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594473幼儿园早教

转载天涯的一篇帖子,觉得很受用,特和妈网姐妹们一同分享

孩子需要什么?
   在今天的中国,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很多父母都很焦虑,很多人觉得孩子自己工作繁忙,或者家庭条件一般,无法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难将孩子培养得十分优秀,而这种焦虑往往会让孩子也恐慌不安。殊不知,普通家庭一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孩子真正需要的,首先是父母的“爱”与“懂”,静静地陪伴在孩子身边,陪孩子一起长大,此外辅以良好的教育,任何家庭都可以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不仅要有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还要舍得付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先说“爱”,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去爱孩子?吃好穿好住好,提供最好的生活学习条件?真正的“爱”是理性的爱,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合理的要求尽早满足,不合理的要求不管孩子这么哭闹都不去满足,这就是爱;建立一定的规矩,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懂得约束自己,这就是爱;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少一些否定和粗暴,这就是爱。
   再说“懂”,你懂你的孩子吗?她(他)的一哭一笑一举一动,她(他)的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话语,她(他)的淘气甚至是破环的行为···很多父母是不懂自己的孩子的,比如我们小区一个妈妈,总是抱怨儿子不会画画,怎麽敎都敎不会。有一次我女儿和她儿子一起画画,我女儿画小人,圆圆的脸,两个眼睛,一个嘴巴,还有身体和四肢。她儿子跟着会画了,也是画个圆是脑袋,中间两个小圆球是眼睛,再画一道短弧线是嘴巴!她非常惊讶,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在此过程中没有人教过!
   还有一些父母,看到孩子想去玩沙玩水就会禁止,担心孩子弄脏弄湿,有的父母见孩子把玩具或者工具拆开便会不分青红皂白先责骂···其实孩子每做一件事都会有她(他)的理由,我们不妨多多倾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次逛街,女儿总吵着要回家,怎么哄都不行,我蹲下来抱她,发现从她的角度看去,都是大人们的腿!这对她来说真是太乏味了!我赶紧对她说,逛街不好玩对吗,她说是的,我说那我们回家吧,她欢呼雀跃!倘若把她斥责一番或是打一顿,她该是何等的委屈!
2012/04/28
全部回帖
songcksongck沙发
好帖,谢谢楼主的分享,养育孩子真是个辛苦活啊,
2012/05/09回复
ccruccru板凳
好用心的妈妈。留起来学习
2012/05/09回复
梦菲凡:
LZ好用心呀,我也争取做个合格的妈咪~
查看原文
谢谢支持!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那两个宝贝我现在很少带,都是爷爷奶奶带,脾气特牛,也是操心的很
2012/05/10回复
songck:
好帖,谢谢楼主的分享,养育孩子真是个辛苦活啊,
查看原文
也谢谢你的支持!妈妈们一起学习,呵呵
2012/05/10回复
ccru:
好用心的妈妈。留起来学习
查看原文
后续还有很多,希望继续支持!
2012/05/10回复
我们是一家》
  
   在当当订购的绘本到货了,周周和晓晓迫不及待地每人拿一本看了起来。周周草草翻了一下《我们是一家》,就嚷嚷着要我讲给她听,我开始讲了,故事的大概内容如下:
   无家可归的小螃蟹在大海边跑呀跑,想到海螺、蜗牛的壳里躲躲,都被拒绝了。海鸥张开大嘴要吃小螃蟹,小螃蟹找到了一个海螺空壳钻了进去,好惬意!
   小海葵、多毛虫相继进入了这个小小的家,起初小螃蟹是不愿意和别人共享它的新家的,不过小海葵可以赶走大鱼,多毛虫可以做家务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小螃蟹就同意了。三个人同住一个家好开心!
   时间过的真快,三个伙伴长大了,小小的海螺壳里有些拥挤。小螃蟹想赶小海葵和多毛虫走,小海葵和小螃蟹闹翻了,他们各自找到自己的新家,他们表面装作很开心,其实心里很难过!只有多毛虫来回地给他们做家务。暴风雨来了,打坏了小螃蟹和小海葵的新家,怎么办?多毛虫找到了一个更大更美的海螺壳,邀请小螃蟹、小海葵住进去,三个伙伴又住到了一起,很开心哦!
   文字和图画都很美,内容也很感人,周周被吸引了,要求我讲了两遍。听完后,竟然要玩这个游戏!她们是这样安排角色的:晓晓扮演小螃蟹,我扮演小海葵,周周扮演多毛虫,小海螺、蜗牛、大海鸥、大鱼等配角由我客串。泡沫垫子搭成小螃蟹的家,竹篮子、小凳子成了小螃蟹和小海葵的新家,周周完全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中,遇到海鸥、大鱼时的紧张、要小海葵和小螃蟹别吵时的生气、三个小伙伴住在一起时的开心,周周表现得绘声绘色!那些台词可以自由发挥,比如小螃蟹不愿意让多毛虫进来,多毛虫说:“我可以做家务,吸掉家里所有的脏东西。”周周发挥成:“我可以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说完还真的到厨房拿了撮箕和扫把!她还总结了一句:一个人住孤孤单单的,三个人一起就不孤单了。
   让周周学会分享是我一直期待的,因为正如书中所说:当孩子们守着一大堆宝贝玩具却孤零零地长大,我们似乎能看到,成功和幸福也在悄悄溜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懂得与别人共享,与别人相处,才更有可能接近成功和幸福!
  
  
2012/05/10回复
ccruccru8楼
送花给楼主,坐等楼主更新
2012/05/10回复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
2012/05/10回复
回老家一段时间,没有更新,继续
2012/05/23回复
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
  
   周周和晓晓在小区花园玩“奥运宝宝向前冲”的游戏,她们把长凳当赛道,以长凳之间的一个个底边长约40cm的水泥方柱为关卡,抱着柱子从一条长凳跨越到另一条长凳就算过了一关,最后那条长凳为终点。一人在“赛道过关,另一人攀附在葡萄藤上曰“吊环”。我惊讶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她们大概是看了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获得的灵感吧。先周周“吊环”,晓晓过关,晓晓的运动能力较强,轻轻松松就过关了。轮到周周过关了,她紧紧地抱着柱子,左脚跨到另一条长凳上,费劲地想挪右脚过去,试了几次没成功,她求助于我。我说:“你再试试,一定可以的。”周周慢慢地把右脚挪到石凳边沿,再一使劲,终于跨了过去!小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那种战胜困难后的满足感溢于言表!接下来周周用同样的方法跨越了剩下所有方柱,到达终点,从长凳上一跃而下,双手举过头顶欢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孩子们一遍遍玩着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这时,一位老奶奶走过来,在其中一条长凳上坐下来,周周发现了这个“障碍”,我远远地观察,看周周如何消除这个“障碍”。周周跳下长凳,走到老奶奶跟前,看着老奶奶,想说又怕说,犹豫了一会,转向我喊:“妈妈,妈妈。”我鼓励她:“你说呀。”周周说:“妈妈说。”我继续鼓励:“你会说的呀,你说了,奶奶会答应的。”说完,我走得更远了。周周看求助无望,意识到只能靠自己了。大概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吧,终于鼓起勇气对奶奶说:“奶奶,请让一下。”老奶奶(老奶奶之前一直没注意到周周)惊讶地看着她:“为什么呢?”周周说:“因为我要做奥运向前冲。”老奶奶笑了:“好,好,那你向前冲吧。”说完愉快地起身走了。周周欢快地说“谢谢。”转过头对我会心地笑了,我朝她竖起了大拇指!
   我的感悟: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家长在身旁,他会本能地求助于家长,这时如果家长帮助了孩子,就剥夺了孩子学习如何战胜困难的机会,孩子会形成遇到困难就求助或退缩的惰性。家长适当的鼓励,适当的离开,让孩子有机会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自己寻求办法战胜困难,这样不仅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磨练坚强、耐挫折的意志品质。
2012/05/23回复
孩子的痛苦有谁知
  
   今天周周和晓晓在小区花园遛鸭子,她们一会儿把鸭子放到小溪里游泳,一会儿带小鸭子在草地上跑步,一会儿把小鸭子装在小篮子里提着到处晃荡,玩得不亦乐乎。这下引来很多小朋友屁颠屁颠跟在后头,他们对这只小鸭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中有一个两岁的男孩,走路都还不太稳,但一心想提小篮子,他的爷爷总是阻止他,小男孩以尖叫来反抗。周周见爷爷不让,就对男孩大喊:“不给你提!”我说:“是不是要弟弟问你才可以啊?”周周点头。我对小男孩说:“你叫姐姐吧,她会给你提篮子的。”小男孩叫了一声姐姐,周周把篮子递给了他。小男孩接过篮子,开心极了,提着篮子蹒跚地跟在周周后面走。期间我向男孩的爷爷了解到,孩子一直是奶奶带,孩子一岁八个月才会走路,现在才会说2、3个字的短语,还不会一句句完整的话。
   小男孩提着篮子,小心翼翼地走着,唯恐提不好篮子,摔着了小鸭子,脸上的表情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这对刚刚蹒跚学步的他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工作!儿童的正常发展来自于专注于某项工作,可惜爷爷根本不知道这一点,爷爷催促小男孩把蓝子还给周周,打断了男孩,男孩哭了起来,这是他弱弱的抗争啊!我赶紧表明不要紧的,随便孩子玩多久,并示意爷爷不要打断孩子。爷爷忍耐了一会,又忍不住了,不断地催促小男孩把篮子放下并强行把小男孩抱了起来。小男孩终于爆发了,大哭起来,小拳头砸向了爷爷!我轻轻地对小男孩说:“宝宝还想提小篮子是吗?”小男孩点点头,我对爷爷说:“还让他玩一会吧。”爷爷无奈地答应了。我试探了一下小男孩:“爷爷回家,你和阿姨玩好吗?”小男孩说:“好。”头都不抬跟爷爷挥手再见。爷爷在旁苦笑……
   以上的事例在我的身边随处可见,我目睹了很多孩子专注的行为被家长随意打断、随意阻止,我看到了孩子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作的种种抗争,比如尖叫、哭泣、打家长等等,我能感觉到孩子的内心成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的那种痛苦。家长们是全然体会不到孩子的痛苦的,他们还以为孩子任性、淘气、不听话!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完美的,他们心灵纯净、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全然没有成人身上的诸多毛病!他们根本不需要成人去“塑造”!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自由、平等的生长环境,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环境里,可以自由的发挥他的潜能,他们的心理一定会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成长成一个身心健全的人。那为什么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暴躁、任性、自私、懒惰、不专注呢,答案就在成人身上,成人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孩子的发展。
   父母们该如何做呢,给孩子以尊重和理解,不给孩子不必要的帮助,一旦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不应该打断他们,哪怕即将要吃饭,即将要睡觉。孩子画画,我们应该把他视作画家在作画;孩子观察动植物,我们应该把他视作生物学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装玩具,我们应该把他视作工程师在工作;孩子在往水里扔不同的东西感受沉浮,我们应该把他视作科学家在做一项重大的实验!
   只有那样做,孩子才会少了许多痛苦,心理不会产生偏差,有偏差的亦会走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心智才会正常地发展。
  
2012/05/23回复
mmjasmmmmjasmm13楼
不错,学习
2012/05/24回复
让孩子掌控自己的人生
  
   周末带周周和晓晓到公园玩,湖边柳树成荫,她们在湖边的石头上攀爬着,可爬着爬着就爬到没有太阳遮挡的地方去了!正午的太阳十分毒辣,而那天的天气非常热,我担心她们在太阳底下晒久了对身体不利,于是对她们说:“请不要到太阳晒到的地方爬,到树荫底下来。”晓晓头都没抬回答我:“请不强迫我。”话音刚落,周周紧接着说:“请不打扰我。”我忍俊不禁,心想这两个小家伙太可乐了!我赶紧说:“好,我不强迫你们,也不再打扰你们,你们爱到哪里就到哪里吧。”
   打那以后,这俩孩子的口头禅就是:请不强迫我,请不打扰我。不光口里这么说,还真是这样做,除非他们自愿,不然别人无法左右他们!而在他们专注于某事的时候,如果别人贸然打断,她们就会说“请不打扰我”。我觉得很欣慰,这表明孩子已经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意志,有了自己的个性,不会受别人的控制了。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在小时候被父母控制,长大了就会被别人控制。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没有主见的成人,遇事优柔寡断,做什么决定都很困难。还有很多成人喜欢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着典型的从众心理。有的人连买件衣服都总是会参考别人的意见,明明自己喜欢,但如果同伴说不好看就不会买了,反之自己并不那么喜欢而同伴说好看立马就掏钱买下。这些人说到底就是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没有个性,就是因为童年时期父母对孩子过于操控,要求孩子听话、顺从而导致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不知不觉地试图操纵孩子,比如孩子踩到石头上准备跳下,家长会一声大喝:不能跳,到妈妈这来!孩子遇到叔叔(阿姨),家长会催促孩子:快叫叔叔(阿姨)!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孩子却在户外和小伙伴玩得热火朝天不想回家,家长会以各种方式(威逼利诱)催促孩子回家。就连画画,家长可能会这样“引导”:我们来给小宝宝的衣服涂上红色好不好?今天我们画太阳好不好?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呢,是不是什么都不要管?当然不是什么都不管,但如果孩子能自主决定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早餐吃什么,到哪去玩,跟哪个小朋友玩,看哪一本书,画画画点什么,再比如孩子自己的东西他自己就有支配权,包括愿意给谁玩,不愿意给谁玩,愿意和别人交换什么等等我们都不能随便干涉。
   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2012/05/25回复
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下午,我正在卧室忙碌,突然传来外婆的斥责声和周周的哭叫声,周周哭着找到了我,小脸憋得通红,两行眼泪淌成小河,神情特别委屈!我停下手头的事蹲下来问:“周周,发生什么事了,告诉妈妈好吗?”周周抽泣着断断续续说:“外婆…打…打了我。”我揽周周入怀,拍拍她的背:“外婆打你是她不对,但外婆为什么要打你呢?”不等周周回答,外婆走过来抢先说:“晓晓和周周在厕所接水,晓晓把裤子冲湿了,我把晓晓拉开,周周就开始打我…”
   原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周周和晓晓想把一台小风扇抹干净,就去厕所用盆接水,晓晓不小心把裤子弄湿了一点点,外婆看见了斥责她们总是给自己添麻烦(已经换了好几套衣服了),就把晓晓拉开,不准她们接水。周周觉得外婆阻碍了她们,打了外婆。周周平时是很少打别人的,除非别人侵犯了她。我安抚好周周后,带着她俩来到厕所,示范如何接水就不会弄湿衣服,她们小心翼翼地接了水,并没有弄湿衣服,然后小心翼翼地端到客厅,找了两块小抹布开始抹风扇。我又示范如何拧抹布,强调要把抹布拧干,不滴水了才可以开始抹,不然会弄得到处是水。孩子们非常专注地拧抹布、抹风扇,抹完风扇又把家里所有家具器具都抹了一遍!她们一趟一趟拧抹布,爬到凳子上抹门,蹲下来抹沙发,钻到茶几下面抹,是那么专注,那么开心!孩子们拧抹布拧得不那么利索,弄得客厅地板上到处是水,但最后她们自己拿拖把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我们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的种种行为,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洒得到处都是,给我们增添收拾饭桌地板的麻烦;孩子出门想自己走,我们嫌他太慢,怕耽误我们的宝贵时间,不如扛在身上省事;孩子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弄湿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换衣服的负担;孩子想要洗碗,我们会担心他们洗不干净,还可能打破碗,到头来还要我们重新洗……有谁是第一次做事就能做得很好的?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当我们抱怨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愿自己走路、长大了什么都不想干又懒惰又自私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孩子其实是最勤奋、最好学的,他们愿意尝试所有的事情,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阻碍了他们尝试的行为,剥夺了他们尝试和练习的机会。
  
2012/05/25回复
麦田的小麦: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      小区有几个孩子很胆小,不敢跟别人交往,玩大半天也不见说一句话,被人欺负了只会哭,照料人离远点就会哭。家长们很不解,这是怎么了?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于限制孩子,比如,我们在外面玩时,周周(我女儿)喜欢到沟里、斜坡等地方去玩,其他孩子也想跟来,可家长们基本上都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如那里危险、很脏、会摔跤等等。再如,小孩都喜欢玩沙,家长们却认为沙子会弄到孩子眼睛里面,不准孩子玩。孩子想收拾碗筷,家长就说:别动,摔碎了!孩子想扫地,家长就说: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去尝试,从而胆小。   2、家长尤其是父母的影响。如果家长性格内向,比较被动,不主动与人交往,孩子潜移默化会受到影响,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嘛。   3、没有安全感。如果家庭不和,教育不当,对孩子恐吓或粗暴打骂都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感,从而胆小。   4、与外界接触少。孩子的生活范围太小,接触外界的人和事都比较少。   胆小的孩子适应能力较差、缺乏探索精神。如何解决孩子胆小的问题呢?家长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扩大孩子的视野,多接触陌生人,多接触外界。   2、鼓励孩子主动和小朋友交往,比如,碰到不认识的小朋友,鼓励孩子过去打招呼。多跟胆大活泼的孩子一起玩,他们是孩子很好的榜样。   3、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孩子的某些危险、破环性的行为实际是他在探索世界,应该鼓励孩子探索,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少限制孩子。   4、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不要恐吓孩子。
查看原文
学到东西了,谢谢~~
2012/05/28回复
现代灰姑娘:
好贴啊,要收藏,我女儿就是这样,我要求做的事情,爷爷奶奶不配合,现在变成女儿容易哭闹很烦人,真想不让他爷爷奶奶带
查看原文
我们家的也一样,每次小家伙玩的时候,爷爷总是说你怎么又弄的乱七八糟,奶奶就是从来也不跟他玩,只做自己的事情,小家伙一弄脏衣服就埋怨说怎么那么不小心,完全扼杀了宝宝的生活,心里恨啊,为什么没法自己带呢
2012/05/29回复
我觉得和孩子沟通不难,那个妈妈不懂自己的孩子呢,难的是跟老人沟通,沟通不好老人是要埋怨你的,而且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够通情达理,理解你的想法
2012/05/29回复
ananrananr19楼
很好很好。。
2012/05/29回复
猜你喜欢

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大解密,正确的教育很重要!

遇到“肛欲期”的宝宝,我忽略了,自责中

(原创)中国式陪读妈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爱上一个不肯离婚的男人

不让孩子学习钢琴,会不会担心孩子长大后怨父母

幼儿园的孩子俨然成了问题学生,做妈的很揪心,请大家帮分析一下。

热点推荐

带娃去大澳渔村 泡水吃海鲜,晒成小黑炭!

小学三年级写作业到11点 真的无法接受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在家用电饭煲煮关东煮 好吃没负担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实现牛腩自由!电饭煲焖腩超省心

三升四,小孩对KET排斥,每天就是看中文书

分享生活#国泰平安

被挑食娃夸爆的午餐!芝士焗南瓜牛肉饭

强降水+8级大风!强劲冷空气已启程!多地高

58送上门的烧鸡 皮脆肉嫩还带竹筒粉

梅花园阿强家吃哭了!记忆中的味道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