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西西的妈妈觉得最让自己头痛的事情,是叫西西起床。每天早上家里像一个战场,妈妈赶着做早点、上班,还得迅速地安置好西西的生活,再送他上学去。可是在父母忙碌的时候,西西却一直赖床,对催促充耳不闻,起床后也是懒洋洋的,得妈妈跟在身后吼叫。最后的结果是,每天早上一家人都急急忙忙的,不仅西西上儿童园总是迟到,连爸爸妈妈上班也会迟到了。
不知道生活中我们会不会也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呢?美妈们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下面我们给家长一些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原因分析: 儿童的时间概念总是借助于生活中具体事情或周围现象作为指标的,包括宇宙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如日夜和季节变化,以及儿童的生活经历。生活作息在儿童对时间的理解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早晨”就是起床的时候,“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之后。只有到了5岁左右,孩子才能够根据天气变化理解时间,如知道“天快黑了就是傍晚”,“太阳升起来就是早晨”。
了解了宝宝对时间的认知规律后,在教宝宝认识、理解时间时,妈妈就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了。
应对措施
1、制定作息时间表由于时间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父母可将时间具体化。例如制定一份家庭作息时间表,将日常生活具体分割,将时间阶段化规律化。制定时间表时千万要切合实际,充分针对孩子的日常习惯,孩子做到一项后,再逐渐地添加项目。父母要时常鼓励和督促孩子完成。不要将孩子的作息时间规定得过于死板,否则孩子很难坚持下来,可以先找出一两个时间段做尝试。
2、适时调整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适当合理地调整时间表,比如最近孩子总是赖床,就只规定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其他方面可以稍放松,等到孩子有了规律的睡眠后,再调整其他作息时间。
3、父母以身作则父母要为孩子树立守时的榜样。平时答应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尽量准时去做。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或改变时间,一定要提前打招呼,向孩子说明原因并道歉。
4、计时工具具体化有些儿童不会看时钟,家长应该将计时工具具体化,以达到提醒孩子的效果。如会发出声响的闹钟、图像化的挂钟等都很适合。只要设定好,时间一到就会发出声响,孩子自然就会有警惕性,“哇,时间到了,我要快点。”或者用图像化的挂钟,如:以12生肖代表数字的钟,妈妈就可以用它提醒孩子,“当长的针走到老鼠的时候,宝宝就要吃完哦!”
5、礼貌规范常教育经常教育孩子守时的礼貌规范。与人约定好时间,一般应早到三五分钟。但没有特殊情况,也不要去得太早,否则会让对方措手不及,这也是一种不守时的表现。
6、多锻炼孩子日常生活中多找一些锻炼孩子遵守时间的机会。比如让孩子打电话和与小朋友约定周末一起玩的时间。周六、周日也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来安排时间。
7、让孩子切身感受可以有意安排孩子体会因别人不守时而让他苦苦等待的滋味,这样孩子会理解自己不守时也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外出旅行的时候是培养孩子守时习惯的大好时机。如果孩子拖拉延误了车船,孩子由此能切身体会到不遵守时间的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