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华杯赛初赛第一道题就错了,没有想到复赛只错一道半,获得了一等奖,真是难得。因为据说初赛有一百六十 ...
华杯赛一等奖炼成记(十篇完成了)
203048589家有小学生
我一直觉得阿迪有获奖的实力,但没有估计他能获得一等奖。回顾他这些年的学习,觉得数学是他的强项,但努力是他最终获奖的原因。
一、启蒙
阿迪从小就喜欢看书,看VCD,不到一岁是爷爷奶奶带的,那时候成天看潮剧。他的数学启蒙也是VCD。
VCD在他这个时代迅速普及,盗版碟也很多,当时广州有很多音像店卖五、六元一个的VCD。有一套新加坡版的《少儿学珠心算》(也可能不是这个名称),从加减法一直教到乘除法。阿迪把这套碟(3张)反反复复地不知看了多少遍,幼儿园小班就可以背下乘法口诀表了。
科技进步和盗版是廉价教育的福音,小丑叔叔是阿迪最好的老师。
奇迹在某一天发生了,我发现他3岁多的他能够应用乘法了。有一次,我带他到XX大学上课(当时流行上研究生课程班,周六日上课,家里又没有人带他),他到课室后沉默了一阵,突然说,我知道这个屋可以坐多少人。
--多少人?
--48人。
--为什么?
--我数了一下,每一排有8个位,一共有6排,那就是48个位。
语惊四座!
我想这时小丑叔叔已经完成了对他的启蒙工作了。一个六元的VCD碟,可以是一个好老师。
[ 本帖最后由 阿迪大师 于 2009-5-5 15:56 编辑 ]
2009/05/04
全部回帖

2013/12/01回复

小多多妈:
楼主,能不能把你儿子如何学围棋的方法发出来?我家的也在学,但,越来越不上心,只要我不提他是不会摸书的
查看原文阿迪学棋,可能跟其他人都不一样,他是从书本开始的。学了几个月时写的一篇小文如下:
由之4岁学象棋,翻烂象棋入门书一本,居然能发现书中一个错误的变化。好抄谱,并自制棋谱,然不顾种种变化的可能,定要造出红胜的结局。曾在广州东山区少年宫听过广东名将蔡福如两节课,因“非典”停课,不了了之。幼儿园离园感言:要当广东棋手!
父友某与之关系甚笃,每每劝其弃象棋学围棋,屡利诱之。由之7岁,始决心学围棋。是年十月初,用一个下午看完《曹薰铉和李昌镐围棋教室•入门篇》,其后细读《少儿学围棋》。一月未曾翻烂,极好搏杀,与父战,败绩累累。十二月,阅《围棋天地》,视野阔,知棋坛动态,纹枰小史,百十老将新锐,略记心中。周一周五,观中视5套《纹枰论道》,听名将解棋,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越明年四月,觅得东湖棋院,就学于5段顾亮飞之初级班,一次课后旋转班。月底在内部赛中六战全胜。
五月初,参加“东湖杯”96组比赛,第二次败战后,饮泣不已,有意退出,为父搬出古今中外历受磨难而最终成功的例子对其进行教育,恨不得手边就有乐羊子之妻所织的布匹可以剪断,最后以放弃就终生不可再下棋相威胁,再战,终以5胜3负得43名(定六级)。是夜,儿梦中带着哭腔:“爸爸,我想赢棋啊~~”。同周,三战胜升中级班,重就学于顾5段,班中无敌手,得顾老师细心指导。授七子,胜;授六子,中盘负;授六子,负;授六子,胜。未及授四子,学期终了,期望着下一场与顾老师的比赛。
七月初,中级班内部赛,五战全胜,有望升高级班。隔周,参加广州市少儿三棋百杰赛围棋少年组,6胜3负得37名。经历了“东湖杯”的失败,获胜的期望不减,但已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口中称:“我一定要拿冠军,不然的话就……就不拿冠军。”看前十六名拿奖杯,羡慕不已,连称:“我要是少输一盘就好了!我要是小一点就好了!我要是能参加儿童的比赛就好了!”
由之学棋,多自学,翻阅棋书数十,时常连吃早餐都边吃边摆棋。一天中午,边下棋边吃小番茄,竟误将棋子送进口中,类同先辈“拿馒头蘸墨汁吃”。经五、六两月潜心钻研,进步明显。“东湖杯”惨败于李姓少年,中级班内部赛即大败之。六月、七月将父自分先打至让先、让二子、让四子,还很不客气地向父推荐:“你最好看一看这本书。”接过一看,竟是那本还未翻烂的《少儿学围棋》。
有子如此,父当如何自处? 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二日
由之4岁学象棋,翻烂象棋入门书一本,居然能发现书中一个错误的变化。好抄谱,并自制棋谱,然不顾种种变化的可能,定要造出红胜的结局。曾在广州东山区少年宫听过广东名将蔡福如两节课,因“非典”停课,不了了之。幼儿园离园感言:要当广东棋手!
父友某与之关系甚笃,每每劝其弃象棋学围棋,屡利诱之。由之7岁,始决心学围棋。是年十月初,用一个下午看完《曹薰铉和李昌镐围棋教室•入门篇》,其后细读《少儿学围棋》。一月未曾翻烂,极好搏杀,与父战,败绩累累。十二月,阅《围棋天地》,视野阔,知棋坛动态,纹枰小史,百十老将新锐,略记心中。周一周五,观中视5套《纹枰论道》,听名将解棋,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越明年四月,觅得东湖棋院,就学于5段顾亮飞之初级班,一次课后旋转班。月底在内部赛中六战全胜。
五月初,参加“东湖杯”96组比赛,第二次败战后,饮泣不已,有意退出,为父搬出古今中外历受磨难而最终成功的例子对其进行教育,恨不得手边就有乐羊子之妻所织的布匹可以剪断,最后以放弃就终生不可再下棋相威胁,再战,终以5胜3负得43名(定六级)。是夜,儿梦中带着哭腔:“爸爸,我想赢棋啊~~”。同周,三战胜升中级班,重就学于顾5段,班中无敌手,得顾老师细心指导。授七子,胜;授六子,中盘负;授六子,负;授六子,胜。未及授四子,学期终了,期望着下一场与顾老师的比赛。
七月初,中级班内部赛,五战全胜,有望升高级班。隔周,参加广州市少儿三棋百杰赛围棋少年组,6胜3负得37名。经历了“东湖杯”的失败,获胜的期望不减,但已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口中称:“我一定要拿冠军,不然的话就……就不拿冠军。”看前十六名拿奖杯,羡慕不已,连称:“我要是少输一盘就好了!我要是小一点就好了!我要是能参加儿童的比赛就好了!”
由之学棋,多自学,翻阅棋书数十,时常连吃早餐都边吃边摆棋。一天中午,边下棋边吃小番茄,竟误将棋子送进口中,类同先辈“拿馒头蘸墨汁吃”。经五、六两月潜心钻研,进步明显。“东湖杯”惨败于李姓少年,中级班内部赛即大败之。六月、七月将父自分先打至让先、让二子、让四子,还很不客气地向父推荐:“你最好看一看这本书。”接过一看,竟是那本还未翻烂的《少儿学围棋》。
有子如此,父当如何自处? 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二日
2013/12/12回复

《围棋天地》、《围棋阶梯教室》、《过关斩将》(俞斌围棋软件第2版)、《当湖十局》(陈祖德著)、《人生十八局》(吴清源著)是对他影响最大的杂志、书籍和游戏。除了老师的悉心指导,这些课外的营养也很有助于提高棋力。
至于小孩的主动性,在于他对胜利的渴求,将这份渴求转化为踏踏实实的学习、钻研。
这种经验对于读书、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至于小孩的主动性,在于他对胜利的渴求,将这份渴求转化为踏踏实实的学习、钻研。
这种经验对于读书、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2013/12/12回复

很久没回复啦,连用户密码都忘了。特地找回来点个赞。
从头看到尾,感触良多。
每个孩子都不同,不是都能得个奥数第一。楼主的儿子是先天条件好加后天教育好加个人努力。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啊。
可是我还没发现我女儿的天分在哪里。
从头看到尾,感触良多。
每个孩子都不同,不是都能得个奥数第一。楼主的儿子是先天条件好加后天教育好加个人努力。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啊。
可是我还没发现我女儿的天分在哪里。
2013/12/12回复

阿迪大师:
阿迪华杯赛初赛第一道题就错了,没有想到复赛只错一道半,获得了一等奖,真是难得。因为据说初赛有一百六十人满分(小道消息),而复赛一等奖只有二十人……我一直觉得阿迪有获奖的实力,但没有估计他能获得一等奖。回顾他这些年的学习,觉得数学是他的强项,但努力是他最终获奖的原因。一、启蒙阿迪从小就喜欢看书,看VCD,不到一岁是爷爷奶奶带的,那时候成天看潮剧。他的数学启蒙也是VCD。VCD在他这个时代迅速普及,盗版碟也很多,当时广州有很多音像店卖五、六元一个的VCD。有一套新加坡版的《少儿学珠心算》(也可能不是这个名称),从加减法一直教到乘除法。阿迪把这套碟(3张)反反复复地不知看了多少遍,幼儿园小班就可以背下乘法口诀表了。科技进步和盗版是廉价教育的福音,小丑叔叔是阿迪最好的老师。奇迹在某一天发生了,我发现他3岁多的他能够应用乘法了。有一次,我带他到XX大学上课(当时流行上研究生课程班,周六日上课,家里又没有人带他),他到课室后沉默了一阵,突然说,我知道这个屋可以坐多少人。--多少人?--48人。--为什么?--我数了一下,每一排有8个位,一共有6排,那就是48个位。语惊四座!我想这时小丑叔叔已经完成了对他的启蒙工作了。一个六元的VCD碟,可以是一个好老师。[ 本帖最后由 阿迪大师 于 2009-5-5 15:56 编辑 ]
查看原文迪哥哥很强大,学习了,迪爸爸也很有文化,祝迪哥哥学业进步!
2013/12/13回复

在华附度过了五年的时光,体会到华附绝对是个好学校。
见到过有人质疑华附——小升初时个个都是百里挑一,却不能全部考回华附高中,可见华附不负责任,高进低出。还会举出个把生源很差的学校,却有几名学生考上好高中,然后说这是低进高出。
这种看法是不是太过机械了,学生的个体各不一样,学习了三年却没有发生变化,没有进退,难道不是怪异的事?好学校不是保险箱。好学校只是提供更多的资源,更大的空间。
这是题外话。
华附在初中入学时就发了一本学校的成才指南,提出成才的目标,方法,当然更多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激发学生向上。入学前的军训,要求背成才指南的一部分内容,要求写军训的感想。
“吃得苦中苦,方为华附人”。
军训入宿时,一位同学的家长说:“这环境太差了,又窄又暗。”小孩说:“妈妈,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这五年,这位同学一直领跑全年级。学校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成就了一名学霸。目前,该同学已与顶尖学校的名牌专业签约。而高三刚开学,就已有十名同学跟清北签约了。
见到过有人质疑华附——小升初时个个都是百里挑一,却不能全部考回华附高中,可见华附不负责任,高进低出。还会举出个把生源很差的学校,却有几名学生考上好高中,然后说这是低进高出。
这种看法是不是太过机械了,学生的个体各不一样,学习了三年却没有发生变化,没有进退,难道不是怪异的事?好学校不是保险箱。好学校只是提供更多的资源,更大的空间。
这是题外话。
华附在初中入学时就发了一本学校的成才指南,提出成才的目标,方法,当然更多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激发学生向上。入学前的军训,要求背成才指南的一部分内容,要求写军训的感想。
“吃得苦中苦,方为华附人”。
军训入宿时,一位同学的家长说:“这环境太差了,又窄又暗。”小孩说:“妈妈,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这五年,这位同学一直领跑全年级。学校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成就了一名学霸。目前,该同学已与顶尖学校的名牌专业签约。而高三刚开学,就已有十名同学跟清北签约了。
2014/08/25回复

初一
在入学考试中,阿迪40多名(名次不公布,有了解情况的老师私下告诉的),在80名同学中算中等,如果算上补录,共100人,也是中等。根据往年的政策,初二有个分流考,前50名可以直升华附,其他同学要通过中考的渠道升上华附。所以,40多名是个有希望又没把握的名次。注定了不可松懈,不能马虎应付。
上学期期中考,年级28名,可以算是有进步。华附考试不会公布名次,但各科前十名会在班里宣读,家长会会交回一张成绩单,上面有各科成绩,各科的年级排名,语数英三科的年级排名,总分的年级排名和班排名,非常细致。个人所处的位置,优势学科与弱项,一目了然。不需要老师多说什么。
初中两个奥班是均衡分班,成绩不相上下,但不同的班主任,还是要一较高下的,所以会有一些竞争气氛。但从结果看,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两个班的成绩都差不多,只是班主任任课那一科,成绩就高一些,可以称之为“班主任效应”吧。
在入学考试中,阿迪40多名(名次不公布,有了解情况的老师私下告诉的),在80名同学中算中等,如果算上补录,共100人,也是中等。根据往年的政策,初二有个分流考,前50名可以直升华附,其他同学要通过中考的渠道升上华附。所以,40多名是个有希望又没把握的名次。注定了不可松懈,不能马虎应付。
上学期期中考,年级28名,可以算是有进步。华附考试不会公布名次,但各科前十名会在班里宣读,家长会会交回一张成绩单,上面有各科成绩,各科的年级排名,语数英三科的年级排名,总分的年级排名和班排名,非常细致。个人所处的位置,优势学科与弱项,一目了然。不需要老师多说什么。
初中两个奥班是均衡分班,成绩不相上下,但不同的班主任,还是要一较高下的,所以会有一些竞争气氛。但从结果看,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两个班的成绩都差不多,只是班主任任课那一科,成绩就高一些,可以称之为“班主任效应”吧。
2014/08/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