上什么样的老师。从班主任到各科任老师,怎么说呢,其实个人感觉现在的老师都挺好的,每间学校应该都有好或者没有那么好的老师。相对来说,小学老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较学历更重要。孩子小学时候印象最深是三位老师:两位班主任,一位数学老师,我很感谢她们。特别是那位数学老师,从当初到现在都很关心他,小学毕业3年了,还时不时问孩子的情况。言归正传,就小学教育质量来说,在哪个区确实不是那么重要的,遇到的老师更重要,除了个别小学外,各个区这方面没多大差别。2)小升初来说受政策影响更大,政策每一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变化。有一派的年代,对于课内学业优秀的学生来说,越秀区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孩子毕业那年已经取消了一派,所幸所在区内比较好的公校招生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实际上校内成绩优秀的孩子只要愿意交ze校费,是有好公校重点班做保底的。就16年来说,只要290以上、投了简历的基本都被叫去开会了。现在的情况不是太了解,估计这方面的变化不大。海珠区好像也是这样子的?不是太确定。至于天河,则是直升,再分重点班。如果对应47之类的学校还不错,可惜绝大部分的小学对应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所以就小升初来说,如果不是在可以对应直升好中学的小学,个人认为中上生在越秀的出路要比在天河区有保证得多。至于尖子生,在哪里都一样。3)如果学位房让家里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包括生活环境变差、上班路途更远、经济压力剧增等,就没必要了。还不如省些力气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来得有效。就我个人来说是喜欢住在老城区,特别是东山区的,生活方便,环境整洁治安也好,在我能力范围内愿意付出相应的金钱,不是为了学位房,而是因为我自己喜欢。简单来说老城区里一样有小区,大把电梯楼,丰俭由人,自己选择就好。一个家庭的中心应该是夫妻俩而不是孩子,整个家庭的利益高于孩子。我们上班的远近,距离两边老人的远近,都要综合考虑。
查看原文👍,不能更同意
2019/03/29回复
RACHELLUO:
天河和越秀的政策,虽然表面上不同,内里区别并不大,不用争论优劣,教改的趋势是冲着均衡去的,但是养孩子,如果求均衡,那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那意味着普通学历,不太充裕的收入和生活。越秀天河都和我关系都不大,之所以回帖的原因是,实在没必要抬越秀故意去贬天河,反之亦然,这就好比大家都吃的是盒饭,还要说你看我比你多两个蛋,对方说我不喜欢吃蛋我爱鸡腿,到底能不能再有点追求呢?捧越派曾经得过势,过去也得到了资本的认同,但是稍微冷静一点想一下,昨天的楼面八万的地王到底在哪,我手上这个,能吹到十万,但真的能吹到20万嘛?而珠城南向江景,分分钟破20不是个事啊,不管了,我吹了再说,但是说实话,一有人想吹,就有人想打,因为事实上,风头已经转了,越来越多的实际例子证明很多事情鸡犬升天,是站不住脚的,越是拼命去强调这个卖点,反而越容易引起被反驳,一反驳就容易暴露逻辑漏洞,你们也要想一下,谁现在还有钱捧这个场,那还是高收入的年轻人,而这些人会反复地去分析信息而不是盲从,你要他接受溢价这是要动脑筋的,以前的话术是不能照搬照用的。
查看原文非常赞同!
2019/03/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