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客厅之后再上楼看看经堂。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藏族民居最明显的标志。在藏区不论是普通老百姓的住宅,还是贵族上层的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经堂属净地,是家中最神圣的地方。通常里面设有佛龛,墙壁上挂有唐卡,靠窗和沿墙则摆放着一圈“卡垫”。每天早上家中主人便会来到经堂,点酥油灯、供神水、献新茶,朝拜佛祖祈求平安。
举行家庭宗教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经堂。为了消灾祈福、确保一年平安,在农闲时嘉绒藏族都会请附近寺庙喇嘛到家里念经做法事。家庭法事的规模因家庭经济状况的高低而延请喇嘛人数和法事天数不同,大多数家庭是请三四名喇嘛集中在家里念三天经。
村里一户人家请喇嘛念平安经 通常举行法事活动时村民会在家中点上108盏酥油灯,祈求平安和幸福。
另外在藏区举行宗教活动的时候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在香炉里烧柏枝。藏族认为烧柏枝可以消灾祈福。
男主人在楼顶的香炉里烧柏枝 其实以烧柏枝的形式来祈求平安的习俗不是藏族独有的,汉族也有这个传统。在内地很多农村春节的时候也要烧柏枝。“正月十六烧柏枝,烧一烧,百病消,大病小痛飞云霄”,这是以前每家都会的俗话。新年的时候大人会让小孩子去采柏枝,柏枝被采回时是一大枝一大条的,大人用剪刀把它们裁成很漂亮的扇形,插在孩子头上。女孩子可以插在辫子或者发夹里,男孩子往往用红头绳绑在头上,样子很逗。晚饭前,要把柏枝从头上取下来,放火上烧。大人一边烤一边念着:“正月十六烧柏枝,烧一烧,百病消,大病小痛飞云霄!”随着柏枝发出的清脆的啪啪声响,大人们会象咏经一样不断地说:“烧一烧,腿不酸,烧两烧,背不痛,烧三烧,眼睛明……”只要能想到的病,均要一一列出。这烧柏枝发出的味道极好,清淡,浅香。在噼噼啪啪跳动的火苗和清香好闻的柏油味中,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 烧柏枝的历史由来已久,寓意多子多福、驱灾辟邪。
无独有偶,羌族也有烧柏枝的风俗,其目的同样是祈求幸福和平安。藏族、汉族和羌族都是由古羌人发展而来的民族,而这三个民族都有这个共同的习惯。而且烧柏枝和宗教信仰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很有可能这就是先祖古羌人进行祭祀活动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愿祈祷随着柏枝的熏香飘到天上的神和祖先之处,为世人赐下平安和幸福。
柏枝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在米亚罗当地老百姓将烧柏枝称为“qiū柏枝”。在这里很明显这个“qiū”字就是“烧”的意思。但是我却不能在汉字里面找到合适的字来书写。于是乎开始查找,我想这个发音为“qiū”的字肯定带一个火字旁,结果找到了这个字:秌 。左“火”右“禾”,即用火烧禾。一查字典才恍然大悟,字典上写着“秌”是“秋”的异体字,含义相同。这两个字的组成成分完全相同,只是位置颠倒了一下。突然一下明白了,这个“qiū柏枝”的正确写法就是“秋柏枝”,因为“秋”本来就有“用火烧”的意思,用来表示季节只是它的引申含义。让我们来看看“秋”这个字的演变:
很明显最古老的甲骨文上面描绘的是一只虫子下面是火焰,即用火烧害虫的意思。金文在火的上面还添加了“禾”字,更说明了是烧害虫的意思(田里的虫子)。后来小篆进一步简化去掉了虫子,只剩下了“火”和“禾”,最后这两个部分的位置互换后就形成了现在的“秋”字。这个字的本意应当为“用火烧”, 古时候庄稼收割后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一方面用于杀死害虫,另一方面可作为地肥。而这个事情通常发生在收割庄稼的秋天,于是乎“秋”字又产生了引申含义表示秋天这个季节。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变迁,人们慢慢忘记了这个字的本意,而只是使用它的引申含义。可是方言却顽强地保留了这个字的最初含义,这算是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吧。
村子里的藏族女孩还会一门技艺,那就是编织腰带。嘉绒藏族的腰带称为织花腰带,一般为棉织或丝织,宽度约7到10厘米。主要纹样为抽象几何图案,如方形、三角形、菱形、万字纹、十字纹、网纹、折线纹、横条彩纹、牡丹纹和蝴蝶纹等多种多样抽象化的几何形纹样,纹样以线造型为主。主题纹样最常见的颜色为黑白色,边缘纹样以红黄蓝绿色彩条配之。
村里的女孩们一起制作腰带 李泽厚说:“‘装饰’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是包括宗教、艺术、哲学等胚胎在内的上层建筑。”织花腰带其实具有深刻的哲学和文化象征意义。嘉绒藏族妇女腰带上的卍(雍仲纹),是苯教的教徽。苯教是佛教传入之前藏族的原始宗教,崇尚万物有灵。苯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二元论的哲学观念,“即光明与黑暗,亮卵与黑卵,现实与虚幻,神与恶魔。”其二元从色彩上用黑白两色加以表示。嘉绒藏族妇女腰带上的主要颜色就是黑白,主要纹样的色彩配置也是黑白图底互换,体现了阴阳和谐、对立统一的观念和生命永生的主题。
什么?黑白?阴阳?这些概念大家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熟悉?你猜对了,事实就是藏族的本土宗教苯教和汉族的本土宗教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学界的研究基本证明了原始苯教和原始道教同源于上古华夏民族的共同原始宗教。18世纪时三世土观活佛洛桑却吉尼玛所著的《宗教流派镜史》在讲述汉地道教源流时说:“道教即苯教之起源者”,并引用其上师的话说道教之始祖“老君与苯教教主辛饶为一人”。阿坝州嘉绒藏族传为古代牦牛羌的后裔,他们在家中供奉的“牛首人身”大神,正是汉族古代炎帝部族的图腾,也证明了藏汉民族同宗同源的血缘纽带关系。藏族古文献《五部遗教之神鬼部》中记述藏族信奉的“年”图腾共有七种,其中第五位“人身牦牛头的念酋共公”与汉族传说中炎帝的形象相同。“年”的藏文本意是指称作“羊”的动物和炎热,也作为姓氏,指以羊为图腾的部落,是古羌人的一种,其山神羊身人面,类于《山海经之西次三经》中所记载的羌人的图腾。众所周知炎帝部落就是以羊为图腾,而藏语“年”与汉语“炎”古读音相同,现仍保留在陕甘一带的汉语口语中。可以说是正是相同血缘导致了文化的相似。
这种腰带的每一个制作工序都非常精细,通常一个女孩要花半个月才能织一根。由于是纯手工制作而且极具民族特色,并且颇有文化价值,因此现在织花腰带已经成为了枪手的旅游纪念品。一般一根要买三百元左右,做工最复杂的甚至会买到一千多块一根。大家也不妨买一根回去作为纪念。
嘉绒藏族姑娘展示织花腰带的穿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