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分享非常棒的育儿文章!(不断更新中,127F新追加“父母9种消极的教育方式”)

28234167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好帖,我都打印出来了,准备慢慢研究.........
2008/08/14回复
谢谢大家支持!!
2008/08/14回复
寻求爱与管束之间的平衡

由于个性和价值观不同,每个父母教养孩子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父母认为规矩最重要,于是教养中强制的成分会多一些,有的认为发挥孩子好的天性最重要,教养中引导的成分就多一些。

  有的父母容易给孩子建立常规,对他而言,订出规矩并切实执行并非难事。这样的父母,生活多半相当有规律,对孩子坚守原则,拒绝孩子也可以毫不犹豫。而有的父母则坚持度较低,不忍拒绝孩子,常会向孩子妥协,动摇了既有的规定和原则。

  过分权威而缺乏爱的教养,会使孩子内心充满惊惧,因而失去养成自主自尊个性的机会;如果得到的爱很丰富,却没有适当的管束,孩子又会缺乏应有的行为规范,自制力低下。

  在爱与管束这两种滋养孩子人格成长的要素中,爱是比较重要且多多益善的。  

接纳、赞许、赠与、注视、倾听、解释、了解、陪伴等,都是爱的具体表达方式,孩子生活在洋溢着爱的环境中,更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过,爱必须以管束来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父母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不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让孩子为所欲为,没有管束,“爱”事实上演绎成了“害”。

  一般来说,父母的教养风格可以分为三类:独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非常严厉,动辄施以惩罚,在向孩子发出命令时很少作出解释;放任型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及有所限制,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和教育,认为让孩子自由发展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倾向于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对孩子的表现比较关注,正确、及时而恰当地实施奖励和惩罚,在必要时,父母会加以坚定的限制,但会解释理由,并鼓励孩子与之交流意见,与孩子的感情联系也比较亲密,关心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反应,同时考虑自己提出要求和命令的合理性。三种教养风格中,唯有权威型父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养效果。

  对孩子的教养,要想做到恰到好处,需要父母经常调整自己的做法。如果发现自己要求太高,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就应考虑降低要求,加大接纳的范围。若是孩子没把管束当会事儿,以至生活习惯紊乱,行为举止不成形,则要提醒自己再严格一点。夫妇俩多加协商,具体讨论哪方面的教养需加强,孩子哪方面的情绪需多加一些照顾。两人一起评估,要比一个人客观很多。另一个途径是,多和其他家庭来往,经常和其他父母交换育儿经验,观察别人的教养方式,适当加以借鉴。
2008/08/14回复
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够坚强

如果我们用一个铁锤去砸玻璃玩具娃娃,娃娃可能一下子就被砸得粉碎;如果我们用铁锤去砸塑料玩具娃娃,娃娃身上可能会留下难看的伤痕;如果我们用铁锤去砸钢制的玩具娃娃,娃娃可能除了会发出“当”一声回响外并无其他改变。

  这3种玩具在重锤之下的不同反应,如同我们生活中不同类型孩子的性格。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泰然处之,从容不迫,而有的孩子却脆弱无比,不堪一击呢?

  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导致孩子心灵脆弱的因素很多,原因很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有:家境贫穷、恐惧死亡、遭受辱骂、智力低下、身体残疾和不被父母关爱。这些各不相同的消极因素的存在给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那么,性格坚强的孩子在表现上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呢?通过研究,美国儿童问题专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性格坚强的孩子往往能引起周围人更多的注意,而且他们中大多数活泼乐观。在玩耍和娱乐过程中,他们精神上很投入,一旦遇到挫折,如搭积木不成功、拍皮球暂时拍不到自己所希望的数量等等,他们都能比较容易地做到忘记烦恼和自我解脱。在家庭生活中,性格坚强的孩子往往能与家庭成员保持亲密的关系。

  对于那些性格比较脆弱的孩子,专家认为完全可以加以矫正。在各种各样的培养方法中,专家们普遍推崇的一点是:努力使孩子在头脑中形成一种“重要的他人”的思想意识,即要使孩子明白他很重要、很有潜能,同时别人也很重要、很有潜能,生活中的挑战和对比是很普遍,很正常的。另外,专家建议,父母要在生活中关心和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多样性,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相对独立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
2008/08/14回复
别让孩子的“天资”睡着  

家长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企盼,当看到别人的孩子表现杰出时,不少家长常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一味埋怨的做法不仅是徒劳无益的,相反会伤害孩子稚嫩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孩子。

开发孩子的潜能,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家长应当努力去做的。

  留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心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启发他。

  创造机会了解孩子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比如,家人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一晚上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孩子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随时创造机会让孩子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耐心等待既然给孩子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孩子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题复习……久而久之,孩子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己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父母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自己对孩子缺少耐心,把孩子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给予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击、批评,孩子会窘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
2008/08/19回复
好帖,支持!!
2008/08/19回复
为什么孩子离不开安慰物

儿童时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块毛巾、一个绒毛玩具、一个毛巾被等等,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这个安慰物形影不离。在一所幼儿园进行研究期间,我看到一个2岁多的女孩整天抱着一个红色的小枕头,不时地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在室外活动荡秋千的时候,小枕头都不会与她分离,“我的小枕头”是她对安慰物的称呼。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去年的8月,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小枕头依然与她相伴。在她生病后,有一个星期没有来幼儿园,身体好起来后,到幼儿园时,我发现她对小枕头的依恋更强了,很多时候她都是一个人玩,不愿意吃饭,不愿意参加活动,嘴里念着“想妈妈,想妈妈”,一边念,一边将脸贴在小枕头上。可能因为离园时间太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开始主动接近她,几天后,我成为了她的朋友,因为她在有些时候可以把她的小枕头交给我,请我帮她保管一会儿!我受宠若惊啊!要知道,在幼儿园里,得到这样的待遇的人只有我一个人啊!后来她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活泼开心,现在她3岁,小枕头依然陪伴着她。

  我亲戚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安慰物,他们都是女孩,玲玲的安慰物是绒毛熊,洋洋的是一块毛巾,安慰物陪伴了她们长大,记得洋洋的毛巾最后变得破烂不堪,鲜艳的颜色也没有了,玲玲的绒毛熊的绒毛已经掉光了,但她们依然视为宝贝,不肯换新的,一直到上小学,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发现她们的身边没有安慰物的陪伴了,才醒悟:“她长大了!”现在才发现,她们的父母当初没有强迫孩子离开安慰物,没有粗暴地将他们破烂不堪的安慰物扔掉,没有认为孩子这样做是不是有问题,是多么的明智!玲玲已经小学毕业,学习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洋洋已上大学二年级,是学校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她们没有社会的不适应感。

  儿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第二,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第三,孩子对安慰物吸吮、闻气味;第四,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儿童的安慰物对于儿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支持!是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安慰物,但对需要安慰物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感觉新环境的不安全,所以,安慰物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当孩子需要安慰物的时候,父母不妨多多审视一下自己:

  1、孩子很小就和父母分开,长期见不到父母;

  2、平时主要是老人或保姆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

  3、与孩子身体亲密接触的时间太少;

  4、孩子缺乏工作的引领,太多时间处于无聊状态;

  5、孩子与外界接触太少;

  6、不懂得或不注重孩子精神力量的培养等等。

  如果我们因为种种的原因和借口不能够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慰,为什么不可以允许儿童自己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呢?当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当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适应和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放弃安慰物了。所以,不要粗暴地拿掉孩子的安慰物!

  我们的习惯是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对我们的儿童没有信心,我们不相信孩子自然成长中的一些规律,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状态不理解,在这种不理解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下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定义,什么心理有问题呀,什么行为有退缩呀,还提出什么预防措施!还对孩子进行治疗!我们已经愚蠢到用干涉孩子正常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治疗”孩子正常的行为!

  儿童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2008/08/20回复
AsuraAsura28楼
好贴,收藏了慢慢看!LZ要加油不断更新哦!!
2008/08/20回复
好贴,多谢LZ。
2008/08/20回复
不错,正需要学习此类知识。
2008/08/20回复
mhy630mhy63031楼
真的很不错 我收起来了
2008/08/21回复
好帖一定要顶~
2008/08/22回复
摘录了,辛苦LZ了。
2008/08/22回复
好帖,帮忙顶上去
2008/08/22回复
好帖,学习了
2008/08/22回复
强烈支持种!好帖子要收藏
2008/08/22回复
留个爪,好帖
2008/08/22回复
咔咔咔咔38楼
好帖!
深有体会的一点: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们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打扰他,至少不要因为吃饭去打断他,晚吃一会儿饭没什么,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一下,孩子专注状态十分珍贵的,我们这一点麻烦千万不能忍不得。孩子的专注状态一贯的被破坏,他的专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这将是终生的损失。
2008/08/25回复
猜你喜欢

在家的全职妈妈 每天都在做什么?

这3个年龄段的孩子千万别打,再生气也别动手!影响孩子一生

儿童成长请珍惜孩子的每一个“错误”

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大解密,正确的教育很重要!

宝宝看电视上瘾,怎么破?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上瘾

热点推荐

牡丹花开了!洛阳三天两晚亲子游

妇儿的夜诊很方便 大人小孩都不用请假

京东外卖还在烧钱 满15减10好优惠

少年宫沙盘游戏体验 孩子的心灵疗愈之旅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梦回少女时光 让生活闪闪发光的小店

镇上的市场农产品真多 价格实惠

羊毛薅不尽 京外卖双叠加3元不到

第一次逛山姆 人多东西也多还会二刷

打卡江南西刨冰店 小巷深处有点神秘

新鲜木棉花煲猪排骨 健脾养胃清热解暑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