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南方都市报:改革计生政策越早越好

732542谈天说地

【何亚福按:前几天《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姜英爽就《人口危局》一书出版采访了我。今天《南方都市报》刊登了题为《改革计生政策越早越好》的采访报道。整个报道内容基本上是准确的,当然我希望标题最好是“废除计生政策越早越好”】

日期:[2013年5月21日]  版次:[AA22]  版名:[对话]  稿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首席记者 姜英爽 实习生 张嘉
   
因为超生,湛江市的英语翻译何亚福变成了一个人口学者,他把十年来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在中国人口研究上,来呼吁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5月初,他写的《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一书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中国何时会改革计生政策?目前计生政策的弊端是什么?中国人口太多了吗?就业难是因为人口太多吗?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重男轻女还是计划生育?针对这些问题,南都记者姜英爽专访了何亚福。
2013/05/22
精选回帖
29楼
1970/01/01回复
等改革完,我们这批人都年纪大了生不出了.下一批人都只生一个,或者一个都不生.再之后,全部都不生.或是男跟男结婚,女跟女结婚,生个P
2013/06/15回复
38楼
1970/01/01回复
39楼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超生被抓就从那时起,我发誓一定要叫板计生政策

    姜英爽:你的工作和人口学好像并不搭界,怎么会把精力转移到这方面?
    何亚福: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计划生育”这回事,是在初中三年级。那是1981年,我们班突然换了一位化学老师,我和几位同学向班主任打听原来的化学老师到哪去了?班主任回答说:“中国人口太多了,他还要生两个孩子,所以被停职了。”
    初中毕业后,我也曾回过几次母校,但都没再见过他,不知他是否已被学校开除了?不知他是否被征收巨额的超生罚款?我想,假如没有计划生育,他将仍然是一位优秀的化学老师。
    可以说,莫言的《蛙》中描写的很多计生事件,我都耳闻目睹过。这些事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就有一股力量驱动我去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
    姜英爽:据说你也超生了……
    何亚福:对,我对人口学比较专心的研究应该说跟我第二个孩子有关,因为我的(第二个)孩子是2001年生的,直到2003年下半年,计生委把我抓去待了一天,就从那时起,我发誓一定要叫板计生政策。当然我不是说公报私仇,打个比方,强盗抢了一个过路人的钱,过路人去追赶强盗,当然这个强盗不能说“哦,你抓我是因为我抢你的钱,你这是公报私仇”。以前计生支持者就这样子讲,他们说我反对计划生育,是因为我有第二个孩子,是公报私仇。抓强盗不能说是公报私仇,因为强盗本身就是违法的。
    我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写关于人口的文章,很多网友也给了更多的信息,很多事情可以说太多了。
    姜英爽:现在,类似这方面的情况还有吗?
何亚福:我现在还是陆续接到很多网友发来这方面的材料,虽然不能直接帮助他们,可是我也联系很多记者,帮他们记录。我只能尽我自己所能,为他们呼吁一下。
2013/05/22回复
改革建议 如果废除社会抚养费制度,计生政策就名存实亡

    姜英爽:你后悔过自己生这第二个孩子吗?
    何亚福:我从来没后悔,也没后悔我把近10年来的几乎全部业余时间,都放在人口研究上。因为到现在,我还看到很多网友的悲剧和血泪经历,(很难过)。
    姜英爽:你觉得现在是时候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吗?
    何亚福:如果从1973年算起,计划生育政策实施40年了,只不过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宽松,可以生两个;1980年以后就是一胎制。如果从1980年的一胎制算起,到现在计划生育是实施了33年。
    姜英爽:你提到“取消社会抚养费”制度,只要存在计生政策,这个制度就不会取消。
    何亚福:如果废除了社会抚养费制度,计生政策就名存实亡,就没有了强制力量了。
    姜英爽:国家有没有对社会抚养费的去向有一个审计?
    何亚福:没有。有文章报道,全国每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超过200亿元,记者采访国家计生委问“社会抚养费全国征收总额是多少?做什么用的?”,计生委都统统不回答,没有公开透明。
30年来,平均每个超生的罚1万元,如果说有大概两亿的超生人口,就有**抚养费。我的《计生部门的两个财源》这篇文章中,提到计生委有两个财源,一个是社会抚养费,另一个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是公开的,当时2010年一年拨了500多亿元,2011年是600多亿元,因为这个费用是国家财政拨款的,数据很清晰。可是社会抚养费因为是基层征收的,谁也不知道具体数据是多少,也不知道这笔钱是怎样花的,它不透明。
2013/05/22回复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力作《人口危局》
2013年05月28日 10:13:37
来源: 新华悦读

中国人口太多了吗?中国能养活多少人?存在所谓的适度人口标准吗?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重男轻女还是计划生育?诸如此类耳熟能详的问题都可以从我们以往的教科书和主流媒体宣传中找到答案。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人们很少也很难独立思考其中的是是非非。"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这几乎是众多中学文科考试题中作答的万能开头。人口众多就像是中华民族的原罪,什么现实问题都可以往"人口多"上靠。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排名却靠后,全怪中国人太多,要不然我们早就赶英超美了!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直观想法。也难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至今,计生部门宣传的很多"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人口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然而,不管人们对中国人口问题持什么样的观点,有多么激烈的争论,现实的人口危机早已悄然袭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众多弊端逐渐显现--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体系逐渐不堪重负,"421"家庭生活压力增大,性别比失衡严重……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计划生育改变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中,整个国家一样要直面日益严重的人口失衡。而且,人口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其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大工程",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吗?

关于人口的众多的争论,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人是社会的包袱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人口问题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承认,类似计划生育、户籍制度等政策的出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可以叫做历史局限性。承认这一点,既可以让我们对计划生育的反思有了基础,同时也避免了使这种反思陷入"超人与怪兽"式的简单思维模式。当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计划生育时,我想人们对这样一个答案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人并不是社会的包袱,人是宝贵的资源。所以,那些残害人命、蔑视人性、否定人的价值的行为,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都必须受到最大限度的抵制。这理应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人口危局》正是从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口问题入手,细致地分析了那些听起来有道理的论断是多么荒诞。在结合中国现状解读人口问题的同时,本书还强调了社会道德、个人价值观等对于人们理解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相信您一定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节和一些自己未曾思考的细节。关于人口问题,我们没有想到危害的太多了。如果阅读本书后能够多多少少改变您对人口问题的看法,甚至影响您的行为,那一定是令人欣慰的。
2013/05/29回复
《人口危局》封面解读:红色表示中国计划生育40年的历史是血淋淋的;4个老人、2个年轻人、1个婴儿表示4:2:1的人口结构危局;再加一个黄牌警告:中国目前已处于超低生育水平,我们未来可能将不得不面对老无所依的窘境!
2013/06/04回复
同是计生受害者

何亚福

近段时间,我陆续收到一些网友发来的邮件,内容大同小异,她们说怀上了第二胎,但又不符合计生政策。一方面,她们很想把孩子生下来;另一方面,由于她们是公职人员,如果生下第二个孩子,将面临被开除公职和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处罚。她们现在的心情很矛盾,问我有没有好的办法既能生二胎,又能不受或少受处罚?例如,昨天有一位网友发邮件给我说:“我是一名公办教师,婚后育有一女,但最近发现我怀孕了,现在单位还不知道,但最终知道后,面临的下场是主动流产、被流产或被开除,我不愿放弃这个天赐的生命。我该怎么办?!怎样做才能保护我的孩子?!”

每次收到这种邮件,我的心情都很不好受,因为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如果我有好的办法,我就没有必要致力于废除计生政策了。我希望早日废除计生政策,让所有的夫妇都能自由生育,但在计生政策废除之前,我确实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能生二胎而不受到计生部门的骚扰。

事实上,我自己也曾受过计生的迫害,而且,当时我的处境可能比现在许多生二胎的网友更加困难。5月21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姜英爽采访我的报道提到:“我对人口学比较专心的研究应该说跟我第二个孩子有关,因为我的第二个孩子是2001年生的,直到2003年下半年,计生委把我抓去待了一天,就从那时起,我发誓一定要叫板计生政策。”在2003年之前,虽然人口研究也是我的业余爱好之一,但在那之前,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在人口研究方面。因为在2003年之前,我对语言研究以及禅修也很感兴趣。如果当时计生委不找我的麻烦,那么,虽然我一直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是很荒唐的,但由于我对此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我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在这方面,毕竟我要挣钱养家糊口,不希望人口研究影响我的本职工作。但既然计生委找我的麻烦了,我就发誓从此与计生势不两立!

2003年下半年,我搜索网上的批判计划生育的文章,结果令我很失望,几乎找不到这方面的文章。当时我想,计划生育这种如此荒唐的政策,为什么几乎没有什么人写文章批判它?既然如此,我就不揣浅陋来写文章批判它!近十年来,我把几乎全部业余时间花在人口研究以及写批判计划生育的文章上。

由于我花了大量时间从事人口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本职工作(我的本职工作是翻译)。显然,如果我把人口研究的时间花在搞翻译上,肯定能挣更多的钱(我做一天翻译能挣几百元)。姜英爽问我:“你后悔过自己生这第二个孩子吗?”我回答说:“我从来没后悔,也没后悔我把近10年来的几乎全部业余时间,都放在人口研究上。因为到现在,我还看到很多网友受计生迫害的悲剧和血泪经历。”

感谢网友们发给我的邮件,让我更多的了解计生政策带给人们的痛苦;但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现在我很少回复网友们的求助邮件了:第一,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一一回复网友们的邮件;第二,我所做的努力,是要促使现行不合理的人口政策的改变。如果这种不合理的政策改变了,自然就没有这种政策的受害者了;但在这种不合理的政策改变之前,我没有能力帮助这些不合理政策的受害者。至于我的努力能否起到作用,这并不影响我的努力。我所奉行的一个原则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2013/06/05回复
【高考人数连续5年下降 2013年仅912万人考试】今年,全国高考生达到912万,比去年减少3万人。2008年,考生总数是1050万;2009年为1020万人;2010年考生人数跌破千万,降至957万;2011年为933万,2012年变为915万,今年已是“五连降”。
2013/06/07回复
何先生的文章太多了,在网上读还是不方便,读纸质的书要方便得多,也更有保存价值。
2013/06/14回复
有人担心,人口政策放开之后,城市居民的生育率还是保持较低,但农村居民的生育率会突然提高。事实上,现在城市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而农村实行“一胎半”政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两胎甚至放开的政策。这实际上是歧视城市人口的生育政策,如果完全放开,可能对城市人口更有帮助
2013/07/15回复
为促进人口增长,俄罗斯政府大力推行鼓励生育和扶持多子女家庭的政策,包括设立“母亲基金”对生育第二个及更多婴儿的家庭提供补贴、允许产妇享受140天全额津贴产假、向多子女家庭免费提供住房用地、对生育超过10个孩子的妇女授予“英雄母亲”荣誉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等。
2013/08/11回复
根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2年,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4459万人,比2011年减少了534万人。十年前的2003年,中国义务教育在校生数为18380.57万人。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减少了3921万人。2012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2万所,比上年减少1.36万所
2013/08/21回复
独生子女政策剌激了“多仔丸”的滥用。有些夫妇想生两个孩子,但不符合计生政策,于是他们希望通过服用“多仔丸”来生育双胞胎。
2013/08/27回复
我国目前总人口的确还在缓慢增加,但这完全是惯性和寿命延长的结果,也就是这种表面现象,使得多数经济学家与民众忽视了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实际上,我国劳动力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而且随着每年新生人口的减少而迅速下降,今后,中国人口会迅速老化
2013/09/11回复
猜你喜欢

关于房地产的十二个正确逻辑

如果你意外怀孕,二胎,一定要进来看~~全面放开二孩几成定局

关于超生入户的相关问题答疑

【焦点热议】计生VS孕妈,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广州一个恐怖的政策即将诞生(封贴啦)

南方周末:中国会为不让生二胎(计生)后悔

热点推荐

广医三院妇儿医院乱封路 合理吗?

全职宝妈带娃日常 没有盼头没有期待

万岁豪华寿司船 小朋友很喜欢

继北上深之后 广州也官宣取消豪宅税了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4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60㎡老房焕新记:原木风改造,打造温馨家居

有个疑惑,以前嫌弃港式房子没阳台不好,但

143㎡混搭风,复古与自然碰撞融合,让日子

装修的东西还没买购 我又在期待双十二了

推荐一款护手腕~适合腱鞘炎

家电是不是要在设计之前定好?

81年的未婚单身女同事征婚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