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班里转入一个休学一年的女同学,该学生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因严重抑郁(学校心理辅导评判)休学。休学前的成绩属于优等生,喜欢钻研和请教老师问题,由于太执着导致抑郁而后面休学。
作为该班的一名普通科任老师,第一次接触该生,是她转入班级的第一节课,我忽然看到陌生的面孔而感到诧异,听课过程很认真,下课后主动向我介绍了她的名字和简单个人情况,如实说明休学一年了,希望在我的科目上有所突破,也很喜欢我的上课方式。总之,第一印象不像一个抑郁的学生,可以说是美丽的相遇吧!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次我去送作业,她站在门口给我打了个招呼,人看上去闷闷不乐,我问她什么情况,她说要去心理辅导老师那边进行心理辅导,我说那不是挺好的事情吗?有什么问题让心理老师帮助一下就好了!她说去了要花费不少时间,回来作业都没有时间完成了,话还没有说完,眼里的泪就流了出来,看来她真是有些心理问题了!
既然有心理问题,就想法设法帮助她吧。我和她说,如果你想和我聊,随时可以去找我,我的办公室很近,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没有想到,她真的找我了,神情有些严肃。
我说有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就好比生物上学到的人体内时刻有各种好的和坏的细菌在斗争一样,胜负都很正常的。她笑了笑,缓和了一些谈话的氛围。
她接着说:“我很想学好,可是有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感觉很难受。”
我笑着说:“我想成为马云一样的富豪,否则我也很难受,不过我一直努力的挑战自己,相信一切都是最美的相遇,就好像你今天来找老师聊天,老师不感觉这是浪费时间,相反老师认为这是很神圣的事情,因为你看得起老师,喜欢老师的课,相信老师能帮到你。”
“是的,我也很努力的,老师你认为我努力吗?”
“肯定的,抑郁本来就是对自己精益求精的一种误解罢了,只要我们适度提高自身要求,注意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一切都是一场修行罢了。”
“修行,老师,您是修行之人?”她诧异的问到。
“是的,老师皈依佛门七年了,在很多老师看来,我也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比如我饮食清淡,很少沾荤腥,更不喜欢去参加家长的宴请,更不想接受家长的红包!”
“看不出来,老师看淡一切了!”她笑道。
“你错了,老师不会看淡一切,至少在对你们的要求方面不能降低要求,对于成绩的追求只不过换一种方式方法罢了!”我说到。
“怎么换一种方式方法呢?”她不解。
“比如,我上课的时候讲过不少跨学科的问题,这些看似有些跑题了,但其实在旁敲侧击利用学科间的互助性来提高大家的理解能力,其实学习也一样的,很多时候不是你解决不了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需要改变罢了。”
“再比如我在上高中时,我所在的村里有人议论说这个村里自解放以来没有出过大学生,更有看风水的人说这个村里不出人才,更不出大学生!我也看到村里人很少有些读到中学,而我小升初那年从七个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或许也是个运气罢了,但我读完初中后选择了读高中,甚至坚定自己要考上大学,而不是像村里人断言的那样我甚至整个村子都不会出大学生!”
“老师的目标实现了吗?”她好奇的问到。
“当然实现了,只不过我的内心也经历了很大而已!”
“说来听听!”她完全不像一个有抑郁的学生了!
“很多时候,不用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怎么去解决问题就好了!比如马云,现在我们看他在挣钱方面很成功,但他的上学之路也是充满了坎坷,他经历了三年高考复习的折磨,更是从一个老师的角色去做起了生意开起来公司!你想一想,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怀疑自己上,还能解决问题吗?问题能不能解决,取决于问题的难度和自己的努力程度,考大学我实现了这个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对于你们这一代人来说难度降低了很多!”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对吗?老师”她接着我的话说。
“是的,如果我们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怀疑能不能解决问题上,你还有闲心去怀疑自己吗?你还有时间抑郁吗?所以当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时,不妨换种思路或方法,实在不行,问问同学和老师不就行了!”
“是呀,看来执着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呀!”
谈话在她班主任到来结束了,这个学生自从谈话后至少上我的课更加积极主动了,相信这一切都是最美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