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我家小帅哥在美国的成长经历

85797304家有中学生

全部回帖
寂静的声音:
我刚回广州探望父母,才回来洛杉矶。在广州的最后两天,终于还是病倒了,感冒,发烧,怕传染给年迈的父母,根本不敢回去和他们住。普遍的说法是出国的时间越长,回去适应的能力越低。果真如此。随便回应一下这位妈妈的一些想法吧。任何一个人回想以前学过的东西,似乎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的都很少。无论是在中国或者美国受教育,这个似乎不能成为送孩子出国读书的理由。其实就我个人的比较而言,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很难说谁比谁更好。那些生活中没能应用的知识,其实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这个远远超出实用的范畴。用一个牵强的比较,比如你平时哪里需要百米冲刺,快步走就可以了,孩子就没有必要上体育课了。。  哈哈, 我知道我这么来反驳你可能有点不讲道理,只是,你这么想想可以,千万别让孩子也这么想,否则他就大条道理不好好学习了。 或者,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问你,比尔盖茨大学都停学了,不是也混得不错么,看来我也没有必要学习了。你怎么回答?
查看原文
很用心的爸爸,也是难得的好贴!

我家也是男孩,我是妈妈,很不幸的我也在重复你LP对帅哥的言辞,请问你认为孩子妈妈应该用什么话代替:
“如果你再。。。我就不喜欢你了,”
“妈妈不喜欢(讨厌)。。。样的孩子”。........

或者,你认为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实情是国内确实大多母亲在担负着养和教的责任。

期待楼主更多的分享。

2012/06/04回复
再顶一顶
2012/06/05回复
各个小朋友天生秉性各不相同,难得爸爸如此用心,希望楼主继续,进来多交流心得,俾我哋D后者多多学习。。。继续支持。。。
2012/06/07回复
zealtazealta264楼
下次回家得把我小外甥拍下来
2012/06/08回复
zealtazealta265楼
下次回家得把我小外甥拍下来
2012/06/08回复
寂静的声音:
前言:上妈妈网实在是很偶然的事情,一个朋友在妈妈网上发表了一篇很牛的贴,我就进来看看。也是这个朋友鼓动我做美国代购,想不出来怎么推广自己的店铺,就想到了妈妈网。一个大老爷们掉进了花丛中,同时也发现,国内还是妈妈承担着照顾和教育孩子的一切事务。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孙云晓的一些文章,比如《男孩危机》,《拯救男孩》,当男孩不像男孩的时候,女孩也就不能当小鸟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在我看来,最大的缺点是孩子没有了一个最应该崇拜,最容易接触到的榜样。因为工作的原因,白天我在家的时间比较多,因此教育孩子的甜蜜重担自然而然的落到我肩上。从今天起,我把我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不知道能否对各位妈妈有所帮助?也把这些文章写给我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先别生气,其实,孩子所有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先晒晒我家小帅哥的pp。孩子98年8月28日出生,虽然属虎,但是性格模样都很秀气。满月的时候,很可爱呢。六个月。这是我给孩子拍照的最得意作品。妈妈抱着他,1999年春节摄于在越秀山。我的家人。我和儿子打赌,10个同时看到我们俩的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不说他比老爸帅的,我就买他一辆自行车。哈哈,到目前我还没有输过。美国加州,Santa Monica 海滩。比较新的照片-2009年 温哥华之旅 家庭合照
查看原文
记录下成长的历史,真的很有意义,
2012/06/08回复
幸福的家庭哦。
2012/06/08回复
天天宝贝:
很用心的爸爸,也是难得的好贴! 我家也是男孩,我是妈妈,很不幸的我也在重复你LP对帅哥的言辞,请问你认为孩子妈妈应该用什么话代替:“如果你再。。。我就不喜欢你了,”“妈妈不喜欢(讨厌)。。。样的孩子”。........ 或者,你认为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实情是国内确实大多母亲在担负着养和教的责任。 期待楼主更多的分享。  
查看原文
你这问题我实在不敢回答,太广泛拉.

妈妈一般都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比较容易随口说出漫无边际的恐吓说话,往往对孩子的惩罚很随意,也很轻易就更改,孩子会无所适从。

美国这面放假早,孩子放假已经一个星期了。每天练习完打鼓,看看中文,写写日记,他就可以自己支配时间,一天有5到6个小时对着电脑玩,昨天孩子他娘下班回来,发现孩子没写日记,就嚷嚷着明天不让他玩电脑,然后看孩子几天没去游泳,想让他活动活动,就带着孩子跑步,忽然就改变主意,说如果你跟我一起跑步,她绕着社区跑3圈,孩子跑4圈,明天他就可以继续玩电脑。

跑完之后,她回来和我说,要是觉得孩子说谎怎么办?

原来母子俩一起跑,孩子一溜烟就跑开了,再也没了踪影,她跑完3圈,孩子也出现了。她觉得可疑,就质问孩子跑够4圈没有,孩子坚决说自己跑了。她对我说,孩子多跑1圈,至少应该从后面再赶上她一次才对,可以并没有。
听完她说,我有点苦笑不得。这件事情从开始就不对。这种带着要挟的要求,本来就不好,(如果你不这样,我就不让你最喜欢做的事情!)

妈妈和孩子之间,很多时候是要被孩子欺负,体能没孩子好,对于电脑,游戏之类的,在孩子看来妈妈都是很笨的,所以妈妈没有那种父亲的绝对的权威性,所以妈妈比较容易使用自己的权力来维护这种权威。
生活中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如果妈妈比较开朗一些,很欣然接受孩子很多事情比自己强,反而和孩子相处的融洽一些,往往可以利用这点,让孩子多承担一些责任,例如上街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拿东西:你比妈妈的力气大,帮帮妈妈啦,妈妈好累了。孩子这个时候总是很乐意做,至少他会觉得自己不是那个总是需要被照顾的人。

在上班,先偷偷写这些吧。
2012/06/28回复
寂静的声音:
你这问题我实在不敢回答,太广泛拉.妈妈一般都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比较容易随口说出漫无边际的恐吓说话,往往对孩子的惩罚很随意,也很轻易就更改,孩子会无所适从。 美国这面放假早,孩子放假已经一个星期了。每天练习完打鼓,看看中文,写写日记,他就可以自己支配时间,一天有5到6个小时对着电脑玩,昨天孩子他娘下班回来,发现孩子没写日记,就嚷嚷着明天不让他玩电脑,然后看孩子几天没去游泳,想让他活动活动,就带着孩子跑步,忽然就改变主意,说如果你跟我一起跑步,她绕着社区跑3圈,孩子跑4圈,明天他就可以继续玩电脑。跑完之后,她回来和我说,要是觉得孩子说谎怎么办?原来母子俩一起跑,孩子一溜烟就跑开了,再也没了踪影,她跑完3圈,孩子也出现了。她觉得可疑,就质问孩子跑够4圈没有,孩子坚决说自己跑了。她对我说,孩子多跑1圈,至少应该从后面再赶上她一次才对,可以并没有。听完她说,我有点苦笑不得。这件事情从开始就不对。这种带着要挟的要求,本来就不好,(如果你不这样,我就不让你最喜欢做的事情!)妈妈和孩子之间,很多时候是要被孩子欺负,体能没孩子好,对于电脑,游戏之类的,在孩子看来妈妈都是很笨的,所以妈妈没有那种父亲的绝对的权威性,所以妈妈比较容易使用自己的权力来维护这种权威。生活中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如果妈妈比较开朗一些,很欣然接受孩子很多事情比自己强,反而和孩子相处的融洽一些,往往可以利用这点,让孩子多承担一些责任,例如上街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拿东西:你比妈妈的力气大,帮帮妈妈啦,妈妈好累了。孩子这个时候总是很乐意做,至少他会觉得自己不是那个总是需要被照顾的人。在上班,先偷偷写这些吧。
查看原文
谢谢你的回复!

我这些天也在摸索,如楼主说的承认自己某方面确实比他笨,我和儿子一起报了游泳班
儿子已经会游了,结果他就讲:妈妈你怎么还不会游啊,我来教你吧!

嘿嘿,争取以后少用自己的权威!先修炼自己!
2012/06/29回复
加油!加油!期待!
2012/07/26回复
转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一篇文章。
Paul Tough


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美国的家长们正在经历一个分外焦虑的时期。现如今,在这个国家的各大城市,生活富足的家长之间争抢心仪幼儿园学位的竞争几乎到了角斗般的地步。最近,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两名经济学家把这种在早期学业成就方面的竞争称作“幼儿竞争”(Rug Rat Race)。每一年,这种竞争似乎都比前一年开始得更早,程度也越来越激烈。

家长的这种焦虑从根本上说源自所谓的认知假设这一观念。它鲜少被人宣扬,却是一个人们普遍持有的观念,那就是:如今要在美国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取决于认知技能(即智商测试所测验的那种智力),而培养这些技能的最佳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多练习、尽可能早地开始练习。

这种认知假设显然是有一些勉强之处的。它所描述的世界让人信以为是线型的,是有投入就有产出的这样一种明确的情况:家中的书少则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差;家长寡言少语,那么孩子的词汇量就少;你三岁孩子做过的数学作业越多,读小学时的数学成绩就越好。然而,过去十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经济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等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开始提出了一些证据,对认知假设背后的前提提出了质疑。

Charles Gullung


美国的儿童,特别是那些在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用面对失败。

他们认为,在孩子的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我们在孩子人生的早期阶段往他们的脑袋中塞进了多少信息,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培养一系列截然不同的特质,它们包括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经济学家们把这些特质称为非认知技能,心理学家称其为人格特征,而我们其他普通民众通常都认为这就是性格。

如果说有人处于这一跨学科新网络的中心的话,那就是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了。他是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一名经济学家,曾在2000年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近些年,赫克曼一直定期召集仅限受邀者参加的经济学家与心理学家会议,这些会议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涉及同样的问题:哪些技能与特质能够带来成功?它们在儿童期是如何形成的?何种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儿童做得更好?

赫克曼职业领域的这一转变源于他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承担的一项有关普通教育发展项目(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其“GED”的名称更为人熟知)的研究。当时,该项目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高中退学学生欢迎的用以获得一份等同高中毕业文凭的证书的方式。GED的发展以认知假设的某个版本为基础,以认为学校培养的以及高中文凭认证的就是认知技能的观念为基础。如果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已经具备从高中毕业的知识与头脑,那么依据这种逻辑,他就不必把时间浪费在实实在在读完高中上。他可以参加一项检验那些知识和技能的考试,通过考试的话,国家会认证他是一个合法的高中毕业生,与其他高中毕业生一样做好了准备继续读大学或者在中学毕业后从事其他职业。

赫克曼希望更细致地研究这一观念,因此他对几个有关学生表现的国家级大型数据库进行了分析。他发现,GED背后的前提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是有依据的。从成绩测验的得分来看,获GED证书的学生完全与高中毕业生一样聪明。然而,赫克曼在进一步研究他们的高等教育历程时发现,获GED证书的学生与高中毕业生的情况差异很大。他发现,在22岁时,获GED证书的学生只有3%的人被四年制大学录取或是修完了中学毕业后的某种学位,而高中毕业生的这一比例为46%。实际上,赫克曼还发现,在考虑到各种各样的重要的未来成就时,例如年收入、失业率、离婚率以及使用非法毒品等方面,获GED证书的学生的表现与高中退学学生是一致的,尽管他们额外获得了这个据信是比较宝贵的证书,而且他们的才智平均要比高中退学学生高出很多。

这些研究结果向赫克曼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关于智力的问题。与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过去他一直认为认知技能是个决定一个人未来生活状况的最可靠的因素。然而,现在他发现了这样一群人──GED文凭持有者,尽管他们的考试成绩不错,但这似乎对他们的最终成就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根据赫克曼的结论,这其中缺失的正是让高中毕业生完成学业的那种心理特质,或者说是非认知技能。

那么,家长能够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的孩子培养诸如积极性和毅力这样的技能呢?实际情况是,在事关非认知技能时,有关认知假设的传统做法──更早开始练习更多地练习──就行不通了。孩子们不会因为多花了一些时间就变得擅长于克服失望情绪,他们也不会因为没有在足够早的时候开始进行好奇心练习就会在这方面落后于其他孩子。

反之,若要帮助孩子培养非认知技能(也就是说塑造他们的性格),家长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或许就是什么都不做。家长要少干预一些,要让孩子们独自面对一些困境,任由他们摔倒、无人扶持。现如今,你要是和一些教学质量优异的高中的老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谈话,就会发现这是他们最大的担忧:学生们在家中和学校受到过度保护,不会遭遇困境,因此他们从未培养出克服实际挫折的关键能力,相应地也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坚毅的性格。

美国的儿童,特别是那些在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用面对失败。当然,他们同样也学习刻苦,常常也会承受很多压力。但是,实际上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更顺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能够不用面临任何重大挑战就顺利从大学毕业。话说回来,如果赫克曼的这项新研究正确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些孩子的学校、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可能都会因为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多奋斗的机会而给他们帮倒忙。克服困境是塑造性格之要素,而性格是比智商还重要的造就真正的和长远的成功的要素。

(选自保罗·塔夫(Paul Tough)的《孩子们如何获得成功:勇气、好奇心与性格的潜藏力量》(How Children Succeed: Grit, Curiosity 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一书。该书刚刚由霍顿·米夫林·哈考特集团(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出版。)
2012/09/27回复
前言:

上妈妈网实在是很偶然的事情,一个朋友在妈妈网上发表了一篇很牛的贴,我就进来看看。也是这个朋友 ...
确实很帅,鉴定完毕!
2012/09/28回复
等更新,楼主快快更新!
2012/09/28回复
julia0909julia0909274楼
阳光、健康,嗯,像个小男子汉!
2012/09/29回复
赚分走人~~~~~~~~~~~~~~~~~~~~
2012/11/12回复
lee7259lee7259276楼
路过。。。。。。。。。。。
2012/11/13回复
lee7259lee7259277楼
路过。。。。。。。。。。。
2012/11/13回复
getgoldengetgolden278楼
好,继续继续
2013/03/11回复
留印,继续关注。期待……
2013/03/12回复
mixuremixure280楼
占位,学习这位细心的爸爸!
2013/04/10回复
猜你喜欢

每个人都是天才:不要强迫一条鱼去爬树

男孩调皮怎么教育?对男孩太强硬的管教别后悔!!

托管班里的故事(一)

【分享】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个个都说单亲妈妈很苦,我想问问单亲以妈到底有多苦?

孩子,对不起,可是我该怎么办呢?己经更新了,楼主有话说喔

热点推荐

广州中小学暑假时间公布后 家长吵翻了!

友谊淘金服装特卖场大降价!最低1折

99%的人都不知道 这个惠州海岛渔村有多美

打卡四大楼之岳阳楼 遇上长沙暴雨有惊无险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远景路食烤肉踩大雷了!热到爆炸

动手能力一级棒 带娃做巧克力玛芬蛋糕

流花中心一号馆叹茶 出品没有惊喜

装过两套房的实战经验:预算这么做

没签劳动合同 员工仲裁要求双倍工资

偶然路过的猫咖 猫猫真的很可爱

每周一次提升免疫力 灵芝猪骨鸡爪煲汤

佛山亚洲艺术公园拍荷花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