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培养一个快乐宝宝——齐齐妈的家教笔记
16943102幼儿园早教
2010/12/03
精选回帖

送花花俾这么可爱的小妹妹~!我儿子会用力咬我,每次我都大声说痛,然后狠狠地盯着他,再不放口就打他嘴,可是当时是放了,但是过后依然会犯这毛病啊。还有他很喜欢玩水机,每次我也用严肃地说他,不听就打他小手,也是当时停止了这行为,过后继续犯这毛病 。我该怎样教呢?
2010/12/09回复

谢谢你教的方法,等我再试试。恩!我儿子十个月才真正长牙的,长牙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喜欢咬东西,可是也从来没咬过我,十个月和十一个月分别张了两只呀,那时候都没有咬我,也就咬牙胶玩具那些。快一岁的时候就开始咬人了,而且口水特别多(很奇怪哦,之前长牙也没怎么流口水),经常咬奶瓶、勺子(都咬花了),看到我和老公抓着就咬(但是不咬其他人 )
2010/12/09回复

他喜欢把饮水机那个接水的格拿出来扔掉罗,然后就开始按水出来或者把手指头塞到出水口吃东西前洗手一直都培养得很好,一岁开始我就搬个椅子让他站着教他自己洗手了。
2010/12/09回复
全部回帖
蒙特梭利十分推崇通过大自然来给孩子教育。她列举了这样做的很多好处:
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与孩子观察的习惯,因为种植各种植物和养育动物都是逐日积累的,变化很细微,需要耐心的等待与仔细的观察。
大自然给予孩子最好的审美教育。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片云,大自然的神工妙笔胜过世上最好的画家,在大自然中接受自然的教育,使孩子的审美大大提高。
培养孩子爱的情怀。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天然和孩子有着心灵相通的契合,可以洗涤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操。
还有很多,我记不太清楚全部,以上也是根据我的理解而总结。
鉴于我自己的经历以及蒙特梭利的教诲,我打算在楼顶创建一个儿童乐园,并且争取到了爸爸的支持。大致要有:一个沙池(沙子是孩子们最热衷的玩具)、一小片土地(可以用来种植)、一个棚架(遮风挡雨的同时可以种植爬藤植物)。为了便于管理,这一小片乐园,应该是上锁的,除了我们家人之外,宝宝有权将钥匙赠送给她认为有可以共享的伙伴,当然,掌握钥匙的人要共同分担管理的责任。没有钥匙的伙伴,宝宝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去玩。
严格来说,这样的举措,是不符合物业管理规定的,但现在的孩子,几乎丧失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就当作给小区里孩子们共同使用的吧!
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与孩子观察的习惯,因为种植各种植物和养育动物都是逐日积累的,变化很细微,需要耐心的等待与仔细的观察。
大自然给予孩子最好的审美教育。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片云,大自然的神工妙笔胜过世上最好的画家,在大自然中接受自然的教育,使孩子的审美大大提高。
培养孩子爱的情怀。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天然和孩子有着心灵相通的契合,可以洗涤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操。
还有很多,我记不太清楚全部,以上也是根据我的理解而总结。
鉴于我自己的经历以及蒙特梭利的教诲,我打算在楼顶创建一个儿童乐园,并且争取到了爸爸的支持。大致要有:一个沙池(沙子是孩子们最热衷的玩具)、一小片土地(可以用来种植)、一个棚架(遮风挡雨的同时可以种植爬藤植物)。为了便于管理,这一小片乐园,应该是上锁的,除了我们家人之外,宝宝有权将钥匙赠送给她认为有可以共享的伙伴,当然,掌握钥匙的人要共同分担管理的责任。没有钥匙的伙伴,宝宝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去玩。
严格来说,这样的举措,是不符合物业管理规定的,但现在的孩子,几乎丧失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就当作给小区里孩子们共同使用的吧!
2011/01/04回复

niuwendy:
蒙特梭利十分推崇通过大自然来给孩子教育。她列举了这样做的很多好处: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与孩子观察的习惯,因为种植各种植物和养育动物都是逐日积累的,变化很细微,需要耐心的等待与仔细的观察。大自然给予孩子最好的审美教育。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片云,大自然的神工妙笔胜过世上最好的画家,在大自然中接受自然的教育,使孩子的审美大大提高。培养孩子爱的情怀。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天然和孩子有着心灵相通的契合,可以洗涤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操。还有很多,我记不太清楚全部,以上也是根据我的理解而总结。鉴于我自己的经历以及蒙特梭利的教诲,我打算在楼顶创建一个儿童乐园,并且争取到了爸爸的支持。大致要有:一个沙池(沙子是孩子们最热衷的玩具)、一小片土地(可以用来种植)、一个棚架(遮风挡雨的同时可以种植爬藤植物)。为了便于管理,这一小片乐园,应该是上锁的,除了我们家人之外,宝宝有权将钥匙赠送给她认为有可以共享的伙伴,当然,掌握钥匙的人要共同分担管理的责任。没有钥匙的伙伴,宝宝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去玩。严格来说,这样的举措,是不符合物业管理规定的,但现在的孩子,几乎丧失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就当作给小区里孩子们共同使用的吧!
查看原文这个想法不错。我家有个小院子,现在只有滑梯。让孩子他爸也搞个沙池吧。
2011/01/05回复
昨天和奶奶一起整理齐齐的衣柜,翻出来好几双齐齐的小鞋子,就拿起其中一双绣着虎头的小布鞋来看。正好齐齐也走过来,就将这一双鞋子拿去了看。齐齐一直很喜欢这种虎头小布鞋,她现在正在穿的就是一双小一点的。她对着这双大一点的布鞋翻来覆很认真的看。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指着鞋子用很慢恨清晰的语调对她说:鞋子。谁知齐齐竟然跟着我含糊不清的念到:孩子。我和奶奶都惊讶的大笑起来。而齐齐仿佛收到了鼓励,高兴的举着鞋子走到客厅去,一边走一边说:孩子。还把鞋子高高的举起来给奶奶看。
下午的时候我又教齐齐说其他的东西,比如在她搬板凳玩的时候教她:板凳。但是没有鞋子那么明显的效果了。我突然明白了孩子学说话的步骤了。
1.很多人都觉得孩子是某一天突然学会说话的,其实不是,她可能每一天都在学说话。比如齐齐昨天学会了这叫做鞋子。
2.学说话,一定是从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东西开始。比如鞋子,是齐齐自爬的时候就开始穿的,她还经常拿在手里看的。
3.学说话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把概念和实物联系起来的过程。如果脱离了实物教孩子说话其实是没用的。所以那些挂图啥的,其实我很怀疑有没有用。
4.最后,还是要看孩子的心情。因为齐齐正好在研究鞋子,所以才能明白鞋子这个东西和xie zi这个词语之间的关系。下午再教就一点效果都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强迫孩子了。
下午的时候我又教齐齐说其他的东西,比如在她搬板凳玩的时候教她:板凳。但是没有鞋子那么明显的效果了。我突然明白了孩子学说话的步骤了。
1.很多人都觉得孩子是某一天突然学会说话的,其实不是,她可能每一天都在学说话。比如齐齐昨天学会了这叫做鞋子。
2.学说话,一定是从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东西开始。比如鞋子,是齐齐自爬的时候就开始穿的,她还经常拿在手里看的。
3.学说话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把概念和实物联系起来的过程。如果脱离了实物教孩子说话其实是没用的。所以那些挂图啥的,其实我很怀疑有没有用。
4.最后,还是要看孩子的心情。因为齐齐正好在研究鞋子,所以才能明白鞋子这个东西和xie zi这个词语之间的关系。下午再教就一点效果都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强迫孩子了。
2011/01/24回复
还是上午。齐齐要吃桔子。她现在学会了拿桔子递给我,要我剥皮,不再像以前一样拿到就啃了。
我给她一瓣桔子,她往嘴里塞一瓣。很快吃掉了一个。
又剥了一个给她吃。这时候我想起要教给她分享。于是我就先分给奶奶吃,奶奶吃掉了。又给她吃了一瓣。再递给她一瓣桔子后,我对跟她说:给妈妈吃一个吧。她竟然很爽快的就塞了一个到我嘴里。我高兴的吃掉了。随后又教她给奶奶吃,她举着桔子送到奶奶嘴边又往回拿,于是奶奶毫不客气的捉住她的手把桔子吃掉了。
总结:
1.只有当她过瘾之后才会分给别人吃,一开始就要她分给别人吃,那是不可能的。
2.还是不太愿意分给别人吃。因为下午吃桔子的时候她怎么都不肯分给我吃了。
好吧,当妈的还是淡定的等待吧
我给她一瓣桔子,她往嘴里塞一瓣。很快吃掉了一个。
又剥了一个给她吃。这时候我想起要教给她分享。于是我就先分给奶奶吃,奶奶吃掉了。又给她吃了一瓣。再递给她一瓣桔子后,我对跟她说:给妈妈吃一个吧。她竟然很爽快的就塞了一个到我嘴里。我高兴的吃掉了。随后又教她给奶奶吃,她举着桔子送到奶奶嘴边又往回拿,于是奶奶毫不客气的捉住她的手把桔子吃掉了。
总结:
1.只有当她过瘾之后才会分给别人吃,一开始就要她分给别人吃,那是不可能的。
2.还是不太愿意分给别人吃。因为下午吃桔子的时候她怎么都不肯分给我吃了。
好吧,当妈的还是淡定的等待吧
2011/01/24回复
最近奶奶喂奶很发愁。因为小家伙一定要自己喝奶。具体表现是怎样呢?
1.像只小狗一样跟着冲奶的爷爷要奶喝。
2.做到餐椅里后要自己拿着奶瓶。拿到以后不是马上喝,而是先摇一摇,弄到牛奶都洒出来了,再塞到嘴里喝。喝了一小半,又拿出来,晃一晃,再喝。
以前只要10分钟的喝奶时间,现在变成15分钟甚至更长了。如果不是放在餐椅里喝奶,甚至会喝不完。
吃饭也发愁啦!怎么了呢?
1.要自己手抓着吃。好吧,这都怨我,前段时间她拉肚子要忌口,我们吃饭的时候为了让她也有个安慰,就将米粒或者菜叶放在她的餐椅上给她自己捡起来吃——这样比较好消磨时间,当妈的吃饭好安稳一点不是?好吧,现在养成习惯了,稀饭都要自己抓着吃了……
2.会用各种动作表示自己想吃什么。妈妈喂的西红柿不吃,往边上一推,向奶奶伸手去了,奶奶喂土豆呢。喂到嘴里了,还吐出来看一下,又用手塞回去。
3.要自己咬着吃。比如要自己咬鸡蛋、馒头、面包。甚至要自己拿着咬。结果咬的太多差点没被噎住。
我在想,难道现在就要让她学习自己吃饭吗?奶奶说现在学吃饭还太早。而且妖说,不能让孩子做她做不到的事情,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1.像只小狗一样跟着冲奶的爷爷要奶喝。
2.做到餐椅里后要自己拿着奶瓶。拿到以后不是马上喝,而是先摇一摇,弄到牛奶都洒出来了,再塞到嘴里喝。喝了一小半,又拿出来,晃一晃,再喝。
以前只要10分钟的喝奶时间,现在变成15分钟甚至更长了。如果不是放在餐椅里喝奶,甚至会喝不完。
吃饭也发愁啦!怎么了呢?
1.要自己手抓着吃。好吧,这都怨我,前段时间她拉肚子要忌口,我们吃饭的时候为了让她也有个安慰,就将米粒或者菜叶放在她的餐椅上给她自己捡起来吃——这样比较好消磨时间,当妈的吃饭好安稳一点不是?好吧,现在养成习惯了,稀饭都要自己抓着吃了……
2.会用各种动作表示自己想吃什么。妈妈喂的西红柿不吃,往边上一推,向奶奶伸手去了,奶奶喂土豆呢。喂到嘴里了,还吐出来看一下,又用手塞回去。
3.要自己咬着吃。比如要自己咬鸡蛋、馒头、面包。甚至要自己拿着咬。结果咬的太多差点没被噎住。
我在想,难道现在就要让她学习自己吃饭吗?奶奶说现在学吃饭还太早。而且妖说,不能让孩子做她做不到的事情,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011/01/24回复
今天早上上班,和齐齐再见,小家伙哭的稀里哗啦的。我站在门外听了好一会,才慢慢的走开。知道她哭,却不能回去安慰她,这种心情真的是一种煎熬。我至今都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惟有在回家的时候努力的陪她玩耍。
齐齐对游戏的要求似乎更高了。吃完了晚饭,她就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但是那些玩具都不能吸引她,她开始显得烦躁,哼哼唧唧。我猜测,她是想要和妈妈玩游戏。可是妈妈已经黔驴技穷,没有什么新游戏陪她玩了。所以,这两个晚上,基本上都是:听音乐(一边抱着她跳舞)、看天线宝宝。还有追逐游戏。
她最喜欢袋鼠送的音乐碟里面的第一首歌,每次这首歌一响起来,她就开始踢踏两只小脚。这首歌节奏感很强,是一首比较快的儿歌。这种类型的,齐齐都比较喜欢。而且,她对英文歌的兴趣似乎大过中文歌。难道这和英文歌的制作水准有关吗?
天线宝宝,是齐齐很喜欢的节目。每次看一小段,大概5分钟。我得说,喜羊羊灰太狼那种狗血的国产动画,真的是和国外相差甚远。仔细看天线宝宝,大脑袋、大屁股、小短腿、小短手,真是太符合婴幼儿的体型特点了。关键是,那么肥大的造型,还能看到很细致的动作,比如一只脚站立时,腿和屁股的颤栗。在情节上,也是充满了细节。比如教“坐下”。天线宝宝会演示各种不同的坐下:坐在凳子上、坐在草地上、大家抢着坐、有的站有的坐、一屁股坐下结果摔跤了……这会使宝宝更清楚的认识什么是坐下。场景的精致就不说了,那么大片的草地竟然是真的,那个远远的拱顶也是真的,那么多棵树是真的,兔子也是真的……比起我们国内一个摄影棚搞定一切,那简直太豪华了。
追逐游戏,实在是挺累的。就是齐齐在前面跑,我假装在后面追。她会自己选择一个地点或者一个人作为终点目标,如果成功到达就开心的大笑,当然,被我捉住也是哈哈大笑。我们有时候围着小帐篷追,有时候从房间追到客厅。有时候我还故意迎面向她追过来,她立刻掉头就跑,紧张的咯咯笑。这个游戏她可以玩半小时!可怜的妈妈其实挺累的,因为我通常都是弯着腰追她,好使她比较容易看到我的脸。
之前和她玩的躲猫猫、找东西、开盒子啥的,齐齐现在都不玩了。我又没有新游戏了,真是青黄不接啊!
齐齐对游戏的要求似乎更高了。吃完了晚饭,她就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但是那些玩具都不能吸引她,她开始显得烦躁,哼哼唧唧。我猜测,她是想要和妈妈玩游戏。可是妈妈已经黔驴技穷,没有什么新游戏陪她玩了。所以,这两个晚上,基本上都是:听音乐(一边抱着她跳舞)、看天线宝宝。还有追逐游戏。
她最喜欢袋鼠送的音乐碟里面的第一首歌,每次这首歌一响起来,她就开始踢踏两只小脚。这首歌节奏感很强,是一首比较快的儿歌。这种类型的,齐齐都比较喜欢。而且,她对英文歌的兴趣似乎大过中文歌。难道这和英文歌的制作水准有关吗?
天线宝宝,是齐齐很喜欢的节目。每次看一小段,大概5分钟。我得说,喜羊羊灰太狼那种狗血的国产动画,真的是和国外相差甚远。仔细看天线宝宝,大脑袋、大屁股、小短腿、小短手,真是太符合婴幼儿的体型特点了。关键是,那么肥大的造型,还能看到很细致的动作,比如一只脚站立时,腿和屁股的颤栗。在情节上,也是充满了细节。比如教“坐下”。天线宝宝会演示各种不同的坐下:坐在凳子上、坐在草地上、大家抢着坐、有的站有的坐、一屁股坐下结果摔跤了……这会使宝宝更清楚的认识什么是坐下。场景的精致就不说了,那么大片的草地竟然是真的,那个远远的拱顶也是真的,那么多棵树是真的,兔子也是真的……比起我们国内一个摄影棚搞定一切,那简直太豪华了。
追逐游戏,实在是挺累的。就是齐齐在前面跑,我假装在后面追。她会自己选择一个地点或者一个人作为终点目标,如果成功到达就开心的大笑,当然,被我捉住也是哈哈大笑。我们有时候围着小帐篷追,有时候从房间追到客厅。有时候我还故意迎面向她追过来,她立刻掉头就跑,紧张的咯咯笑。这个游戏她可以玩半小时!可怜的妈妈其实挺累的,因为我通常都是弯着腰追她,好使她比较容易看到我的脸。
之前和她玩的躲猫猫、找东西、开盒子啥的,齐齐现在都不玩了。我又没有新游戏了,真是青黄不接啊!
2011/02/01回复
很佩服寶媽的耐心與細心,這是很多媽媽都做不到的,包括我。
我認為,寶寶的性格主幹部分是天生的,每個BB都不一樣。
你家BB看到你上班會哭,我家的從來不會,他現在已有1.2歲了。你家的很懂事,知道媽媽的離開。
我BB從不怕生,也不粘人,小點的時候誰都可以抱他,交際能力也不錯,可能與他奶奶從小就帶他到小區下面玩有關。但長到10個月後就有選擇性的讓別人抱了,可能是他有意識了。他可能去鄰居阿姨家和別人一起睡。對他這一方面我一直很驕傲。我沒有特別培養他。
另外,我看到寶媽家庭成員和我一樣,有奶奶和爺爺。請教一下你是怎麼與奶奶一起教育小孩的呢?
我BB奶奶個性比較強,不喜歡聽我的意見或建議,說她這樣做不對更不行,她很喜歡在BB房間放好多雜物(舍不得扔東西),上次搞衛生,我說她不要的就要扔,BB房間放這麼多東西不好,然後她很不高興,我們吵了幾句。我對她很多教育BB的地方都不是太滿意,但又不能說,說了她不高興,不說對BB又不好,好難做呀。我的其他朋友也有這種問題。
但是我看到你教育BB好像以你一個人說了算,奶奶對你還是挺不錯的,不知道有沒有遇到我的困難?
我認為,寶寶的性格主幹部分是天生的,每個BB都不一樣。
你家BB看到你上班會哭,我家的從來不會,他現在已有1.2歲了。你家的很懂事,知道媽媽的離開。
我BB從不怕生,也不粘人,小點的時候誰都可以抱他,交際能力也不錯,可能與他奶奶從小就帶他到小區下面玩有關。但長到10個月後就有選擇性的讓別人抱了,可能是他有意識了。他可能去鄰居阿姨家和別人一起睡。對他這一方面我一直很驕傲。我沒有特別培養他。
另外,我看到寶媽家庭成員和我一樣,有奶奶和爺爺。請教一下你是怎麼與奶奶一起教育小孩的呢?
我BB奶奶個性比較強,不喜歡聽我的意見或建議,說她這樣做不對更不行,她很喜歡在BB房間放好多雜物(舍不得扔東西),上次搞衛生,我說她不要的就要扔,BB房間放這麼多東西不好,然後她很不高興,我們吵了幾句。我對她很多教育BB的地方都不是太滿意,但又不能說,說了她不高興,不說對BB又不好,好難做呀。我的其他朋友也有這種問題。
但是我看到你教育BB好像以你一個人說了算,奶奶對你還是挺不錯的,不知道有沒有遇到我的困難?
2011/02/01回复

niuwendy:
对宝宝的教育问题,家里开始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基本上,没有人赞同我
昨天奶奶说,我太惯着宝宝了,什么都由着她,比如,给宝宝玩不应该玩的东西(奶奶认为的)。爸爸也认为,允许宝宝玩手机什么的是不对的,应该要管一管宝宝,不能玩“不能玩的东西”。为此爸爸还挺生我的气。在玩什么这个问题上,奶奶和爸爸都认为:手机、眼镜、闹钟、瓶装化妆品、纸盒、钥匙、丝带,这些物品都是不能玩的。但我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玩的,只是玩的过程中要注意。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只要不是危险的东西,都可以给宝宝玩,以鼓励宝宝探索的兴趣。比如:目前宝宝对各种瓶瓶罐罐很有兴趣,所以有一次玩瓶装防蚊水,结果摔到地上喷头烂了。我觉得无所谓,没有喷头也可以用。但奶奶就很生气,认为我给她玩了不该玩的东西。不知道其他妈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查看原文
我也是觉得,没有什么不能给宝宝玩,只是很多东西在他玩的时候注意就可以了
2011/02/01回复

其实,我也遇到一样的问题。奶奶有时候也是不赞同我的意见的。比如她喜欢训练宝宝尿尿和拉粑粑,我觉得这样会给宝宝很大压力,所以不主张这么早开始训练。再比如,我“放纵”宝宝挑选她想要的东西,现在宝宝想要东西就会哼哼唧唧甚至伸手抢,如果不给她还会哭。这点奶奶也不同意,说我什么都依着她。但我认为宝宝有自己的意愿是好事,有些不能玩的,她哭我也不会给她,但大多数时候我都会给宝宝玩。
所以,总结来说,任何家庭,都可能出现观点不一的情况,就算是爸爸也有可能不同意妈妈的观点啊!对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
1.争取爸爸和妈妈统一战线,赞同妈妈的观点和做法。
2.对于老人家的教育观点甚至持家办法,以求同存异的精神吧!也就是,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就放手让老人家管,即使你不同意,也保留意见吧!这时候,需要妈妈多忍让一下了,没办法!
3.如果忍不下去怎么办?跟爸爸沟通,让爸爸去和奶奶说。反过来,如果是外婆,那就妈妈说。还可以在现场就事论事的以和蔼的态度提出建议和方法,但如果对方不同意就不要继续争论,还是留给爸爸去沟通吧。
4.妈妈自己要多学习,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比如,因为我看了很多育儿的书,并且非常注意观察宝宝,因此我提出的观点和做法,特别容易赢得爸爸的信任,所以爸爸就毫无阻力的支持我了。同时,我也注意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是不是确实纵容宝宝了,也要注意及时改正。
其实,我想,婆媳问题自古就是大问题,要想保持和睦,只有双方共同忍让。忍不下去的时候,就送爷爷奶奶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吧!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2-6 22:30 编辑 ]
所以,总结来说,任何家庭,都可能出现观点不一的情况,就算是爸爸也有可能不同意妈妈的观点啊!对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
1.争取爸爸和妈妈统一战线,赞同妈妈的观点和做法。
2.对于老人家的教育观点甚至持家办法,以求同存异的精神吧!也就是,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就放手让老人家管,即使你不同意,也保留意见吧!这时候,需要妈妈多忍让一下了,没办法!
3.如果忍不下去怎么办?跟爸爸沟通,让爸爸去和奶奶说。反过来,如果是外婆,那就妈妈说。还可以在现场就事论事的以和蔼的态度提出建议和方法,但如果对方不同意就不要继续争论,还是留给爸爸去沟通吧。
4.妈妈自己要多学习,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比如,因为我看了很多育儿的书,并且非常注意观察宝宝,因此我提出的观点和做法,特别容易赢得爸爸的信任,所以爸爸就毫无阻力的支持我了。同时,我也注意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是不是确实纵容宝宝了,也要注意及时改正。
其实,我想,婆媳问题自古就是大问题,要想保持和睦,只有双方共同忍让。忍不下去的时候,就送爷爷奶奶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吧!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2-6 22:30 编辑 ]
2011/02/06回复

这个话题真的是有感而发。
不知道奶奶是不是对我有意见还是累了,这两天总是抱怨,要么是宝宝吵人啦,要么是宝宝太调皮啊,尿尿不听话啊等等。是啊,齐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有主意了,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拿到手,没有游戏玩的时候就吵吵闹闹无法安静。也许这在奶奶眼中,是不听话的典型表现吗?奶奶今天还批评我,说我太依着宝宝,什么都给她。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要说的就是,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宝宝?
对奶奶来说,也许喜欢听话乖巧的宝宝。也许这种宝宝是大多数大人都喜欢的。但,我不希望齐齐成为这种孩子。
孩子终究会长成大人,那时候,父母还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乖巧吗?可能更希望孩子有想法有能力吧!而听话惯了的孩子,长大了还能有自己的想法吗?
所以,培养孩子,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更快乐更好的生活。童年是短暂的,而在这短暂的童年里,为了大人的方便与喜好,养成宝宝听话的习惯,其实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
即使是从宝宝的天性来说,压抑孩子自己的想法,而非要将大人的想法灌输给孩子,这也是不恰当的。这种做法,即使是在成人世界中,也是不受欢迎的,更何况宝宝?
我们习惯了教宝宝做什么,不做什么,是因为宝宝的想法可能会给大人带来一堆麻烦,比如肮脏的衣服、乱七八糟的墙壁。同时,还因为我们比宝宝强大。但这不是理由。
如果我们真正的爱孩子,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比起听话的宝宝,我更希望能教会宝宝自己观察、思考、判断。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2-6 22:59 编辑 ]
不知道奶奶是不是对我有意见还是累了,这两天总是抱怨,要么是宝宝吵人啦,要么是宝宝太调皮啊,尿尿不听话啊等等。是啊,齐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有主意了,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拿到手,没有游戏玩的时候就吵吵闹闹无法安静。也许这在奶奶眼中,是不听话的典型表现吗?奶奶今天还批评我,说我太依着宝宝,什么都给她。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要说的就是,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宝宝?
对奶奶来说,也许喜欢听话乖巧的宝宝。也许这种宝宝是大多数大人都喜欢的。但,我不希望齐齐成为这种孩子。
孩子终究会长成大人,那时候,父母还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乖巧吗?可能更希望孩子有想法有能力吧!而听话惯了的孩子,长大了还能有自己的想法吗?
所以,培养孩子,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更快乐更好的生活。童年是短暂的,而在这短暂的童年里,为了大人的方便与喜好,养成宝宝听话的习惯,其实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
即使是从宝宝的天性来说,压抑孩子自己的想法,而非要将大人的想法灌输给孩子,这也是不恰当的。这种做法,即使是在成人世界中,也是不受欢迎的,更何况宝宝?
我们习惯了教宝宝做什么,不做什么,是因为宝宝的想法可能会给大人带来一堆麻烦,比如肮脏的衣服、乱七八糟的墙壁。同时,还因为我们比宝宝强大。但这不是理由。
如果我们真正的爱孩子,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比起听话的宝宝,我更希望能教会宝宝自己观察、思考、判断。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2-6 22:59 编辑 ]
2011/02/06回复

前面说了,要给予宝宝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这不是说,我主张无政府主义的教育观点。规则是要建立的,但如何建立,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曾经在前面说过,蒙特梭利对于纪律与自由的观点。我相信,规则与纪律,只有内化成为孩子自己的认知,才能真正的得到执行。而要想孩子内化这些规则,必需要使孩子理解这些规则。怎样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和发现,而决不能靠大人的强行约束。(当然,由于孩子缺少判断力,必要的保护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比如齐齐不能玩锋利的刀具。)
今天,也有一个有感而发的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齐齐去公园玩,看到摆着很多菊花。她高兴的走过去,稀里哗啦将菊花的花瓣全撸了下来。我们的社会规则约定,破坏的行为应当被禁止。那么齐齐的行为是不是也应当立即阻止?
但我没有阻止齐齐。我现在的阻止,只会引起她的反抗,她最多只会理解成为:花不许摘。但她不知道为什么不许摘。
旁边的一个女孩,比齐齐大一点,也在高兴的撸花瓣。她的妈妈和哥哥用语言阻止她:不能撸,不然警察会来抓你的,保安会来抓你的。对于这个女孩,她可能理解成为:花不能摘,因为摘花会被抓。
如果这个女孩长大了,她可能不会摘花,因为她害怕被抓。但可能在没有人的时候,她会偷偷的将那些花全都摘光。这种人难道不是很普遍吗?
其实,之所以不能摘花,有很多原因,:那些花很美,为什么要破坏呢?花也是生命,应当珍惜生命。摆在公园里的花是公物,是属于所有人的,是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欣赏,所以应当保护花。只有最差劲的原因才是:摘花会被抓。
现在的齐齐,肯定无法理解这么复杂的东西。现在阻止齐齐,最多只会形成齐齐的条件反射,一听到妈妈大喊的声音就知道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就像狗一听到敲盆子的声音就知道要吃饭一样。
只有当齐齐学会了欣赏花的美,她才能真正的从内心去爱护这些花。但要学会欣赏,就得接触,就得破坏。这是必经的道路。容忍孩子的破坏 ,给孩子自己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这才是建立规则的方法。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2-6 22:29 编辑 ]
曾经在前面说过,蒙特梭利对于纪律与自由的观点。我相信,规则与纪律,只有内化成为孩子自己的认知,才能真正的得到执行。而要想孩子内化这些规则,必需要使孩子理解这些规则。怎样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和发现,而决不能靠大人的强行约束。(当然,由于孩子缺少判断力,必要的保护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比如齐齐不能玩锋利的刀具。)
今天,也有一个有感而发的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齐齐去公园玩,看到摆着很多菊花。她高兴的走过去,稀里哗啦将菊花的花瓣全撸了下来。我们的社会规则约定,破坏的行为应当被禁止。那么齐齐的行为是不是也应当立即阻止?
但我没有阻止齐齐。我现在的阻止,只会引起她的反抗,她最多只会理解成为:花不许摘。但她不知道为什么不许摘。
旁边的一个女孩,比齐齐大一点,也在高兴的撸花瓣。她的妈妈和哥哥用语言阻止她:不能撸,不然警察会来抓你的,保安会来抓你的。对于这个女孩,她可能理解成为:花不能摘,因为摘花会被抓。
如果这个女孩长大了,她可能不会摘花,因为她害怕被抓。但可能在没有人的时候,她会偷偷的将那些花全都摘光。这种人难道不是很普遍吗?
其实,之所以不能摘花,有很多原因,:那些花很美,为什么要破坏呢?花也是生命,应当珍惜生命。摆在公园里的花是公物,是属于所有人的,是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欣赏,所以应当保护花。只有最差劲的原因才是:摘花会被抓。
现在的齐齐,肯定无法理解这么复杂的东西。现在阻止齐齐,最多只会形成齐齐的条件反射,一听到妈妈大喊的声音就知道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就像狗一听到敲盆子的声音就知道要吃饭一样。
只有当齐齐学会了欣赏花的美,她才能真正的从内心去爱护这些花。但要学会欣赏,就得接触,就得破坏。这是必经的道路。容忍孩子的破坏 ,给孩子自己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这才是建立规则的方法。
[ 本帖最后由 niuwendy 于 2011-2-6 22:29 编辑 ]
2011/02/06回复

齐齐爸的同事,孩子快2岁了,不爱说话,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他的妈妈担心他有自闭的倾向,还带宝宝去看过儿童心理学医生。大年初一那一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有问题”的宝宝。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宝宝没有什么不正常。长的很健康,除了不说话,没什么表情,不会主动和大人或小朋友亲近。我反而觉得宝宝的父母才是“有问题”。
仍旧以例子来说明。
见到嘟嘟(宝宝的名字)的那天,是和齐齐爸一起去给老师拜年。那天人很多,而地方又很狭窄。嘟嘟比我们先到,看起来嘟嘟不怎么有兴致。不过齐齐更不高兴,甚至大哭起来。通常宝宝都不会喜欢这种人多而封闭的环境,情绪不高也没什么问题。
齐齐很快就情绪好转了。我抱着齐齐和嘟嘟打招呼。嘟嘟的爸爸抱着他。只听见嘟嘟爸爸开始对儿子教育了:嘟嘟,妹妹的头发在哪里啊?手在哪里啊?耳朵在哪里啊?嘟嘟慢吞吞的指向齐齐的耳朵,嘟嘟爸爸又高兴的说:嘟嘟,那是妹妹的左耳,妹妹的右耳在哪里呀?
当我听到这一段话,我都快崩溃了。我顿时十分同情嘟嘟。我相信嘟嘟的爸爸和妈妈,一定是希望儿子将来成龙成凤,要早早的开始学习。才两岁的宝宝,就要辨认并记住这么多东西,实在是太大压力了。而且,和小朋友打招呼一起玩耍不是更重要吗?难道是辨认左耳朵和右耳朵才更重要?
在交谈中,嘟嘟的爸爸妈妈不断的提到嘟嘟的“问题”。当嘟嘟走开去摸墙壁的时候,当嘟嘟拉着妈妈去电梯的时候,嘟嘟的爸爸妈妈都认为这是嘟嘟“自闭不合群”的表现。其实,我认为嘟嘟的爸爸妈妈根本没有认真倾听嘟嘟的想法,而是将自己的期望和做法一股脑的加在嘟嘟身上。时间一长,再活泼的宝宝都会变的封闭的。
作为一对高知父母,在教育方面却一点都不“高知”,天下有多少父母,是这样满怀着对孩子成功的期待来教育的呀!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宝宝没有什么不正常。长的很健康,除了不说话,没什么表情,不会主动和大人或小朋友亲近。我反而觉得宝宝的父母才是“有问题”。
仍旧以例子来说明。
见到嘟嘟(宝宝的名字)的那天,是和齐齐爸一起去给老师拜年。那天人很多,而地方又很狭窄。嘟嘟比我们先到,看起来嘟嘟不怎么有兴致。不过齐齐更不高兴,甚至大哭起来。通常宝宝都不会喜欢这种人多而封闭的环境,情绪不高也没什么问题。
齐齐很快就情绪好转了。我抱着齐齐和嘟嘟打招呼。嘟嘟的爸爸抱着他。只听见嘟嘟爸爸开始对儿子教育了:嘟嘟,妹妹的头发在哪里啊?手在哪里啊?耳朵在哪里啊?嘟嘟慢吞吞的指向齐齐的耳朵,嘟嘟爸爸又高兴的说:嘟嘟,那是妹妹的左耳,妹妹的右耳在哪里呀?
当我听到这一段话,我都快崩溃了。我顿时十分同情嘟嘟。我相信嘟嘟的爸爸和妈妈,一定是希望儿子将来成龙成凤,要早早的开始学习。才两岁的宝宝,就要辨认并记住这么多东西,实在是太大压力了。而且,和小朋友打招呼一起玩耍不是更重要吗?难道是辨认左耳朵和右耳朵才更重要?
在交谈中,嘟嘟的爸爸妈妈不断的提到嘟嘟的“问题”。当嘟嘟走开去摸墙壁的时候,当嘟嘟拉着妈妈去电梯的时候,嘟嘟的爸爸妈妈都认为这是嘟嘟“自闭不合群”的表现。其实,我认为嘟嘟的爸爸妈妈根本没有认真倾听嘟嘟的想法,而是将自己的期望和做法一股脑的加在嘟嘟身上。时间一长,再活泼的宝宝都会变的封闭的。
作为一对高知父母,在教育方面却一点都不“高知”,天下有多少父母,是这样满怀着对孩子成功的期待来教育的呀!
2011/02/06回复

那天去给老师拜年的时候,另一个小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她是齐齐爸师姐的女儿,现在已经上幼儿园了。
她的妈妈让她给大家表演一段数数。于是小女孩认真的表演起来“直直的1,弯弯的2……大肚子的6……大头的9”。一边数还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她的妈妈很高兴,一定为女儿精彩的表演而喝彩。
她的表演确实很精彩,所有的小朋友都围成一圈看着她,齐齐也在“仰慕者”之内。这一定是幼儿园教的。说实话,我却不太认同这种教数学的做法。
数字,是表示数量多少的,而这种口诀式的歌谣,应当是幼儿园教来认识1-9这几个数字是怎么写的。认识了1和9怎么写,是不是就知道1和9哪个数量多呢?所以我觉得这不能帮助孩子真正认识数字的概念。
即使是这个口诀本身,也有问题。充满了各种概念。“直直的”“弯弯的”“大肚子”“大头”等等都是概念。孩子要先记住这些概念,然后把这些概念和1-9数字联系起来,这个工作量还挺复杂。先不说孩子能不能理解“直直的”“弯弯的”“大肚子”“大头”这些概念,就算理解了,还要经过2次思维,才能进入到1-9数字。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直接记住1-9呢?只要思维一次就可以了,更简单。
这个口诀充分反映了大人自以为是的画蛇添足。什么时候,大人们才能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开展教育呢。
她的妈妈让她给大家表演一段数数。于是小女孩认真的表演起来“直直的1,弯弯的2……大肚子的6……大头的9”。一边数还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她的妈妈很高兴,一定为女儿精彩的表演而喝彩。
她的表演确实很精彩,所有的小朋友都围成一圈看着她,齐齐也在“仰慕者”之内。这一定是幼儿园教的。说实话,我却不太认同这种教数学的做法。
数字,是表示数量多少的,而这种口诀式的歌谣,应当是幼儿园教来认识1-9这几个数字是怎么写的。认识了1和9怎么写,是不是就知道1和9哪个数量多呢?所以我觉得这不能帮助孩子真正认识数字的概念。
即使是这个口诀本身,也有问题。充满了各种概念。“直直的”“弯弯的”“大肚子”“大头”等等都是概念。孩子要先记住这些概念,然后把这些概念和1-9数字联系起来,这个工作量还挺复杂。先不说孩子能不能理解“直直的”“弯弯的”“大肚子”“大头”这些概念,就算理解了,还要经过2次思维,才能进入到1-9数字。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直接记住1-9呢?只要思维一次就可以了,更简单。
这个口诀充分反映了大人自以为是的画蛇添足。什么时候,大人们才能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开展教育呢。
2011/02/06回复

不错,希望LZ继续。
2011/02/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