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分离性焦虑
周周很快就要上幼儿园了,因一直是我带着,从未离开过,现在只要我一离开她,她就会哭闹。这对孩子来说很正常,是对妈妈的依恋,一旦妈妈离开,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即分离性焦虑。上幼儿园是孩子人生当中第一次离开家庭迈入社会,对孩子而言,是人生的一大跨越啊。还记得原来我们幼儿园很多孩子刚入园都会哭上几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有个别孩子睡觉都会哭醒。大多都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一个适应期,让孩子突然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的心中充满恐惧、焦虑和压抑,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鉴于此,在入园之前,我必须帮助周周克服分离性焦虑,给她一段适应的时间,以便将来愉快地上幼儿园。
第一步,让周周可以离开我。
4月27日那天,我要出门购煤气,正好外面下大雨,我对周周说:“妈妈要出门买煤气,外面下大雨,不能带你去,你和外婆在家玩好吗?”周周一听不带她去就急了:“我要去,我要去。”我抱抱她说:“今天肯定不能带你去,妈妈去一下就会回来,你在家等妈妈。”周周一听说“肯定不能”就知道我的坚决,眼泪泉涌而出:“我要妈妈,要妈妈!”站在原地可怜兮兮地哭,并没有追过来。我下了楼以后还听见她具有穿透力的哭声。买了气回到家,前后也就15分钟的时间,我打开门看到的是这一幕:她正依偎在外婆身边吃花生呢,笑眯眯的。看见我连忙扑了过来,好像一个世纪没见到一样。外婆说她不到一分钟就没哭了,这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接下来的一天,我又要出门,出门前照例和周周说清楚为什么不能带她去,什么时候会回来。周周又如上次一样,眼泪刷地流了下来,一边哭一边和我再见。我把外出的时间延长至一个小时,回家的时候,她和晓晓姐姐玩得正开心呢。
昨天,我要出门办事,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清早起床,我就告诉周周:“妈妈今天要出门,需要一天的时间,天黑的时候就会回来,可以吗?”周周要求和我一起去,我说肯定不能,但妈妈一定准时回来。周周竟然歪着小脑袋笑着问我:“妈妈出门办事,我和外婆在家吃花生,可以吧?”我忍俊不禁,大概是这两次我出门后外婆用“吃花生”来哄她,她一见我要“出门”就条件反射般觉得“吃花生”的时机到了。我很痛快地答应了:“当然可以。”出门时周周笑着和我再见。一整天的时间里,周周两次想妈妈,和我打了两次电话喊着“要妈妈,想妈妈”,但依然没有哭。外婆说她一天都玩得很开心。
第一步算是成功了!接下来,我想找到适合的幼儿园后,常带周周去幼儿园玩,让她慢慢熟悉幼儿园。
仅三次周周就习惯了我的离开。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1、我每次要离开周周,都会告诉她,从不偷偷从她身边“消失”。这让孩子觉得有安全感,她会认为只要我没有和她商量就不会离开,而不必担心妈妈随时可能消失。
2、每次都准时回来,让孩子明白妈妈只是暂时的离开,用不了多久又可以见到妈妈。
3、循序渐进,离开的时间从短到长,让孩子慢慢过渡。
4、平时给孩子以安全感,不以“消失”的方式惩罚孩子,不说类似“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不要你,不理你”的话。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594173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尊重孩子的选择
早上起来,周周不肯穿我准备的裤子,偏要穿柜子里的那条黑色的棉裤!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实在不适合穿棉裤,我和周周解释:“今天很热,穿棉裤会热的。”周周仍然执拗地坚持。我转念一想,既然她坚持要穿棉裤,可能是没有体验过炎热的天气穿棉裤的感觉,让她体验了兴许会主动要求换下来。于是我对她说:“好吧,妈妈尊重你的决定,你可以穿棉裤,如果觉得热再换,可以吗?”周周欢呼雀跃,愉快地自己穿上了棉裤。
早饭后我们到户外活动,小区里的孩子都穿着短袖衫和薄薄的裤子,家长们看见周周穿着棉裤都惊讶地问:“这么热的天气还穿棉裤呀?”我轻描淡写地说:“她要求穿的,让她体验一下吧。”家长们的眼睛都瞪得溜圆,好像觉得我们母女俩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周周对别人的大惊小怪毫不在乎,低着头玩自己的。曾经周周在一条毛巾的边上夹满夹子,说是漂亮裙子,围着出了门,令众人侧目。类似的不合时宜的行为发生过好几次,我也没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穿自己的衣服,让别人看去吧,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呢。
火辣辣的太阳威力可不小,不一会周周就出汗了,我轻轻地问周周:“你觉得热吗?要不要换薄一点的裤子?”周周说:“热,要换裤子。”说毕自己主动脱下棉裤,换上了薄裤子。
尊重孩子,换来的是孩子的尊重和顺从。
早上起来,周周不肯穿我准备的裤子,偏要穿柜子里的那条黑色的棉裤!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实在不适合穿棉裤,我和周周解释:“今天很热,穿棉裤会热的。”周周仍然执拗地坚持。我转念一想,既然她坚持要穿棉裤,可能是没有体验过炎热的天气穿棉裤的感觉,让她体验了兴许会主动要求换下来。于是我对她说:“好吧,妈妈尊重你的决定,你可以穿棉裤,如果觉得热再换,可以吗?”周周欢呼雀跃,愉快地自己穿上了棉裤。
早饭后我们到户外活动,小区里的孩子都穿着短袖衫和薄薄的裤子,家长们看见周周穿着棉裤都惊讶地问:“这么热的天气还穿棉裤呀?”我轻描淡写地说:“她要求穿的,让她体验一下吧。”家长们的眼睛都瞪得溜圆,好像觉得我们母女俩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周周对别人的大惊小怪毫不在乎,低着头玩自己的。曾经周周在一条毛巾的边上夹满夹子,说是漂亮裙子,围着出了门,令众人侧目。类似的不合时宜的行为发生过好几次,我也没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穿自己的衣服,让别人看去吧,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呢。
火辣辣的太阳威力可不小,不一会周周就出汗了,我轻轻地问周周:“你觉得热吗?要不要换薄一点的裤子?”周周说:“热,要换裤子。”说毕自己主动脱下棉裤,换上了薄裤子。
尊重孩子,换来的是孩子的尊重和顺从。
2012/05/09回复

第一次操作蒙氏教具
在淘宝买的蒙氏教具今天到货了,打开一看还是有些失望:粉红塔的尺寸和标准的蒙氏教具不同,标准的是最小的正方体边长1厘米,其他9个以1厘米递增,这套是0.7厘米;圆柱体插座标准的应该有10个每组,这套只有5个每组。也怪自己下单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清。
周周和晓晓一看见教具,立刻兴奋地围过来,我还在点货,她们便迫不及待地要求“玩”。我拿了圆柱体插座、粉红塔、色卡给她们操作。周周拿了圆柱体插座,我把直径、高度递减的那一组先让她操作,刚把圆柱体一一拿出,想示范一次,没想到她说:“妈妈,我自己插。”居然准确无误地一一对应插好了!接着操作直径相同、高度递减的那组,她先找到了最高的圆柱体,插到最深的孔,然后找到第三高的圆柱体,插到第二深的孔,插完后发现有一截还露在外面,便把它插到了对应的孔内,反复地试了几次,又完全操作对了。就这样,四组圆柱体插座在周周自己的琢磨下一一正确无误地操作了一遍。我感觉这对她好像缺乏难度,她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接下来操作粉红塔,刚开始周周把它当积木一顿乱搭,搭高楼一样。我制止了,示范了一遍。周周很快找到了最大的那个正方体,搭在最下面,接着找到第二大的搭在上面,第三块和第四块拿错了,不过很快她发现了错误,自己纠正了,最后顺利地搭好了!本来我还想引导她用最小的来测量,但看她兴致勃勃推倒重来,就没敢打断她了,下次吧。
孩子们在操作这套教具的时候都特别感兴趣,全神贯注,不需要成人的过多指导,自己可以发现和纠正错误。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捣鼓这几套教具!刚开始我还担心周周会吞掉细小部件,跟她交待了一下,但实际上她根本顾不上把细小教具放到嘴里,注意了都集中到她的目标---操作教具中去了!
在淘宝买的蒙氏教具今天到货了,打开一看还是有些失望:粉红塔的尺寸和标准的蒙氏教具不同,标准的是最小的正方体边长1厘米,其他9个以1厘米递增,这套是0.7厘米;圆柱体插座标准的应该有10个每组,这套只有5个每组。也怪自己下单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清。
周周和晓晓一看见教具,立刻兴奋地围过来,我还在点货,她们便迫不及待地要求“玩”。我拿了圆柱体插座、粉红塔、色卡给她们操作。周周拿了圆柱体插座,我把直径、高度递减的那一组先让她操作,刚把圆柱体一一拿出,想示范一次,没想到她说:“妈妈,我自己插。”居然准确无误地一一对应插好了!接着操作直径相同、高度递减的那组,她先找到了最高的圆柱体,插到最深的孔,然后找到第三高的圆柱体,插到第二深的孔,插完后发现有一截还露在外面,便把它插到了对应的孔内,反复地试了几次,又完全操作对了。就这样,四组圆柱体插座在周周自己的琢磨下一一正确无误地操作了一遍。我感觉这对她好像缺乏难度,她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接下来操作粉红塔,刚开始周周把它当积木一顿乱搭,搭高楼一样。我制止了,示范了一遍。周周很快找到了最大的那个正方体,搭在最下面,接着找到第二大的搭在上面,第三块和第四块拿错了,不过很快她发现了错误,自己纠正了,最后顺利地搭好了!本来我还想引导她用最小的来测量,但看她兴致勃勃推倒重来,就没敢打断她了,下次吧。
孩子们在操作这套教具的时候都特别感兴趣,全神贯注,不需要成人的过多指导,自己可以发现和纠正错误。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捣鼓这几套教具!刚开始我还担心周周会吞掉细小部件,跟她交待了一下,但实际上她根本顾不上把细小教具放到嘴里,注意了都集中到她的目标---操作教具中去了!
2012/05/09回复

第一次自己洗澡
前几天就计划着让周周自己洗澡,今天的台湾版蒙氏教学碟中刚好有孩子自己洗澡的画面,周周看到了很兴奋,欢呼着要自己洗澡。周周先把澡盆从阳台拖到厕所接水,然后换上拖鞋,脱掉衣服,因厕所没有扶手,她只好扶着我小心翼翼地跨进澡盆。接着,拿毛巾洗头发,低着头,手艰难地伸到头上,怎么努力都只能洗到头部一半的地方,最终前半头洗湿了,后半个头还是干的。接着开始洗澡,先洗洗脖子,再擦擦腋窝,再在肚子上腿上象征性地擦了几下便大呼:“我洗完了!”我拿了条浴巾给她,她裹着浴巾满脸兴奋地奔了出来,一边大喊:“我会洗澡了!”
跑到卧室,周周拿起衣服,我只帮她把头套进去,她自己就完全穿好了衣服和裤子及鞋袜。那种自信、满足及成就感让我感动!分明是告诉我,我自己可以洗澡,我好棒,我好能干啊!
感悟:只要我们相信孩子,没有什么他们做不到的!一直以来,我们太低估孩子了!
反思:因装修没有考虑孩子的需要,很多地方根本不符合孩子的需求,比如洗脸盆及水龙头太高,周周够不到,厕所没有扶手,大便器的尺寸太大,孩子用较危险,家具不方便孩子取放等等。好好改造一下,有准备的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啊。
前几天就计划着让周周自己洗澡,今天的台湾版蒙氏教学碟中刚好有孩子自己洗澡的画面,周周看到了很兴奋,欢呼着要自己洗澡。周周先把澡盆从阳台拖到厕所接水,然后换上拖鞋,脱掉衣服,因厕所没有扶手,她只好扶着我小心翼翼地跨进澡盆。接着,拿毛巾洗头发,低着头,手艰难地伸到头上,怎么努力都只能洗到头部一半的地方,最终前半头洗湿了,后半个头还是干的。接着开始洗澡,先洗洗脖子,再擦擦腋窝,再在肚子上腿上象征性地擦了几下便大呼:“我洗完了!”我拿了条浴巾给她,她裹着浴巾满脸兴奋地奔了出来,一边大喊:“我会洗澡了!”
跑到卧室,周周拿起衣服,我只帮她把头套进去,她自己就完全穿好了衣服和裤子及鞋袜。那种自信、满足及成就感让我感动!分明是告诉我,我自己可以洗澡,我好棒,我好能干啊!
感悟:只要我们相信孩子,没有什么他们做不到的!一直以来,我们太低估孩子了!
反思:因装修没有考虑孩子的需要,很多地方根本不符合孩子的需求,比如洗脸盆及水龙头太高,周周够不到,厕所没有扶手,大便器的尺寸太大,孩子用较危险,家具不方便孩子取放等等。好好改造一下,有准备的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啊。
2012/05/09回复

《我们是一家》
在当当订购的绘本到货了,周周和晓晓迫不及待地每人拿一本看了起来。周周草草翻了一下《我们是一家》,就嚷嚷着要我讲给她听,我开始讲了,故事的大概内容如下:
无家可归的小螃蟹在大海边跑呀跑,想到海螺、蜗牛的壳里躲躲,都被拒绝了。海鸥张开大嘴要吃小螃蟹,小螃蟹找到了一个海螺空壳钻了进去,好惬意!
小海葵、多毛虫相继进入了这个小小的家,起初小螃蟹是不愿意和别人共享它的新家的,不过小海葵可以赶走大鱼,多毛虫可以做家务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小螃蟹就同意了。三个人同住一个家好开心!
时间过的真快,三个伙伴长大了,小小的海螺壳里有些拥挤。小螃蟹想赶小海葵和多毛虫走,小海葵和小螃蟹闹翻了,他们各自找到自己的新家,他们表面装作很开心,其实心里很难过!只有多毛虫来回地给他们做家务。暴风雨来了,打坏了小螃蟹和小海葵的新家,怎么办?多毛虫找到了一个更大更美的海螺壳,邀请小螃蟹、小海葵住进去,三个伙伴又住到了一起,很开心哦!
文字和图画都很美,内容也很感人,周周被吸引了,要求我讲了两遍。听完后,竟然要玩这个游戏!她们是这样安排角色的:晓晓扮演小螃蟹,我扮演小海葵,周周扮演多毛虫,小海螺、蜗牛、大海鸥、大鱼等配角由我客串。泡沫垫子搭成小螃蟹的家,竹篮子、小凳子成了小螃蟹和小海葵的新家,周周完全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中,遇到海鸥、大鱼时的紧张、要小海葵和小螃蟹别吵时的生气、三个小伙伴住在一起时的开心,周周表现得绘声绘色!那些台词可以自由发挥,比如小螃蟹不愿意让多毛虫进来,多毛虫说:“我可以做家务,吸掉家里所有的脏东西。”周周发挥成:“我可以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说完还真的到厨房拿了撮箕和扫把!她还总结了一句:一个人住孤孤单单的,三个人一起就不孤单了。
让周周学会分享是我一直期待的,因为正如书中所说:当孩子们守着一大堆宝贝玩具却孤零零地长大,我们似乎能看到,成功和幸福也在悄悄溜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懂得与别人共享,与别人相处,才更有可能接近成功和幸福!
在当当订购的绘本到货了,周周和晓晓迫不及待地每人拿一本看了起来。周周草草翻了一下《我们是一家》,就嚷嚷着要我讲给她听,我开始讲了,故事的大概内容如下:
无家可归的小螃蟹在大海边跑呀跑,想到海螺、蜗牛的壳里躲躲,都被拒绝了。海鸥张开大嘴要吃小螃蟹,小螃蟹找到了一个海螺空壳钻了进去,好惬意!
小海葵、多毛虫相继进入了这个小小的家,起初小螃蟹是不愿意和别人共享它的新家的,不过小海葵可以赶走大鱼,多毛虫可以做家务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小螃蟹就同意了。三个人同住一个家好开心!
时间过的真快,三个伙伴长大了,小小的海螺壳里有些拥挤。小螃蟹想赶小海葵和多毛虫走,小海葵和小螃蟹闹翻了,他们各自找到自己的新家,他们表面装作很开心,其实心里很难过!只有多毛虫来回地给他们做家务。暴风雨来了,打坏了小螃蟹和小海葵的新家,怎么办?多毛虫找到了一个更大更美的海螺壳,邀请小螃蟹、小海葵住进去,三个伙伴又住到了一起,很开心哦!
文字和图画都很美,内容也很感人,周周被吸引了,要求我讲了两遍。听完后,竟然要玩这个游戏!她们是这样安排角色的:晓晓扮演小螃蟹,我扮演小海葵,周周扮演多毛虫,小海螺、蜗牛、大海鸥、大鱼等配角由我客串。泡沫垫子搭成小螃蟹的家,竹篮子、小凳子成了小螃蟹和小海葵的新家,周周完全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中,遇到海鸥、大鱼时的紧张、要小海葵和小螃蟹别吵时的生气、三个小伙伴住在一起时的开心,周周表现得绘声绘色!那些台词可以自由发挥,比如小螃蟹不愿意让多毛虫进来,多毛虫说:“我可以做家务,吸掉家里所有的脏东西。”周周发挥成:“我可以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说完还真的到厨房拿了撮箕和扫把!她还总结了一句:一个人住孤孤单单的,三个人一起就不孤单了。
让周周学会分享是我一直期待的,因为正如书中所说:当孩子们守着一大堆宝贝玩具却孤零零地长大,我们似乎能看到,成功和幸福也在悄悄溜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懂得与别人共享,与别人相处,才更有可能接近成功和幸福!
2012/05/10回复

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
周周和晓晓在小区花园玩“奥运宝宝向前冲”的游戏,她们把长凳当赛道,以长凳之间的一个个底边长约40cm的水泥方柱为关卡,抱着柱子从一条长凳跨越到另一条长凳就算过了一关,最后那条长凳为终点。一人在“赛道过关,另一人攀附在葡萄藤上曰“吊环”。我惊讶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她们大概是看了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获得的灵感吧。先周周“吊环”,晓晓过关,晓晓的运动能力较强,轻轻松松就过关了。轮到周周过关了,她紧紧地抱着柱子,左脚跨到另一条长凳上,费劲地想挪右脚过去,试了几次没成功,她求助于我。我说:“你再试试,一定可以的。”周周慢慢地把右脚挪到石凳边沿,再一使劲,终于跨了过去!小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那种战胜困难后的满足感溢于言表!接下来周周用同样的方法跨越了剩下所有方柱,到达终点,从长凳上一跃而下,双手举过头顶欢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孩子们一遍遍玩着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这时,一位老奶奶走过来,在其中一条长凳上坐下来,周周发现了这个“障碍”,我远远地观察,看周周如何消除这个“障碍”。周周跳下长凳,走到老奶奶跟前,看着老奶奶,想说又怕说,犹豫了一会,转向我喊:“妈妈,妈妈。”我鼓励她:“你说呀。”周周说:“妈妈说。”我继续鼓励:“你会说的呀,你说了,奶奶会答应的。”说完,我走得更远了。周周看求助无望,意识到只能靠自己了。大概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吧,终于鼓起勇气对奶奶说:“奶奶,请让一下。”老奶奶(老奶奶之前一直没注意到周周)惊讶地看着她:“为什么呢?”周周说:“因为我要做奥运向前冲。”老奶奶笑了:“好,好,那你向前冲吧。”说完愉快地起身走了。周周欢快地说“谢谢。”转过头对我会心地笑了,我朝她竖起了大拇指!
我的感悟: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家长在身旁,他会本能地求助于家长,这时如果家长帮助了孩子,就剥夺了孩子学习如何战胜困难的机会,孩子会形成遇到困难就求助或退缩的惰性。家长适当的鼓励,适当的离开,让孩子有机会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自己寻求办法战胜困难,这样不仅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磨练坚强、耐挫折的意志品质。
周周和晓晓在小区花园玩“奥运宝宝向前冲”的游戏,她们把长凳当赛道,以长凳之间的一个个底边长约40cm的水泥方柱为关卡,抱着柱子从一条长凳跨越到另一条长凳就算过了一关,最后那条长凳为终点。一人在“赛道过关,另一人攀附在葡萄藤上曰“吊环”。我惊讶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她们大概是看了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获得的灵感吧。先周周“吊环”,晓晓过关,晓晓的运动能力较强,轻轻松松就过关了。轮到周周过关了,她紧紧地抱着柱子,左脚跨到另一条长凳上,费劲地想挪右脚过去,试了几次没成功,她求助于我。我说:“你再试试,一定可以的。”周周慢慢地把右脚挪到石凳边沿,再一使劲,终于跨了过去!小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那种战胜困难后的满足感溢于言表!接下来周周用同样的方法跨越了剩下所有方柱,到达终点,从长凳上一跃而下,双手举过头顶欢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孩子们一遍遍玩着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这时,一位老奶奶走过来,在其中一条长凳上坐下来,周周发现了这个“障碍”,我远远地观察,看周周如何消除这个“障碍”。周周跳下长凳,走到老奶奶跟前,看着老奶奶,想说又怕说,犹豫了一会,转向我喊:“妈妈,妈妈。”我鼓励她:“你说呀。”周周说:“妈妈说。”我继续鼓励:“你会说的呀,你说了,奶奶会答应的。”说完,我走得更远了。周周看求助无望,意识到只能靠自己了。大概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吧,终于鼓起勇气对奶奶说:“奶奶,请让一下。”老奶奶(老奶奶之前一直没注意到周周)惊讶地看着她:“为什么呢?”周周说:“因为我要做奥运向前冲。”老奶奶笑了:“好,好,那你向前冲吧。”说完愉快地起身走了。周周欢快地说“谢谢。”转过头对我会心地笑了,我朝她竖起了大拇指!
我的感悟: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家长在身旁,他会本能地求助于家长,这时如果家长帮助了孩子,就剥夺了孩子学习如何战胜困难的机会,孩子会形成遇到困难就求助或退缩的惰性。家长适当的鼓励,适当的离开,让孩子有机会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自己寻求办法战胜困难,这样不仅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磨练坚强、耐挫折的意志品质。
2012/05/23回复

孩子的痛苦有谁知
今天周周和晓晓在小区花园遛鸭子,她们一会儿把鸭子放到小溪里游泳,一会儿带小鸭子在草地上跑步,一会儿把小鸭子装在小篮子里提着到处晃荡,玩得不亦乐乎。这下引来很多小朋友屁颠屁颠跟在后头,他们对这只小鸭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中有一个两岁的男孩,走路都还不太稳,但一心想提小篮子,他的爷爷总是阻止他,小男孩以尖叫来反抗。周周见爷爷不让,就对男孩大喊:“不给你提!”我说:“是不是要弟弟问你才可以啊?”周周点头。我对小男孩说:“你叫姐姐吧,她会给你提篮子的。”小男孩叫了一声姐姐,周周把篮子递给了他。小男孩接过篮子,开心极了,提着篮子蹒跚地跟在周周后面走。期间我向男孩的爷爷了解到,孩子一直是奶奶带,孩子一岁八个月才会走路,现在才会说2、3个字的短语,还不会一句句完整的话。
小男孩提着篮子,小心翼翼地走着,唯恐提不好篮子,摔着了小鸭子,脸上的表情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这对刚刚蹒跚学步的他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工作!儿童的正常发展来自于专注于某项工作,可惜爷爷根本不知道这一点,爷爷催促小男孩把蓝子还给周周,打断了男孩,男孩哭了起来,这是他弱弱的抗争啊!我赶紧表明不要紧的,随便孩子玩多久,并示意爷爷不要打断孩子。爷爷忍耐了一会,又忍不住了,不断地催促小男孩把篮子放下并强行把小男孩抱了起来。小男孩终于爆发了,大哭起来,小拳头砸向了爷爷!我轻轻地对小男孩说:“宝宝还想提小篮子是吗?”小男孩点点头,我对爷爷说:“还让他玩一会吧。”爷爷无奈地答应了。我试探了一下小男孩:“爷爷回家,你和阿姨玩好吗?”小男孩说:“好。”头都不抬跟爷爷挥手再见。爷爷在旁苦笑……
以上的事例在我的身边随处可见,我目睹了很多孩子专注的行为被家长随意打断、随意阻止,我看到了孩子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作的种种抗争,比如尖叫、哭泣、打家长等等,我能感觉到孩子的内心成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的那种痛苦。家长们是全然体会不到孩子的痛苦的,他们还以为孩子任性、淘气、不听话!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完美的,他们心灵纯净、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全然没有成人身上的诸多毛病!他们根本不需要成人去“塑造”!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自由、平等的生长环境,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环境里,可以自由的发挥他的潜能,他们的心理一定会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成长成一个身心健全的人。那为什么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暴躁、任性、自私、懒惰、不专注呢,答案就在成人身上,成人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孩子的发展。
父母们该如何做呢,给孩子以尊重和理解,不给孩子不必要的帮助,一旦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不应该打断他们,哪怕即将要吃饭,即将要睡觉。孩子画画,我们应该把他视作画家在作画;孩子观察动植物,我们应该把他视作生物学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装玩具,我们应该把他视作工程师在工作;孩子在往水里扔不同的东西感受沉浮,我们应该把他视作科学家在做一项重大的实验!
只有那样做,孩子才会少了许多痛苦,心理不会产生偏差,有偏差的亦会走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心智才会正常地发展。
今天周周和晓晓在小区花园遛鸭子,她们一会儿把鸭子放到小溪里游泳,一会儿带小鸭子在草地上跑步,一会儿把小鸭子装在小篮子里提着到处晃荡,玩得不亦乐乎。这下引来很多小朋友屁颠屁颠跟在后头,他们对这只小鸭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中有一个两岁的男孩,走路都还不太稳,但一心想提小篮子,他的爷爷总是阻止他,小男孩以尖叫来反抗。周周见爷爷不让,就对男孩大喊:“不给你提!”我说:“是不是要弟弟问你才可以啊?”周周点头。我对小男孩说:“你叫姐姐吧,她会给你提篮子的。”小男孩叫了一声姐姐,周周把篮子递给了他。小男孩接过篮子,开心极了,提着篮子蹒跚地跟在周周后面走。期间我向男孩的爷爷了解到,孩子一直是奶奶带,孩子一岁八个月才会走路,现在才会说2、3个字的短语,还不会一句句完整的话。
小男孩提着篮子,小心翼翼地走着,唯恐提不好篮子,摔着了小鸭子,脸上的表情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这对刚刚蹒跚学步的他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工作!儿童的正常发展来自于专注于某项工作,可惜爷爷根本不知道这一点,爷爷催促小男孩把蓝子还给周周,打断了男孩,男孩哭了起来,这是他弱弱的抗争啊!我赶紧表明不要紧的,随便孩子玩多久,并示意爷爷不要打断孩子。爷爷忍耐了一会,又忍不住了,不断地催促小男孩把篮子放下并强行把小男孩抱了起来。小男孩终于爆发了,大哭起来,小拳头砸向了爷爷!我轻轻地对小男孩说:“宝宝还想提小篮子是吗?”小男孩点点头,我对爷爷说:“还让他玩一会吧。”爷爷无奈地答应了。我试探了一下小男孩:“爷爷回家,你和阿姨玩好吗?”小男孩说:“好。”头都不抬跟爷爷挥手再见。爷爷在旁苦笑……
以上的事例在我的身边随处可见,我目睹了很多孩子专注的行为被家长随意打断、随意阻止,我看到了孩子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作的种种抗争,比如尖叫、哭泣、打家长等等,我能感觉到孩子的内心成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的那种痛苦。家长们是全然体会不到孩子的痛苦的,他们还以为孩子任性、淘气、不听话!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完美的,他们心灵纯净、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全然没有成人身上的诸多毛病!他们根本不需要成人去“塑造”!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自由、平等的生长环境,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环境里,可以自由的发挥他的潜能,他们的心理一定会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成长成一个身心健全的人。那为什么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暴躁、任性、自私、懒惰、不专注呢,答案就在成人身上,成人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孩子的发展。
父母们该如何做呢,给孩子以尊重和理解,不给孩子不必要的帮助,一旦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不应该打断他们,哪怕即将要吃饭,即将要睡觉。孩子画画,我们应该把他视作画家在作画;孩子观察动植物,我们应该把他视作生物学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装玩具,我们应该把他视作工程师在工作;孩子在往水里扔不同的东西感受沉浮,我们应该把他视作科学家在做一项重大的实验!
只有那样做,孩子才会少了许多痛苦,心理不会产生偏差,有偏差的亦会走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心智才会正常地发展。
2012/05/23回复

让孩子掌控自己的人生
周末带周周和晓晓到公园玩,湖边柳树成荫,她们在湖边的石头上攀爬着,可爬着爬着就爬到没有太阳遮挡的地方去了!正午的太阳十分毒辣,而那天的天气非常热,我担心她们在太阳底下晒久了对身体不利,于是对她们说:“请不要到太阳晒到的地方爬,到树荫底下来。”晓晓头都没抬回答我:“请不强迫我。”话音刚落,周周紧接着说:“请不打扰我。”我忍俊不禁,心想这两个小家伙太可乐了!我赶紧说:“好,我不强迫你们,也不再打扰你们,你们爱到哪里就到哪里吧。”
打那以后,这俩孩子的口头禅就是:请不强迫我,请不打扰我。不光口里这么说,还真是这样做,除非他们自愿,不然别人无法左右他们!而在他们专注于某事的时候,如果别人贸然打断,她们就会说“请不打扰我”。我觉得很欣慰,这表明孩子已经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意志,有了自己的个性,不会受别人的控制了。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在小时候被父母控制,长大了就会被别人控制。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没有主见的成人,遇事优柔寡断,做什么决定都很困难。还有很多成人喜欢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着典型的从众心理。有的人连买件衣服都总是会参考别人的意见,明明自己喜欢,但如果同伴说不好看就不会买了,反之自己并不那么喜欢而同伴说好看立马就掏钱买下。这些人说到底就是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没有个性,就是因为童年时期父母对孩子过于操控,要求孩子听话、顺从而导致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不知不觉地试图操纵孩子,比如孩子踩到石头上准备跳下,家长会一声大喝:不能跳,到妈妈这来!孩子遇到叔叔(阿姨),家长会催促孩子:快叫叔叔(阿姨)!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孩子却在户外和小伙伴玩得热火朝天不想回家,家长会以各种方式(威逼利诱)催促孩子回家。就连画画,家长可能会这样“引导”:我们来给小宝宝的衣服涂上红色好不好?今天我们画太阳好不好?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呢,是不是什么都不要管?当然不是什么都不管,但如果孩子能自主决定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早餐吃什么,到哪去玩,跟哪个小朋友玩,看哪一本书,画画画点什么,再比如孩子自己的东西他自己就有支配权,包括愿意给谁玩,不愿意给谁玩,愿意和别人交换什么等等我们都不能随便干涉。
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周末带周周和晓晓到公园玩,湖边柳树成荫,她们在湖边的石头上攀爬着,可爬着爬着就爬到没有太阳遮挡的地方去了!正午的太阳十分毒辣,而那天的天气非常热,我担心她们在太阳底下晒久了对身体不利,于是对她们说:“请不要到太阳晒到的地方爬,到树荫底下来。”晓晓头都没抬回答我:“请不强迫我。”话音刚落,周周紧接着说:“请不打扰我。”我忍俊不禁,心想这两个小家伙太可乐了!我赶紧说:“好,我不强迫你们,也不再打扰你们,你们爱到哪里就到哪里吧。”
打那以后,这俩孩子的口头禅就是:请不强迫我,请不打扰我。不光口里这么说,还真是这样做,除非他们自愿,不然别人无法左右他们!而在他们专注于某事的时候,如果别人贸然打断,她们就会说“请不打扰我”。我觉得很欣慰,这表明孩子已经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意志,有了自己的个性,不会受别人的控制了。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在小时候被父母控制,长大了就会被别人控制。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没有主见的成人,遇事优柔寡断,做什么决定都很困难。还有很多成人喜欢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着典型的从众心理。有的人连买件衣服都总是会参考别人的意见,明明自己喜欢,但如果同伴说不好看就不会买了,反之自己并不那么喜欢而同伴说好看立马就掏钱买下。这些人说到底就是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没有个性,就是因为童年时期父母对孩子过于操控,要求孩子听话、顺从而导致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不知不觉地试图操纵孩子,比如孩子踩到石头上准备跳下,家长会一声大喝:不能跳,到妈妈这来!孩子遇到叔叔(阿姨),家长会催促孩子:快叫叔叔(阿姨)!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孩子却在户外和小伙伴玩得热火朝天不想回家,家长会以各种方式(威逼利诱)催促孩子回家。就连画画,家长可能会这样“引导”:我们来给小宝宝的衣服涂上红色好不好?今天我们画太阳好不好?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呢,是不是什么都不要管?当然不是什么都不管,但如果孩子能自主决定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早餐吃什么,到哪去玩,跟哪个小朋友玩,看哪一本书,画画画点什么,再比如孩子自己的东西他自己就有支配权,包括愿意给谁玩,不愿意给谁玩,愿意和别人交换什么等等我们都不能随便干涉。
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2012/05/25回复

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下午,我正在卧室忙碌,突然传来外婆的斥责声和周周的哭叫声,周周哭着找到了我,小脸憋得通红,两行眼泪淌成小河,神情特别委屈!我停下手头的事蹲下来问:“周周,发生什么事了,告诉妈妈好吗?”周周抽泣着断断续续说:“外婆…打…打了我。”我揽周周入怀,拍拍她的背:“外婆打你是她不对,但外婆为什么要打你呢?”不等周周回答,外婆走过来抢先说:“晓晓和周周在厕所接水,晓晓把裤子冲湿了,我把晓晓拉开,周周就开始打我…”
原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周周和晓晓想把一台小风扇抹干净,就去厕所用盆接水,晓晓不小心把裤子弄湿了一点点,外婆看见了斥责她们总是给自己添麻烦(已经换了好几套衣服了),就把晓晓拉开,不准她们接水。周周觉得外婆阻碍了她们,打了外婆。周周平时是很少打别人的,除非别人侵犯了她。我安抚好周周后,带着她俩来到厕所,示范如何接水就不会弄湿衣服,她们小心翼翼地接了水,并没有弄湿衣服,然后小心翼翼地端到客厅,找了两块小抹布开始抹风扇。我又示范如何拧抹布,强调要把抹布拧干,不滴水了才可以开始抹,不然会弄得到处是水。孩子们非常专注地拧抹布、抹风扇,抹完风扇又把家里所有家具器具都抹了一遍!她们一趟一趟拧抹布,爬到凳子上抹门,蹲下来抹沙发,钻到茶几下面抹,是那么专注,那么开心!孩子们拧抹布拧得不那么利索,弄得客厅地板上到处是水,但最后她们自己拿拖把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我们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的种种行为,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洒得到处都是,给我们增添收拾饭桌地板的麻烦;孩子出门想自己走,我们嫌他太慢,怕耽误我们的宝贵时间,不如扛在身上省事;孩子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弄湿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换衣服的负担;孩子想要洗碗,我们会担心他们洗不干净,还可能打破碗,到头来还要我们重新洗……有谁是第一次做事就能做得很好的?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当我们抱怨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愿自己走路、长大了什么都不想干又懒惰又自私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孩子其实是最勤奋、最好学的,他们愿意尝试所有的事情,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阻碍了他们尝试的行为,剥夺了他们尝试和练习的机会。
下午,我正在卧室忙碌,突然传来外婆的斥责声和周周的哭叫声,周周哭着找到了我,小脸憋得通红,两行眼泪淌成小河,神情特别委屈!我停下手头的事蹲下来问:“周周,发生什么事了,告诉妈妈好吗?”周周抽泣着断断续续说:“外婆…打…打了我。”我揽周周入怀,拍拍她的背:“外婆打你是她不对,但外婆为什么要打你呢?”不等周周回答,外婆走过来抢先说:“晓晓和周周在厕所接水,晓晓把裤子冲湿了,我把晓晓拉开,周周就开始打我…”
原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周周和晓晓想把一台小风扇抹干净,就去厕所用盆接水,晓晓不小心把裤子弄湿了一点点,外婆看见了斥责她们总是给自己添麻烦(已经换了好几套衣服了),就把晓晓拉开,不准她们接水。周周觉得外婆阻碍了她们,打了外婆。周周平时是很少打别人的,除非别人侵犯了她。我安抚好周周后,带着她俩来到厕所,示范如何接水就不会弄湿衣服,她们小心翼翼地接了水,并没有弄湿衣服,然后小心翼翼地端到客厅,找了两块小抹布开始抹风扇。我又示范如何拧抹布,强调要把抹布拧干,不滴水了才可以开始抹,不然会弄得到处是水。孩子们非常专注地拧抹布、抹风扇,抹完风扇又把家里所有家具器具都抹了一遍!她们一趟一趟拧抹布,爬到凳子上抹门,蹲下来抹沙发,钻到茶几下面抹,是那么专注,那么开心!孩子们拧抹布拧得不那么利索,弄得客厅地板上到处是水,但最后她们自己拿拖把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我们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的种种行为,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洒得到处都是,给我们增添收拾饭桌地板的麻烦;孩子出门想自己走,我们嫌他太慢,怕耽误我们的宝贵时间,不如扛在身上省事;孩子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弄湿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换衣服的负担;孩子想要洗碗,我们会担心他们洗不干净,还可能打破碗,到头来还要我们重新洗……有谁是第一次做事就能做得很好的?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当我们抱怨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愿自己走路、长大了什么都不想干又懒惰又自私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孩子其实是最勤奋、最好学的,他们愿意尝试所有的事情,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阻碍了他们尝试的行为,剥夺了他们尝试和练习的机会。
2012/05/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