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牛牛老师六一的公开课想到关于学钢琴的兴趣
1270371家有小学生
当学琴的孩子通过学琴获得某种荣耀,满足或者是内心情感的交流,这时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可能会慢慢增长。上周,
在上海有个牛牛老师的公开课。参加的都是水平较专业的年轻人和业余的钢琴演奏爱好者,年轻人通过这种开放的平台,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从弹琴,音乐到政治,哲学,人生和人类美好的钢琴爱情。非常正能量。这些年轻人内心都有着真正的审美情结。到这个时刻,钢琴对于他们不仅仅是兴趣了,而是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面对这个世界的工具,和平台。但是无一人不承认感谢小时的坚持和家长的付出。
当然楼主不是要说非得学钢琴才能获得这种能量。但是对于一个孩子,要对钢琴所弹奏所代表的古典音乐以及背后需要的技巧知识具有长期性,坚持性的兴趣,这个任务太大,超出是孩子单独所能承受的能力。学琴儿童的家长是应该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这个时间和能力,也别光把这个帽子扣在孩子自己的头上。因为这个东西确实不是好理解的。因此还有个好办法,就是家长紧跟老师的步伐,每堂课都去听。这样,你可以参与孩子的辅导中。
在每年广州,上海的大师班,我们都会看到出色的琴童后面有个同样兴致盎然拿着笔记本或者摄像机的家长。
记得其中有个孩子要跟随她的老师出国做音乐交流访问旅游,她的爸爸为这个孩子写了封信,信中说道,孩子,到了国外,不要看那些表面光鲜的东西。在哪里哪里,是谁做了某首曲子,哪里哪里,是某个乐曲的首演,你去感受这些立式,你还应该去看画展等等之类的心灵指引。
诚然,一般的家长不可能做到这一些。但是关心你的孩子的演奏,去聆听。不仅仅是付学费。大家都在谈论兴趣,但是否想到兴趣其实和每个家长本身也有着联系呢。
2013/06/06
全部回帖
当我正为自己没时间陪孩子练琴而苦恼的时候,看到楼主的这篇文章,及时把我想放弃的心揪了回来,真的及时啊,无论再忙,还是要抽多点时间陪孩子!
2013/06/08回复

anniezeng80:
当我正为自己没时间陪孩子练琴而苦恼的时候,看到楼主的这篇文章,及时把我想放弃的心揪了回来,真的及时啊,无论再忙,还是要抽多点时间陪孩子!
查看原文希望你有一天也会为这个及时的决定高兴。。
2013/06/12回复

不赞成家长上课陪听陪练记录什么的花太多心思了,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这样孩子有压力,怕她逆反我们从不敢在家叫她练琴,学琴也不进琴房陪同。
我女向往当公主,学琴就让她穿最漂亮的衣服见最喜欢的老师,华丽丽的参加音乐会,很容易就搞掂了。自己成天在家练啊练啊,经常说;我好想弹琴啊,我和老公故作镇定面面相觑!5岁学琴一年。
我女向往当公主,学琴就让她穿最漂亮的衣服见最喜欢的老师,华丽丽的参加音乐会,很容易就搞掂了。自己成天在家练啊练啊,经常说;我好想弹琴啊,我和老公故作镇定面面相觑!5岁学琴一年。
2013/06/12回复

cnlilyee:
另加一句,如果艺术培育不能让孩子自然地感受到美和享受,而是艰苦就可以放弃,除非打算以此为生计!咱家没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查看原文所以说学钢琴是个金字塔。我不能说处在塔底的人就是错的。但是对于部分希望能坚持学下去的家长,就要考虑自己的付出!人类不是哺乳动物,任何小孩不是生下来就懂很多东西的。
2013/06/13回复

cnlilyee:
另加一句,如果艺术培育不能让孩子自然地感受到美和享受,而是艰苦就可以放弃,除非打算以此为生计!咱家没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查看原文你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培养专业人才也说明了你目前的所有出发点。如果是专业的,那就付出的还不止我提到的这些了。但是,想想,如果自己弹的不好,或者不理解内涵,自己如何能体会到美和享受呢。而要弹的稍微流畅些和要具有理解内涵的底蕴,是否也要付出呢。
2013/06/13回复

在怎样提高演奏水平这本书的第二册,提到目前中国的家长一部分对学钢琴持有消费式享受型学习的态度。从客观角度来说,任何学习都是会有艰苦的时候。只要你是要学的好。但是激励你去面对艰苦,接受艰苦,不要说艰苦这么大的概念,因为这里的还大部分是业余琴童的家长,就说是困难吧,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是需要一个动力,可以发过来这么说,这个动力就是你最后能体会到美和享受,什么是美,音乐的美,是你的心灵和音乐作品能产生共振,最后并能把这种共振频率传播到周围甚至更远,唤起所有人的情感共鸣,共同享受精神上的大美,这是至高享受。你知道你最终要获得什么,过程你自然会接受。就像登山运动员,登珠峰,他就是享受最后的美和成功克服精神的享受,因此他能去做这个事情。
2013/06/13回复

因此,即便是在业余艺术教育中,我们也应该告诉孩子音乐是什么,钢琴是传达音乐的载体,而人,是再度创造者,我们如何能让钢琴做到我们想要的,去培养他们的兴趣,去不断地告诉,告诉,告诉他们。他们才会经年累月慢慢知道。
2013/06/13回复

我只是告诉家长们,希望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你们也要去了解音乐,钢琴,去进步,如果你们能更多地了解这样东西,不断进取提高一点艺术素质,你们的孩子,当然会更好。
2013/06/13回复

cnlilyee:
另加一句,如果艺术培育不能让孩子自然地感受到美和享受,而是艰苦就可以放弃,除非打算以此为生计!咱家没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查看原文不好意思,应该说人类不是低级哺乳动物。天,晕。哈哈,不过,你的女儿要是这个简单的原因而喜欢上钢琴课,对你们来说,也不错。老爷子不是说过,要允许百花齐放嘛。
2013/06/13回复

飞乐无限:
在怎样提高演奏水平这本书的第二册,提到目前中国的家长一部分对学钢琴持有消费式享受型学习的态度。从客观角度来说,任何学习都是会有艰苦的时候。只要你是要学的好。但是激励你去面对艰苦,接受艰苦,不要说艰苦这么大的概念,因为这里的还大部分是业余琴童的家长,就说是困难吧,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是需要一个动力,可以发过来这么说,这个动力就是你最后能体会到美和享受,什么是美,音乐的美,是你的心灵和音乐作品能产生共振,最后并能把这种共振频率传播到周围甚至更远,唤起所有人的情感共鸣,共同享受精神上的大美,这是至高享受。你知道你最终要获得什么,过程你自然会接受。就像登山运动员,登珠峰,他就是享受最后的美和成功克服精神的享受,因此他能去做这个事情。
查看原文楼主说的我很赞同,请问在学习大汤一、大汤二的时候,如何引导孩子欣赏音乐,有没有相关的书籍,谢谢
2013/06/13回复

2009nian:
楼主说的我很赞同,请问在学习大汤一、大汤二的时候,如何引导孩子欣赏音乐,有没有相关的书籍,谢谢
查看原文现在最新的教材是《钢琴之旅》 周围的钢琴老师都已经有开始加这个教材教了。昨天一个朋友刚拿了一本给我,我也是昨天才第一次看到,确实非常好,名不虚传。目前在中国只出版了预备册和第一级。每一级都有两本。迟一点第二级应该也出了。在书的背面有一句这样的话,这本书的理念以被世界多所顶尖大学及音乐教育机构工作室采纳。通过理性,创造性,与感性兼有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情商与智商。
我觉得很不错。
我觉得很不错。
2013/06/13回复

2009nian:
楼主说的我很赞同,请问在学习大汤一、大汤二的时候,如何引导孩子欣赏音乐,有没有相关的书籍,谢谢
查看原文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菲伯尔博士,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广东音乐家协会出版。音乐欣赏方面,有套儿童古典音乐欣赏全集,另外我觉得有个直接的办法,这是我从另一个学生的家长身上得到的启发,就是在吃饭时,或者有些时候,给他放莫扎特的音乐或者贝多芬的乐曲,比如贝多芬的小奏鸣曲。
2013/06/13回复

飞乐无限:
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菲伯尔博士,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广东音乐家协会出版。音乐欣赏方面,有套儿童古典音乐欣赏全集,另外我觉得有个直接的办法,这是我从另一个学生的家长身上得到的启发,就是在吃饭时,或者有些时候,给他放莫扎特的音乐或者贝多芬的乐曲,比如贝多芬的小奏鸣曲。
查看原文亚马逊上搜索了一下,是这本么?


2013/06/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