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逛华林,特意去吃陈添记,走出恒宝,踏入游人如鲫的宝华路。经过宝华路上一条条布满独幢私房、青石板路、静悠悠的巷子。在其中一条巷口,寻找到多年未光顾的陈添记。占了个两人座位(台面比包包大了点)😄😄,等着例迟的某人。。。店里客人真多,占位15分钟,被问三次是不是己经吃完了,台面太干净了。。😝😝
天下234:我们是文化保护街区,和其他地区普通的房子不一样,还没到实施那步,要通过各种规划手续。最近我才知道原来有一点产权(继承)问题,政府各种限制。政府办事条条筐框的,说正面点就是依法办事,说负面点就是懒政赖政查看原文没有先例,是不想引祸上身,万一出了点问题,要担责的。
天下234:我们是文化保护街区,和其他地区普通的房子不一样,还没到实施那步,要通过各种规划手续。最近我才知道原来有一点产权(继承)问题,政府各种限制。政府办事条条筐框的,说正面点就是依法办事,说负面点就是懒政赖政查看原文哦。。。
小时,为了省下车费买雪条吃,才七、八岁的我,与妹妹两个,从北京路-起义路-大德路-上九路-光复路一路步行到姨妈家玩,差不多每周一次,有时还住一晚上,放假长呆,真是满满的回忆。童年的岁月就这么浪费了,现在回想,浪费也是种福气。。。
cqw1222:小时,为了省下车费买雪条吃,才七、八岁的我,与妹妹两个,从北京路-起义路-大德路-上九路-光复路一路步行到姨妈家玩,差不多每周一次,有时还住一晚上,放假长呆,真是满满的回忆。童年的岁月就这么浪费了,现在回想,浪费也是种福气。。。查看原文人上了年纪,总会对旧事有很多回忆。
caojunx 发表于 2017-9-25 12:54谈点个人感受,一家之言。西关整体的没落是大趋势,来西关快十年了,见证了它由盛而衰,也看到了它在尝试 ...西关的没落,从文革开始,老广们都知道的,睇着一幢幢无人打理的空置老破,还有一幢幢被政府强制代管的老破,文革后的创伤后遗症,在老西关表露无遗,直至今天。。真是打地主分田地的那个年代。。。
cqw1222:西关的没落,从文革开始,老广们都知道的,睇着一幢幢无人打理的空置老破,还有一幢幢被政府强制代管的老破,文革后的创伤后遗症,在老西关表露无遗,直至今天。。真是打地主分田地的那个年代。。。查看原文确实,没人管容易更破。越秀相对好很多。
天下234 发表于 2017-9-25 15:26回复 cqw1222 的帖子确实,没人管容易更破。越秀相对好很多。在那个年代,越秀居民没钱呀,老东山有军队在,所以破坏没那么大。老西关,有四旧与资本家,有西关大屋与大红酸枝家私,还有银元呢。但没人保护呀。。当年的红线女也被剃头下放农村。唉。。。
cqw1222:小时,为了省下车费买雪条吃,才七、八岁的我,与妹妹两个,从北京路-起义路-大德路-上九路-光复路一路步行到姨妈家玩,差不多每周一次,有时还住一晚上,放假长呆,真是满满的回忆。童年的岁月就这么浪费了,现在回想,浪费也是种福气。。。查看原文雪条, 红豆雪条, 牛奶雪批.....一条吸管一支橙汁汽水, 白柠汽水, 沙示汽水,一杯 红豆冰, 绿豆冰,一碟红豆伴雪糕......是那时代孩童的宠爱,陈年往事, 记忆犹新, 仿佛仍是昨天,童年的欢笑声, 声音仍在耳边, 一转再转!一代伴随着广州成长.发展的老广, 孩童儿时的珍贵回忆!深深烙印老广脑海里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