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更易入幼儿园的经验分享(新增“教孩子处理社交”))
1169751幼儿园早教
现在9月宝宝已经入园了,我就不说怎样准备了。刚入园孩子会有所不适应,哪怕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幼儿园再好,进门离开妈妈的那一刻,还是会不舍、难过。我待产在家,老公早上上班离家的时候,我也会难过,要抱抱、亲亲。 在阳台上看他离去,要难过一阵子才缓过来。孩子对父母都会有依恋,上课、玩耍的时候很高兴,偶尔无聊时想起妈妈,也会难过。
孩子哭,发泄一下情绪是没有问题的,大人没有必要叫别哭,要求抱抱亲亲再进去也很正常,大人要轻松一点的表情,孩子说“早一点来接我”,我说“你早一点进去,让我早一点做完事,就可以早一点来接你啦”。回家也没有必要问太多幼儿园的事,毕竟孩子还小,能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描述的不多,而且时间概念也不清晰,记得不清楚,所以他所说的也未必确实。如果追问,显得大人紧张,孩子也会紧张的。不如多从老师处了解,对老师要信任,别当着孩子面谈论。
作息要调好,让孩子早上起床情绪好。
可以带个玩具回去让他有安慰,如果孩子喜欢分享的话,让孩子带些小零食或者贴纸,回去和小朋友分享,有助与小朋友建立关系。有心的妈妈,可以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多沟通,放学多在一起玩,增进感情。有了朋友,孩子会更喜欢幼儿园。
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譬如:会自己干什么什么啦,做什么什么快很多,做事有条理啦,会帮妈妈做……长大啦……多鼓励他自己做,帮大人做,让他有成就感,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信心。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儿歌或做了手工,要尽可能找机会在家里“晒”给家庭成员看,得到大家的夸奖,会让孩子高兴,也更乐于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有几本书比较适合入园或入学的孩子看:《魔法亲亲》、《一口袋的吻》、《小阿力的大学校》。前两本有点相似,都是妈妈给孩子吻,让他在独立成长的转折点上获得心理支持。我送孩子上学时,就仿效把两个吻放到她的耳朵里,她会掏出来放到脸上,有心理安慰作用。
孩子刚进园,在家的情绪会比较脆弱,容易难过和生气,爱撒娇,变得粘人,晚上睡觉可能会有点哼哼。家长这段时间别对她太严厉,对她宽容点,好好跟她说,多抱抱她,给多点耐性和时间,让她顺利度过适应期。
全部回帖
这个星期,朋友就高兴地跟我说:她早上愿意去幼儿园了,没有不开心哦!
呵呵,妈妈别心急嘛。给一点时间,就会看到变化,别那么容易沮丧放弃。
曾好几次听到一些家长说,早点送园,让孩子学多点东西。有些孩子还不到两岁。我觉得真是不分轻重,我不否认早期启蒙的作用,但是家长要知道什么阶段,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别拔苗助长,幼儿期的安全感缺失,对成人后都有影响。
有些家长还说,早点送他去全托,不用那么烦。我觉得是家长责任感不够,也没体会到养儿育女的幸福,不了解生活快乐的本质。真可惜。
个人觉得,一般孩子3岁半以后入园更好。因为他的安全感、自理能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都发展的更好一些,社交的欲望也更强。小一点的孩子,他的语言未发展好时,在与人相处中不能用语言解决问题,就容易受挫,用哭闹或动手的方式来处理。小小孩,还没有和同伴玩的强烈欲望,更依恋大人。一些集体性的游戏,是需要孩子的语言、理解(规则)、肢体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进行。有了集体游戏的乐趣,孩子才会有更多的交友欲望。
有些家长,老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人比,你让孩子怎么会喜欢和那个孩子相处呢,避都来不及呢。有些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生活自理代劳,攀爬跳跑又怕他摔,什么都说“你不行”,孩子就被说成限制成“不行”了,安全感和自信心都不足,不粘着你才怪。
想让孩子独立,不是把他推出去,而是从小在生活点滴上让他多体验,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他就会更愿意走出去。
进入幼儿园,孩子之间的交往总有不少家长担心。有怕孩子打人,没有朋友的,更多怕孩子被人打的。有叫孩子打回去的,有叫孩子告诉老师的,还有怕孩子“怕老师”,不敢出声的。
要担心那么多,或者依赖老师帮忙解决,不如自己在家先做好准备。老师肯定会引导孩子,但是孩子那么多,有些情况孩子都说不清楚,老师未必每件事都了解,都能处理好。影响孩子最大的还是家长。
一、如果孩子在家中有打人的,大人也不可以打他。小孩子打人不对,大人打他就对了?
要惩罚的话,可以让他坐板凳冷静一下,或者取消一个她喜欢的活动。
孩子有情绪,没有错,可是发泄情绪的方式有问题。大人光说她不对,没有教她怎么发泄才对,孩子的情绪没有收到接纳,而是否定,也没有正确的方式排解。负罪感和大人的强压方式只会强化她对抗的行为。
孩子打人的时候,可以抓住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冷静的说:“你很生气吧,生气也不可以打人,生气的时候可以说出来,你不喜欢什么可以说出来,说出来我们就知道了,一起想办法解决。”不需要逼着她承认错误,说对不起,重点在引导她用正确的方式做一次,譬如,说出“我很生气,我不喜欢爷爷帮我拿,我想自己来。”然后爷爷说:“哦,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下次让你自己来吧。”这样,事情就解决了。
还可以教孩子生气的时候有什么办法,例如:深呼吸,数20下,拍打沙发,在纸上画生气,拿个气球来吹吹,甚至跺跺脚,跳一跳……让她自己想想还有什么办法。
情绪没有错,接纳情绪是疏解情绪的最有效方式,越是反抗它,它就越留着不走。
所以,妈妈谅解孩子,接纳她的情绪,不要她生气,你也生气。有时候,在她耳边轻轻的耳语,她会很快安静下来。有时候,她需要的就是一个拥抱而已。哭闹有时是引起大人关注的方式。妈妈,一天没见,我撒撒娇不行吗?
二、对孩子被打的,我不赞成教孩子打回去。可以教她怎么自我保护,例如,大声说:别打我,打人是不对的!孩子间发生矛盾多是因为玩具,可以引导她怎么处理,例如:一起玩,轮流玩,猜拳决定谁先玩,等待的人数数到多少下就换过来……多观察一下孩子平常与人发生矛盾的是什么情况,原因在哪里,引导孩子正确的做法以减少矛盾的产生。
请记住:情绪没有对错,要接纳;行为有对错,要引导;对错不需强调,重要的是解决办法。
建议为孩子讲一些情绪管理有关的故事绘本,比说教好。家长也看一下情绪管理和心灵成长方面的书籍,身教言传,孩子学习的不是家长的指令,而是情绪反应。
最近,我和女儿之间发明了一个小暗号,谁不高兴的时候,另外一个一说这个暗号,不高兴的那个就好些了,因为感觉到对方的关心。这个方法甚至延伸到我和老公之间,挺不错的。
三、有些家长说孩子“怕老师”,别给孩子贴标签,说她怕老师,你越说别怕,她就觉得老师是有可怕的地方,越不敢去找老师。
其实孩子在老师面前不出声,这很正常,我们或者不要定义成“怕”吧,而是“害羞”,不需要强调“怕”或"害羞",不需要提,不需要强求她跟老师说话,不需要强求她跟老师打招呼。只要不给她压力,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她就会放松,慢慢的,她会有自己喜欢的老师,会主动接近这个老师。这需要时间。
四、有问题也不需要总是找老师,应该鼓励她自己解决。多给她看一下有关的故事绘本,她会受到启发,或者和她扮演角色,让她置身于某个情景,有感受,有体验。
昨天晚上,我和女儿就在床上演幼儿园的故事,我们假设她想和一个小朋友握手或拥抱,但受到对方拒绝,她会怎么办,让她思考,给出五六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问她觉得哪种好,她开始选了其中三种(包括:还是和对方握手、和老师说“他不和我握手”,和对方说“没关系,下次想握再握吧”,而且更偏向于找老师),然后我们就交换角色,我按这三种各演一次,她就有不同的亲身感受了,自己选出了最好的一种(“没关系……”),然后很开心的和我又交换来演。我们还会演,如果去找老师,老师会怎么说(她演老师),我发现她心里很清楚老师会怎么做,所以,她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
她很喜欢这个游戏,说“明天还要玩”。
孩子不是小宝宝了,她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做家长的,就是引导,让她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里,她也会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会形成自信,这对成长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