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65年,在出版初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
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 ...
是一本好书来的,希望大家有时间慢慢,一点点地看完它。虽然这书有点长。
[ 本帖最后由 同德小宇妈妈 于 2009-11-29 01:25 编辑 ]
64889158幼儿园早教
本书初版于1965年,在出版初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
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 ...
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发生危机时需要做出反应,而反应无一例外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对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响。
引言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但是,尽管有好的意图,讨厌的战争还是会再次爆发。
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发生危机时需要作出反应,而反应无一例外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对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响。
我们相信,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作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父母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交谈。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我们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说:“我对于手术真的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可能会惊惶失措,赶紧逃命去了。但是对于那些相信爱和常识就足够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可就不轻松了。父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也需要学习特别的技能,这样,在处理孩子的日常要求时才有能力胜任。就像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在下刀时需要小心谨慎一样,父母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因为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如果我们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该从何处开始呢?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反应。这些语言,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听到父母在跟客人和陌生人交谈时就是使用那样的语言。那种语言照顾你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行为进行批评。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去说:“你怎么回事?每次来我家都要拉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会把头都弄丢的!”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我们会说:“这是你的伞,艾丽丝。”也不会再加上一句:“你总是不注意。”
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
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安全、快乐,没有哪个父母故意让孩子变得害怕、羞怯、不体谅他人、令人讨厌。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品性,缺乏安全感,缺乏对自己及他人的尊重。父母希望孩子有礼貌,他们却很粗鲁;父母希望孩子整洁,他们却邋里邋遢;父母希望孩子自信,他们却对自己毫无把握;父母希望孩子快乐,但是他们都经常不开心。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为了能达到这些人性的目标,父母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转变为每天的实践。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明确跟孩子有关的目标,并提出一些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的建议。当父母遇到需要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那些陈词滥调,像“给孩子更多的爱”,“给她更多关注”或者“给他更多时间”是毫无帮助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实用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它还给出了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心、烦恼、愤怒、失望或者伤心。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十岁的安迪问他的爸爸:“在哈莱姆,有多少孩子被抛弃?”安迪的父亲是一个律师,他很高兴看到儿子对社会问题感兴趣,于是他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说,然后又去查了数据。但是安迪还是不满意,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在纽约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美国呢?全世界呢?”
最后,安迪的爸爸终于明白了,他的儿子并不是关心社会问题,他关心的是个人问题。安迪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被遗弃孩子的同情,而是担心自己被遗弃。他并不是想得到被遗弃孩子的数字,而是想得到确认他不会被遗弃。
于是,爸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安迪的担心,然后回答道:“你担心你的父母可能会像其他父母那样将你抛弃,我向你保证我们不会抛弃你,如果你再为此感到烦恼,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帮你消除担心。”
南希五岁时,第一次去幼儿园,她的妈妈陪着她,她看着墙上的画,大声问道:“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南希的妈妈感到很尴尬,她不满地看着女儿,赶紧告诉她:“把这些漂亮的画说成难看是很不友好的。”
一个明白南希问题含义的老师笑着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陋的画。”南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现在她已经得到了她隐藏的问题的答案:“如果一个女孩画画画得不好会怎么样呢?”
接下来,南希拿起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自以为是地问道:“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她的妈妈回答说:“谁弄坏了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儿你谁都不认识。”
事实上,南希并不是真的对那个名字感兴趣,她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老师给了一个适当的答复:“玩具就是拿来玩的,有时候它们会坏,就是这样。”
南希看上去很满意。她面谈的技巧让她得到了必要的信息:这个大人很好,即使画画得难看,即使玩具弄坏了,她也不会马上生气,我不需要害怕,待在这里很安全。南希和她的妈妈挥手告别,走到老师身边,开始了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天。
卡罗尔,十二岁,是一个容易紧张、容易掉眼泪的女孩,她最喜欢的表姐在这里和她一起度过了一个暑假之后要回去了,但是,不幸的是,她的妈妈对卡罗尔的悲伤一点也不理解。
卡罗尔(眼里含着泪水):苏茜要走了,我又要独自一个人了。
妈妈:你会找到别的朋友的。
卡罗尔:我会很孤独。
妈妈:你会好起来的。
卡罗尔:哦,妈妈!(啜泣)
妈妈:你都已经十二岁了,还这么爱哭。
卡罗尔狠狠地瞪了她妈妈一眼,然后就跑回自己的房间里,关上了门。这件事本来应该有一个更愉快的结局。孩子的感受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情况本身并不严重。在卡罗尔妈妈的眼里,暑假结束后的一次分离可能是太小的一件事,不值得掉眼泪,但是她的反应不应该没有同情心。卡罗尔的妈妈可以对自己说:“卡罗尔很难受,我应该尽力帮助她,让她知道我明白是什么让她伤心。我该如何做呢?把她的感觉再向她说出来。”因此,她说下面的任一句话都行:
“没有苏茜会很孤单的。”
“你已经开始想她了。”
“当你们习惯在一起的时候,分开是很痛苦的。”
“没有苏茜在,这房子对你来说大概看上去空荡荡的。”
这样的回答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亲密之感。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
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七岁的艾丽丝打算下午和她的朋友李一起玩,但是,她突然想起来,这个下午她所在的女童子军小队有活动,她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妈妈:哦,你很失望吧,你很想今天下午和李一起玩。
艾丽丝:是的,为什么童子军不能在另一天活动呢?
艾丽丝止住了眼泪,她给李打电话,约了其他时间,然后去换衣服,准备去参加童子军活动。
艾丽丝的妈妈对女儿的失望的理解和同情,帮助艾丽丝处理了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冲突和失望。她同情并理解艾丽丝的感觉,真实地反应了艾丽丝的愿望,她并没有轻视这件事情,她没有说:“这有什么好激动的!你可以改天和李玩,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她更是避免了这样的陈词滥调:“唔,你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她既没有谴责,也没有责备:“你明知道星期三是童子军活动日,怎么还打算跟朋友玩呢?”
下面一段简短的对话说明了爸爸是如何消除儿子的怒气的,他只是简单地承认了儿子的情绪和抱怨。
大卫的父亲上夜班,当妈妈在白天上班时,父亲就照料家里。一天,当父亲购物以后回到家时,发现八岁的儿子怒气冲冲的。
父亲:我看到一个生气的男孩。事实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生气的男孩。
大卫:我很生气,事实上,我非常生气。
父亲:为什么?
大卫(非常小声):我想你,我从学校回家后,你从来都不在家里。
父亲: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现在我知道了,你希望从学校回家后我在家里。
大卫拥抱了一下父亲,然后出去玩了。大卫的父亲知道如何改变儿子的情绪,他并没有说明自己不在家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我要去买东西,如果我不买食物,你吃什么呢?”他也没有问:“你为什么生气?”他采取的做法是承认儿子的情绪和抱怨。
大多数父母试图说服孩子,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抱怨很不公平,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们意识不到这种做法没有用,这样做只会导致争论和气愤。
一天, 十二岁的海伦从学校回到家,很心烦的样子。
海伦:我知道你会很失望的,我的考试只得了B,我知道得A对你很重要。
妈妈:但是我真的不介意,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对你的成绩一点也不失望,我觉得B也挺好的。
海伦:那么为什么每次我考不到A时你总要冲我大叫呢?
妈妈:我什么时候冲你叫过啊?是你自己觉得失望,于是迁怒于我。
海伦哭了起来,跑出了房间。尽管海伦的妈妈知道,女儿不但不承认自己的失望,反而转过头来责备妈妈,但是,指出这一点并且和女儿争论并不能使女儿心里更好受些。如果海伦的妈妈承认女儿的感受,那结果会好得多,她可以这么说:“你希望我不要太看重你的分数,你希望能够自己决定什么分数对自己是好的,我明白。”
孩子爱我们,同时也怨恨我们。他们对于父母、老师以及任何可以管教他们的人都有两种态度。父母发现要接受这种又爱又恨的矛盾感情很困难,他们自己不喜欢这样,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想法。他们认为对人又爱又恨在情感上天生就是错误的,特别是对家人而言。
我们可以学着接受我们自己内心以及孩子心中的这种矛盾情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孩子应该知道这样的感情是正常的、自然的。通过承认孩子的这种矛盾情感,并表达出来,可以减少孩子的内疚和焦虑。
“你似乎对老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你既喜欢她,又讨厌她。”
“你似乎对你哥哥有两种情感,一方面你敬爱他,另一方面又讨厌他。”
“对这件事你有两种想法:你既想去参加夏令营,又想待在家里。”
对孩子的矛盾情感保持平静的、不批评的态度对孩子有好处,因为这样做传达给他们一种信息:即使是这样混合的情感也是能够被理解的。就像一个孩子说的:“如果我的这些混乱的情绪能够被理解,那么它们就不是那么混乱的。”另一方面,下面的话是毫无帮助的:“孩子,你的思路很混乱!你一会儿喜欢你的朋友,一会儿又讨厌他。下定决心,如果你有决心的话。”
对人类本性更高深的考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有爱就会有恨,有尊重就会有嫉妒,有奉献就会有对抗,有成功就会有担忧。需要睿智才能意识到这些感觉都是真实的:不管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既积极又消极的矛盾心情。
要内心接受这样的概念并不容易,我们儿时的教育和成年之后的教育都倾向于从相反的一面教导我们。我们被教导说消极的情绪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那么想,我们应该为那样的想法感到羞愧。而新的方法认为只能针对具体的事实下判断,不能对那些想像中的“不好的”、“好的”事实妄加评论。只有行为才能受到谴责或表扬,而感受不能、也不应受此对待。对感觉下判断,或者对幻想横加指责,不但妨碍个人自由,也会对精神上的健康造成伤害。
情感是遗传的一部分。鱼儿会游泳,鸟儿会飞翔,人会感知。我们有时开心,有时不开心,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感到愤怒、恐惧、悲伤、开心、贪婪、内疚、渴望、不屑、喜悦、厌恶。尽管我们无法随意地选择这些情绪,但是,倘若我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何时以及如何表达出来,这是问题的关键。许多人被教育得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当他们感到憎恨时,被告知说那只是不喜欢而已;当他们感到害怕时,又被告诉说没什么好害怕的;当他们感到痛苦时,教育建议他们要微笑着勇敢面对。我们中的许多人被劝诫在不开心的时候要强作欢颜。
孩子看着镜子中自己的影像,从而得知自己长什么样;通过听到映射到他们身上的感觉,从而了解自己的情感。镜子的功能就是反射影像本来的样子,既不谄媚,也不挑剔。我们不希望镜子告诉我们:“你看上去糟糕透了。你双眼充血,脸颊肿胀,总之,你乱糟糟的。你最好收拾一下自己。”在这样的魔镜面前露几次面,我们大概会把它当成瘟疫一样避之不及了。对着一面镜子,我们需要的是影像,不是说教。我们可能不喜欢所看到的影像,但是我们还是宁愿自己决定下一步的化妆措施。
情感的镜子功能与普通镜子类似,就是要把情感原原本本地映射出来,不变形。
“你看上去很生气。”
“听起来你非常恨他。”
“看起来你好像很讨厌整件事情。”
对于有上述情绪的孩子,这样的话是最有帮助的。它们清晰地显示了他或她的情绪。透明清晰的影像,不管是在穿衣镜里,还是在情感的镜子里,都能够提供机会让本人自发地修饰和改变。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曾经感到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在这样情绪激动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人觉得安慰的了。对我们成年人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帮助他们康复。
当我们的孩子感到苦恼、害怕、困惑或者痛苦时,我们很自然地会匆匆给出评价和意见,通常会明白无误地说出来——即使不是故意的——“你太迟钝了,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在孩子原先的痛楚之上又增加了新的伤害。
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和同情,理解他们,我们就向孩子传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在这个重要信息背后是一种保证:“一旦你平静下来,你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为什么?因为那样没有用,那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
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
有时,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发生在完全意料不到的场合。
这是感恩节周末过后的星期一的早上,一家人正开车从匹兹堡回纽约的家。在车子的后座上,六岁的伊凡静静地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像个天使。他的妈妈心里想,应该表扬他一下。当他们驶入林肯隧道时,她转过身对伊凡说:“伊凡,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乖极了,我为你骄傲。”
片刻之后,伊凡拿出一个烟灰缸,把里面的东西一个个扔向爸爸妈妈,烟灰和烟蒂不停地扔过来,就像原子尘一样。交通很拥挤,一家人都堵在隧道里,被烟灰呛得无法呼吸。伊凡的妈妈恨不得杀了他,而最让她心烦的是她刚刚夸过他。她问自己: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
几个星期之后,伊凡自己说出了他那么做的原因。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都在考虑如何摆脱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正靠在爸爸和妈妈中间。最后他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车从中间折断,他的爸爸和妈妈会没事,但是他的弟弟会被切成两半。就在这时,妈妈夸他乖,这样的夸奖让他觉得很惭愧,于是他就不顾一切地表现出自己不配那个夸奖的样子来。他看了看四周,看到了那个烟灰缸,于是后来的事情就立刻发生了。
夸奖就好吗?
大多数人相信夸奖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有安全感。但是,实际上,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为什么会这样?许多孩子经常会有针对家庭成员的破坏性愿望,当父母跟孩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时,他可能无法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在他自己看来,他希望妈妈消失,或者希望哥哥下个星期在医院里度过,这样的他可没法说是“好孩子”。事实上,夸奖越多,他的不端行为可能就越多,因为他想显示出他的“真我”。父母们经常说就在刚刚夸了孩子乖之后, 他们就开始变野了,好像就是为了反对赞扬似的。行为不端可能是孩子对于自己的公众形象表达自己的保留态度的一种方式。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药。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谨慎小心是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于精神药物的施用也有同样的规则。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无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下面就是一个让人满意的有关称赞的例子:八岁的朱莉很努力地把院子打扫干净了,她用耙子把树叶耙拢,把垃圾运走,并且把工具重新摆放好。妈妈很感动,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感激和欣赏:
妈妈:院子原来太脏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干净。
朱莉:我做到了!
妈妈:院子里原先都是树叶和垃圾,还有其他东西。
朱莉:我把它们都打扫干净了。
妈妈:一定费了你很大劲!
朱莉:是的,我确实费了很大劲。
妈妈:现在院子好干净啊,看着都开心。
朱莉:它现在很漂亮。
妈妈:你愉快的笑容告诉我你很自豪,谢谢你,亲爱的。
朱莉(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朱莉妈妈的话让朱莉为自己的劳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晚上,她迫不及待地等父亲回来,就是为了向他显示一下干净的院子,好在心里再次重温一下对出色工作的骄傲。
与此相反,下面对孩子品格的赞美之辞是无益的:
“你真是个好女儿。”
“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在心里跟自己说的话。
我们的话应该明确表明我们很喜欢、很欣赏他们的努力、帮助、工作、体谅、创造或者成就。我们的话应该让孩子能对自己的品格有一个现实的看法。我们的话应该像一块有魔法的帆布,这块布虽然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能让他们给自己画一幅正面的画像。
八岁的肯尼帮他父亲修补地下室,期间他搬动了一件很重的家具:
父亲:工作台很重,搬起来很吃力。
肯尼(骄傲地):但是我搬动了。
父亲:那需要很大力气。
肯尼(弯起胳膊显示出他的肌肉):我很强壮。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肯尼的父亲只是对工作的难度做了评价,是肯尼自己对他的个人力量得出了结论。如果他父亲说:“儿子,你很强壮。”肯尼可能会回答:“不,我并不强壮,班上比我有力气的男生有的是。”而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一场毫无结果——尽管未必痛苦——的争论。
当我们希望孩子好受点时,通常就会称赞他们。可是为什么当我们对女儿说“你很漂亮”时她会否认呢?为什么当我们对儿子说“你非常聪明”时他很尴尬地走开呢?是我们的孩子太难取悦,甚至连赞美都不起作用了吗?当然不是。最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跟大多数人一样,对于赞美他们品格、身体或精神的话不知如何反应。孩子不喜欢被评定。
如果每个月末,宣称爱我们的人给我们一个评定,我们会怎么想?“如果你得了A,就亲你一下;如果得了B,就拥抱你一下;而如果你得了A+,我就会很爱你。”我们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而不会觉得被爱的。
比较好的方法是:表达中要充满欣喜和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的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
十三岁的琼晚上一个人独自在家,一个小偷企图破门而入,琼打电话给邻居,但是没人接,于是她打电话报了警。
当她的父母回到家时,发现一个警察正在给琼录口供。妈妈和爸爸都对琼处理这起可怕的事件时采取的成熟理智的方法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他们没有称赞她是一个非凡的孩子,也没有说她多么成熟老道,而是跟她详细谈论了当时的情景,并且对她采取的有效措施表达了极大的赞赏。
琼的父亲对她说:“你的行为正好符合海明威对勇气的定义:‘压力下的风度’。看到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己:打电话给邻居,然后报警,给警察提供必要的细节。这是多么让人钦佩啊!我和妈妈对你都非常敬佩。”
琼听了他的话,开始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然后说:“我想你可以说我正在学习如何应付生活。”
由于父母的反应,琼并没有抱怨她被一个人留在家里。相反,她从这件可怕的事件中走了出来,并且增强了自信。
还有一个例子:莱斯特的妈妈一下午都在看儿子打橄榄球。比赛结束后,她希望告诉儿子她对他技术和成绩的赞赏,她详细描述了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今天下午看你打橄榄球真是开心,特别是最后十分钟,你看到了一个得分的机会,你从防守的位置一直跑到场地的另一端,打进了致胜一球,你一定觉得自豪极了!”
她加上了一句“你一定觉得自豪极了”,因为她希望他能培养内心的自豪感。
一位父亲在耙树叶,他让六岁的女儿詹妮弗过来帮忙把树叶堆起来。当他们干完之后,父亲指着树叶堆说:“一、二、三、四、五、六!半个小时堆了六堆!你怎么能做到这么快的?”晚上,詹妮弗对父亲道了晚安之后,她请求道:“爸爸,你能再跟我说一遍我堆的树叶堆吗?”
称赞的时候要做明确、详尽的描述,这需要一点努力才能做到,但是孩子能从这些信息和赞赏中受益,远比那些对品格的评价要有效得多。
乔治的妈妈在她儿子的吉他上留了这样一张纸条:“你的演奏让我很愉快。”她的儿子看了很高兴,“谢谢你说我是一个多么棒的演奏者。”他把妈妈的感谢解释为对他的称赞。
称赞有时也会使人气馁,这取决于孩子听到称赞之后会怎么想。
琳达十二岁,她的电视游戏达到了三级水平,她的父亲欢呼道:“你真棒!你有完美的协调性!你是个专家级的玩家。”琳达失去了兴趣,走开了。父亲的称赞让她难以继续下去,因为她对自己说:“爸爸认为我是一个出色的玩家,但是我不是专家,我达到第三级是靠运气,如果我再试一次,我甚至连二级都达不到,最好还是趁我领先时退出吧。”如果她的父亲只是简单地说一句“达到一个新的级别一定感觉很棒”可能会好很多。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洗了车,它看上去又像新的一样了。
可能的推论:我的工作做得不错,我的工作受到了赞赏。
(无益的称赞:你是一个天使。)
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祝愿康复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
可能的推论: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无益的称赞:你总是这么体贴。)
有益的称赞:你的诗说到我心里去了。
可能的推论:我很高兴我能写诗。
(无益的称赞:就你的年龄来说,你是个不错的诗人。)
有益的称赞:你做的书架看上去很漂亮。
可能的推论:我很能干。
(无益的称赞:你真是一个好木匠。)
有益的称赞:你的信给我带来巨大的欢乐。
可能的推论:我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
(无益的称赞:你的写作非常优秀。)
有益的称赞:我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可能的推论:我很负责。
(无益的称赞:你比其他人都做得好。)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告诉我我多找了你钱,真的太感谢你了。
可能的推论:我很高兴我是诚实的。
(无益的称赞: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
可能的推论: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无益的称赞:就你的年级来说,你写得不错,当然了,你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这种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的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孩子在内心重复现实的、积极的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
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当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拿一杯果汁来吧,还要拿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抬起头来看着妈妈,既松了口气,又有点怀疑。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边帮她。妈妈并没有说什么严厉的、批评的话,也没有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她说:“我当时想说‘下次小心点’,但是当我看到她善意的沉默,看到她多么感激时,我就什么都没说了。”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当时并不是教训肇事者人品的合适时机,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激烈争吵有一个规律的、可预见的顺序。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父母对此作出无礼侮辱的反应。孩子则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回答。父母再反击,高声恐吓,或者横暴地处罚。
一天早晨,早餐时间,七岁的纳撒尼尔在玩一个空杯子,他的父亲在看报纸。
父亲:你会打碎它的。你总是打碎东西。
纳撒尼尔:不会的,我不会打碎它的。
就在这时,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
父亲:你就大声哭吧。你真是个笨蛋,屋里所有的东西都被你打碎了。
纳撒尼尔:你也是笨蛋,你打碎了妈妈最好的盘子。
父亲:你居然叫你父亲笨蛋?你太没礼貌了!
纳撒尼尔:你也没有礼貌,是你先叫我笨蛋的。
父亲:你不许再说话!马上站起来回你自己的房间去!
纳撒尼尔:来啊!逼我啊!
这种对其权威的直接挑战激怒了父亲,他一把抓住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通。在试图挣脱时,纳撒尼尔把父亲推到了一扇玻璃门上,玻璃碎了,割伤了父亲的手。看到血,纳撒尼尔慌了,他跑了出去,直到深夜才回来。全家人都心烦意乱,那天晚上没有人能睡好觉。
纳撒尼尔是否得到教训以后不再玩空杯子,跟他得到的关于自己和父亲的消极教训比,后者对他更重要一些。问题是,这场战争是必然发生的吗?可以避免吗?或者可以用一种更聪明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事件吗?
看到儿子玩杯子,父亲可以拿走杯子,然后给他一个更适合玩的东西,例如一个球。或者当杯子打碎时,他可以帮助儿子处理玻璃碎片,顺带说一些像“杯子很容易打碎,有没有想过这么小一个杯子居然能弄得这么乱?”之类的话。
这种和气的话会让纳撒尼尔很惊讶,可能会为他闯的祸产生歉意和赎罪心理。在没有呵斥,没有巴掌的情况下,他甚至可能会在心里思考,并自己得出结论:杯子不是用来玩的。
小意外,大价值。从一些小意外里,孩子可以学到很宝贵的教训。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学会分辨什么是仅仅让人不愉快、让人讨厌的事情,什么是悲剧和灾难。许多父母对打碎了一个鸡蛋的反应就像打断了一条腿似的,对窗户被打碎的反应就像心被敲碎了一样。对于一些小事,父母应该这样跟孩子指出来:“你又把手套弄丢了,这很不好,很可惜,不过这不是什么大灾难,只是一个小意外。”
丢失了一只手套不需要发脾气,一件衬衫扯破了,也无需像希腊悲剧里那样让孩子自己动手解决。
相反,发生小意外时,是传授孩子价值观念的好时机。八岁的黛安娜把她戒指上的诞生石弄丢了,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她的父亲看着她,平静而坚定地说:“在我们家,诞生石不是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是心情,任何人都可能弄丢诞生石,但是诞生石可以重新替换。你的感受才是我最关心的。你确实喜欢那个戒指。我希望你能找到合适诞生石。”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它只能导致气愤和憎恨。而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们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他们学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价值,学会怀疑别人,导致人格缺陷。
十一岁的贾斯汀保证给家里洗车,但是他忘了。最后他才想起来,试图做好工作,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没有完成。
父亲:儿子,这车还需要再洗洗,特别是车顶和左边。你什么时候能做?
贾斯汀:我可以今晚洗,爸爸。
父亲:谢谢你。
贾斯汀的父亲并没有批评贾斯汀,而是告诉了他一些事实,语气没有丝毫的不敬和贬低,这让贾斯汀能够完成他的活,而不会对父亲生气。想像一下,如果贾斯汀的父亲批评了他,试图教育他,贾斯汀的反应会有什么不同呢?
父亲:你洗了车了吗?
贾斯汀:洗了,爸爸。
父亲:你确定?
贾斯汀:我确定。
父亲:你居然说你洗了?你就是敷衍了事,你从来都这样。你只想玩,你觉得你能这样过一辈子吗?你要是工作了,还是像这样草率马虎,连一天都干不了。你不负责任,你就是这样的人!
芭芭拉九岁,她妈妈不知道该如何不使用批评去回答女儿。
有一天,芭芭拉从学校回来,激动地抱怨说:“今天什么倒霉的事都让我遇上了。我的书掉进了水坑里,男生不停地作弄我,运动鞋也被人偷了。”她的妈妈没有给予女儿同情,而是劝诫她,批评她:“为什么什么事都让你遇上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你怎么了?”芭芭拉哭了起来。怎么才能让芭芭拉感觉好受点呢?要对她不顺利的一天报以同情的承认:“哦,亲爱的,你这一天一定过得糟糕透了!”
辱骂性的字眼,就像一根根毒箭,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当一个人说“这把椅子很难看”时,这句话对椅子毫无影响,它既不会觉得受辱,也不会觉得尴尬。它还是那样,完全不顾加在它身上的形容词。但是,当孩子被说难看、愚蠢或者笨拙时,这些话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会有反应,厌恶、愤怒、憎恨就这样产生了,报复的幻想出现了,于是就可能发生一些让人不高兴的举止,一些惹麻烦的行为。口头抨击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让孩子和父母都很不愉快。
当一个孩子被说成笨拙时,他的第一个反击可能是:“不,我不笨。”但是,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他可能会相信父母的话,认为自己的确是一个笨拙的人,如果他碰巧绊倒或跌倒,他可能在心里对自己大声说:“你真是笨手笨脚的!”从那个时候起,他可能会避开需要灵活性的事情,因为他确信自己太笨拙了,无法成功。
如果老师或父母不断重复说一个孩子愚蠢,渐渐地,孩子就会相信,他会认为自己的确是愚蠢的,然后就会放弃智力上的努力,认为避免愚蠢的方法就在于避开比赛和竞争。他的安全感依赖于不去努力,他生活的座右铭变成:“如果我不去试,我就不会失败。”
父母对孩子说了很多否定、贬损的话,而没有意识到这些话的伤害和破坏性的后果,这多么让人惊讶啊!举个例子:
“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个麻烦,他什么也不是,从来就是个麻烦。”
“她就像她妈妈一样,固执,随心所欲,我们完全无法控制她。”
“她只知道给我,给我,但是她从来不会满足,不管你给了她多少。”
“那个可爱的小家伙完全占据了我生活的每一分钟,他不需要负责任,我必须像鹰一样地盯着他。”
不幸的是,孩子们会把这些话当真,特别是小孩子,他们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怎样的人。对孩子来说,培养对自己的信心需要听到或者无意中听到对他们的积极评价。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指出孩子的错误比指出他们的正确要容易得多,这很具有讽刺性。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
孩子会急躁,会发怒。我们努力尝试忍耐和理解。不过我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大发脾气,可能是对孩子的房间:“你甚至连住在猪圈里都不配!”说出之后又非常后悔,于是试图道歉:“我不是那个意思,你适合住在猪圈里。”
我们相信忍耐是一种美德,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它要求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假装平静,要求我们言行不一致,要求我们的行为隐藏我们真实的感觉,而不是反应我们的感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忍耐就不是美德。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被教导不要表露自己真正的情感,当我们在严重的混乱中不动声色时,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有些人把这个称作忍耐。
但是孩子从父母那里需要的、感激的是符合心情的反应。他们希望听到反应父母真实心情的言语。
在父母发怒时,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愤慨地说出最有力的谴责:“你不爱我。”这样的话,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也不是不寻常的。“但是我当然爱你!”父母生气地大叫,使得心情和言语不相符,无法让孩子相信。父母在生气的时候是不会感觉到爱的。孩子把“爱”抬出来,把父母送上了被告席的位置,非常聪明地把争吵的焦点从他身上转移到了父母身上。
只有那些同意自己在生气时感觉不到爱的父母才会回应孩子的指责,而不是一味辩解:“现在不是讨论爱的时候,现在讨论的是什么让我这么生气。”
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时代,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愤怒情绪。我们受到的教育让我们对自己的愤怒感到内疚,在表达愤怒时有一种罪恶感。我们相信愤怒是不好的,愤怒并不只是不好的行为,它还是一种重罪。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努力忍耐,事实上,忍得太久,迟早我们必然会爆发出来。我们担心自己的怒气会伤害孩子,所以我们忍着,就像一个潜泳者屏住呼吸一样。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忍耐力都是相当有限的。
愤怒,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是种周期性复发的麻烦。我们可能不喜欢它,但是我们无法忽略它。我们可能很了解它,但是无法阻止它的发生。愤怒发生后的后果和情形都是可以预见的,但是它看上去总是那么突然,意想不到。而且,尽管发怒的时间可能持续的不长,但在当时看来彷佛会没完没了似的。
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们对孩子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哪怕是在打击敌人时都会犹豫一下。我们大喊大叫、辱骂、抨击。当这一切结束时,我们会感到内疚,我们郑重地决定,以后绝不重复这样的行为了。但是,愤怒会无可避免地再次来袭,破坏了我们良好的愿望。我们再一次猛烈攻击那些我们为了其幸福愿意献出生命和财富的人。
而试图不再生气的决心不但没用,甚至更糟糕。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火上加油。愤怒就像飓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不得不承认,而且还要准备好。安宁的家庭,就像希望中的和平的世界,并不是依靠人性中突然的善的改变,而是依靠周密计划的程序,可以在爆发前有系统地减轻紧张情绪。
精神上健康的父母并不是圣人,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并且重视它,他们把愤怒当成一种信息资源,是他们关心孩子的表示。他们的言语和他们的心情一致,他们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下面这件事就说明了一个母亲在释放她的怒气时是如何鼓励合作的,而不是辱骂或羞辱自己的女儿。
简十一岁,一回到家都大叫:“我无法打棒球,我没有衬衣!”她的妈妈可以给女儿一个可行的建议:“穿那件宽松的上衣。”或者,如果希望提供帮助,她可以帮助简找一件衬衣,但是简的妈妈没有这样做,而是决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我很生气,我真的很生气。我给你买了六件棒球衬衣,你不是放错了地方,就是丢了。你的衬衣应该放在你的抽屉里,这样,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就知道该到哪儿找到它们了。”
简的妈妈表达了她的愤怒,但是没有辱骂女儿。她后来说道:“我一次也没有提过去的牢骚,没有翻旧帐,我也没有提到我女儿的名字,我没有说她是没有条理的人,也没有说她不负责任。我只是描述了我的心情,以及以后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不愉快。”
简的妈妈的话帮助简自己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她马上跑到朋友家里以及体育馆的衣帽间去找放错了地方的衬衣。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愤怒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事实上,在某些时刻,不生气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好处,反而给孩子一种漠不关心的感觉,因为那些关心孩子的人很难做到一直不生气。不过这并不说明孩子能经受得住愤怒和暴力,只是说明孩子们能够理解这样的愤怒:“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对于父母来说,愤怒是一种代价很高的情感,为了物有所值,没有益处的话,还是不要随便发怒的好。发怒不应该招来更多话,药物不应该比疾病更糟糕。怒气应该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应该能够使父母得到一定的解脱和轻松,给孩子一些启示,对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有副作用。因此,我们不应该在孩子的朋友面前痛责孩子,这只能让他们的行为变本加厉,从而让我们怒火更盛。我们并不想引起或者延长愤怒、违抗、还击和报复。相反,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理解我们的观点,让阴云消散。
在平静时期,让自己做好应付紧张时刻的准备,应该承认下面的事实:
1, 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发脾气。
2, 我们有权生气,而不必感到内疚或者羞愧。
3, 除了安全考虑,我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觉。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
这些假设应该列入处理愤怒的具体步骤中去。处理激动的情绪的第一步是给它们明确的定义。这可以提醒相关的人改正或者采取预防措施。这样做的第一步是使用人称代词“我”:“我觉得讨厌。”“我觉得被激怒了。”
如果简短的陈述和拉长着的脸并没有起效果,那么采取第二个步骤。在表达时加强愤怒的强度:
“我生气了。”
“我很生气。”
“我非常非常生气。”
“我气极了。”
有时,仅仅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不用解释原因)就能让孩子停止不端行为。但是,有时候,可能需要采取第三个步骤:解释我们生气的原因,说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我们希望的行为。
“当我看到鞋子、袜子、衬衫、运动衫扔到满地都是时,我很生气,生气极了。我真想打开窗户,把这一摊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到大街上去。”
“看到你打你的弟弟,我很生气,心里面像有团火在烧,我绝不允许你再伤害他。”
“看到你们所有的人一吃完晚饭就冲出去看电视,把那些脏兮兮的盘子,油腻腻的锅留给我时,我非常愤慨!气得我简直七窍冒烟!我真想把所有的盘子砸到电视上去!”
“我叫你吃晚饭,而你却不来,我很生气,非常生气,我对自己说:‘我煮了一餐好吃的,希望获得赞赏和感激,而不是失望!’”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父母释放怒气,而不致引起伤害,而且,它甚至可以是一堂重要的课,教会孩子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孩子可能会明白他自己的愤怒也不是什么大的灾难,可以释放出来,而不会伤害任何人。这堂课不仅仅需要父母把怒火表达出来,还需要父母向孩子指出情感表达的可接受的方式,要向他们说明表达愤怒应该采取的安全、可理解的方法。
配偶也会感激不会辱骂的生气方式。一位父亲讲了下面的事:“一天早晨,我正准备出门去工作,我的妻子告诉我,九岁的儿子哈罗德在起居室玩球,又一次打碎了古老壁钟的玻璃。我的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忘了学过的东西,冲他喊道:‘显然你不尊重我们的东西!晚上等我回来,我要好好惩罚你一顿,让你永远不会再在起居室里玩球!’妻子陪我走到门口,没有意识到给丈夫定性评价就像对孩子一样无用而让人恼怒,她对我说:‘噢,你对哈罗德说的话多愚蠢啊!’因为我很爱我的妻子,我强压怒火,回答道:‘我想你是对的。’开始时,我只是对我儿子生气,我的妻子说了我愚蠢之后,我连她也气上了,回到我谈话的老方式上去已经让我感到很内疚了,我不需要她再来重复。如果她对我这样说:‘壁钟玻璃碎了两次,的确让人很生气,我在想我们该怎样帮助哈罗德在以后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样说会有用得多。
梅利莎的父亲就幸运多了,他的妻子懂得如何影响他,而不是激怒他。一天晚上,七岁的梅利莎和他的父母都坐在车里面,他们之间发生了下面一段对话:
梅利莎:皮萨是什么意思?
父亲:皮萨?这是一个意大利词,馅饼的意思。
梅利莎:药房是什么意思?
父亲:药店的另一个说法。
梅利莎:银行是什么意思?
父亲(有点生气了):你知道那个词,那是人们存钱的地方。
梅利莎:白天是如何变成夜晚的?
父亲(很生气了):好家伙,你已经问了好多问题了。当太阳下山后,就没有光了。
梅利莎: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汽车一定走?
妈妈:多有意思的问题啊!你知道吗,这个问题让科学家伤脑筋了几百年,然后他们决定要研究月亮的运动。
梅利莎(激动地):噢!那我要做一个科学家。我要去图书馆,找一本书,它会告诉我关于月亮的所有事情。
梅利莎不再问问题了,这位妈妈明白,不停回答孩子的问题只会鼓励孩子不停地问更多问题,但是她忍住没有向丈夫指出这一点,而是用不再给孩子直接的回答的方法示范了这一点,她帮助孩子找到了孩子自己的方法去满足好奇心。
克里斯的妈妈努力劝阻丈夫不要对孩子吆来喝去,大家来分享一下她的经验:一天晚上,她和丈夫在海边小屋的厨房里享用着美酒,她的丈夫注意到桌子上有一个海滨游泳袋,一件湿的游泳衣,一个沙滩球。他通常的反应是怒火上升,然后冲着孩子咆哮,就像一个军事训练中的军士:“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了?把你的东西收拾好!你太不顾及别人了!你以为我们是什么人?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
但是,这一次,他平静地描述了他看到的东西:“我看到厨房的桌上有一个海滨游泳袋,一件湿的游泳衣,一个沙滩球。”八岁的克里斯从起居室的椅子里跳了起来,喊道:“哦,那一定是我的。”然后他走进厨房,把他的东西收了起来。
克里斯离开后,父亲愉快地对妻子说:“我记住了,它真的有效!”
当孩子烦躁不安时,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他们生气时,只有情感上的安慰,他们才听得进去。
一对兄妹在地下室玩,突然传来什么东西被毁坏的声音,随后就是喊叫声和指责声。六岁的比利从楼梯上来,气得满脸通红,他一上来就脱口叫道:“贝特西把我的堡垒撞翻了。”他的妈妈同情地说:“哦——,那你一定非常生气了。”“我是很生气。”他转过身继续回去玩了。
这是比利的妈妈第一次试着没有卷入孩子们的日常争吵中。她没有问那个最具破坏性的问题:“谁先引起的?”这样就避免了儿子讲述冤情和要求报仇。通过真实地反应儿子内心的情绪,她避免了成为孩子们的法官、检察官、执法人这些不讨好的角色。
在下面的事例中,一位母亲同情的评论使得和平与战争成为一线之隔。九岁的大卫不想去看牙医,他很生气,激怒了他的姐姐蒂娜,她对他说:“噢,大卫,长大点!”大卫更生气了,行为变得更加令人讨厌。
她的妈妈对蒂娜说:“大卫今天很烦,他担心去看牙医。现在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体谅。”就好像变魔法一样,大卫马上安静下来,他去看了牙医,没有再抱怨。妈妈的回应是针对大卫烦躁的心情,而不是他让人讨厌的行为,这使得大卫感到放松多了,因此也就不再那么讨厌了。
在这个小事件里,帮助孩子平息怒气和遭受挫折的两种方法正好形成对照,一种是使怒火更盛,一种是消除怒气。
汤姆和他的朋友吉姆,两个人都才三岁,他们在玩玩具木琴。吉姆的音锤卡住了,生气地哭了起来。他的妈妈警告他说:“你没有理由大哭大闹的,我不会给你修音锤,除非你停止尖叫。”吉姆继续哭闹,于是他的妈妈拿走了玩具。这一下,吉姆大发脾气,场面颇为壮观。
与吉姆的例子形成对照的是,汤姆的音锤也卡住了,他也哭了起来,他的妈妈对他说:“你哭是因为音锤卡住了,我们需要修好它。”哭声停止了。现在,无论什么时候音锤被卡住,汤姆都不会再哭,而是拿过去让妈妈修理。
吉姆的妈妈用的方法是漫骂、威胁、责备和惩罚,而汤姆的妈妈则是指出问题所在,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米里亚姆十二岁,从剧院回来后,心情不佳,很生气:
妈妈:你上去好像不开心。
米里亚姆:我非常生气!我坐得很靠后,根本什么也看不到。
妈妈:怪不得你不高兴,坐得那么靠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米里亚姆:当然没有。而且,有个高个子家伙就坐在我前面。
妈妈:那更是雪上加霜了,一直坐在后面,还有个高个子挡在你前面!那真是够糟了!
米里亚姆:确实够糟。
米里亚姆妈妈的回答中,有帮助的地方是她没有批评米里亚姆,也没有提意见,只是接受女儿的情绪。她并没有问任何无用的问题,例如“你怎么不早点去选一个好一点的位置呢?”或者“你不能请那个高个子跟你换一下座位吗?”她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女儿消除愤怒的情绪。
父母作出直接反映孩子不安情绪的、具有移情作用的回应,表达父母的同情和理解,这对于改变孩子的愤怒情绪是很有效的。
在发完脾气之后,写在纸上的话也可以成为修复受伤情感的有力工具。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我们都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情、想法写下来。
一天晚上,十三岁的特鲁迪大声地怒斥妈妈,指责妈妈进入她的房间,打开她的抽屉,翻看她的日记。当她发现她的怀疑毫无根据时,特鲁迪决定写信向妈妈道歉:
亲爱的妈妈,作为一个讲道德的人,我刚才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我指责妈妈,使妈妈伤心、痛苦。我觉得非常羞愧,非常丢脸。以前我一直对自己感觉良好,可是现在我讨厌自己。我爱您。特鲁迪
特鲁迪的妈妈看到这封短信时很不安,她意识到这件事破坏了特鲁迪心中对自己的积极看法。她找时间写了一封信给特鲁迪,帮助她重新爱自己:
最亲爱的特鲁迪,谢谢你告诉我你的不安和不开心。前几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两个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那并不是灾难。我希望你知道我对你的看法、对你的感情一点也没有改变。我依然把你当成和以前一样可爱的孩子,不过这个孩子有时会感到烦躁、生气。我希望你能明白,能够原谅自己,重新获得对自己的好感。非常爱你的妈妈
这位妈妈向她的女儿保证生气并不会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爱,也不会改变别人对她的爱。她的做法无疑是有益的。
孩子因为父母不听自己的理由而生气,这个时候,他们常常把自己的理由写下来。
一位父亲讲述了下面的事情。在他的家里,孩子们都有兑换券,可以用来买晚上睡觉前的额外时间。一天晚上,十岁的彼得想买一些时间,但是兑换券丢了。他的父亲拒绝兑现一张不存在的兑换券。彼得觉得很失望,生起气来,离开房间时大叫道:“但是你确实把兑换券给了我!”那天晚上,当彼得的父亲回到自己的卧室时,他看到下面的信:
亲爱的爸爸,如果你不让我熬夜,那不公平,因为(1)我们两个都知道你把兑换券给了我。(2)你知道我的桌子是什么样子,我总是我不见东西。(3)你知道我多么渴望使用兑换券。我不希望因为写了这封信而让人讨厌,我只是说出我自己的想法。彼得
当父亲看到这封信时,他意识到彼得提供了一个方法来修补他们之间受损的关系。同时,这也给了他一个机会尝试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只要有机会,就要增强孩子的自尊。于是他写了下面的信:
亲爱的儿子,你的思路很清晰!你的论据也很有说服力!当我读你的信时,我不得不提醒自己,这不是一个大过十岁的年轻人写的。附:兑换券已经放回原处,你自己去找吧。爱你的爸爸
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和信心。与此相反,当我们评定孩子时,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反抗。否定性的定性词语(“懒惰”、“愚蠢”、“卑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这个是很显然的;奇怪的是,一些肯定的词语(“好”、“完美”、“最好”)也可能毫无价值。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正面的、鼓励的。我们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你做那件事做得很努力。”“谢谢你的帮忙。”),但是我们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他们定性。
当麻烦发生时,我们要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即使无法避免的怒火,也可以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所有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当父母用许诺来强调他们说的话的意思时,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
“但是你保证过的!”父母真希望自己没有保证什么,但是后悔已经晚了。
恐吓: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对于孩子来说,恐吓会刺激他们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当孩子被告知:“如果你再做这件事……”时,他听不到“如果你”这三个字,他听到的只是“再做这件事”。有时他会把这句话理解为: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她会失望的。这样的警告——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很合理——不但无用,而且后果更糟糕。孩子肯定会再犯那些让人讨厌的行为。警告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自尊的话,他就会再次违纪,以此向别人展示他不惧怕任何挑战。
奥利弗五岁,不停地向起居室的窗户玻璃上扔球,多次警告依然无效。最后他的父亲说:“如果你再把球扔到窗户上,我会把你打得眼冒金星,我保证。”一分钟之后,一阵玻璃碎裂的声音告诉奥利弗的父亲他警告的后果:球最后一次扔在了玻璃上。在这一系列的威胁、保证以及不端行为之后,后果很容易想像。下面的事件正好相反,处理不端行为时并没有诉诸威胁,让我们看看效果如何。
七岁的彼得用玩具枪向他的弟弟射击。他的妈妈说:“不要朝弟弟射击,要朝靶子射击。”彼得再一次向他的弟弟射击,他的妈妈把枪拿走,对彼得说:“人不是用来射击的。”
同样会自取其害的方法是明确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或不再做某事,那么他会得到某种奖赏:
“如果你对你弟弟好,我会带你去看电影。”
“如果你不再尿床,圣诞节我会送你一辆自行车。”
“如果你学会这首诗,我会带你去航海。”
这种“如果……那么”的方法可能偶尔会激励孩子为了眼前的目标努力,但是很少会鼓励孩子一直努力下去,甚至从来不会。我们的每一句话传达给孩子的信息都是对他们能不能变好的能力的怀疑。“如果你学会这首诗”,意思是说“我们不确定你能”。“如果你不再尿床”意思是,“我们认为你能控制自己,但是你却不想。”
对于这种用来贿赂的奖赏还有几个道德上的反对理由。有些孩子会故意犯错,好让父母为了让他们变好而提供奖赏。这样的推理可能会很快导致讨价还价和勒索,甚至为了让你跟他的“好的”行为交换,他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会日益增长。有些父母已经习惯了孩子这样的要求,以至在购物旅行结束时,不敢不给孩子带礼物就回家。孩子迎接他们时说的不是问候“哈罗”,而是“你给我带了什么?”
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个惊喜,如果代表承认和感激,这样的奖赏才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
许诺:为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会给每个人带来焦虑
既不能给孩子许诺,也不能要求孩子做出许诺。为什么要禁止许诺呢?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当父母用许诺来强调他们说的话的意思时,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许诺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孩子得到许诺要去动物园玩,她会认为是这样承诺的:那天不会下雨,车子会在车库里,她不会生病。但是,因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意外,如果发生意外,孩子就会觉得受到欺骗,会认为父母不能信任。相信父母们都很熟悉这句不留情面的抱怨“但是你保证过的!”父母真希望自己没有保证什么,但是后悔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