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了解南奥的学校,很高兴看到家长的介绍。我不以为想要孩子学习好,应试能力强就必须放弃童年甚至人生大部分的快乐,那样的教育完全是本末倒置,摧残生命。
向各位家长诚意推荐池莉的书:《来吧,孩子》。非常佩服她培养孩子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现在爱孩子的大部分家长都有不懈努力,但难有坚定信念)。她的孩子小学阶段是非常快乐地“玩”过去的,但绝非不优秀,小升初考上了武汉的名校(整个湖北的基础教育也是很强的,那里的华师附中,武钢三中,黄冈中学也全国知名),高中阶段孩子自己独立联系了英国的私立学校,高考以全A的成绩报考包括剑桥在内的名校,各个学校都给她录取通知书。最惊人的是人家从没有上过课外补习班,池莉本人也非常不赞同应试教育。除了学业以外,她女儿人品出众,多才多艺,全面发展,这是更值得大家学习的。孩子培养出来不能仅仅是会应试的合格产品,更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人。
推荐她的这本书,不仅仅因为她是我老乡,我是她的忠实读者。事实上这是我同事推荐看的,给家中老人看了,也很有共鸣。也许有人觉得写得偏颇,但看了多少都会有收获,只要你先把自己固有的教育理念先放到一边,呵呵......
南奥小学,育才小学,东风东小学,我该如何选择?
63577252家有小学生
[ 本帖最后由 feinan 于 2008-12-22 23:44 编辑 ]
2008/12/22
全部回帖
2009/02/04回复
我家宝宝还小,非常希望她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对自己的孩子从胎教到早教都很重视,我和大家一样认为学习知识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如果让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就很成问题。再发个三个孩子的妈妈的育儿体会供大家参考,也想一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add2c0100bzw0.html
2009/02/04回复

我也看了池莉的这本书,不过不要被池莉的书所误导,池莉里面也写了,她的孩子小学前就学了英语900句,她的小孩小学读的是武汉最好的双语小学,武汉外校也是湖北最好的初中,没有学前、小学、武汉外校的经历,她的孩子怎么能考到伦敦大学学院啊
2009/02/04回复
说得没错,但是池莉教孩子的方式很好,从来没有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所以真正厉害的是她如何教,除了书本知识,还有很多关于人生的东西在里面。
做个比较吧,我父母早年都是名校高材生,从小读书靠自觉,也没人特别督促。我父亲一个孤儿,靠着亲戚资助读点书,从小到大,一路保送,是个孩子王,什么都会玩,还都玩地很精,速滑是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我妈则说她一直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就这还在女生稀少的工科院校门门5分。可是我和姐姐都很难和父母比,为什么呢?他们一直对我们读书抓得很紧,我5岁多上小学,是真的没玩够,也不太会玩,就算读书成绩还不错,但很多事情非常被动,读书也是被要求去读,变得很没乐趣,长大了做很多事也没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所以我不以为这样的教育成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尽量避免重蹈覆辙。过去研究生同学中也有一位保送生,一直轻轻松松,成绩优秀,提前一年毕业,说小学的时候也是疯玩到很晚,家长不叫不回家。所以奉劝大家千万让孩子从小不光是要学好,更重要的是玩好,会玩的孩子比较聪明,身体和心态也会比较好(这两个方面对人的一生同样影响深远)。和过去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小孩更可怜。
做个比较吧,我父母早年都是名校高材生,从小读书靠自觉,也没人特别督促。我父亲一个孤儿,靠着亲戚资助读点书,从小到大,一路保送,是个孩子王,什么都会玩,还都玩地很精,速滑是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我妈则说她一直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就这还在女生稀少的工科院校门门5分。可是我和姐姐都很难和父母比,为什么呢?他们一直对我们读书抓得很紧,我5岁多上小学,是真的没玩够,也不太会玩,就算读书成绩还不错,但很多事情非常被动,读书也是被要求去读,变得很没乐趣,长大了做很多事也没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所以我不以为这样的教育成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尽量避免重蹈覆辙。过去研究生同学中也有一位保送生,一直轻轻松松,成绩优秀,提前一年毕业,说小学的时候也是疯玩到很晚,家长不叫不回家。所以奉劝大家千万让孩子从小不光是要学好,更重要的是玩好,会玩的孩子比较聪明,身体和心态也会比较好(这两个方面对人的一生同样影响深远)。和过去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小孩更可怜。
2009/02/04回复
可悲的是现在这些小孩的可怜往往是自己的父母造成的,一如我过去经历过的非常不快乐的童年一样。我小学阶段反反复复想的一件事就是怎么自杀比较不痛苦,后来因为发现自己实在想不出这样的好方法终于放弃了,万幸!可是现在媒体经常报导小学生中学生自杀,大学生自杀更不是什么新闻。以前认识的一个清华的老师说,清华每年都有学生从某高楼往下跳,我认识的人中,还有年纪轻轻跳长江大桥自杀的,中学同学中有一个去了美国名校读硕士,喝硫酸自杀了,
再有就是去杀人的,这样的教育环境真的健康么?为人父母是非常大的责任,一定要深思呀!

2009/02/04回复

其实整个中国竞争都是这样的,池莉女儿上小学是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亲自给小学校长打电话要求收池莉的女儿进校,池莉的女儿考中学得到武汉市市长20分的批条照顾,虽然后来池莉女儿分数够了没有用,但池莉也一直为女儿争取啊,你想一个有名作家“富婆”都这样,别说普通百姓了。还是在于中国环境的残酷性,带来的家长和孩子的动作变型,一切太不确定了。我们不能只看池莉《来吧,孩子》里轻松的一面,如果轻松,也是名人孩子的轻松,普通孩子轻松不了的。去英国留学,一年至少要20万!武外的孩子很多都是富家子弟,但能像池莉这样的富婆家长也不是很多啊。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2-4 17:17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2-4 17:17 编辑 ]
2009/02/04回复
同意前面一位家长说的人生是场马拉松!读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家庭教育应该有超越这一阶段的眼光和远见。除了书本知识,池莉还很关注的生活能力,这个她可没少写。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家中三个孩子,排行第二,相对最不受重视。寒冬腊月,早早去食堂买早点(我妈亲眼所见,那时我还在热被窝里呆着呢),可是人家一直很优秀,书读得好,人品好,唯一保送大学的名额无可争议的归她了。本科一毕业就去了普林斯顿读博士。很早以前湖北的一个理科状元,跟着母亲,平时没少帮母亲买冰棍。清华毕业后到美国读了双博士,斯坦福的终身教授,年纪轻轻已经非常有成就了。近的说说亲戚家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后跟了父亲,父亲病故后只有奶奶和姑姑照顾,和姑姑的亲生女一起长大,从小一切靠自己,没少做家务,早早工作,攒够钱再继续读书。现在都成年了,同龄的两个女孩子各个方面比较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没爹没妈的那个非常孝敬家人,生活能力工作能力都很强,不靠别人,专升本毕业没几年,年薪早就过十万了。也找了个优秀稳重的男朋友,马上要结婚了。从小就没吃过苦的那个书读得一般,上大学还是找工作都是亲戚帮忙,人情世故非常不通,春节在家很不懂事,惹得一家子不开心。
所以教育孩子不要只是盯着那些书本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家中三个孩子,排行第二,相对最不受重视。寒冬腊月,早早去食堂买早点(我妈亲眼所见,那时我还在热被窝里呆着呢),可是人家一直很优秀,书读得好,人品好,唯一保送大学的名额无可争议的归她了。本科一毕业就去了普林斯顿读博士。很早以前湖北的一个理科状元,跟着母亲,平时没少帮母亲买冰棍。清华毕业后到美国读了双博士,斯坦福的终身教授,年纪轻轻已经非常有成就了。近的说说亲戚家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后跟了父亲,父亲病故后只有奶奶和姑姑照顾,和姑姑的亲生女一起长大,从小一切靠自己,没少做家务,早早工作,攒够钱再继续读书。现在都成年了,同龄的两个女孩子各个方面比较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没爹没妈的那个非常孝敬家人,生活能力工作能力都很强,不靠别人,专升本毕业没几年,年薪早就过十万了。也找了个优秀稳重的男朋友,马上要结婚了。从小就没吃过苦的那个书读得一般,上大学还是找工作都是亲戚帮忙,人情世故非常不通,春节在家很不懂事,惹得一家子不开心。
所以教育孩子不要只是盯着那些书本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
2009/02/04回复

比较欣赏池莉的女儿还有真妮的博客(50楼有链接供大家参考)中提到的大儿子,能干有孝心,学习生活都不耽误,这样的人将来才是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自己的孩子往哪个方向引导,自己看着办吧。不打扰大家了
2009/02/04回复

其实看了池莉的《来吧,孩子》,她写得轻松,很多家长看了压力也不小:
池莉的孩子虽然没写上过什么班,但至少上过英语班、钢琴班(可能是单独辅导吧),
而且池莉的前夫是画家,她女儿的画画水平不错,高考美术考试是A,
池莉本人是著名作家,她女儿从小酷爱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
不可否认的,池莉给孩子生活的训练很好,有主见、独立、大气,敢于担当!
名门出优秀的孩子多,靠的是家庭,因为名门的氛围熏陶(当然也有败家子);
寒门出的优秀的孩子也有,靠的是自己;
但优秀孩子最多的比例还是在中等人家,靠的是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中等人家的家长往往是最辛苦的,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吧。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2-4 17:41 编辑 ]
池莉的孩子虽然没写上过什么班,但至少上过英语班、钢琴班(可能是单独辅导吧),
而且池莉的前夫是画家,她女儿的画画水平不错,高考美术考试是A,
池莉本人是著名作家,她女儿从小酷爱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
不可否认的,池莉给孩子生活的训练很好,有主见、独立、大气,敢于担当!
名门出优秀的孩子多,靠的是家庭,因为名门的氛围熏陶(当然也有败家子);
寒门出的优秀的孩子也有,靠的是自己;
但优秀孩子最多的比例还是在中等人家,靠的是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中等人家的家长往往是最辛苦的,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吧。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2-4 17:41 编辑 ]
2009/02/04回复

邦邦妈咪:
其实看了池莉的《来吧,孩子》,她写得轻松,很多家长看了压力也不小:池莉的孩子虽然没写上过什么班,但至少上过英语班、钢琴班(可能是单独辅导吧),而且池莉的前夫是画家,她女儿的画画水平不错,高考美术考试是A,池莉本人是著名作家,她女儿从小酷爱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不可否认的,池莉给孩子生活的训练很好,有主见、独立、大气,敢于担当!名门出优秀的孩子多,靠的是家庭,因为名门的氛围熏陶(当然也有败家子);寒门出的优秀的孩子也有,靠的是自己;但优秀孩子最多的比例还是在中等人家,靠的是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中等人家的家长往往是最辛苦的,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吧。[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2-4 17:41 编辑 ]
查看原文赞同这个。我看这书就这感觉,人家是名人,路子广着呢?孩子的见识也因此很广。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她写的几句话这么简单。
2009/02/04回复

出身名门的孩子无疑条件得天独厚,但普通人家孩子教育好的也不少,也看家长的观念和学识。所以父母不易为,也要与时俱进,看多点别人的经验,开拓眼界,活学活用还是有必要的。
我很欣赏池莉书中引用的一句:生活的价值就是享受生活。我们往往在茫茫碌碌中忘了这一点。池莉成功教会孩子热爱生活,有很好的自理能力,爱花草,爱动物,学习钢琴和绘画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只是为了升学之类的功利目的。如果不是孩子真心喜欢,就算有特长,也未必有多少灵气。艺术之类的东西,需要很好的感受力,过于功利的心态是学不好的。
有读者说池莉让他最感动的一点是,为了女儿的健康,她在没有打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了剖腹产,那是怎样的一种剧痛,真是不敢想像。所以除了她身为名人路子广之外,各位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她对女儿深沉的爱,和为了捍卫女儿幸福快乐的那种奋不顾身的投入。试问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样的生产,还有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的婚姻。如果有这样充满奉献精神的父母,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足以成材了。
我很欣赏池莉书中引用的一句:生活的价值就是享受生活。我们往往在茫茫碌碌中忘了这一点。池莉成功教会孩子热爱生活,有很好的自理能力,爱花草,爱动物,学习钢琴和绘画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只是为了升学之类的功利目的。如果不是孩子真心喜欢,就算有特长,也未必有多少灵气。艺术之类的东西,需要很好的感受力,过于功利的心态是学不好的。
有读者说池莉让他最感动的一点是,为了女儿的健康,她在没有打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了剖腹产,那是怎样的一种剧痛,真是不敢想像。所以除了她身为名人路子广之外,各位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她对女儿深沉的爱,和为了捍卫女儿幸福快乐的那种奋不顾身的投入。试问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样的生产,还有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的婚姻。如果有这样充满奉献精神的父母,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足以成材了。
2009/02/04回复

引用卓越上《来吧,孩子》的一个读者评论: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可在成长的路径中,往往抵挡不住成功、成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以后过上幸福生活等等诱惑,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未来的希冀,全化为对孩子压力。诚然,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我们不得不努力,只有今天的付出,才有明日的收获和成功。可未来的成功是未知数,但当下的童真快乐的却真真切切地被剥夺了。
一个人为人父母后,可能对生命的体悟就会更深刻些。如何更好地爱我们的孩子,如何更好地让他们快乐成长,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在平和和爱里成长孩子是最快乐的,快乐的孩子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兴趣。当我们把功利心压到低点,平和、认真地陪着孩子成长,成功,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快乐成长的副产品了。
让孩子在爱中成长,这本书又给了我们一个提醒。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可在成长的路径中,往往抵挡不住成功、成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以后过上幸福生活等等诱惑,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未来的希冀,全化为对孩子压力。诚然,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我们不得不努力,只有今天的付出,才有明日的收获和成功。可未来的成功是未知数,但当下的童真快乐的却真真切切地被剥夺了。
一个人为人父母后,可能对生命的体悟就会更深刻些。如何更好地爱我们的孩子,如何更好地让他们快乐成长,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在平和和爱里成长孩子是最快乐的,快乐的孩子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兴趣。当我们把功利心压到低点,平和、认真地陪着孩子成长,成功,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快乐成长的副产品了。
让孩子在爱中成长,这本书又给了我们一个提醒。
2009/02/04回复

jocelyn1025:
出身名门的孩子无疑条件得天独厚,但普通人家孩子教育好的也不少,也看家长的观念和学识。所以父母不易为,也要与时俱进,看多点别人的经验,开拓眼界,活学活用还是有必要的。我很欣赏池莉书中引用的一句:生活的价值就是享受生活。我们往往在茫茫碌碌中忘了这一点。池莉成功教会孩子热爱生活,有很好的自理能力,爱花草,爱动物,学习钢琴和绘画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只是为了升学之类的功利目的。如果不是孩子真心喜欢,就算有特长,也未必有多少灵气。艺术之类的东西,需要很好的感受力,过于功利的心态是学不好的。有读者说池莉让他最感动的一点是,为了女儿的健康,她在没有打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了剖腹产,那是怎样的一种剧痛,真是不敢想像。所以除了她身为名人路子广之外,各位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她对女儿深沉的爱,和为了捍卫女儿幸福快乐的那种奋不顾身的投入。试问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样的生产,还有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的婚姻。如果有这样充满奉献精神的父母,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足以成材了。
查看原文我觉得奋不顾身的爱搞不好,全部变成压力,孩子痛不欲生才真。
别太信名人,自己的路要靠自己的双脚走。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各自不同的幸福。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踏实努力着,开开心心的做人做事,做到这些,一个人能不能成材已经不重要。
别太信名人,自己的路要靠自己的双脚走。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各自不同的幸福。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踏实努力着,开开心心的做人做事,做到这些,一个人能不能成材已经不重要。
2009/02/04回复

九月微凉:
我觉得奋不顾身的爱搞不好,全部变成压力,孩子痛不欲生才真。别太信名人,自己的路要靠自己的双脚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各自不同的幸福。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踏实努力着,开开心心的做人做事,做到这些,一个人能不能成材已经不重要。
查看原文


2009/02/04回复

九月微凉:
我觉得奋不顾身的爱搞不好,全部变成压力,孩子痛不欲生才真。别太信名人,自己的路要靠自己的双脚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各自不同的幸福。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踏实努力着,开开心心的做人做事,做到这些,一个人能不能成材已经不重要。
查看原文如果没有看过这本书,就不要望文生义吧,看到的只是池莉的女儿比同龄的孩子更多些天真快乐与朴实敦厚,也深得老师的欣赏和同学的爱戴。如果要作评论,还是看过再说比较有针对性吧,至少也是一种礼貌,不是么?
2009/02/04回复

每个人都会以自己认为最恰当的方式生儿育女,给他们所有自认为好的东西,虽然结果各异。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何妨多一点了解呢。名人也是人,能成为名人必有其成功之处,不少父母可能还期待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成名成家呢,又何必因为是名人之作就预先怀有偏见呢。如果各位有成功的育儿经验,我也非常愿意领教,不管是在妈网还是编成书给大家欣赏,如果真的好,也一定会向亲朋好友推荐,呵呵.......
5
我还是初级阶段,边学习边实践,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是给大家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和看到的身边的例子作为教训,正反两方面都要看看吧,如果只想听喜欢听的,看喜欢看的,往往是看不到事情的全部的。

我还是初级阶段,边学习边实践,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是给大家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和看到的身边的例子作为教训,正反两方面都要看看吧,如果只想听喜欢听的,看喜欢看的,往往是看不到事情的全部的。
2009/02/04回复

TO 楼上的妈妈
其实大家讨论的都不矛盾,池莉在书中写的表现跟我们所有的妈妈意愿都差不多:
在女儿不能决定时,池莉为女儿创造条件,动用自己所有的人脉资源,甚至要求武汉市长、武汉市委宣传部长帮忙,为女儿选择武汉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这和我们妈网上为孩子选择学校的妈妈没有什么区别,可能绝大多数妈网网友望而兴叹池莉的能力;
而在女儿决定考武汉外国语学校时,她做女儿最坚强的后盾,寻找辅导老师开小灶,与女儿同进同退,也不能托俗的找关系,也一样是望女成凤的思想;
在女儿决定去英国留学时,池莉给予最大的金钱支持,武汉外国语学校考试前200名同学留学英美好高中都有机会,谁留学美国高中或者大学在武外根本不是新闻,只是有没有钱或者想不想去的问题;武汉外国语学校每年到香港新加坡参加美国高考的孩子夺得美国高考状元留学哈佛斯坦福的都不鲜见,这样的案例武汉当地的媒介每年都会登,说武外的孩子夺取美国高考状元英国高考状元什么的。在08年武汉外国语学校考取11个北大11个清华及美国、英国著名大学的学生也不少,那些孩子也都十分优秀十分可爱,池莉的孩子的个人成长背景在武汉外国语学校实属罕见,而其他大部分孩子的成功属于我们普通家庭的期待状态。
这样的个案,我们的身边都有不少,尤其在重点中学,学习好但性格有缺欠的孩子总是特例,绝大多数孩子聪明、努力、阳光、向上,未来会成功成为国家的栋梁。不仅我们家长想让孩子读武外这样的名牌中学,孩子自己也想读啊,要不名牌中学孩子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像池莉这样为孩子创造这种条件,为孩子梦想的实现创造更多的可能,家长只是为孩子创造机会,但能否实现梦想则在孩子自己,极端的家长也比较罕见,我们大多数家长还是能够面对现实的,假设孩子考取不了如意学校的话。
从总体来说,池莉的家庭教育和观念在大方向上和我们都是区别不大的,大家都爱孩子,难道池莉走的路不是为孩子择校,陪孩子小升初中考么?这方面池莉做的只比我们普通家长多而不比我们家长少。如果没有池莉幼儿园小学的择校她的女儿考上武外的机会能有多少,就像华附奥校每年招收的孩子都是从广东传统重点小学毕业的孩子,绝大部分小学的孩子几十年都不可能考上一个,武外招生考试突围的也都是武汉及其周边名牌小学的学生,非名牌小学考上武外的机会微乎其微;而去英国读书,湖北中学生留学比例最高的就是武外,其他学校的孩子能像武外的孩子留学这么从容么?书中最重要的篇幅就是池莉为孩子择校和考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初中和高中啊。池莉的孩子教育可以说是让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典型,她在书中是刻意轻松化了,我认识许多武外杭外南外的学生,她们都是阳光积极开朗大方女孩子的典型,能力强、长得漂亮、积极自信,享受应试教育并在应试教育中成功。反正作为普通家长,和池莉这样的名人家长相比,看了池莉的书,反而我教育孩子的压力更大,竞争真的太残酷了!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2-5 10:00 编辑 ]
其实大家讨论的都不矛盾,池莉在书中写的表现跟我们所有的妈妈意愿都差不多:
在女儿不能决定时,池莉为女儿创造条件,动用自己所有的人脉资源,甚至要求武汉市长、武汉市委宣传部长帮忙,为女儿选择武汉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这和我们妈网上为孩子选择学校的妈妈没有什么区别,可能绝大多数妈网网友望而兴叹池莉的能力;
而在女儿决定考武汉外国语学校时,她做女儿最坚强的后盾,寻找辅导老师开小灶,与女儿同进同退,也不能托俗的找关系,也一样是望女成凤的思想;
在女儿决定去英国留学时,池莉给予最大的金钱支持,武汉外国语学校考试前200名同学留学英美好高中都有机会,谁留学美国高中或者大学在武外根本不是新闻,只是有没有钱或者想不想去的问题;武汉外国语学校每年到香港新加坡参加美国高考的孩子夺得美国高考状元留学哈佛斯坦福的都不鲜见,这样的案例武汉当地的媒介每年都会登,说武外的孩子夺取美国高考状元英国高考状元什么的。在08年武汉外国语学校考取11个北大11个清华及美国、英国著名大学的学生也不少,那些孩子也都十分优秀十分可爱,池莉的孩子的个人成长背景在武汉外国语学校实属罕见,而其他大部分孩子的成功属于我们普通家庭的期待状态。
这样的个案,我们的身边都有不少,尤其在重点中学,学习好但性格有缺欠的孩子总是特例,绝大多数孩子聪明、努力、阳光、向上,未来会成功成为国家的栋梁。不仅我们家长想让孩子读武外这样的名牌中学,孩子自己也想读啊,要不名牌中学孩子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像池莉这样为孩子创造这种条件,为孩子梦想的实现创造更多的可能,家长只是为孩子创造机会,但能否实现梦想则在孩子自己,极端的家长也比较罕见,我们大多数家长还是能够面对现实的,假设孩子考取不了如意学校的话。
从总体来说,池莉的家庭教育和观念在大方向上和我们都是区别不大的,大家都爱孩子,难道池莉走的路不是为孩子择校,陪孩子小升初中考么?这方面池莉做的只比我们普通家长多而不比我们家长少。如果没有池莉幼儿园小学的择校她的女儿考上武外的机会能有多少,就像华附奥校每年招收的孩子都是从广东传统重点小学毕业的孩子,绝大部分小学的孩子几十年都不可能考上一个,武外招生考试突围的也都是武汉及其周边名牌小学的学生,非名牌小学考上武外的机会微乎其微;而去英国读书,湖北中学生留学比例最高的就是武外,其他学校的孩子能像武外的孩子留学这么从容么?书中最重要的篇幅就是池莉为孩子择校和考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初中和高中啊。池莉的孩子教育可以说是让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典型,她在书中是刻意轻松化了,我认识许多武外杭外南外的学生,她们都是阳光积极开朗大方女孩子的典型,能力强、长得漂亮、积极自信,享受应试教育并在应试教育中成功。反正作为普通家长,和池莉这样的名人家长相比,看了池莉的书,反而我教育孩子的压力更大,竞争真的太残酷了!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2-5 10:00 编辑 ]
2009/02/05回复

邦邦妈咪:
其实整个中国竞争都是这样的,池莉女儿上小学是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亲自给小学校长打电话要求收池莉的女儿进校,池莉的女儿考中学得到武汉市市长20分的批条照顾,虽然后来池莉女儿分数够了没有用,但池莉也一直为女儿争取啊,你想一个有名作家“富婆”都这样,别说普通百姓了。还是在于中国环境的残酷性,带来的家长和孩子的动作变型,一切太不确定了。我们不能只看池莉《来吧,孩子》里轻松的一面,如果轻松,也是名人孩子的轻松,普通孩子轻松不了的。去英国留学,一年至少要20万!武外的孩子很多都是富家子弟,但能像池莉这样的富婆家长也不是很多啊。[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2-4 17:17 编辑 ]
查看原文

2009/02/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