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滴小事情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2011.12.27默默4岁4个多月)
周五放学回家,我妹和两个孩子都在我家里来,我提前一个小时回到家,看到三个孩子玩成一堆。突然,默默从裤兜里拿出一个小玩意,象一个心形塑料小玩意,默默得意的说:“我有这个玩具!”我一看默默手里拿的东西没见过,不是自己家的玩具,于是问默默:“这是谁的东西呀?从哪里得到的?”默默很大声说:“我的!我在路边上发现的!”在一旁的小表哥马上说:“姨妈,默默说是从幼儿园里拿的。”我马上意识到这严重性,孩子随便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回家,虽然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而且还说谎了。但我不能当面揭穿孩子,不能让默默下不了台,伤了自尊。要寻找适当的时候,单独教育默默。
周日晚上,默默因为我不给讲故事就想哭鼻子,我觉得这是教育他的好时机。于是耐着性子问:“默默,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想讲故事吗?”默默摇摇头。我继续说:“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喜欢勇敢的孩子。妈妈知道你是好孩子,是个男子汉,对自己说到做。”先肯定孩子,然后再说他的不足:“但是,妈妈发现,你还有一点点事情没做好,你愿意把它做好吗?”孩子听得云里雾里的,但有一点,就是愿意得到妈妈的肯定,于是默默点点头,表示愿意改过。
于是我就开始套话了:“那天,你从裤兜拿出好玩的东西,妈妈从来没看过,能不能告诉妈妈,这是从哪来的吗?说实话,妈妈不会批评你的。”
默默低着头,能看出他内心的挣扎,半晌,默默抬起头,眼光里透露出害怕、询问的气息:“妈妈,这是从幼儿园里拿的。”默默最终选择实话实说。
我:“哦,是你自己拿的还是其他小朋友放在你袋子里的?”
默默:“我自己拿的。”
我:“是不是你觉得这个很好玩,就拿回来了?”
默默:“嗯。”
我:“好的,妈妈知道了。但是,宝贝,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是这样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拿回家,以后,你们班上还有能玩的东西吗?”
默默:“没有了。”
我:“那以后,不是咱家自己的东西,看到喜欢的能随便拿吗?”
默默:“不能!”
我:“以后,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一种东西,回家告诉妈妈,妈妈可以帮你想办法去买或者在你表现好的时候奖励给你,好吗?”
默默:“好!”
事情了解清楚,孩子也知道这种行为不对,接下来,就是要教他处理的方法。
我:“默默,那我们明天拿回幼儿园,好吗?”
默默:“好!”
我:“那你想怎样拿回去?是拿到幼儿园后,不告诉老师,偷偷放回玩具篮子里呢?还是告诉老师,向老师认错呢?”
这时,爸爸在一旁发话了:“这么小的东西,让他放回去就好了。”默默也觉得这样好。但是我的想法不一样,希望通过这次的行为,教育默默,随便拿了不该拿东西知道错固然好,但要学会勇敢去面对做错事之后所需承担的后果,那才是难能可贵的。这更能培养孩子的正气和优良的品德。
于是我鼓励默默:“如果明天拿回去,然后向老师道歉,老师一定表扬你是一个知错就改、勇敢的好孩子!”
“老师会批评我的吗?”默默问,
“当然不会啦,因为别的孩子拿了,一定不会拿回去的,但默默不但把东西拿回去了,还勇敢认错了,这么棒的孩子,老师怎么可能批评你呢?”我为默默分析道。
默默犹豫了好一会,终于回答说:“好的,妈妈,我明天拿回去给罗老师,向老师认错。”
我很高兴默默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对孩子来说,这也需要勇气的。为了表扬默默做出这个决定,特意讲了三个故事做为奖励。然后搂着默默甜甜睡了。
第二天早上,默默带上心形的小塑料玩意(每个只有手指盖那么大,共6个),我带着他去幼儿园。到了幼儿园,班主任就迎上来了,幸好当时没有其他家长送孩子,老师让默默去泡手和洗手,趁这个空档,我把事情简单给老讲了一下,并特意让老师不能批评孩子,而是对孩子做事适当的表扬,表扬他这种勇于认错的行为。老师也相当配合,当默默小心翼翼的拿出小玩意交给老师时,老师摸着默默头问:“是其他小朋友放你袋子里还是你自己拿的。”默默低着头回答:“我自己拿的。”
“下次不能这样子了,知道吗?”
“嗯”
“知错就改就是个勇敢的好孩子,好了,回教室坐好准备上课了。”
默默听到老师并没批评他,并表扬他是个勇敢的好孩子,心中的负担一下子释然了,高高兴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从始至终,我没有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偷的,因为在孩子的观点里,还没有“偷”这个概念,不良的信息不给孩子灌输,让他产生自卑。也非常感谢老师的配合,通过这件事,默默懂得了自律和勇于认错承担后果的良好品德。
更多精彩:
http://www.dayishe.com/?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