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两月回来,决定不买房了
1581094房产楼市
我得说说,我家手上还是有些物业,但我们不算炒房族,我们还没有卖过房.只是作为家庭一种稳定的保障,现在住一50多平米的小两房,从两口人住到三口人.本来我们完全有能力住个三房或者四房,开始我没把持住,看人家大房子,自己也羡慕,跟LG商量换个大的.后来冷静下来发现自己的愚蠢.我们平时在家里的时间不长,房子基本就是睡觉的功能.父母在本地,没有过来住宿的需要.家里杂物不多,因为我们都不喜欢购物.我们的小房子收拾好还是挺宽畅够用的,这样一来可以省过百万.
于是,我相信了舆论上说房价调控了,下降了的神话,准备再买一个小单位保值.我的看房路途就这样开始.
我先看市中心豪宅区的一个公寓产品,中心区域抗跌能力强.第一次去看,报价2.2W.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小单位,说是货尾单位,剩四十多套了,本来均价2.5W,现在特价减3千,我觉得还可以,心动.还好我没有习惯第一次看就成交的特性,回家上网一查,阳光家缘报203套待售,已售的签约均价才1.8W.想我当冤大头,不买.过了一段时间,售楼小姐很神秘地给电话我,说她推荐我们做了VIP客户,公司额外给了折扣,叫我们过去看.问折扣多少,不答,只说快来吧.去到售楼部,推荐另一大面积单位,朝向又不好,报价2.16W.我要的那小单位说卖掉了,说现在VIP专场非常好卖.我当然不会因为降400块就下手,还是没买,回来跟踪查了一个月,发现他们只卖出了3套,还有200套在手,我要的那种小单位明明还有货.
还看了东部一个也是公寓产品,对天河公园.网上说货尾只有几十套,有9.8折,均价1.7万.兴冲冲去了.一个交楼一年多的项目,房子开始旧旧的. 售楼小姐说只有十几套剩下,推荐一套最便宜的1.9W一平米,还要9月才能签合同.我问是不是按揭过的,她小声说是.又说发展商指定银行,不能用公积金,我问为什么,她说现楼不可以用.我笑笑不出声,她真当人是傻子,这种慌都说得出.这项目从网上到网下满嘴慌言,不考虑.
不看一手,看二手吧.看了一个市中心40平米的单间68万,中介推荐了一通,我们说看现场,他约业主,打了几个电话,说卖掉了,推荐一个同样的单位不同楼层的73万.我差点笑出来,这种伎俩.又说楼盘交投活跃,一放出来就会没有.我爱理不理的说那就让别人买去吧,我从来不抢房的.中介马上投降,无计可施.
又看了另一个中介,推荐一个项目有三十几套,说是一手新房,但中介费,交易费什么的全按二手房的收,说是发展商委托他们卖的.我觉得没有道理,出来后直接找发展商,发展商一口回绝,说他们的房子早卖光了,叫我找二手.这明明就是串通好的.货尾抵押给银行钱拿走了,然后打包给中介当二手房,要买家做最后一棒的人.
昨晚我终于跟LG说,这世界谎言太多,而且大家都觉得房价不可能跌,都是卖家市场,先别说价格,就这种诚信度都不值得买.我暂时放弃了,看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能当上帝再说吧.
[ 本帖最后由 我是糖 于 2010-8-23 16:05 编辑 ]
2010/08/23
全部回帖

宝贝的爸爸:
事实上,美国的生活成本不算高。房子嘛,就要看地方了。其实中国的房价高不高,也是看什么地方啦。But, 中国的收入比美国低太多了。
查看原文我就知道还是有人很天真,去看看美剧绝命毒师,听完主角的老婆发牢骚,再回来说说美国的生活成本.
2010/08/25回复

畅言:
我就知道还是有人很天真,去看看美剧绝命毒师,听完主角的老婆发牢骚,再回来说说美国的生活成本.
查看原文hehe,不同意你的美剧心得就天真了?美国那么多剧,如果这个剧说成本低,那个剧说成本高,我该信哪个?
暂时我暂时只相信我亲戚跟我说的,美国的生活成本低。
[ 本帖最后由 宝贝的爸爸 于 2010-8-26 00:12 编辑 ]
暂时我暂时只相信我亲戚跟我说的,美国的生活成本低。
[ 本帖最后由 宝贝的爸爸 于 2010-8-26 00:12 编辑 ]
2010/08/26回复

宝贝的爸爸:
hehe,不同意你的美剧心得就天真了?美国那么多剧,如果这个剧说成本低,那个剧说成本高,我该信哪个?暂时我暂时只相信我亲戚跟我说的,美国的生活成本低。[ 本帖最后由 宝贝的爸爸 于 2010-8-26 00:12 编辑 ]
查看原文好啊,请不妨举例那个剧反映美国生活成本低的来看看?
向GJJ学习,搜索了一篇在美国的所谓中产阶级,详尽描述的美国生活成本:http://blog.psychologies.com.cn/ ... ewspace-itemid-1460
[ 本帖最后由 畅言 于 2010-8-26 22:47 编辑 ]
向GJJ学习,搜索了一篇在美国的所谓中产阶级,详尽描述的美国生活成本:http://blog.psychologies.com.cn/ ... ewspace-itemid-1460
[ 本帖最后由 畅言 于 2010-8-26 22:47 编辑 ]
2010/08/26回复

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为什么低
.
2007-5-1 陈中 阅读1561次
哈根达斯, 我在国内吃过两次,一次是别人有票买了请我吃,一次是我有票买了请人吃。都是有票 ,否则才不去送钱呢。
若干年后,我辗转到了美国,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柜前发呆。原来哈根达斯在这里卖得如此便宜,三块多一大桶,买两桶的话还有优惠。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它也称不上昂贵。既然不昂贵,姿色也就大减。它与一堆杂七杂八的我没有听说过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挤在橱窗后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在战乱中流落过风尘的宫女。而陪我购物的美国友人的一句话粉碎了我这最后的幻想:“ 哈根达斯?那是什么东西?我从不吃这个牌子。”
我在这种若有所失的感伤情绪中展开了在美国的生活,逐步接受了一连串的新的打击。比如,有朋友托我买 CK的内衣。然后我发现CK在这里大约只相当于班尼路在国内的地位。不,准确地说,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位稍微高那么一点。但也就那么一点,再比如,有朋友托我买倩碧的黄油。倩碧一直以黄油的畅销而引以为豪。果然,畅销得像大宝,便宜得也像大宝。
你看,我们用来作为生活品质的标志的东西,其实都很廉价。
我想到的是一个经济问题,即,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为何这样低?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他们的生活成本究竟有多低。
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美国劳动者的人均年收入是4万美元。除去极少数大城市,如纽约、旧金山,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个小时的工资一般在 15块(当然是最一般的情况。 MBA或者PHD当然不会是一个小时15块)。那么,他一个月的工资就是 15*8*7*4=3360块。美国的税扣得相当厉害,个人所得税加上社会保险,一般要扣掉40%,所以拿到手的只有3360*60%=2016块。当然,如果你给教堂或慈善组织捐钱,是可以得到退税的。那么,把这些技术性问题考虑进来,他最后的收入大约可以在3000块。在北京,一个刚工作的年轻人,无论在公司还是在机关,月薪大概也就是 3000块,也许还要少,而且,是人民币。
那么,同样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国家,可以维持什么样的生活?
首先来看食物。美国的食品卖得很便宜。我某一天的购物清单,是芒果、苹果、香蕉、生菜、小萝卜、酸奶、麦片、番茄酱、大米,一共是21块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买得还没吃光,所以这次的购物单里没有)。假如是 21块人民币,你在北京的超市里可以买到什么?也许只有两个芒果。
我询问过很多朋友,单身或者夫妇二人的家庭,一个月的食物支出,包括下馆子,大约也就 200多块。这只占个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你去一趟家乐福出来,恐怕就得200多块。
其次看衣服。同样的牌子,有可能在发达国家比在发展中国家贵,就以CK为例,一件白衬衣,大约 40块就买得到,即使折成人民币,也比国内便宜许多,再同他们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没话说。美国商场酷爱打折,动辄 40%off。一个国内来的MM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在国内时逛一次街买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块;在美国,除非你买LV或ARMANI这样一线的牌子,否则,若只是CK、 DKNY之流,想一次花掉1000多块还真是不容易。
当然美国的房子还是很贵的。大家的花销,基本都用在养车和供房子上。
为什么他们的生活成本那么低?
这就会说到一个词:全球化。
还以衣服为例。 CK、DKNY之流,全都不是美国生产的。当然也不都是“MADE IN CHINA”。一些小有名气的牌子,除了MADE IN CHINA,你还会发现大批的MADE IN VIANAM或者 MADE IN INDIA或者MADE IN TAILAND;当然也不是说美国人就不造衣服。标有“ MADE IN USA”标签的衣服,比如BUBBERY,一件衬衣200多美元,大约是同档次品牌但产自发展中国家的衬衣的三到四倍。这样的衣服当然也是有人买的,但已远非普通美国百姓所能接受。甚至于,当我询问一位明显属于高薪阶层的公司CEO是否对这样的衣服有偏好时,他吃惊的说,“ DO YOU THINK I''M CRAZY? ”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的制造业在国外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冲击之下,早已摇摇欲坠。美国的人工太贵了。
我朋友的导师,房顶破了个洞,找个工人修理了一下,居然花掉3000美金。我和朋友叹息,3000美金足以从国内雇个工人来干活,连带解决他往返机票兼食宿了。
假如你觉得这个例子有特殊之处,比如可能是维修使用的材料很贵,所以花了3000块,那么我们看看别的例子。比如,雇佣电脑工程师。当然这已经超出了制造业的范围,但可以更好地说明全球化。雇佣电脑工程师。雇一个美国人,一个小时要50块。雇一个同专业的印度人,15块。所以美国大公司们做了大量的外包。来自印度的技术移民在美国相当多,他们更有英语优势。
美国的人工就是这么贵,贵到美国人不得不独立,不得不自己动手捅马桶、修草坪。一个朋友的老板跟我们开玩笑,说美国男性的第一大疾病不是心脏病,而是骨折。因为房顶坏了要自己爬上去修,然后十个有四五个会摔下来,跌得断手断脚。他就是修房顶时摔断了手,跑到医院去就诊,发现旁边坐着另一个跌断了手的人,他的邻居,另一个大老板。
别以为美国人喜欢自己处理问题是自我价值的实践或道德高尚的表现。绝大部分道德问题说到底其实是经济问题。他们只是觉得花这样多的钱不值得罢了。或者根本花不起。当然,这种起源于经济的行为方式,做的人多了,流行开了,也就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即修房顶或捅马桶是男人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即使大老板都要爬房顶。
美国有一种商店叫DOLLAR TREE,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花样百出,而每一件东西都只要1块钱。这些1块钱的东西,基本都是中国制造。这1块钱的商品,我们能赚到多少?抛去它的成本、运费,它的劳动附加值才有多少?我们的工人能够拿到多少?也许只有几个美分。如果你想用几个美分来雇一个美国人,结果会怎样?
假如没有中国,没有发展中国家,美国人还可以拥有这样舒适的生活吗?
我一个朋友的朋友,在广州工作,人缘非常之好,因为她同 Levi''s的生产工厂有若干联系,可以以出厂价买到牛仔若干。我那位友人曾极之兴奋地向我展示她二百多块买来的Levi''s,眉飞色舞地说,市价要六百八。我来美后,一直没敢告诉她,这边卖的有多便宜。原价并不十分低,大约四五十块,可是商场天天做活动。我都是二十元一条买的,而且买两条时还赠了我一箱可乐。
------------------
单从生存角度,米国日常生活的成本根本不高,只要不计较效率和质量,公立的社会服务也很廉价。
即便他们都抱怨的房价,但比起北广上,还是不贵,重要的是,他们赚的是美金。
米国贵在人工:从房屋维修工、水管工到律师、私人学校、私人医生、心理医生、下馆子等一系列需要用人而无法通过自己解决的有偿社会服务工作,都贵。
所以注重教育的华人家庭或对钢琴老师、补习课、私立学校、私人牙医的收费抱怨多多
而这些手工业、加工业、服务业在我们这样国家反而廉价——廉价的人工成本,高昂的资源、商品成本.....,高税收低保障,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 本帖最后由 liyifan 于 2010-8-27 09:19 编辑 ]
.
2007-5-1 陈中 阅读1561次
哈根达斯, 我在国内吃过两次,一次是别人有票买了请我吃,一次是我有票买了请人吃。都是有票 ,否则才不去送钱呢。
若干年后,我辗转到了美国,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柜前发呆。原来哈根达斯在这里卖得如此便宜,三块多一大桶,买两桶的话还有优惠。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它也称不上昂贵。既然不昂贵,姿色也就大减。它与一堆杂七杂八的我没有听说过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挤在橱窗后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在战乱中流落过风尘的宫女。而陪我购物的美国友人的一句话粉碎了我这最后的幻想:“ 哈根达斯?那是什么东西?我从不吃这个牌子。”
我在这种若有所失的感伤情绪中展开了在美国的生活,逐步接受了一连串的新的打击。比如,有朋友托我买 CK的内衣。然后我发现CK在这里大约只相当于班尼路在国内的地位。不,准确地说,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位稍微高那么一点。但也就那么一点,再比如,有朋友托我买倩碧的黄油。倩碧一直以黄油的畅销而引以为豪。果然,畅销得像大宝,便宜得也像大宝。
你看,我们用来作为生活品质的标志的东西,其实都很廉价。
我想到的是一个经济问题,即,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为何这样低?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他们的生活成本究竟有多低。
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美国劳动者的人均年收入是4万美元。除去极少数大城市,如纽约、旧金山,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个小时的工资一般在 15块(当然是最一般的情况。 MBA或者PHD当然不会是一个小时15块)。那么,他一个月的工资就是 15*8*7*4=3360块。美国的税扣得相当厉害,个人所得税加上社会保险,一般要扣掉40%,所以拿到手的只有3360*60%=2016块。当然,如果你给教堂或慈善组织捐钱,是可以得到退税的。那么,把这些技术性问题考虑进来,他最后的收入大约可以在3000块。在北京,一个刚工作的年轻人,无论在公司还是在机关,月薪大概也就是 3000块,也许还要少,而且,是人民币。
那么,同样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国家,可以维持什么样的生活?
首先来看食物。美国的食品卖得很便宜。我某一天的购物清单,是芒果、苹果、香蕉、生菜、小萝卜、酸奶、麦片、番茄酱、大米,一共是21块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买得还没吃光,所以这次的购物单里没有)。假如是 21块人民币,你在北京的超市里可以买到什么?也许只有两个芒果。
我询问过很多朋友,单身或者夫妇二人的家庭,一个月的食物支出,包括下馆子,大约也就 200多块。这只占个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你去一趟家乐福出来,恐怕就得200多块。
其次看衣服。同样的牌子,有可能在发达国家比在发展中国家贵,就以CK为例,一件白衬衣,大约 40块就买得到,即使折成人民币,也比国内便宜许多,再同他们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没话说。美国商场酷爱打折,动辄 40%off。一个国内来的MM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在国内时逛一次街买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块;在美国,除非你买LV或ARMANI这样一线的牌子,否则,若只是CK、 DKNY之流,想一次花掉1000多块还真是不容易。
当然美国的房子还是很贵的。大家的花销,基本都用在养车和供房子上。
为什么他们的生活成本那么低?
这就会说到一个词:全球化。
还以衣服为例。 CK、DKNY之流,全都不是美国生产的。当然也不都是“MADE IN CHINA”。一些小有名气的牌子,除了MADE IN CHINA,你还会发现大批的MADE IN VIANAM或者 MADE IN INDIA或者MADE IN TAILAND;当然也不是说美国人就不造衣服。标有“ MADE IN USA”标签的衣服,比如BUBBERY,一件衬衣200多美元,大约是同档次品牌但产自发展中国家的衬衣的三到四倍。这样的衣服当然也是有人买的,但已远非普通美国百姓所能接受。甚至于,当我询问一位明显属于高薪阶层的公司CEO是否对这样的衣服有偏好时,他吃惊的说,“ DO YOU THINK I''M CRAZY? ”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的制造业在国外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冲击之下,早已摇摇欲坠。美国的人工太贵了。
我朋友的导师,房顶破了个洞,找个工人修理了一下,居然花掉3000美金。我和朋友叹息,3000美金足以从国内雇个工人来干活,连带解决他往返机票兼食宿了。
假如你觉得这个例子有特殊之处,比如可能是维修使用的材料很贵,所以花了3000块,那么我们看看别的例子。比如,雇佣电脑工程师。当然这已经超出了制造业的范围,但可以更好地说明全球化。雇佣电脑工程师。雇一个美国人,一个小时要50块。雇一个同专业的印度人,15块。所以美国大公司们做了大量的外包。来自印度的技术移民在美国相当多,他们更有英语优势。
美国的人工就是这么贵,贵到美国人不得不独立,不得不自己动手捅马桶、修草坪。一个朋友的老板跟我们开玩笑,说美国男性的第一大疾病不是心脏病,而是骨折。因为房顶坏了要自己爬上去修,然后十个有四五个会摔下来,跌得断手断脚。他就是修房顶时摔断了手,跑到医院去就诊,发现旁边坐着另一个跌断了手的人,他的邻居,另一个大老板。
别以为美国人喜欢自己处理问题是自我价值的实践或道德高尚的表现。绝大部分道德问题说到底其实是经济问题。他们只是觉得花这样多的钱不值得罢了。或者根本花不起。当然,这种起源于经济的行为方式,做的人多了,流行开了,也就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即修房顶或捅马桶是男人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即使大老板都要爬房顶。
美国有一种商店叫DOLLAR TREE,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花样百出,而每一件东西都只要1块钱。这些1块钱的东西,基本都是中国制造。这1块钱的商品,我们能赚到多少?抛去它的成本、运费,它的劳动附加值才有多少?我们的工人能够拿到多少?也许只有几个美分。如果你想用几个美分来雇一个美国人,结果会怎样?
假如没有中国,没有发展中国家,美国人还可以拥有这样舒适的生活吗?
我一个朋友的朋友,在广州工作,人缘非常之好,因为她同 Levi''s的生产工厂有若干联系,可以以出厂价买到牛仔若干。我那位友人曾极之兴奋地向我展示她二百多块买来的Levi''s,眉飞色舞地说,市价要六百八。我来美后,一直没敢告诉她,这边卖的有多便宜。原价并不十分低,大约四五十块,可是商场天天做活动。我都是二十元一条买的,而且买两条时还赠了我一箱可乐。
------------------
单从生存角度,米国日常生活的成本根本不高,只要不计较效率和质量,公立的社会服务也很廉价。
即便他们都抱怨的房价,但比起北广上,还是不贵,重要的是,他们赚的是美金。
米国贵在人工:从房屋维修工、水管工到律师、私人学校、私人医生、心理医生、下馆子等一系列需要用人而无法通过自己解决的有偿社会服务工作,都贵。
所以注重教育的华人家庭或对钢琴老师、补习课、私立学校、私人牙医的收费抱怨多多
而这些手工业、加工业、服务业在我们这样国家反而廉价——廉价的人工成本,高昂的资源、商品成本.....,高税收低保障,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 本帖最后由 liyifan 于 2010-8-27 09:19 编辑 ]
2010/08/27回复

楼主,买房不像你买衣服,精挑细选的还把服务员也选了。说实话,现在买楼发财的,都是那些看也不看的大款,或者糊里糊涂给中介骗的傻子。要精明,但不要过头了,现在房子是卖方市场,除非你一辈子都不买房。
2010/08/28回复

美国的生活成本我不知道。说说欧洲吧,我是知道的。总体来说,他们生活比我们轻松多了,普通工人月入1500-2000Euro,买个Addidas 才60,中国货更加便宜;城市租个房子500,这个价钱在郊区可以租house;在不大地方,16-20可以吃到最好的餐厅和不错的菜;买个车子,benz 30000Euro,也只是存3-4年的钱,如果等不了,普通的车子当年可以买到;如果不怕每天多花1小时左右,在郊区买个小house,15WEuro就可以,普通工人也是6-7年的事情,但是他们不干,为什么?有必要吗,现在应该好好玩玩,等年纪大点,再轻松买,因为在他们眼中年纪越大应该钱越多,经常问他们为什么不买房子的时候,他们都异常一致:我现在还没有钱啊,因为我现在还年轻。
这是普通工人的生活,如果稍为有点文化的,他们可以更加轻松。所以欧洲人要做老板的动力比中国低很多,因为他们做工人也很舒服。
这是普通工人的生活,如果稍为有点文化的,他们可以更加轻松。所以欧洲人要做老板的动力比中国低很多,因为他们做工人也很舒服。
2010/08/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