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贴。留印。下学期女儿上小学二年级了。
目前数学她数图形不够细心,经常漏数,导致失分。应用题不错。
请问平时怎么培养她的学习主动性和逻辑能力?
学生为什么怕数学
62696196家有中学生
全部回帖
realmyzeng楼102楼
翘笑:
好贴。留印。下学期女儿上小学二年级了。目前数学她数图形不够细心,经常漏数,导致失分。应用题不错。请问平时怎么培养她的学习主动性和逻辑能力?
查看原文我没教过低年级的学生,不过我家孩子正好也是一年级升二年级,可以给些建议这位妈妈。其实这幺小的孩子,数错数是很正常的,这跟他们的学习注意力有关。我个人认为,低年级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好注意力的集中。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各科的学习。首先,家长本身对小朋友的注意力的集中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用家长的注意力时间去衡量一个孩子的注意力时间。 5~7岁的孩子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左右。所以小学课堂上老师真正授课的时间会控制在15-20分钟,然后逐年把时间延长。而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是达到60分钟的。你要清楚,你跟孩子是有区别的。其次,孩子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很可能只是一声响动、一到光线甚至炒菜的味道也能让他分散注意力。所以如果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家长最好能消除干扰,同时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来学习或是做事。第三,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或者表扬鼓励去尽可能地延长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通常很多很杂,而且时间很短(就是俗话说的三分钟热度) ,这时候妈妈们就要注意去分析孩子不感兴趣的原因为何了。是孩子已经深入发掘事情导致的,还是因为老是失败,自信心被打击了。如果是前者,这时候妈妈可以为孩子再寻找相类似的兴趣,让孩子总结规律,自己归纳事物的特性。如果是后者,那就要通过表扬和鼓励,甚至是伸出援手帮助孩子探索、记忆、理解。
2013/07/14回复
hnifei106楼
realmyzeng:
很多家长会把自己孩子不喜欢数学归结成孩子很笨,或者是自己孩子是女生,天生就比男孩差。其实很多时候是不关孩子的事的,主因在现在的教材上面。 我国的数学教材从1993年到现在改了三次,具体改的时间我记不清楚了,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越改方向越模糊。其实前面我都说到了,小学是以机械操作为主,但是现在的教材在“减负”的压力下,只能不断的压缩,例题越来越少,概念也越来越模糊,经常会出现“如……,就叫做XXX”这样的表述。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居然连概念都如此模糊,我觉得是极为不恰当的。更有甚者,连定义都改了,很多家长学自然数的时候是不包含0的,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学的自然数是包含0的,所以各位家长千万不要以为是自己的小孩理解错了,其实是教材把自然数的定义改了。例题少了,定义模糊了,你说小孩子怎么去理解,又如何理解得透彻。然后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就是一直这样混混沌沌的过了。其实很多所谓的差学生,只要你把定义讲清楚了,然后给他步骤,有足够的例题给他模仿,他很快就会掌握知识点的。 其次,现在的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纯计算的题目被大幅度的删减掉,而中考数学考试时可以用计算器,造成很多学生对计算器极度的依赖。大家不用辛辛苦苦的计算,按一下就ok了,多快。可是高考的时候是不能用计算器的,造成很大部分的高中学生,上了高中成绩会直线下降。有很多新高一家长跟我说过,中考的时候是130多的,怎么现在半个学期就只剩下30多?原因就出在计算器上。整个初中阶段学生都没有锻炼出相符的计算能力去应对高中数学的超大计算量。所以高一的新生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填空题全错。这种情况出现的话,足以证明这个学生不是知识点的问题,而是自身的计算能力出现问题了。 最后,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在衔接上出现了极大的空档。初一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里面,工程问题、行程问题、销售问题占了极重的比例,但是翻开小学数学课本,你会发现里面相关应用题会很少,顶多就是出个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然后就没再详细说了。导致初一的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极度混乱,很多学生连利润和利息都会搞错,他又如何能理解所谓的实际应用呢。再说初三到高一,最明显的就是因式分解和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了。因式分解最方便的十字相乘法现在是被删除出初中课本的,另外高中常用的分组分解法现在也没有了。可是必修一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里面却经常用到这两种方法,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学生看着答案却不知道为啥要这么做,本来应该在初中就做好的铺垫现在没有了。还有一元二次不等式,本来是必修五里面的知识点,可是在必修一中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时却要经常用到,我们在讲的时候又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提早讲了必修五,因此只能花一段时间去教学生用图像法解决此类问题(这些更多的是补习社的老师会补充说明,在校老师基本上是没时间去讲的,这方面真只能靠补习社了)。 今年的初一和小一的数学课本又改了,以后的方向是怎么样我也还不清楚,看看以后会咋样吧。各位爸爸妈妈千万别轻易的否定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如果作为父母的你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这世上还会有谁无条件的信任他呢?
查看原文认同楼主的观点!
2013/07/24回复
realmyzeng楼107楼
两条马尾辫:
中国的数学的确是难得离谱,我姐姐孩子在加拿大,小学毕业了还在学10以内的加减,这日子舒服得连我都想去
查看原文其实这没什么好羡慕的,学得简单不一定就是好的。加拿大的教材没看过,但是美国SAT的教材我看过,他们都高三了,还在学习计算二元一次方程组,要知道这个内容是中国初一学生的学习内容。美国是把数学的工具功能交给了计算器,这样可以节省学生大量的机械操作时间,从而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但是根据我现在在国外的学生反映,美国那边的人数学超烂,离了计算器连最基本的口算都不会,更不要说简便运算之类的。所以没有一种教育是完美的,中国现行的教育也不是真的那么不可取,我们可以取长补短,而不用一棒子打死。
2013/07/29回复
realmyzeng楼108楼
有家长问我,初中和小学的数学有什么不同,其实前面我都已经提到过:小学是机械操作,通过不断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类题的做法,类似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初中则是一个过渡:由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高中)学习。所以我会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去分析。
2013/08/31回复
shuying1978110楼
觉得是兴趣培养培养方面的原因~~老师们多是填鸭式的教育,也比较注重效率,教材编排过于简洁,没办法引起同学们发现数学之美。相反语文对于大多数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因为有文章读,有想象空间。
2013/09/02回复
realmyzeng楼112楼
先从教材开始讲一下吧,初一的内容其实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炼,数系的范围在慢慢扩大。小学的学习顺序是:自然数 ——小数——分数,而初中的顺序是:有理数——实数——字母——代数式,但是无论哪种顺序,四则混合运算始终贯彻在当中,因此,刚上初中的孩子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把单项式和多项式想象成数字,然后再套上小学的数理关系,熟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应该很容易就能够掌握。初一上学期最大的难点在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基础打不好,而且很少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到相关知识(我接触过一个初三的学生,居然连打折都不会的,无语了),因此对于九大类的应用题望而却步。奉劝各位家长,现在去菜市场或者超市,可以把孩子带上,让他计算一些跟销售、利润、打折有关的数,这样学生才不会学得太辛苦。
2013/09/13回复
realmyzeng楼113楼
又到了中段考的时候了,特别提醒一下初一的新生。初一上学期的前半段是一个过渡期,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期中考成绩或者测验判断学生是否适应了初中生活。如果成绩能够保持在85分或以上(不单数学一科,其他语文、英语、政治也要看),那么基本能够说明孩子已经平稳过渡了。如果成绩在及格边缘的话,这时候可以考虑报一下补习班。因为本学期后半段的重点是在应用题,而学习老师在教程安排下,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分类讲解的(应用题分成九大类型),因此需要课外补习老师的适当补充和加强。另外,趁着现在把应用题补充完整,也可以为下学期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应用题做铺垫。数学是一门连贯性非常强的工具学科,初一第一学期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希望各位初一的家长重视一下。
2013/11/03回复
realmyzeng楼117楼
又到寒假假期了,很多家长问我,寒假需不需要补习,我还是重新一句,有需要的才去补,不要跟风而为,因为补多了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厌学了,反而得不偿失。一般来说,真正要在寒假补数学的就是初三和高一两级。因为初三要冲刺了,而高一是因为必修一的扩展太多,在学校里老师根本没时间进行梳理,而趁着寒假进行梳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下学期的必修五里,数列的延展性跟函数是一样强的,如果不想堆积在一起,寒假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消化的机会。 但是,今年有个年级是特别需要补数学的,就是初二级。为什么特别提醒初二的学生要注意呢,原因有两个:一、这个学期学习的因式分解共有7种方法,除了初三才学的万能公式法和配方法,其他的应该在本学期全部掌握,但是现在的课本里面只有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另外的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连提都未提到(为了所谓的减负全部删减了,可惜中考高考还是要用到) ,因此需要学生在寒假时补充一下;二、因为现在的初二级刚刚好是人教版更换教材的一届,新教材把一次函数的内容换成了分式计算和分式应用题,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下学期会把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放在一齐学习。函数在中考和高考中,占的比例都超过50%,因此,函数学不好,影响的不单只是中考,连高考都不能幸免。因此,我建议各位初二的同学可以报读一下预习班,为后面学习几种基本初等函数做好铺垫。如果不想报班的同学,可以向现在初三的学生借他们初二的旧书自己进行预习,以下为预习的顺序,大家可以参照一下:
2014/01/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