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声明一下, 1、俺只管帮大家努力寻找资料,但学校的好与差俺实在不知道。 2、其他区的学校,不是太重点的还比较难寻找,特别是学位路段。如果实在找不到,能谅解。 3、如果各位姐妹提问了两次,我都没有答复,那就表示:我无能为力。 谢谢大家。
海珠逸景第一小学 是逸景翠园西区的配套小学,是海珠区教育局管辖的市一级公立学校,创办于2003年9月。2005年3月,教育局同意将逸景翠园东区配套小学划归该校统一管理。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 学校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学校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开办。学校设计教学规模36个教学班。教师皆为大专以上学历,分别来自省一级学校和区教育局、教研室等。逸景第一小学自办学以来,办学成果优异,在2006学年海珠区质量抽测中,逸景第一小学综合分位居海珠区前五名,其中英语科综合测评获得海珠区第一名,数学科获第三名。 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条件,都按照省一级学校的标准进行建设。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未来区政府及万亩果园旁),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教学大楼各场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每间教室都配备43寸精显背投彩电,可将主控室的声像信息传送到每一间教室。电脑室、舞蹈室、美术室、自然室等专用场室一应俱全,为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创办省一级学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校里吃好,玩好,学好,使学生身体、心理、文化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学校成立了少儿时装模特、舞蹈、象棋等课外活动小组。学校还开展了普通话朗诵、数学口算、趣味英语等学科竞赛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局领导和有关科室的领导多次到该校视察指导工作,对该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该校取得的教学成绩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一些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纷纷到该校参观。
海珠区江南新村第一小学 于一九八七年建校,是改革以来在海珠区委区政府关怀下成立的区内第一所小区配合学校,学校地处广州市样板路——江南西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成为布局合理,设施、设备较为齐全配套学校。2003年9月江南新村第一小学又与江南新村第三小学合并,现学校占地面积8838平方米,建筑面积5422平方米,现学校分两个校区:紫龙校区(原江南新村第一小学),青凤校区(原江南新村第三小学)。学校共有32个教学班,教师76人,教师学历全达标,其中本科毕业27人,学校环境优雅,绿化覆盖率为100%,已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并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正式评为区一级学校,二00六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
转: 江南新村第二小学2007年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方案 根据广州海珠区《2007年海珠区小学招生工作意见》(海教发[2007]38号)文的精神,今年我校将进一步规范小学招生管理工作,保证我校100%完成局下达的招生任务,保证我校施教范围内适龄儿童100%入学。现就今年我校招生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成立学校招生领导小组。 组长:赖海虹 组员:雷婷、李幸中、杨敏帆、李慧敏、刘丽萍。 二、学校施教区辖内学生情况 1、今年我校招收2001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含8月31日),具有海珠区户籍并居住在江南新村第二小学施教区辖内尚未入学的适龄儿童。 2、今年我校施教范围区域及辖内情况如下: 紫金社区 原紫金居委(16居委) 范围:紫金大街所属门牌(嘉银华庭紫丹大街59号除外)。 杏园社区 (1)原紫山居委(18居委) 范围:紫山大街所属门牌(润汇大厦紫山大街2号之四除外)、紫竹大街所属门牌(润汇大厦紫竹大街5号除外)。 (2)原紫玉居委(20居委) 范围:紫玉大街所属门牌。 (3)原杏园居委(20居委) 范围:杏园大街所属门牌 杏坛社区 原杏坛居委(海幢街25居委) 范围:宝岗大道263号至313号、杏林大街所属门牌、 杏坛大街所属门牌、深沙新街、就生围、南田路(南)。 江南西路 江南西路50号至116号(双号门牌) 三个社区合计:112名学生 3、足球、游泳、体操、体育苗子29人。 三、招生时间 2007年5月12、13、14、日(周六、日、一)共三天。 四、招生的基本原则 (一)招生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入学。 1、凡是年满6岁,即2001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含8月31日,下同)、具有海珠区户籍并居住在本校属地尚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因疾病或特殊原因,需要延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由其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报教育局审核批准,延缓入学期满,应即入学。 3、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小学生就近入学是指相对就近入学,根据原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原则上应在3公里范围以内。 (二)学校的学位以实际居住地为依据,人户必须一致。 1.凡具有海珠区江南新村第二小学施教区域户籍的适龄儿童,由其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到江南新村第二小学办理申请今年小学一年级学位的手续,同时提交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与子女(被监护人)同一户籍(户主须为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或合法监护人)的本区居民户口簿及与户籍一致的房产证或购房按揭合同(房产必须为适龄儿童父〈母〉全权所有,房产非父母全权所有的适龄儿童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位);租住房屋的,须提供广州市房管部门认可的或符合有关规定的房屋租赁合同(所租房屋应为父母或合法监护人的唯一居住地)申请入学。 2.居住在祖辈房屋的,须提供父母单位没有享受福利分房的单位证明和社区居委会的证明,父母没有工作单位的需提供失业证和社区居委会的证明。 3. 具有居住地所属小学地段户口的新住户、租住户居民的子女原则上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居住满3年后才能按地段生处理,未达到此年限的新住户、租住户居民子女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位。 4.同一户籍和房产原则上只对应安排一个学位。如该地址和房产在最近6年内已安排了学位的,在该户籍和房产居住的适龄儿童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位。 5.因市政建设项目,临时搬迁到我区居住的适龄儿童,具有有效的拆迁协议公证书及户口薄等合法证明文件的,经审核批准,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位(需检查临迁证明的有效期)。已安排永迁的拆迁户子女不属此范围。 五、招生办法 (一)在学校施教区辖内居住的学生。 1、证件齐全正常入学的学生。 报名时须带备五件:(1)户口簿(三人同户);(2)独生子女证(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3)房产证或购房协议或房屋租赁合同(市房管部门认可的或符合有关规定的房屋租赁合同,但所租房屋应为申请学位儿童的父母的唯一居住地);(4)2007年的体检表;(5)适龄儿童如果已办理了儿童身份证的也请提交。 2、具有广州市居民户口,在我校施教范围新购房非个人原因暂未入户(该房必须在9月1日迁入住)。 报名时须带备五件:(1)广州市居民户口簿;(2)独生子女证(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3)购房合同原件和复印件;(4)2007年的体检表、(5)适龄儿童如果已办理了儿童身份证的也请提交。 3、临时搬迁户 报名时须带备:(1)广州市居民户口簿;(2)独生子女证(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3)有效的拆迁协议公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4)原居住地的房产证或租赁合同;(5)临时居住地的有效证明;(6)2007年的体检表 ;(7)适龄儿童如果已办理了儿童身份证的也请提交。 (二)体育苗子 1、属本区户籍返回户籍所在地报名。 2、非本区户籍(含非广州市户籍)在本校报名时间: (1)有广州市户籍的须带备与施教区辖内学生一样的资料。 (2)非广州户籍的须带备与普通借读生一样的资料。 第(一)、(二)类学生报名程序: (1)领表处: 家长领取《小孩情况表》只填写小孩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2)验证处: 检查证件是否齐全→证件齐全的在电脑名册上签上验证人 姓名→递上《海珠区2007学年度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表》让家长填写→收齐《海珠区2007学年度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表》、《小孩情况表》、《体检表》三表。 (3)谈话 持《三表》到小孩谈话处进行谈话,如无异议谈话老师收齐《三表》。 (三)、转校生和借读生 1、程序: (1)领表处:家长领取《小孩情况表》只填写小孩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2)验证处:检查证件(内容附后)并作登记(由当天负责报名工作的行政负责) (3)谈话 持《小孩情况表》到小孩谈话处谈话,谈话无异议持《小孩情况表》到家长谈话处由赖校长与家长交谈并填写相应表格。 2、家长应填写表格 (1)区内转校生;到原施教区报名,只在本校填写《小孩情况表》、《转校生申请表》、《自愿捐资助学费》。 (2)广州市户籍区外转校生;《小孩情况表》、《转校生申请表》、《自愿捐资助学费》、 《海珠区2007学年度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表》。 (3)借读(照顾性借读、普通借读、港、澳、台、外籍);《小孩情况表》、《转校生申请表》、《自愿捐资助学费》、《海珠区2007学年度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表》。 六、整理相关资料(5月15~18日) 1、打印2007年本校新生一年级名册 2、填写异地借读生统计表 3、填写2007年申请入学人数统计表 七、上交相关资料(5月18日) 上交学位申请表及申请入学人数统计表 八、到局调整学位(5月21日上午) 转校生、区内体育苗子、借读生 九、取一年级新生名单(6月4日上午) 十、派发新生学位通知书(6月8日) 1、地段生:持户口簿到传达室领取。 2、体育生:由各项目的负责教师电话通知家长持户口簿到传达室领取。 3、借读生、转校生:主管行政电话通知家长到财务室领取缴费凭据到银行缴费后持回执到财务室领取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内附: ①局下发的录取通知书。 ②学校派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 ③订校服明细表。 十一、报到6月15日(星期六)家长们持录取通知书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1、上交订校服回执。 2、填写学籍册。 3、派发家长会通知及夏令营通知。 十二、上交新生人数统计表(6月19日) 上交到校报到的新生人数统计表 十三、8月29日办理漏报手续 十四、上报新学期人数统计(9月17日) 江南新村第二小学 2007年4月29日[ 本帖最后由 蕊她妈 于 2008-3-26 09:34 编辑 ]
我补充黄埔区特长生资料黄埔区将在本月底进行体育类特长生招生。据悉,黄埔小学升初中去年取消了招收推荐生和特长生,由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源流失,于是决定今年恢复特长生招生,但暂不恢复推荐生招生。 据介绍,具有广州市户籍的小学和小学毕业生,参加广州市及以上各项青少年运动会获得前6名或区各项运动会前3名(团体项目必须是主力队员),均可参加招生。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可招生4%的体育特长生,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可招收2%的体育特长生。招收体育特长生工作以“对口项目、对口学校”进行。高中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按照市有关文件执行。各学校招体育类特长生实行公示制度,在录取学校和被录取学校同时公示学生名单。艺术类特长生招生参照体育特长生办法执行。 据悉,黄埔区去年初中不再招收推荐生和特长生,今年恢复特长生招收是因为该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生源流失。黄埔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区教育部门此前曾组织区内各学校召开民意调查会,发现大部分学校对推荐生制度不满意,所以暂不考虑恢复招收推荐生。对口项目和学校游 泳 荔园小学、怡园小学、市86中分校 击 剑 石化小学 田 径 市86中学 乒乓球 港湾小学 足 球 新港小学、沙步小学 射 击 长洲岛小学、市84中学 射 箭 长洲岛小学、市84中学 排 球 石化中学 棒 球 港湾小学、双沙小学 国际象棋 石化小学 曲棍球 市123中学 篮 球 市86中学
最近老是有姐姐妹妹问,有没有08年的招生路段?小升中的对口学校是哪些等等。我想现在没有人可以拿到的,包括学校本身,因为现在还是生源摸查阶段,所以,如果你们够耐心的话,4月底我会贡献出来的[ 本帖最后由 蕊她妈 于 2008-3-26 15:56 编辑 ]
广州市海珠区第四十一中学地址:广州市工业大道北101号 学校创办于1958年,建立初期是一所初级中学。1969年经过上级批准开办高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经过全体师生几十年的共同奋斗,学校从1999年至2003年实现了从普通中学跃升市一级学校再跃升为省一级学校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9月与沙园中学合并,学校已形成以两个校区为核心的规模。 校园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目前全校初、高中共有58个教学班,学生3016人。学校现有220名教职工中,已毕业及在读的教育硕士方向研究生有14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有18人,本科、大专的学历达标率100%;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师有60人;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完善,全校有3个多媒体专业室,4个电脑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语音室,建有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实验或教学活动的实验室、专用室共30个。每个教室均配备了由电脑、网络接入设备、液晶投影仪等组成的多媒体平台,并于2001年建成了硬件先进、软件资源丰富的校园网。有洁净通风、采光性强的独立图书馆大楼(市一级中学图书馆)、技术先进的科普天文台;还有室内运动馆、游泳池、PU200米环形跑道、人造草地足球场、塑胶地面的篮球场和排球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运动空间。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连续六年获广州市高三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其中2004年本科上线率超过61%,上线率100%;2003学年~2005学年连续三年获海珠区初中毕业班一等奖。2003年3月学校代表队参加广东省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初中、高中组均获得一等奖。在2006年获得广东省第二十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两项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