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唱好广州!【转给所有爱广州的人们】怀旧广州!【大量广州老照片&视频】

52403551谈天说地


原标题[转给MW热衷地域人士看]轉載香港《明周》的文章





唱好廣州 身份迷失 重尋源流

廣東人一向被北方人稱為「南蠻」,廣東人袁崇煥為明朝捍缳江山,崇禎皇帝稱他為「蠻子」,今天仍有不少人指 廣東為「文化沙漠」,有國內著名學者指「廣州文化不如北京、上海之大氣」,又指廣州存在「那種根深蒂固的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實際上,人們(包括外省人 和廣東人自己)對廣東或者廣州的偏見,似乎才是真正根深蒂固的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

[ 本帖最后由 nicoleBB 于 2011-3-8 22:09 编辑 ]
2010/05/28
全部回帖
blackholeblackhole沙发
nicoleBB:
谢谢捧场!高基,哈哈,好熟悉的地名,唔系呢边住开的都无几个知道系边喇,衣家讲西门口广场就有人知。
查看原文
虽然父母出身西关,但由于我成长于河南,对河北的路不太熟悉。
记得小时候出街叫“出广州”,人地话:你都是住广州喔。好笑。河南是乡下啊嘛

[ 本帖最后由 blackhole 于 2011-2-23 22:59 编辑 ]
2011/02/23回复
blackhole:
我无靠外地人。其实如果外地人翻晒乡下,我想广州可能会先瘫痪一阵子,但慢慢会恢复原来的样子。原先外地人的工作慢慢会有本地人做,另外由于需求减少,供需关系会得到平衡。起码广州少了很多骗子。广州人吵架占下风,是因为讲不出那些人身攻击的话。
查看原文
我地唔讲呢D好唔好?
无视果几只人参公鸡啦。
2011/02/23回复
mjymjy4楼
blackhole:
虽然父母出身西关,但由于我成长于河南,对河北的路不太熟悉。记得小时候出街叫“出广州”,人地话:你都是住广州喔。好笑。河南是乡下啊嘛[ 本帖最后由 blackhole 于 2011-2-23 22:59 编辑 ]
查看原文
我记得广州一直有分河南、河北,以珠江为界,通常到海珠区那边就叫过河南。
2011/02/23回复
越秀商业史话

民国时期,自孙中山号召“振兴中华”、“振兴实业”起,给广州的商业发展拓展了道路;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陈济棠主粤时期,广州的商业远胜从前。这也因为30年代初乃美国金融风暴致经济大衰退的时期,影响到大批华侨回广州投资办实业,遂令广州商业发展到一个高峰。
  此时,越秀地区的商业仍占广州市商业的大部分;在越秀地区经营商业的实业家有着敢为人先、务实创新、开放兼容的精神。虽然城墙拆掉了,但老城区商业的繁荣风光不减。虽然广州市已增加了西关的商业区,河南大基头等马路也有较多的商铺,但越秀地区的双门底——惠爱路的丁字型商业区、西濠口——长堤的一字长蛇阵似的商业区、东堤——大沙头商业区、龟岗——庙前街商业区,以及高第街(丝绸、布匹、鞋帽)、一德路(京果、海味)、中华中路(今解放中路,故衣业)、濠畔街(皮革、乐器)、状元坊(广绣戏服)、大新路(牙雕、玉器)、大德路(五金)、泰康路(山货、竹器、草席)、昌兴街(洋服)、孚通街(蚊帐)、文德路(古旧书籍、古玩)等20余条专业街,还有众多著名商号,仍然吸引着众多海内外人士(详见《越秀商业街》、《越秀商业老字号》)。据20世纪末出版的新方志记载,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秀地区范围有1.2万多家商店。
2011/02/23回复
民国时,越秀地区的饮食业更是声誉鹊起,酒楼、茶楼、茶室各有精彩,西餐业的兴旺,多姿彩的名菜、点心及小食,扬起了“食在广州”的美誉,风靡海内外。
越秀地区饮食业界有“酒楼王”陈福畴、“茶楼王”谭新义、谭晴波,以及谭杰南、江能、区祺等众多经营明星,名厨师有钟流、邱生、吴銮、黄配坤、庞溢、区焰、梁贤、梁瑞、殷耀等,名点心师有禤东凌、李应、区标、余大苏等“四大天王”。他们在经营上大有创新,在菜式、点心制作上也迭出新招,令广州的饮食业雄踞全国大城市的前列。
2011/02/23回复
有4家位于越秀地区:巧心、德心均在惠福西路,和心在仁济西路,怡心在海珠南路(后迁西关十八甫)。20世纪二三十年代,越秀地区还有占元阁(原位于今中山五路,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华北饭店)、云来阁(原位于中山四路儿童公园对面)两家名茶楼,故当代人说起原越秀区范围的名茶楼时,有“二阁三心九条鱼(如)”之说。还有民国时毛**曾与柳**茶叙过的妙奇香茶楼,更令新中国成立后为越秀地区增添光彩。如果加上原东山区范围著名的襟江(后改澄江)、云香等茶楼,抗战胜利后创业的新陶芳等茶楼,以及众多小茶楼,越秀地区在民国时的茶楼、酒楼就有百多家了。
2011/02/23回复
甜品业 甜品小食多是广州的特色。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越秀地区更是甜品店众多,其中不少是有特色的店铺。也有沿街挑担叫卖的小贩,深夜长街响起“芝麻糊——绿豆沙——”的叫声,至今仍留在七八十岁老人的脑中。

  当时最普遍的甜品小食除芝麻糊、绿豆沙外,还有杏仁糊(习惯叫杏仁茶)、番薯糖水,稍高档的有龟苓膏、炖鸡蛋、桑寄生蛋茶、麻蓉汤圆,高档的有双皮奶、姜撞奶等牛奶甜品。

  长堤西濠口泳陶然甜品店的老板陈锦是老行尊,他是南海大沥人,在广州开有6家甜品店。他的管理办法是:专心业务,亲力亲为;用人唯贤,稳扎稳打;统一大批进货分发使用;市情旺淡各店互相调剂。

  回民萨汉强开创的萨棠记甜品店是出名的字号,分别在惠爱路(今中山路)、永汉路(今北京路)等地开有多间,门面装修格局一致,店内全用厢座不设散座。该店出售独具特色的食品,一是豆浆,二是蛋糕仔(小蛋糕)。当时市内甜品店只有卖豆腐花,未有出售豆浆,萨汉强首先打出“营养豆浆”招牌,出售的甜豆浆顿时大有吸引力。而用特制铁模具烘制的蛋糕仔,一毫十件,价廉物美,老少咸宜,一推出果然大受欢迎,从此萨棠记之名红火了数十年。

  自设牧物于河南宝岗的刘国英,在一德路玉子巷开设的南方牛奶公司,晨早派奶上门打下基础后,在南关(今北京南路)设门市部,出售甜牛奶、炖奶等甜品,店内全涂乳白色,只设卡位不设散座,并用收银机,大得白领人士的青睐,生意大盛。不久后又在财厅前昌兴街再开分店,除售甜牛奶、炖奶外,兼售牛奶麦片等甜品,以及面包、蛋糕等食品,生意亦好。

  罗明在惠福路开设的岭南牛奶公司,也是知名的牛奶公司,他们采用自行车派奶,车两旁挂满牛奶樽的帆布袋上书“岭南牛奶公司”,大起宣传作用。

  随着牛奶逐渐普及,不少甜品店也推出新款牛奶甜品,如窝蛋奶、奶莲(加进松化莲子)、凤凰奶糊、莲蓉奶露、谷古奶、咖啡奶等。

  一个城市内甜品店供应品种之多,广州可说是“世界之最”,越秀地区则是全市中的典型。当然,当代人怕血糖高、三脂高,对甜品已无昔日那么大的兴趣,但历史上甜品业为“食在广州”的扬名,也曾作出贡献。
2011/02/23回复
在网上只能找到很小的惠如楼的图片了。
2011/02/23回复
致美斋老店
2011/02/23回复
广州因为大拆大建而消逝的老字号
2011/02/23回复
西关小吃

[ 本帖最后由 nicoleBB 于 2011-2-23 23:18 编辑 ]
2011/02/23回复
N老师介绍广州的饮食历史文化好详细啊!又俾我地重新认识左广州。亦同时俾我发现自己一直闹广州,对广州的变化诸多不满,其实心底里最爱的仍然是广州,呢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最爱的仍然是广州人,我的街坊。。。
2011/02/23回复
咁多西关美食,全部都系我至爱,双皮奶牛杂仲有姜醋,哇,听日先食呢三样
2011/02/23回复
clairenclairen15楼
好多旧时的回忆。我同老公都系土著。我地一直都系同女儿讲白话。系酒楼服务员同我讲普通话,我都会继续用白话。广州的文化要靠我地延续
2011/02/23回复
果二、三条粉肠心里唔平衡,成日都系借题发挥、唔放过任何机会踩广州同广州人架啦,咪由得依几条粉肠系度自淫自乐自说自话啰,你睬佢做乜鬼嘢呀,悭翻啖气暖下自己个胃好过啦。
其实依挺人都好可怜,背井离乡系依度揾食,又夜郎自大溶入唔倒依个城市,内心深处极度阴暗同自卑,分分钟都会精神分裂架,真系要避开佢地先避火烛车啊,so,无论佢地如何尖酸刻薄闹广州人唱衰广州,都唔好回佢地噶贴,咪当系只癫狗系度吠啰。
怪唔知得成日都听人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啦。。。v69
2011/02/24回复
猜你喜欢

求介紹廣醫三院中醫科哪位醫生睇不孕醫術高明

香港東方日報今日港聞--穗婦直通車產女

生孩子那些事~廣藥附一醫院(原鐵路醫院)順産紀實,寶寶提前17天髮動,超詳細哦。

和家婆分開住,你會主動打電話給她嗎?

说说最近发生的几件小事(364楼转广州日报的几点建议:)

更新断夜奶经验---分享廣醫二院生仔經驗&凑仔经验

热点推荐

从120分到75分 孩子遇挫不想继续上学

盈香乐园一日游 娃把机动游戏刷了一遍

儿女不在身边 爸妈被江湖郎中骗买神药

永旺均一人气爆棚!10-30元买疯了!

到盈香玩机动啊

我的广州塔广场见闻

分享旅游#五台山

高州笔架山

铁定出游,已出去程票:广州--重庆,2026.1

广州塔下百事可乐快闪店

天河城全运会新展

打卡广州国际媒体港超巨型全运会吉祥物

有看番禺房子的么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