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从女儿被打思考真不知如何教育

1103488幼儿园早教

上星期去参加某早教机构的非洲音乐会,由于很多小孩参加,现场有点乱。有些游戏我都没让女儿去玩,只是在后来跳舞的时候让她去玩玩,她很高兴的又唱又跳(她一岁二个月),走到老师前面,这时老师正拉又一个女孩(应该有二岁多三岁了),可能人多,老师要指挥秩序吧,松开了手,我女儿走了过去,这时那个女孩又要挤进出,我看到后已经拉开了我女儿,但那女孩一手就打在我女儿脸上,当场就大哭了,老师见到后就说那女孩打人不对,要说对不起,但她不愿意,本来小孩就这样也没什么,最气的是她的妈妈,还笑嘻嘻的说,不要这样啦,看我一边哄女儿一边看着她,才很不愿意的说一句对不起,我哄女儿:没事,姐姐跟你玩一下。其实当时我心里很气。后来我又看到那女孩,在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只要是她想玩,就会打人,她MM也是见怪不怪的,还鼓励她去玩。

我想,这样一个MM,本来这样的家教,还上早教有什么用?从她的语气中我知道她是买了课程的。我认为小朋友最好的早教是从家里出发,有好的家教才去谈什么早期教育吧。

但我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女儿不自私了。
2011/01/22
全部回帖
慧MM慧MM沙发
有类似苦恼的父母找找原因吧,百分百是父母造成的。每个孩子成长过程都差不多的,找不到原因是因为你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罢了。

一、成长发育的一些因素导致打人
1.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2.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3.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4.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5.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打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6.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二、身体、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打人
1.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打人就比较多。
2.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三、父母的态度也决定着宝宝的行为
1.对宝宝冷漠、经常拒绝他的要求、无视宝宝表现出的“暴力”冲动,这样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性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挫伤宝宝的需要,在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种子;
也有的父母过于严厉,靠体罚来约束宝宝,更让他懂得了如何才能伤害他人;
或者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宝宝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甚至觉得被宝宝打不算大事,一味纵容宝宝,使宝宝形成了打人习惯。
2.家庭成员间发生分歧时互相攻击、哭叫、打闹、吵架也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宝宝树立正确的榜样。

那么,宝宝打人后怎么办呢?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要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要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要严肃地告诉他打人是不可以的,孩子会懂得不可以的含义,出现孩子打人情况时,可以有一些惩罚措施,例如告诉孩子因为打人别人不再理他,可以5-10分钟不理他,但不要大声训斥或打骂孩子,孩子打人时也不要笑或作出夸张的动作,以免孩子误认为好玩儿而强化其行为。
   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如果宝宝能表达,就要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第三,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宝宝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第四,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第五,为宝宝提供非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果明知宝宝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宝宝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宝宝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宝宝;让宝宝独立做事情,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宝宝的心扉,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帮助他成长。
   第六,平时多关注宝宝的需求,一是要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红字部分是亲身感受到这样的小孩,他们的父母素质都很高的,很重视教育的,但是很喜欢逗小孩,惹小孩使用打人招数来玩。或者爱有事无事不知轻重捏小孩脸蛋或身体等等。

[ 本帖最后由 慧MM 于 2011-1-25 00:00 编辑 ]
2011/01/24回复
糖沁糖沁板凳
小小芝麻08:
LZ的心情我能理解,因为几乎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然也包括我的女儿,以前看到女儿被男孩打自己又来不及挡的时候,是非常心疼的。但LZ的教育方式我并不认同,因为宽容并不是这样子的,也并不应该教育孩子被别人打的时候不还手,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样子的孩子肯定会很吃亏的。在金X贝上课时,我女儿也曾被男孩子打,我告诉她,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况,你就大声说:“请不要打我!”如果打人方还是继续的话,我是支持孩子还手的。还有一点,孩子打人的确是一种不太好的表达方式,但其实孩子的本质是无邪的,他的打人只是他认为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坏的。孩子没有错,错只在大人。LZ看上去好像很宽容,教育孩子哪被挨打了,也不要还手,但LZ的贴上却表达出非常不满。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千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我们不能保证任何一个人都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子的,孩子也是,有时让孩子受些挫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还有一点,被打的孩子是孩子,打人的孩子也是孩子,LZ一直说要教育孩子宽容,倒不如宽容一点看待这个打人的孩子和他的妈妈。真的抱歉,可能我的回贴让您不愉快了。
查看原文
认同
2011/01/25回复
糖沁糖沁4楼
小小芝麻08:
对了,还有一点,打人并不代表没家教。很多很有家教的成年人,他们小时候也和小伙伴打过架。还是那句话:孩子没有错,错只在父母。
查看原文
认同
2011/01/25回复
慧MM:
有类似苦恼的父母找找原因吧,百分百是父母造成的。每个孩子成长过程都差不多的,找不到原因是因为你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罢了。一、成长发育的一些因素导致打人1.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2.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3.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4.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5.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打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6.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二、身体、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打人1.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打人就比较多。2.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三、父母的态度也决定着宝宝的行为1.对宝宝冷漠、经常拒绝他的要求、无视宝宝表现出的“暴力”冲动,这样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性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挫伤宝宝的需要,在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种子;也有的父母过于严厉,靠体罚来约束宝宝,更让他懂得了如何才能伤害他人;或者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宝宝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甚至觉得被宝宝打不算大事,一味纵容宝宝,使宝宝形成了打人习惯。2.家庭成员间发生分歧时互相攻击、哭叫、打闹、吵架也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宝宝树立正确的榜样。那么,宝宝打人后怎么办呢?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要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要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要严肃地告诉他打人是不可以的,孩子会懂得不可以的含义,出现孩子打人情况时,可以有一些惩罚措施,例如告诉孩子因为打人别人不再理他,可以5-10分钟不理他,但不要大声训斥或打骂孩子,孩子打人时也不要笑或作出夸张的动作,以免孩子误认为好玩儿而强化其行为。   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如果宝宝能表达,就要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第三,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宝宝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第四,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第五,为宝宝提供非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果明知宝宝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宝宝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宝宝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宝宝;让宝宝独立做事情,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宝宝的心扉,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帮助他成长。   第六,平时多关注宝宝的需求,一是要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红字部分是亲身感受到这样的小孩,他们的父母素质都很高的,很重视教育的,但是很喜欢逗小孩,惹小孩使用打人招数来玩。或者爱有事无事不知轻重捏小孩脸蛋或身体等等。[ 本帖最后由 慧MM 于 2011-1-25 00:00 编辑 ]
查看原文
认真拜读
2011/01/25回复
我的孩子被人打过也打过人。小孩子打架有什么奇怪的,楼主不用太计较!否则,以后连幼儿园、小学都可以不用去上了。

[ 本帖最后由 hurricane 于 2011-1-25 11:57 编辑 ]
2011/01/25回复
最早我也像楼主般生气,认为对方父母应该道歉。可是我的孩子看到我的反应,就哭得更厉害,而且还跑去回打对方。我觉得这样毫无必要,回让孩子太娇气,而且睚眦必报,所以后来就再也没有这样做了。只是教他一些格当的方法,告诉他,自己不要打人,但也不要被人打。

[ 本帖最后由 hurricane 于 2011-1-25 11:58 编辑 ]
2011/01/25回复
我老公这样教女儿:你不要先欺负别人,但如果有人敢欺负你,你不要怕,马上给我还手,重重的还手!如果别人想要你的命,你也不要怕,给我狠狠的打,打死最好!你是正当防卫,无罪的.
2011/01/25回复
我家姑娘从小都胆小,我都教她还手的,但始终还是很林善。
2011/01/25回复
作为家长,孩子被别人打,肯定心里难受,打人孩子的妈妈应该马上道歉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对的,
大字报妈妈太激动了,楼主只是反应了一件普遍存在的事情,我觉得大家应该多点讨论如何避免孩子被打或者孩子主动打人,而不是讨论楼主的激动与否
2011/01/25回复
小孩子在一起玩,偶尔的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情,我之前看到一则笑话

说是两个小孩在一起玩着玩着就打起架来了,两个大人为了各自的小孩也吵起来了,结果那两个小孩看着两个大人在吵,他们笑笑,又在一起玩了,两个大人还不知道呢,还在争吵中。。。。。

呵呵,其实小孩子的世界并不能用我们大人的想法去解释,他们往往在一起玩的时候,打架了,吵口了,可是一会儿又和好了,又玩在一起了

只不过做为大人,看到自己小孩动手打了人,都要教学他先说声对不起,这是最起码的做人原则。
2011/01/25回复
8 我LG教女儿: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千万别害怕。你就跟TA说:不要欺负我啊,再来我打你的啦!
2011/01/25回复
慧MM:
1歲兩個月,媽媽自己要看好點,大一點的孩子動作有些多(愛動手打人的多數是家教不當吧)。LZ的心情可以理解的,只是等孩子慢慢大了,打打鬧鬧這種事你會看開很多。小朋友總會長大,在沒辦法保護自己的情況下,媽媽就要操點心了。至於被打怎麼解決,孩子大到三四歲時會有自己的想法的,只是兩三歲的時候,是非觀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應該早早站出來,握著打人的孩子的小手,讓他對你的孩子說聲對不起,不管他說不說不重要,重要的是告訴你的孩子,任何事情自己都要承擔後果。別人的孩子教育如何,不要太生氣了,那些苦惱也是留給他娘,沒必要操那份心。更不要想著上幼兒園如何如何被打不還手,其實不打人講禮貌講秩序的孩子更有自信,不會天天給老師批評教育,不會天天給其他家長賠不是。更何況,哪個老師吃飽沒事主張讓孩子打架比賽啊,安全是第一的。但是自己是先排隊的,自己先拿的,自己站在有理一方的時候,就要大聲表明自己的想法,聲音要大,遇上不講理者沒必要退縮。在這種情況下,同齡的孩子打起來,大人不要插手,他們自己會解決得很好的。
查看原文
这位妈妈说的很好啊,学习了,确实在公共场所,作为妈妈也有责任看好自己的孩子的,不管是打别的孩子还是被打,就可以尽量避免了,也很同意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毕竟教育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部分构成的,所以很多时候,孩子都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为人父母,都要慎言慎行啊,呵呵。。。
2011/01/25回复
小事情,小孩子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2011/01/25回复
wangwsjwangwsj15楼
星期天我女儿打了比她大8个月的小姐姐,结果那朋友今天告诉我说她女儿说最喜欢我女儿了。虽然我女儿打了她,但她还是喜欢和我女儿玩
我朋友相当的郁闷。
其实小朋友之间打架是很正常的,一会就好了,不要看得太重,有时反而是我们大人的反应太大了
2011/01/25回复
我相信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是家长教育有问题
2011/01/25回复
xblxbl17楼
从头认真看到尾,确实认为这位“写大字MM“没有必要这么过激。
我儿子像LZ女儿这么大的时候也被打过几次,对方家长也只是看着不吱声,我想作为哪位被打小孩的家长都会生气,小孩之间抢玩具什么都非常正常,但如果发生肢体冲突,还是需要家长干预一下的,LZ的心情很多妈妈都能体会理解。
2011/01/26回复
慧MM慧MM18楼
宁儿.妈:
我家姑娘从小都胆小,我都教她还手的,但始终还是很林善。
查看原文
没有哪个天生胆小的,宝宝不带攻击性,知道用语言解决问题,那是做爸妈最成功之处。我宝宝一两岁的时候被打过,咬过,但我只是责怪我自己,因为自己太粗心大意,顾着自己和朋友说话。其实,孩子她并不怕被打,也不怕比她高大的人,但是怕没选择权。当我们的宝宝小的时候,她不会表达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告诉她,“姐姐,你打人是不对的,请给妹妹说声对不起。”对孩子说话蹲下温柔些。我们严肃处理这样的事情,不需要和对方家长正面冲突。如果是明事理的家长,他会很赞同感激的。如果是不明事理的,你大可以带着孩子赶紧离开是非之地。

到孩子两岁半三岁的时候,他们的词汇掌握多了,会表达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的话,他们会应用自如的。我女儿是斯文型的,人缘很好,幼儿园里再怎么调皮的孩子也不会打她,而且老师喜欢安排好动的男生和她同坐同吃。遇到打人场面,她会很勇敢站出来“你为什么打人?打人是不对的。给他说对不起。”她秩序感也是很好的,主动排队,哪个要插在她前面也是不行的。“请你排队,这样挤很危险的。”听得懂话的小朋友,都会自觉遵守的。在一个群体里,我们靠的不是以暴制暴,好的人缘也不是一味的妥协,而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小麻烦总会有的,关键是家长积极处理,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勇于用语言去表达。人人都会生气、害怕、难过等等,小孩没什么自控能力,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处理。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自己要冷静,要就事论事,不要带人身攻击,以牙还牙。

[ 本帖最后由 慧MM 于 2011-1-26 09:48 编辑 ]
2011/01/26回复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建议每个家长不要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对自己孩子是这样,对别人的也一样。

以下文字,供参考: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 “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2011/01/26回复
猜你喜欢

这样的幼儿园该不该换

幼儿园老师素质低 为了儿子身心健康转园几次

请问,小宝宝的行为可以和是不是广州本地人拉上联系吗??

女儿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孤立,特殊儿童家长伤不起,心好痛

今天亲眼看到女儿被人推!

女儿两周消化分离焦虑症

热点推荐

能摸贵价龟领白化龟!这个乌龟展太懂娃了

陪娃做幼儿园作业快疯了 差点直接上手帮做

不用跑腿无需等药 广中医就医体验太圈粉

打赏竟然变成了投诉 被顺丰客服气到了

误打误撞进了佬麻雀 被名字和装修圈粉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现炒现炖满满烟火气 雨天和铁锅炖更配!

谢添地纯牛奶 顺滑奶味太正了

猫奴的新据点!这家猫咖好治愈

台风天包租婆出来卖菜 牛马别抱怨了

莲藕胡萝卜炖骨 一口清甜润心肺

人均 60 + 吃蕉叶!这波羊毛薅值了

鱼仔店饮茶我真的会谢!上菜慢到离谱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