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我们这里刚开设了一个点。其实以前我都有考虑过想送儿子去上早教班,但是一直又对这些机构不大了解。现在请问姐妹们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认为送去上教班效果明显吗?特别是有没有人的小孩送去××上早教班的?可以说说经验吗?
我这段时间在看一本书,台湾的作者:王刚写的,《看!老祖宗怎么教孩子》里面分析了很多以前名人教孩子和下一代的经验针对LZ的这个问题这书里面都有说过。我觉得分析的很好。或者我可以借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书里面提到了家庭教育中的禁忌,其中一点就是:对孩子采取打骂的方式打骂大多是家长在感情失控时所采取的非理性教育方式,这种方式的刺激程度大,有震聂作用,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警戒效果。所以人民往往看不到它的有害性和教育效果的表面性,短期性。打骂下,孩子作出的心理反映多为畏惧,怨恨,抵触,对抗或委屈,后悔,而不是对错误的性质,原因,危害的认真剖析,更无法促使孩子进行触及实质的深沉的反思和自我检讨。恰恰相反,这种刺激激起的复杂心理反映常常会阻碍家庭教育的管道,减损教育效果。孔子所说的“鞭打之下,不以反之教”因此我们都对孩子要有耐心,淳淳善诱才可以啊。
我也不赞成家长打孩子 ,自己也尽量做到不打。但我最近遇到一个同事的孩子 ,孩子是高中生,在好的学校,学习成绩也不错。他跟我说这一辈子都记得小时候父母对他“单打”和“双打”狠劲,不过现在他对父母还是感恩的多,虽然他也不喜欢家长打自己,但如果不是家长当年的狠,他的学习一定没有今天这样的成绩。这个打不打,用什么方式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如果有的孩子真的会皮一些的(也许太聪明,已经看透父母的心)偶尔打应该也不为过吧?
这个帖有点意思。我曾经去警犬基地参观,训犬员有一句话给我印象颇深,他说训犬过程中绝对不能打,一打,一条好好的狗就废了,再也训不成优秀的警犬。孩子当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小狗,但从初生之时天真无邪一片白纸的状态说,也差不多。在生活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大多数妈妈可能做不到一次都不打孩子。但是事后的处理和当事人的心态很重要,觉得“绝对不应该打”和“事不得已打一打无所谓”以及“不打不成器”,最后造成的结果差异是很大的。我本人是认同“绝对不应该打”,但我确实打过。事后我十分后悔,不仅反复向孩子做了深刻检讨,还在笔记本长篇大论地分析了整个过程和自己的真实心态。基本上我认为是我的错,是将个人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或是家长心态作祟。这样的分析虽然细致琐碎,但的确有利于调整心态,到下一次发火时就会控制得更好。所以我认为打过孩子后与其坐在那里痛心生气,不如写写真诚的心理分析。也有人说到有的孩子总是挑战家长的心理极限,不打不行,但我想说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成长是一天天一步步来的,如果小时候就用打来调教,那孩子的极限也会越来越高,最后达到“越打越皮,不打不行”的境界。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不打,用爱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一开始就不打,就一直不用打。至于已经打大,“不打不行”的孩子,家长肯定要花费更多心力去修复。你犯下多大错误,就要用多大精力来纠正。也许不能一蹴而就,但至少要往纠正的方向上走,不能继续打下去。否则烦恼只会越来越多。头一次回这么长的帖,与大家共勉。[ 本帖最后由 dawn 于 2009-6-11 22:15 编辑 ]
这贴值得一看,我收藏了,第一,LZ虽然打了孩子,但看得出育儿观念还是很注意的妈妈,我不赞成打孩子,但对于这件事,如果孩子打妈妈先,那么我赞成LZ的做法,换句话说,如果妈妈这次不打一下孩子的屁股,也可能导致孩子认为只要自己不顺心,就可以随便打人,包括父母。但九月的说话对一些随便打骂孩子的妈妈来说确实很有教育意义,九月的话我也受益非浅,但在这里我想问一下九月,如果换了打孩子的人不是妈妈而是老师,背景是在幼儿园,那么你又怎样去评价这件事呢?因为经常看到有这类事情发生,而看了你在这里的贴,想听听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