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stanlyqiu 的帖子
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学琴?
袁来爸妈建议家长们遵照以下提问,像做心理测试一样在心里画上钩钩或叉叉。
学乐器,兴趣重要吗
案例:琴童孟孟(琴龄5年)
孟孟6岁第一次到袁来爸爸这里学琴时,脑袋一直是朝左上方拧着的。这摆明了他不想学琴,袁来爸爸为避免又一个孩子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精力,特意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跟孟孟和孟孟妈交流。
袁老师刚开口问了一句:“你是不是不想学琴?”
孟孟就扯着嗓子喊起来了:“我不想学小提琴,我要吹号,我妈非让我学小提琴。”
孟孟妈又扯着嗓子叫回去:“学小提琴以后考学能用上,拉起来也比较帅。”
显然,学小提琴并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权衡后的选择。即便家长的选择是正确的,但孩子不愿意,在学琴的一开始就产生逆反心理,最终结果肯定是一门乐器也学不好。
袁老师先了解了孟孟想学吹号的真正原因,原来学校有个鼓号队,他看到高年级的男孩穿着队服站在队伍的前方觉得特别帅,于是萌生了想要学吹号的想法。
找到了事件的起因,袁老师开始有针对性地化解。首先,他告诉孟孟,想学吹号?可以,但需要等几年。吹奏类乐器对肺活量、气息以及上牙的整齐度都有一定的要求,6岁的孩子肺活量有限,气息控制不好,而且还没有完全换牙,不适合马上开始学吹奏乐。袁老师诱导孟孟,可以先学小提琴,在乐理、乐感等方面打好基础,等大一点儿再像高年级的哥哥一样学吹号。
孟孟觉得袁老师说得有道理,跟妈妈约定10岁以后学吹号,然后欣然开始学小提琴。后来,孟孟告诉袁老师,他不学吹号了,要坚持学小提琴。原来他发现吹号是一群人在表演,而拉小提琴是他一个人表演,一群人观看。他觉得拉小提琴更有成就感,决定对学习小提琴这件事从一而终。
在与孩子出现矛盾时,做家长的不妨以退为进。我们先退一步,在与孩子之间形成个“缓冲地带”,有些并非原则上的问题可以采取中庸的解决之道,这样问题往往就可以迎刃而解,比僵持不下要好得多。
家长和孩子之间有时候就像拔河一样,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我们是成年人,大方一点儿先退一步又有什么关系呢?
何必跟小孩子计较。
像孟孟妈这样用自己的决定来代替孩子兴趣的家长不在少数。更有一类家长与之相反,他们完全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到毫无原则的程度。

学琴攻略第一期——要不要让孩子学乐器
Q1: 我该让孩子学乐器吗?
Q2: 我的孩子是学乐器的料吗?
Q3: 怎么用音乐点亮孩子的智慧?
学琴攻略第二期——被神化了的“兴趣”
Q1: 学乐器,兴趣重要吗?
Q2: 兴趣,父母,老师,谁才是神话缔造者
Q3: 几岁学乐器正当时
Q4: 玩玩”的态度要不得
学琴攻略第三期——钢琴,小提琴,其他乐器
Q1: 学钢琴,小提琴的7大误区
Q2: 小心对待孩子的选择——钢琴pk小提琴
Q3: 买琴,给父母支招
Q4: 别“吊死”在钢琴这棵树上
Q5: 电子琴转钢琴=走弯路
学琴攻略第四期——给孩子选个好老师
1.学琴市场上的N类老师
2.大课、小课,孩子该选哪一课
3.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老师
4.如何找到好老师
学琴攻略第五期——父母,你们准备好了吗
1.准备好!孩子一定会反抗
2.琴童心理分分类
3.应对孩子反抗的实用战术
4.父母,请不要这样做……
学琴攻略第六期——陪练的力量
1.陪练,陪的是什么?
2.如何陪孩子走过"沟沟坎坎"
3.是时候请个专业陪练了
注:本文摘取自作者袁泉/于佳夫妇(袁来爸爸妈妈)的《孩子学琴的那些事儿》,大家如有兴趣,可以购买原版书,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