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嘿嘿 发表于 2017-05-14 16:05
年轮的 发表于 2017-05-14 15:58
什么是房价收入比?不是说广州房价才1万多嘛😂100方才100多万。年入十几万..
这一轮楼市,负债300万以上的有多少?
38826239房产楼市
2017/05/14
全部回帖

2017/05/14回复

felinenod 发表于 2017-05-14 12:03
呵呵,广州常住一千多万人,1%的人买房就可以消掉10万套房,一个人收入10w,一个家庭就是20w,而且一般未来..
2017/05/14回复

summerflyoo1 发表于 2017-05-14 13:39
felinenod 发表于 2017-5-14 13:30
500万房子是给首套刚需准备的吗?你太为难人家了吧
我这讨论的也不是刚..
2017/05/14回复
开心魔法2012:
呵呵,人家和你讨论问题,你直接贬低人家有什么意思!广州一年怎么可能供应不了10万套?广州去年的新房网签量是127719万套,比2015年猛增了35416万套,比2014年猛增了56114万套,比2011年猛增了61111万套。[图片]对于楼主的主题雷思海分析得非常形象,懒得码字,直接转贴: 随着一二线房价脱离实际居民收入水平,银行的安全赌注已经押在了房奴的忍耐力上:未来即使房价跌破实际购买价格,成为负资产,居民不吃不喝也会还贷。 实际上,通过银行杠杆撬动各种金融资产,其最终的指望,主要部分都来自房奴们的还贷预期,因为这些年,实际上只有房价的暴涨,才能满足这庞大杠杆资金的利润需求,其他产业寥寥可数。 从现实来看,往往越是钱少,越是到银行存钱,而越是富人,则越是喜欢到银行贷款。随着银行货币创造的大爆炸,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而穷人拿的往往都是货币,富人则借来货币购买资产。结果就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对这种情形,有经济学家说:“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 这是客气的说法,实际上这是穷人在帮助富人抢劫自己。 当这样的抢劫,没有制度约束的时候(这是政府该做的事情,最典型的制度就是房产税,从制度上杜绝囤积房子,多套以上重税,发达国家这方面做得不错),最后的结果就是巨大的风险。 因为最后,存钱的也意识到了,自己被金融搞穷了,必须要赶上这趟车,砸锅卖铁,借遍亲友也要买房,不能抢劫别人,至少不能被别人抢吧。也加入抢房大军,砸锅卖铁,套牢自己,并最终推升一个国家的经济风险,危及金融安全的路径。…… 而这次从银行开始的监管风暴,如果真的可以硬着决心搞下去的话,将必然会导致未来两年银行资产总量增速的下降,这意味着未来实际货币增速将会超预期下降,房地产将会受到中期的影响,未来三年可能会下跌调整,下跌幅度,第一步看在20%左右。
查看原文算上增城从化了吧,原市区范围不可能啦
2017/05/14回复
300万贷款确实很多了,一般工薪族很难承担的。300万分20年,每月要1.9万了。再加上家庭的市场开支,家庭收入没每月税后3万,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税后三万,那税前起码要4万了,意味着二十年里夫妻每人必须每月都有2w的税前收入,才能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2017/05/14回复

sammerkfc 发表于 2017-05-14 18:09
300万贷款确实很多了,一般工薪族很难承担的。300万分20年,每月要1.9万了。再加上家庭的市场开支,家庭收..
2017/05/14回复

开心魔法2012:
就依照你所说的广州1%的人买得起房吧,这1%的人总不能年年买房吧?一个人收入10W,不一定代表一个家庭一年就有20W。人家付得起首付,不一定代表就一直付得起月供。
查看原文真相👍
2017/05/14回复

年轮的:
妈网有空军,多军和中介。高房价其实和中介关系不大,但是上涨预期可以带动成交量,所以中介唱多,其实是伪多。中介是反对你的帖子的。空军想买房,所以盼房价下跌。空军是支持你的帖子的。多军多数是小康之家,有几套房子,收入也可以,杠杆其实不高,月入比房贷高得多。所以对你的帖子嗤之以鼻。你的帖子其实针对的是炒家。但是房版炒家真是罕见。
查看原文说的很对,非常认可你这个观点。
2017/05/14回复

去年置换房的,应该有不少人贷款额在300以上,反正我身边知道的几位都超过了300,包括我们自己。
当时85折,300贷30年时每月14000多,其实很多置换房者是2套了,减去租金大概11000左右,其实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时85折,300贷30年时每月14000多,其实很多置换房者是2套了,减去租金大概11000左右,其实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2017/05/14回复

sammerkfc 发表于 2017-05-14 18:09
300万贷款确实很多了,一般工薪族很难承担的。300万分20年,每月要1.9万了。再加上家庭的市场开支,家庭收..
2017/05/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