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搜索查阅了一些黄精的文献,这里简单说说黄精的品种道地的资料:
黄精的品种有很多,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为黄精,又称“鸡头黄精”;二是多花黄精,又称“姜形黄精”;三是滇黄精,又称“大黄精”。除此外,还有诸如西藏黄精,热河黄精,二花黄精等等,以及一种苦黄精,这个黄精我亲口吃过,是甘肃那边的朋友给我弄过来,外形与圆鸡头精差不多,但奇苦无比。
三种主流黄精的又称都来源于其外形,黄精又称鸡头黄精,是它的外形如同鸡头一样,多花黄精又称姜形黄精,是它的外形如同姜块一样,而滇黄精则外形巨大,所以又称大黄精,这估计于云南那边气候有关,潮湿温和,块根个大。
目前市场主要流通的黄精商品以姜形黄精为大宗,其次为滇黄精,鸡头黄精。
鸡头黄精主产河南,河北,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北方气候近百年来干燥恶化,其产量不大;姜形黄精主产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区,以贵州、湖南产量大而质量优;滇黄精主产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目前也大量进入市场。
从典故上考证,古代对黄精的认知最早是鸡头黄精,如陶弘景《集注》云:“今处处有,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穊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软有脂润。”,这个就是典型的鸡头黄精,鸡头黄精叶状似竹,根似萎蕤,所谓萎蕤,就是玉竹,北方鸡头黄精与玉竹的外形比较接近,都是细长,但黄精的根大,不规则 ,所以陶弘景言“大节而不平”。
又如,《医心方》卷26引《太清经》云:“采黄精,常以八月二日为上时,山中掘而生食,渴饮水,黄精生者捣取汁三升,于汤上煎令可丸,如鸡子。食一枚。日再,廿日不知饥。”,这个也是说鸡头黄精,因为鸡头黄精脆甜可以生食,而姜形黄精不可生食,有刺激性,麻嘴辣喉咙。
《唐本草》:黄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指。萎蕤肥根颇类其小者,肌理形色都大相似。意思是:在肥沃处长的黄精个大如拳头,而在贫瘠处长的黄精就是拇指大小,那种很肥大的玉竹就像小的黄精,外在内里都很像。
到得后来,姜形黄精也逐步为人所识,《救荒本草》云:“叶似竹叶,或两叶,或三叶,或四五叶,俱皆对节而生。”两叶的就是姜形黄精,四五叶的就是鸡头黄精。明代《本草蒙筌》载:“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晒,可以代粮。”,这个应该就是姜形黄精最早的记载吧。
就道地沿革而言,陶弘景谓“今处处有”,苏颂云:“今南北皆有之,嵩山、茅山者佳。” 晚近《药物产出辨》谓“产湖南者为正”,而《道地药材图典》将滇黄精与多花黄精归为云南道地,将黄精归为河南道地。严格说来,除滇黄精为云南所出外,黄精没有明显的道地性,相对而言,江苏、河南、浙江出产黄精的记载较为悠久。
(1)江苏。陶弘景时代江苏茅山黄精尚未知名,宋代《图经》则说茅山者佳,据清代修《茅山志》卷10太保黄精条云:“天宝七年五月,唐玄宗正昼假寐,若见梁贞白先生陶弘景持黄精谓曰:是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服之驻颜。帝方觉,适报李玄静进茅山黄精,帝喜曰:贞白先生实报朕躬,于是册赠太保。”
(2)河南。苏颂说黄精嵩山者佳,据《新唐书·地理志》河南府土贡黄精,《救荒本草》亦载黄精,《河南通志》云:“黄精,各府州多有出,嵩山者佳。”
(3)浙江。绍兴石鼓山黄精颇有名,”宋髙似孙《剡录》云:“旧经曰:石鼓山多黄精;《博物志》曰:太阳之草名黄精;谢灵运游名山志曰:天室固多黄精;秦系期王炼师诗: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除会稽外,台州天台山亦有,见《赤城志》,杭州于潜山亦有,见《临安志》。
此外,如安徽,四川、云南等省也有产出黄精的记载。如安徽九华山黄精,据《九华山志》记载,唐开元七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卓锡九华山篡经颂佛,终日以九华山产黄精为食,九十九岁坐化成佛。
最后说一下,我查看过一些文献记载,一直没发现有记载黄精年份鉴定的,因此那些说黄精一年长一节,三年三节,十年十节的,这些说法不科学,估计多是山野民间传说而已。
河南产鸡头黄精(叶子与根块)
湖南产姜形黄精(叶子与根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