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段话里,只有这2句有道理。
不过“经验感受和判断”几个字之后,如果加上“喜好”二字,这2句话就完美无缺了。
liyifan:
好例子。蓄意吐痰后马上会从角落窜出一居委红袖章大妈,罚你5块没商量,路人甲乙丙丁都会齐声指责而对于犯罪的判定和处罚的程序则会复杂得多,需要有证据、法规指向,有人提出起诉,法院受理,开庭断案,双方律师引经据典数回合辩论,根据条款规定的要求定性,量刑,在没有判例的情况下更要征询多方意见合议后得出结论,主观意志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一旦判决后,不服还可以上诉,最后判决后还得等执行,判决也有可能是限期整改也可能是无罪释放.......虽然网络上流动的是言论,虽然人人都当自己是法官可以议论纷纷,正反双方都可以发表自己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判定,但是执行权的确在少数人手上,而作为管理者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和判断做出认为合理的处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或者精确无误,特别是复杂的社会话题,标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更没有唯一绝对正确的判定。在这个事情上浅版首先不是蓄意的行为,其次有关法规并非路人皆知,再者发现有法规抵触后及时整改,并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和社会影响......,而目前整改后的帖子也没有其他问题,而当事人也得到了提醒并及时整改。凡是有度,这类话题属于边缘话题,谈不上犯罪,这个性质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这类贴要处理,怕且妈网上许多专爱转社会上未经证实的传言的帖子和ID更需要整治同类话题的处理一致性才有可比性,骂人和广告与这类话题问题虽然同样受版规约束,但是事情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处理方式的不一样。说到底这个就是尺度的把握问题,也许有人不认可,但的确无法让每个人满意。[ 本帖最后由 liyifan 于 2009-9-9 13:24 编辑 ]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