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险种的,不是针对某险种问题。如果全报,比如高端医疗直算保险卡不就能全报,省去理赔部分,卡直接存在400万,全球医院直付比如香港有养和医院、明德医院等看完病直接用卡结算,这种险也是直接结算同样没有自费公费限制,私立外资特需都可以就诊。
而现今价值问题也是客观来看,港险确实前几年现金价值0后面转高,但临时周转,急用现金的保单贷款就没有意义了,特别是大额的保险。所以前几年的风险是不可以忽略。
另一方面也不是全都比国内高,国内也有第一年90%现金价值,一直下去也比港险高,港险也有比国内险高,都不能一面看,前面我只是提出看法,并不是否定,希望你不要那么生气。因为交流才有进步,不管怎么样哪家保险公司都是在为客户送去保障。
国内保监会监管严,内部报酬率2.5%迟迟没有放开是实情,但此时此刻已经开放市场化了。香港是完全市场化,对利率没有统一的要求,所以一定有高有低。而现今价值我不知道港险会不会写在合同上,
法律方面英国与国内是不能作比较,比如不可争议条款,在大陆叫做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只是国际惯例。
而港险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此类保单适用海外保险公司营业所在地港澳地区的法律,其权益受香港当地法律的支持,但不受内地法律的保护。如果发生法律纠纷,投保人就需要与香港当地的法律机构接洽,处理相关法律纠纷,有时需要请当地律师代理,维权成本较高。
我们没能力说哪里的法律好一点,只是维权成本较高。
而汇率风险,港元是直接与美元挂钩的,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连续升值,因此存在明显的汇率风险。
十年前在香港买了10万美金保额的保险,当年按照1:10折算成人民币是100万;现在折算成人民币不到70万。虽然保费交的也少了,但明显的杠杆效应谁都能想清楚赚和赔。香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与金融表现、欧美也有关系。
不过,好的是随着一些协议的签订,一些原来只能以港元结算的香港保险产品现在也能用人民币购买了。
只能说无论国内险还是港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也不能局部来看。每个保险人能尽自己能力给到客户保障就好了。

客户实际医疗费用一共是3464.9元人民币,怎么保险公司会赔给他6980.54港币呢?客户不是赚了吗?
是的,因为这个客户买的医疗险含有住院津贴,他一共是住了一个星期医院,除了报销部分,其他的就是额外的赔偿了。
大家再看看这个客户是去年11月9号出的院,但实际理赔金到手是12月13号的事情,也许有人会问,怎么那么久钱才下来?
跟大家解释一下原因,主要是这个客户出院后安静休养了一小段时间,到12月初的时候才通知我们过去收单据,然后再将资料快递到香港,中间又遇上了周六日,所以最终正式理赔下来就是13号了。如果一切资料顺利的话,正常的理赔时间是5个工作日就会处理好的。
到这里,再说说关于两地保险售后的服务吧。
不管是买了国内的还是香港的产品,如果业务员在职的时候帮客户跑跑腿,是份内事,谁都能做到,没必要小题大作认为国内服务就好别人服务就不行。不管哪边,任何一个代理人或经纪人若干年后都会面临离职、退休、甚至早于客人身故等等这些客观因素,那些曾经承诺服务您一辈子的,里面有多少水分就自己判断。
所以任何时候,只要客户懂得致电保险公司热线咨询售后事宜或等保险公司再安排别的代理人接手这张“孤儿单”,问题都不会太大,两地都是差不多这样的解决方案。
所以总的来说,最大区别是:
1、方便肯定是国内的最最方便了,但可惜国内最大问题就是险种不咋的,高保费低保障,口碑也一般。
2、香港的便捷性没国内好,但最大优点就是保费便宜,保障范围广,收益可以和法规完善,保险市场成熟、有人权。
所以,各有各优点,看君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