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改革计生政策越早越好
732342谈天说地
日期:[2013年5月21日] 版次:[AA22] 版名:[对话] 稿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首席记者 姜英爽 实习生 张嘉
因为超生,湛江市的英语翻译何亚福变成了一个人口学者,他把十年来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在中国人口研究上,来呼吁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5月初,他写的《人口危局: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一书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中国何时会改革计生政策?目前计生政策的弊端是什么?中国人口太多了吗?就业难是因为人口太多吗?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重男轻女还是计划生育?针对这些问题,南都记者姜英爽专访了何亚福。
2013/05/22
全部回帖
超生被抓就从那时起,我发誓一定要叫板计生政策
姜英爽:你的工作和人口学好像并不搭界,怎么会把精力转移到这方面?
何亚福: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计划生育”这回事,是在初中三年级。那是1981年,我们班突然换了一位化学老师,我和几位同学向班主任打听原来的化学老师到哪去了?班主任回答说:“中国人口太多了,他还要生两个孩子,所以被停职了。”
初中毕业后,我也曾回过几次母校,但都没再见过他,不知他是否已被学校开除了?不知他是否被征收巨额的超生罚款?我想,假如没有计划生育,他将仍然是一位优秀的化学老师。
可以说,莫言的《蛙》中描写的很多计生事件,我都耳闻目睹过。这些事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就有一股力量驱动我去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
姜英爽:据说你也超生了……
何亚福:对,我对人口学比较专心的研究应该说跟我第二个孩子有关,因为我的(第二个)孩子是2001年生的,直到2003年下半年,计生委把我抓去待了一天,就从那时起,我发誓一定要叫板计生政策。当然我不是说公报私仇,打个比方,强盗抢了一个过路人的钱,过路人去追赶强盗,当然这个强盗不能说“哦,你抓我是因为我抢你的钱,你这是公报私仇”。以前计生支持者就这样子讲,他们说我反对计划生育,是因为我有第二个孩子,是公报私仇。抓强盗不能说是公报私仇,因为强盗本身就是违法的。
我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写关于人口的文章,很多网友也给了更多的信息,很多事情可以说太多了。
姜英爽:现在,类似这方面的情况还有吗?
何亚福:我现在还是陆续接到很多网友发来这方面的材料,虽然不能直接帮助他们,可是我也联系很多记者,帮他们记录。我只能尽我自己所能,为他们呼吁一下。
姜英爽:你的工作和人口学好像并不搭界,怎么会把精力转移到这方面?
何亚福: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计划生育”这回事,是在初中三年级。那是1981年,我们班突然换了一位化学老师,我和几位同学向班主任打听原来的化学老师到哪去了?班主任回答说:“中国人口太多了,他还要生两个孩子,所以被停职了。”
初中毕业后,我也曾回过几次母校,但都没再见过他,不知他是否已被学校开除了?不知他是否被征收巨额的超生罚款?我想,假如没有计划生育,他将仍然是一位优秀的化学老师。
可以说,莫言的《蛙》中描写的很多计生事件,我都耳闻目睹过。这些事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就有一股力量驱动我去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
姜英爽:据说你也超生了……
何亚福:对,我对人口学比较专心的研究应该说跟我第二个孩子有关,因为我的(第二个)孩子是2001年生的,直到2003年下半年,计生委把我抓去待了一天,就从那时起,我发誓一定要叫板计生政策。当然我不是说公报私仇,打个比方,强盗抢了一个过路人的钱,过路人去追赶强盗,当然这个强盗不能说“哦,你抓我是因为我抢你的钱,你这是公报私仇”。以前计生支持者就这样子讲,他们说我反对计划生育,是因为我有第二个孩子,是公报私仇。抓强盗不能说是公报私仇,因为强盗本身就是违法的。
我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写关于人口的文章,很多网友也给了更多的信息,很多事情可以说太多了。
姜英爽:现在,类似这方面的情况还有吗?
何亚福:我现在还是陆续接到很多网友发来这方面的材料,虽然不能直接帮助他们,可是我也联系很多记者,帮他们记录。我只能尽我自己所能,为他们呼吁一下。
2013/05/22回复
改革建议 如果废除社会抚养费制度,计生政策就名存实亡
姜英爽:你后悔过自己生这第二个孩子吗?
何亚福:我从来没后悔,也没后悔我把近10年来的几乎全部业余时间,都放在人口研究上。因为到现在,我还看到很多网友的悲剧和血泪经历,(很难过)。
姜英爽:你觉得现在是时候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吗?
何亚福:如果从1973年算起,计划生育政策实施40年了,只不过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宽松,可以生两个;1980年以后就是一胎制。如果从1980年的一胎制算起,到现在计划生育是实施了33年。
姜英爽:你提到“取消社会抚养费”制度,只要存在计生政策,这个制度就不会取消。
何亚福:如果废除了社会抚养费制度,计生政策就名存实亡,就没有了强制力量了。
姜英爽:国家有没有对社会抚养费的去向有一个审计?
何亚福:没有。有文章报道,全国每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超过200亿元,记者采访国家计生委问“社会抚养费全国征收总额是多少?做什么用的?”,计生委都统统不回答,没有公开透明。
30年来,平均每个超生的罚1万元,如果说有大概两亿的超生人口,就有**抚养费。我的《计生部门的两个财源》这篇文章中,提到计生委有两个财源,一个是社会抚养费,另一个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是公开的,当时2010年一年拨了500多亿元,2011年是600多亿元,因为这个费用是国家财政拨款的,数据很清晰。可是社会抚养费因为是基层征收的,谁也不知道具体数据是多少,也不知道这笔钱是怎样花的,它不透明。
姜英爽:你后悔过自己生这第二个孩子吗?
何亚福:我从来没后悔,也没后悔我把近10年来的几乎全部业余时间,都放在人口研究上。因为到现在,我还看到很多网友的悲剧和血泪经历,(很难过)。
姜英爽:你觉得现在是时候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吗?
何亚福:如果从1973年算起,计划生育政策实施40年了,只不过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宽松,可以生两个;1980年以后就是一胎制。如果从1980年的一胎制算起,到现在计划生育是实施了33年。
姜英爽:你提到“取消社会抚养费”制度,只要存在计生政策,这个制度就不会取消。
何亚福:如果废除了社会抚养费制度,计生政策就名存实亡,就没有了强制力量了。
姜英爽:国家有没有对社会抚养费的去向有一个审计?
何亚福:没有。有文章报道,全国每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超过200亿元,记者采访国家计生委问“社会抚养费全国征收总额是多少?做什么用的?”,计生委都统统不回答,没有公开透明。
30年来,平均每个超生的罚1万元,如果说有大概两亿的超生人口,就有**抚养费。我的《计生部门的两个财源》这篇文章中,提到计生委有两个财源,一个是社会抚养费,另一个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是公开的,当时2010年一年拨了500多亿元,2011年是600多亿元,因为这个费用是国家财政拨款的,数据很清晰。可是社会抚养费因为是基层征收的,谁也不知道具体数据是多少,也不知道这笔钱是怎样花的,它不透明。
2013/05/22回复
,顶到置顶
2013/05/22回复
harryandsusa11楼
说来说去有什么用啊
2013/05/25回复
amiko2008楼12楼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力作《人口危局》
2013年05月28日 10:13:37
来源: 新华悦读
中国人口太多了吗?中国能养活多少人?存在所谓的适度人口标准吗?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重男轻女还是计划生育?诸如此类耳熟能详的问题都可以从我们以往的教科书和主流媒体宣传中找到答案。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人们很少也很难独立思考其中的是是非非。"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这几乎是众多中学文科考试题中作答的万能开头。人口众多就像是中华民族的原罪,什么现实问题都可以往"人口多"上靠。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排名却靠后,全怪中国人太多,要不然我们早就赶英超美了!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直观想法。也难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至今,计生部门宣传的很多"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人口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然而,不管人们对中国人口问题持什么样的观点,有多么激烈的争论,现实的人口危机早已悄然袭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众多弊端逐渐显现--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体系逐渐不堪重负,"421"家庭生活压力增大,性别比失衡严重……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计划生育改变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中,整个国家一样要直面日益严重的人口失衡。而且,人口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其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大工程",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吗?
关于人口的众多的争论,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人是社会的包袱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人口问题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承认,类似计划生育、户籍制度等政策的出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可以叫做历史局限性。承认这一点,既可以让我们对计划生育的反思有了基础,同时也避免了使这种反思陷入"超人与怪兽"式的简单思维模式。当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计划生育时,我想人们对这样一个答案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人并不是社会的包袱,人是宝贵的资源。所以,那些残害人命、蔑视人性、否定人的价值的行为,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都必须受到最大限度的抵制。这理应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人口危局》正是从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口问题入手,细致地分析了那些听起来有道理的论断是多么荒诞。在结合中国现状解读人口问题的同时,本书还强调了社会道德、个人价值观等对于人们理解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相信您一定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节和一些自己未曾思考的细节。关于人口问题,我们没有想到危害的太多了。如果阅读本书后能够多多少少改变您对人口问题的看法,甚至影响您的行为,那一定是令人欣慰的。
2013年05月28日 10:13:37
来源: 新华悦读
中国人口太多了吗?中国能养活多少人?存在所谓的适度人口标准吗?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重男轻女还是计划生育?诸如此类耳熟能详的问题都可以从我们以往的教科书和主流媒体宣传中找到答案。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人们很少也很难独立思考其中的是是非非。"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这几乎是众多中学文科考试题中作答的万能开头。人口众多就像是中华民族的原罪,什么现实问题都可以往"人口多"上靠。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排名却靠后,全怪中国人太多,要不然我们早就赶英超美了!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直观想法。也难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至今,计生部门宣传的很多"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人口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然而,不管人们对中国人口问题持什么样的观点,有多么激烈的争论,现实的人口危机早已悄然袭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众多弊端逐渐显现--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体系逐渐不堪重负,"421"家庭生活压力增大,性别比失衡严重……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计划生育改变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中,整个国家一样要直面日益严重的人口失衡。而且,人口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其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大工程",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吗?
关于人口的众多的争论,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人是社会的包袱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人口问题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承认,类似计划生育、户籍制度等政策的出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可以叫做历史局限性。承认这一点,既可以让我们对计划生育的反思有了基础,同时也避免了使这种反思陷入"超人与怪兽"式的简单思维模式。当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计划生育时,我想人们对这样一个答案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人并不是社会的包袱,人是宝贵的资源。所以,那些残害人命、蔑视人性、否定人的价值的行为,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都必须受到最大限度的抵制。这理应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人口危局》正是从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口问题入手,细致地分析了那些听起来有道理的论断是多么荒诞。在结合中国现状解读人口问题的同时,本书还强调了社会道德、个人价值观等对于人们理解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相信您一定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节和一些自己未曾思考的细节。关于人口问题,我们没有想到危害的太多了。如果阅读本书后能够多多少少改变您对人口问题的看法,甚至影响您的行为,那一定是令人欣慰的。
2013/05/29回复
天堂的回音13楼
人并不是社会的包袱,人是宝贵的资源。所以,那些残害人命、蔑视人性、否定人的价值的行为,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都必须受到最大限度的抵制。这理应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2013/05/30回复
amiko2008楼16楼
《人口危局》封面解读:红色表示中国计划生育40年的历史是血淋淋的;4个老人、2个年轻人、1个婴儿表示4:2:1的人口结构危局;再加一个黄牌警告:中国目前已处于超低生育水平,我们未来可能将不得不面对老无所依的窘境!
2013/06/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