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南奥小学,育才小学,东风东小学,我该如何选择?

63541252家有小学生

我的问题是,认同北师大南奥小学,但觉得六年12万下来赞助费贵。户口在东山区育才小学(不用交赞助费),东风东小学(也要交至少6万赞助费),我住在洛溪广州奥园,我该如何选择呢?谢谢!

[ 本帖最后由 feinan 于 2008-12-22 23:44 编辑 ]
2008/12/22
全部回帖
青蓝靛青蓝靛沙发
jocelyn1025:
感觉现在社会变化太快,所谓的机会比以前多,压力也比以前大。做父母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当前的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工作中的合作也越来越重要,所谓的成功也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其次才是做事的成功。比较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你可以看到硬件方面,国内大中城市各方面的设施都足够好。讲个笑话,偶在北美的时候做地铁,说地铁老旧,LG问比北京地铁如何?偶说老旧多了,他难于想象,在他看来和广州地铁相比,北京地铁就够老旧了,居然还有差的,还是最发达的北美。他看过才知道真是这样,包括摩天大楼也是中国的又多又新。那么国内外到底有什么差别呢,难倒我们现在真就可以超英赶美了么?估计大家不会这么认为。就说地铁,人家的是百年前铺就的,网络四通发达,不中看但中用。出门办事,不用看人家脸色,人和人之间关系单纯,乐于合作,办事效率高。反过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活着累,去应酬就花了好多精力,办什么事都不容易,内耗多。看过一篇文章,名字比较夸张:真实的美国:八件小事体现美国可怕一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cefc10100bx87.html。以我的经验看,内容都是真实的,还见过警车给行人让路的,在中国可能么?同样还有一篇真正来了美国,不爱美国都难!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cefc10100bxtt.html 所以人家厉害的是软环境,是好的制度。这同样反映在美国的教育制度上,老师对孩子,认为正面的表扬、鼓励和爱,永远都不嫌,还会给家长打印《101种表扬孩子的话》(见50楼链接)。比较一下我们这里的情况,前些天论坛不是还有帖子说“名校”老师打孩子,还有午休时,老师踩孩子的么。在美国,不要说老师体罚学生,就是家长体罚学生,说出去都是很严重的事情,搞不好会失去孩子监护权的。问过我的那些有了孩子的同学这个问题,都是一脸严肃。美国通过立法对孩子保护得比较完善。所以有人说美国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后一半我不了解,前一半确有所闻。应试教育又在多大程度上鼓励孩子之间合作???就算考上北大清华的高材生,不也出过给同学投毒(十几年前清华大学的朱令铊中毒,这个案子现在都没破),北大博士杀室友,再自杀的么。现在毒奶粉,还是躲猫猫都反映一个诚信的问题,一个是不是尊重人,尊重生命的问题。所谓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到现在还真是个值得商榷的说法。我们的物质文明是上去了,精神文明恐怕还差很多。作为基础的教育体制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如果这个系统太庞大,改起来太困难,做家长的也要有个清醒的头脑,孩子的未来受父母的影响深远,有压力是一定的。
查看原文
如果你说的这句话成立,那我的结论是:这正是人人长成合格的螺丝钉的结果。

好了,关于螺丝钉,我不再辩解了。
2009/02/24回复
jocelyn1025:
我说那句的当时你真的有看过池莉的书么?依你的性格和反应方式,当时就应该和我理论了。如果是事后补看的,我这样说也不为过。5 人家说开卷有益,很高兴你看过,也许是非常勉强看的也没关系,反正不是毒药。你还真是个有意思的人,估计和我一样是个闲人。
查看原文
您现在欠我2个道歉了,但即使你愿意道歉,我也不打算接受你的道歉,告诉你,我本身是个书迷,广州各大书店,几乎每一家我都有会员折扣卡;

我一早就看过池莉的书,并且觉得那书没什么意思。

我没回帖是没有你这样空闲,之前根本没看见。

你真是主观自大而且没礼貌。

所以,你道歉也没什么意思,我们互相自动BLOCK对方的语言,不回复吧。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2-24 16:03 编辑 ]
2009/02/24回复
以上提到的书都看过了,市面上育儿方面的经典偶没看过的还真不多。真心觉得能培养好孩子的父母都很不容易,不管是什么方式。没培养好孩子的父母也同样不容易,如果吃力不讨好,能容易么???觉得教育孩子这个事,很大程度上是个先天本能,还有一部分就是多看多学,要看后天的悟性。和过程相比,结果反而不那么重要。这个帖子讨论到这里早就偏题了,各位妈妈都有话说,这似乎是个有趣的话题。偶就抛砖引玉了,各位妈妈辛苦了,
2009/02/24回复
jocelyn1025 ,您现在欠我2个道歉了,但即使你愿意道歉,我也不打算接受你的道歉,呵呵,我本身是个书迷,广州各大书店,几乎每一家我都有会员折扣卡;多看几本书有什么奇怪的;

我一早就看过池莉的那本书,并且觉得那书没什么意思。

我没回帖是没有你这样空闲,之前根本没看见。

你真是主观自大而且没礼貌。

所以,你道歉也没什么意思;

我们互相自动BLOCK对方的语言,互不回复吧。
2009/02/24回复
九月微凉:
我看池莉的书的时候,就有一个疑问:池莉在写《来吧,孩子》的时候,她有没有好好去关心过亦池的内心世界,亦池自己愿意不愿意成为一块育儿的模板,给大家指指点点呢?亦池,她还是个孩子啊。
查看原文
或许,她的女儿无所谓呢。

我们何必操这种心?
2009/02/24回复
九月微凉:
刘是成年后出书,亦池某个角度只是沦为了她妈妈某本书的赚钱工具了,我是一点都赞赏拿还在读书的孩子的生活来出书的。这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哈。此书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未知数呢。希望她不会成为朗朗。
查看原文
那倒是,这么说池就更要不得了哦:)
2009/02/24回复
上育才吧,挺好的
2009/02/24回复
2009/02/24回复
jocelyn1025:
培养合格的螺丝钉是个目标,比方说应试教育下,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聪明的学生是能很快找到那个唯一答案的学生。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只有削足适履才有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过于目标导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就像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一样),难免忽视学生的性格特点,各方面的才能,就会有学生比较受压抑,从而做出极端的事情。而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开放的,没有统一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远不止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我们在这里探讨的话题,没有绝对的对错, 。所以哈佛商学院的教育精髓是从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所以比较独立,想法比较多的孩子可能就不太适应应试教育。说句实话,我家孩子是个乖宝宝,老师的话说是上什么课都很认真,在家也很听话(不知道大了会有什么改变),但调皮的,非常有个性孩子也可能是很好的孩子,但未必是应试教育下的好学生。一刀切的教育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大部分要求,但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中间的不足,就要靠父母去补充,去平衡。我从没贬低过螺丝钉,只是觉得一个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不适合做螺丝钉,而被迫训练成螺丝钉也大有人在。这中间的不匹配是客观事实,我所希望的也还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乐于做螺丝钉的就去做,不想做的也各得其所。
查看原文
这位妈妈,不知你有没有在春运时目睹过广州火车站的壮观场面?

因材施教人人都明白,但当一个班有60、70个学生时,我相信你(如果当老师的话)一定会将这个词抛在脑后。

社会的进步毋庸质疑,至少我们已经可以不再为了温饱而是在讨论养孩子。

小班教育、贵族学校等都是社会发展的体现。

其实,你。我,她,大家教育自己的孩子礼貌、关爱、合作等品质,就已经不错了。 如你所言,学校不足的,家庭补上。
一想到生活在14亿人的国度,很多事情就比较容易想明白。
2009/02/24回复
女女在东风东
1)只是正校长出了事,其余副校长都在,不要说的那么恐怖。
2)个人认为小学一定要选择在家的附近,太远孩子在路途花的时间太多,一早起床很辛苦。如果你选市区小学,最好搬回市区住。我女女很多同学都是为了上学近租房子
3)育才不清楚,但东风东也有过人之处,要么怎么这么出名呢?
4)不看好民校,我看女儿有些从华美英语学校过来的,英语到现在过来快2年了,还是赶不上,门门不及格,除非南奥是例外吧。
2009/02/24回复
青蓝靛:
或许,她的女儿无所谓呢。 我们何必操这种心?
查看原文
两个妈妈好像都是孩子读上大学就出书了,没啥不同吧。刘亦婷后来自己又出一本。还有些孩子小小年纪自己出书的呢,中外都有。只要父母和孩子乐意,有人愿意出版。至于评价,那是各人的事,有赞有弹,好正常啊。记得有次开会,某政府官员提到一项政策好坏,说道如果方方面面都有意见倒有可能是个合理的政策,因为没有一边倒,损害某特定群体的利益,想想也有道理,还蛮中庸的。同样在育儿方面,有争议的东西倒有可能真有点内容,争议多一点,也快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了,真还是个进步。这年头难得有一边倒说好的人和事,还真有那么点民主呢。可能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吧。

估计偶的思维习惯和有些人可能不大一样。反正不管说些啥写些啥,大家都一样有充分的权利,是很自由的事。既没有绝对的答案,也没有非接受不可的意见。很多事情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所以才要多听听多看看多想想,不盲从,不迷信,争取做个与时俱进的好家长。

对于择校这件事,我也不认为有什么标准答案,适合自家孩子的就是好的,再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最好的。
2009/02/24回复
呵呵,池莉的书,我是去年在书城畅销书栏里浏览的,我倒是有心看看她的书(其他),于是看到这本,我站着等朋友也等了2个多小时,这书确实看了不少,但走到时候考虑再三,觉得这书没什么再看的价值,于是没买,没买的书自然没有看全,
下午,看了来看新浪的连载和回复,看来有我这样想法有更多其他思考和了解的读者很多,摘录一点来看看:

2009-02-23 23:18:54 新浪网友(上海)

我是个重点中学的教师,上海的。中国的教育没有这么恐怖和落后,我个人认为成功也不一定如亦池,成功应该是多样的,只有母爱是永恒的。池莉应该明白这点,小说太功利了,利用了自己的名人效应,吹捧了一个天才女儿。有许许多多平凡的孩子,不一定到 英国去读高中,也是快乐和成功的。中国的教育没有问题,是国情和现状掌控的,她作为作家更清楚。

[2009-02-01 16:09:47 新浪网友(北京)

每个国家或城市的教育都有她的不足和弱势,家长要凭智慧去引导孩子。让他们有池莉提到的那些人格优点--而且他们确实也有。我仍然不否定孩子们经历中国的教育。我会让孩子 至少在中国读完高中再出国学习。出国学习是早晚的事,回国工作生活也是早晚的事。成长的过程,不要有那么大压力和批判挑替--就是有,作为家长也不要传递到孩子身上,他们 还是花季呢。读完整本书,我还是觉得池莉太紧张了。虽然她教育女儿是成功了,但她可以更从容地对待孩子的成长过程。
2009-02-01 15:52:35 新浪网友(北京)

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那么多的“盘剥”是你自己没有引导好孩子,给孩子留下了阴影。不应该都怪学校的。我也有个上高中的儿子,也是从小自己带大,从幼儿园开始 上的,一直到上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没托过人,没上过补习班,都是快乐地努力过来的。而且我是普通人,没权没势也没钱,我们也一样快乐勤奋地上着高中。觉得我们高中很快乐 呀!学生的才艺表现很让我们开心和享受!当然学习肯定也是紧张勤奋的。也许我们遇到了好老师!

2009-02-01 15:44:54 新浪网友(北京)

体育是可以练出来的呀--体育多拿2分比数学语文外语多拿2分容易多了!孩子她妈还是没经验,唉!难怪她觉得中考这么可怕!

2009-02-01 15:38:19 新浪网友(北京)

是当妈妈的太紧张了,孩子其实并不懂什么--他们还在玩的年龄阶段呢。所以她们的中考感受很差!也因此妖魔化了学校和老师--当然有的学校和老师的素质也值得质疑。反正,
是双向互动导致中考这么可怕的原因。

2009-02-01 15:30:27 新浪网友(北京)

这种考试的结果当然会是摧残到家长和孩子都想出国了--先开始以为出国是逃避和退路。我们家也经历过中考,但没有这么可怕!妖魔化了中国的中学教育吧?

[原帖] 新浪网友(广东广州)
我就奇怪,池莉不是说女儿整天在家疯玩,可据我所知,钢琴也要每个星期去上课,每天要花一至两个小时练习,可书的前几节不是说小区里的人都羡慕她在楼下疯玩?不是矛盾吗?
2009-01-21 09:26:33 新浪网友(四川攀枝花)

但是有几个母亲能达到池莉的文化修养水平呢?作为普通百姓,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我也想象池莉一样教育孩子,可是连我自己都不懂诗辞歌赋,每天必须早出晚归,学校教师 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教育专家,我们只有把孩子送进学校接受不人道、不科学的教育,这种无可来和,又该如何解决呢?

2008-11-28 10:41:01 新浪网友(北京)

读完以后就明白了:池莉的女儿是天才!对其他父母没有任何意义。至于别的学习好的孩子,是“傻里傻气地过日子”。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赚高昂的英国学费吧。

[原帖] 新浪网友(北京)
很神经病的女人,近乎偏执。最可笑的是她女儿的同学考试发挥的好了,就是家长和孩子合谋算计她女儿。这都是什么心态


2008-11-28 10:18:46 新浪网友(北京)

一看就是骗人的。只讲光鲜亮丽的一面,不讲付出和辛苦,把别人的孩子讽刺为“傻里傻气地过日子”,作为一名有影响的作家,不觉得这种自私太赤祼祼了吗?

2008-10-08 00:29:00 新浪网友(广东)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整本书里孩子父亲只出现过一次,10几个字,
搞得好像孩子从出生就没爹一样,孩子的父亲真的没参与调教?
离婚了也不必这样抹杀吧,所以大家当看小说好了,不必当育儿经看


2008-09-22 01:32:39 新浪网友(北京)

把自己的女儿写的如此完美,简直不是人,而是神,任何人都是有缺点的,但她的女儿一出生就一惯正确,所有的老师,同学都是她的陪衬,她还很高傲,著名的影星,名人她不宵一 顾,外国的名大学更不在她眼里。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你太过了,我看池莉是昏了头

2008-09-23 14:59:17 新浪网友(浙江)

好可怕,字字句句都是我的孩子,我的宝贝.看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原帖] 新浪网友(澳大利亚)
这位母亲有骄傲的资格,那是她女儿出国上了大学。但字里行间里,我感到一种对子女偏袒和护犊之情。她想要老师死得更难看对吗?
这位母亲所花的心血远大于她应该付出的。难道除了养女儿就再也没精力干别的了?


2008-10-28 20:09:49 新浪网友(河北沧州)

一直喜欢读池莉,她的作品大部分都读过,很喜欢。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是不能与人家比的,我们普通小老百姓一没钱二没权,当然结交的朋友也一样,我们孩子上不起贵族学校,
考的上也上不起,更别说出国留学了,孩子有那个能力我们家长也没那个能力,孩子一出生在我们这种家庭就注定他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惭愧.....

2008-10-17 10:19:49 新浪网友(江苏南京)

我非常同意2楼说的话,亦池的琴、画、英语是有高手指点过的,中文是她妈每时每刻在教的,最后亦池的数学是一对一突击过的,一般的家长是做不到的,怎么办呢?只好求助兴趣 班、奥赛班、拔高班、火箭班。在中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谁也逃不出补习班的魔障。

2008-10-13 17:18:18 新浪网友(广东)

读完这本书时,为池莉的开明、爱孩子而感动,并不断的反醒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太严。
在不断的总结中,发现书中提到亦池上学前学过英语900句,也在学琴,学画。但这一部分池莉却没有描述,因为学这些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如果没有超前学外语,对于回内的中 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不可能申请得到英国高中。
所以认为池莉将重点放在对孩子的爱,具体和孩子的学习没有提到,有些空了。


[原帖] 新浪网友(北京)
本来对池莉印象不错,但看了她对自己的女儿肉麻的吹嘘,恶心至极。以为她是有思想的,原来还是俗人一个,对她的作品也倒胃了
2008-10-08 17:29:27 新浪网友(上海)

纯属虚构,居然这么多人信以为真,哈哈哈……,笑死人了。
池莉只不过是一个善于编故事、善于利用别人的小市民而已。

2008-10-08 17:17:40 新浪网友(上海)

实际上这个孩子是父亲一手带大的,特别是在教育上!!!所以二楼说得很对,这是编故事,不是事实。

-------------------------------------------------------------------------------------------------------------

哦,这个孩子是父亲带大的?真相是什么?不能知道了,多思考,不做COPY CAT 是好事:)
2009/02/24回复
青蓝靛:
或许,她的女儿无所谓呢。 我们何必操这种心?
查看原文
那倒是很有可能的,可惜我是喜欢从孩子的本位思考的妈妈,有时候混婆媳网站,看见媳妇孩子辈最烦厌的就是婆婆妈妈不断的念自己曾经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多少,。。。。。

成为孩子背上的十字架。

老实说,我看了这本说,作为孩子,我觉得这是一个沉重的十字架。

可是也有人认为,这个不过是为了赚英国学费编的故事,人家母亲掩着嘴笑呢。

无论如何,女儿不懈的学习美术学音乐学英语,读名校,又好像只是一个疯玩的孩子,她也太轻描淡写孩子的努力,太突出好看的地方了。

这个帖子,我也到此为止。不看了,不看才能不回嘛。
2009/02/24回复
其实,选择孩子上什么学校具体还是看孩子本身是什么个性。

就如童话作家郑渊洁的经历,他的儿子大旗属于不适应应试教育的,在学校困难重重,他只能让他不上学,自己在家里教,读职业学校,后来成为电脑专家;但他的女儿非常享受考试,喜欢应试教育体系,她女儿自然在中国的这种教育体制下快乐成长,郑渊洁也非常乐见其成;

我觉得大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中国的应试教育虽然有种种问题,但我看现在的课本和我们读书的课本已经有太大的进步,至少比我们当时的课本少了教条主义少了政治教育,活泼生动多了。我身边的小学生,读天府路小学也好,读暨大附小也好,读华师附小也好,读陶育路小学也好,之前在番禺认识的读祈福小学的学生也好,那些小孩子都享受他们的小学生活,喜欢他们的学校,都快乐的成长。

我建议是小孩读优质的公立学校,东风东或育才,如果真的像郑渊洁孩子大旗这样难以适应中国应试教育体系,再读南奥这样的学校也不迟。毕竟孩子要在中国生活,适应中国的游戏规则。即使真的要去国外留学,名牌学校的好处是大家也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在广州名牌学校留学的比率比普通学校高得多考的学校也好得多,就像广州那些私立的英语学校考上都是曼尼托巴那样的大学,而华附省实年年不是都有考上斯坦福哈弗耶鲁那样级别大学的学生?其他普通学校能有几个考上国外名牌大学的?看广州小学英语竞赛成绩,成绩最好的几所小学还不是东风东小学育才小学华阳小学?华美广外附祈福英校英语比赛成绩根本比不上传统名校,东亚的教育体系都是应试教育体系,韩国、日本、台湾、香港、大陆都没什么区别,那些优秀小学被追捧一定有他的理由,我想家长们也都不是傻子!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2-24 21:43 编辑 ]
2009/02/24回复
有赞有弹,好正常啊!十个人看就会有十个不同的意见,好象不是反对的人越多就越不正确吧(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然也不以为支持的人越多就越正确。所谓见仁见智,各自保留就OK!不针对任何人,我同意一句话:就算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关于子女的教育,我不以为是要做一个非此即彼的辩论,而只是个不同意见的探讨。永远没有现成的完美的答案和方式,有的只是不断地比较和鉴别,还有实践。所谓兼听则明,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听,去看。这纯粹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应试教育培养的的是非要有一个唯一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但现实中往往没有这样的情形,培养出来的是善于寻求答案的人,而不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去寻求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人。这又是我要反对应试教育的一点。

我赞成池莉对应试教育的一些意见,至于她有的资源,她去解决问题的特定方式确实不是大部分家长可以直接仿效的。但并不妨碍我接受她对于现行教育的一些思考,甚至是抨击。如果看看黄全愈的书,看看国外的小学课程如何在语言教学中,除了对口语写作语法等等之外,培养孩子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的倾听技巧,以及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发展对跨文化的理解,就能看看接触教育方面对思维方式培养的差距。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奥数金牌获得者,确难有大科学家?也难于出现比尔盖茨或巴菲特这样的人?经济不比中国更发达的印度还能出点诺贝尔奖获得者,应该不仅仅是经济的原因,还有很多体制方面的问题。好像美国IT巨富中不只一个盖茨这样肄业或退学的,中国的应试教育和社会环境允许么?反过来应试教育也教不出盖茨之类的人物,既有赚钱的本领,还有悲天悯人的慈悲。
2009/02/24回复
在我们成长的时代,如果从大学退学什么的好像是对家长的羞辱;但到我们孩子成长的时代,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个人选择和社会常态,中国未来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环境,因为我们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开明。

我觉得给孩子选择名牌小学只是给孩子增加成功的机会,毕竟现在那些名牌学校的生源教师资源都是最优质的,孩子如果能享受竞赛享受考试当然好,至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更大的几率考取名牌大学;孩子如果不是竞赛考试的料,未来能考上广大这样的学校或者去国外留学也行,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选择归选择,该面对现实也要面对现实,尝试之后调整策略读其他学校也来得及!
2009/02/24回复
就像前面提到的,中国的应试教育是适合大部分学生大部分需要的,但有吃不饱的,也有吃得太撑的。培养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应试教育也还有很多遗漏的部分。父母需要去判断,去思考合适的方式,做些有益的补充。事实上学校教育,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都没有独一无二的完美方式。只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做个优化选择。有资源有条件的相对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但这中间的不公平本身就是个问题,只是超出了大多数家长的努力范围。

看书也不是一本书要好就好上天,不好就踩到底。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思考问题方式。帖子看不看,回不回都是个人的自由。
2009/02/24回复
猜你喜欢

户口天河区,对口沙河小学,交赞助费可以去先烈东小学吗?

前进路、万松园小学哪个好,帮帮忙

求助!!科学城小学?龙岗路小学?

棠下小学,棠德南小学,科技园中英文学校,

【2014幼升小】东风东路小学入学交流讨论区

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PK五山小学

热点推荐

文化公园中秋灯会 近千盏灯好靓!

中秋食光至!晒长假美食领10W金币!

国庆旅途正当时!晒行程领金币

花式过双节!珠江露天草地演唱会

#花式过双节#承德之夜的惬意时光

逛服装店啦~

陪孩子去看电影《东极岛》

#花式过双节#+到表弟的豪宅一游

#花式过双节#赴一场月圆之约-岭南天地灯展

广州从化流溪河森林公园

如果从这条窗帘看,应该算几级台风?

# 花式过双节#国庆旅途正当时!晒行程赢金

夜逛正佳旁的美食街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