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反思女儿学棋路_连载(转)

332634家有小学生

这篇成长的足迹,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学习。经过和原作者的沟通,她同意我转载,方便分享。征文比赛的三等奖

反思女儿学棋路http://www.weiqiba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104

可可升2段,实至名归

       可可在刚刚结束的岭南耀国杯的一段组比赛中,获得了预期中的五胜,实至名归地升上2段。从两年前的岭南耀国杯,非常疲软地升到1段,到现在即便参加2段组也不是弱手的实至名归,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回顾起来,所耗的时间和金钱,与其他棋友相比,算是比较小的。

       可可在一年半前的岭南耀国杯中所得的1段,是非常缺乏含金量的。 在一个六十人的分组中,水平从冲段的,到刚刚知道围棋是黑白的,参差不齐;年龄也限制在一二年级的幼童。升段的名额却是前两名。实际上就是将1-10级混编后,5%升段。这恐怕是有史以来含金量最低的1段。甚至于这个程度,可可也只是得了第3名,却宝贝似地自已捧着那个第3名的滥杯走回家,可可却算是“骗”了一个一段证书回来。

所以可可一段证书的含金量之低,我是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打击女儿的积极性。随后是试验性地,继续到东湖参加冲段赛,(因为心知可可不具一段实力,到一段组里只是挨打),可可八轮只是得到四胜,而且不是高含金量的四胜,负盘的含金量也不高。从定段组要冲段,正常情况下需要有六胜,极少数情况下,高含金量的五胜也可以定段。含金量的高低,取决于前三轮的胜负。前三轮(特别是首轮)胜,则后面的负盘含金量也高,名次就会靠前(即小分较高),反之前面如果负,则后面胜盘的含金量就低,意味着前面输给了弱手,就算五胜也上不了段。

所以可可今天得到的七轮五胜,与去年东湖定段组时试刀的八轮四胜之间,表面上“差一级,也差一胜”,实际上含金量的高低迥异。以1段升2段的七轮五胜而言,五胜的含金量高低,也是强弱之间的分界线。可可在已经拿到一段证书后,再到东湖冲段组试剑,实际只得到含金量不高的四胜,可见她的差距有多大。即便是要得到正常冲段(即1段)的水平,可可还需要先达到高含金量的五胜的水平,然后者一段,然后在一段组里再达到高含金量的五胜,然后才能真正上2段。所以当可可一年前冬天,第一次参加岭南的1段赛时,我们甚至预备她全负而归。

谁想到第一轮刚过,可可笑盈盈地跑出来,“我赢佐咯,不用数棋啊(赢得太多了)”,那样子让人想起了《范进中举》:“噫,我中啦!”;令人诧异!可可第一位手谈中的负方,是一位“胡氏”的小朋友。今天回顾起来,可可此胜就更令人诧异,因为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胡小朋友列1段组的后卫,一场未胜,全部送分。换言之,可可在最需要信心鼓励的时侯,得到了1段组中一年多来最弱的小朋友的帮助,可谓雪中送炭。

信心看来是老天爷送的,那一次可可得到了三胜,女儿两个一下子以为自已真的有了一段的实力。平心而论,在升1段后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可可的棋力是长的,可以从几次市级小学生比赛和百强赛的成绩中看出来,但差距其实太大。因此当随之以来的两三次升段赛,可可都输得一塌糊涂,最惨的一次,可可七战只得一胜。水平相近的对抗比赛能力,明显偏弱。到此时,女儿的信心都开始出现了动摇,特别是当升段已经1年多以后,本以为再脆弱的基础也应该已经补齐的时侯,输棋的劲头仍然一点不减,甚至给人以退步的感觉。(其实不是,另解)。

稍作回顾,可知可可此次的五胜,所负者唯冠军,另一盘输半目,所胜者几乎全部是强手。2段实力实至名归,与升1段时迥然不同。

2014/03/26
全部回帖
刚连载到第2篇

如果大家觉得 没有必要连载了,我就不跟帖子了。
2014/03/27回复
福妞福妞板凳
继续!支持!我家妞妞也学很久了,冲一段也不是一次了,总是冲不上去。老师都说她明明有一段的实力,但每次比赛都是差那么一点点!就这么一点点,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2014/03/27回复
家有棋童:
这篇成长的足迹,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学习。经过和原作者的沟通,她同意我转载,方便分享。征文比赛的三等奖反思女儿学棋路http://www.weiqiba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104可可升2段,实至名归        可可在刚刚结束的岭南耀国杯的一段组比赛中,获得了预期中的五胜,实至名归地升上2段。从两年前的岭南耀国杯,非常疲软地升到1段,到现在即便参加2段组也不是弱手的实至名归,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回顾起来,所耗的时间和金钱,与其他棋友相比,算是比较小的。       可可在一年半前的岭南耀国杯中所得的1段,是非常缺乏含金量的。 在一个六十人的分组中,水平从冲段的,到刚刚知道围棋是黑白的,参差不齐;年龄也限制在一二年级的幼童。升段的名额却是前两名。实际上就是将1-10级混编后,5%升段。这恐怕是有史以来含金量最低的1段。甚至于这个程度,可可也只是得了第3名,却宝贝似地自已捧着那个第3名的滥杯走回家,可可却算是“骗”了一个一段证书回来。所以可可一段证书的含金量之低,我是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打击女儿的积极性。随后是试验性地,继续到东湖参加冲段赛,(因为心知可可不具一段实力,到一段组里只是挨打),可可八轮只是得到四胜,而且不是高含金量的四胜,负盘的含金量也不高。从定段组要冲段,正常情况下需要有六胜,极少数情况下,高含金量的五胜也可以定段。含金量的高低,取决于前三轮的胜负。前三轮(特别是首轮)胜,则后面的负盘含金量也高,名次就会靠前(即小分较高),反之前面如果负,则后面胜盘的含金量就低,意味着前面输给了弱手,就算五胜也上不了段。所以可可今天得到的七轮五胜,与去年东湖定段组时试刀的八轮四胜之间,表面上“差一级,也差一胜”,实际上含金量的高低迥异。以1段升2段的七轮五胜而言,五胜的含金量高低,也是强弱之间的分界线。可可在已经拿到一段证书后,再到东湖冲段组试剑,实际只得到含金量不高的四胜,可见她的差距有多大。即便是要得到正常冲段(即1段)的水平,可可还需要先达到高含金量的五胜的水平,然后者一段,然后在一段组里再达到高含金量的五胜,然后才能真正上2段。所以当可可一年前冬天,第一次参加岭南的1段赛时,我们甚至预备她全负而归。谁想到第一轮刚过,可可笑盈盈地跑出来,“我赢佐咯,不用数棋啊(赢得太多了)”,那样子让人想起了《范进中举》:“噫,我中啦!”;令人诧异!可可第一位手谈中的负方,是一位“胡氏”的小朋友。今天回顾起来,可可此胜就更令人诧异,因为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胡小朋友列1段组的后卫,一场未胜,全部送分。换言之,可可在最需要信心鼓励的时侯,得到了1段组中一年多来最弱的小朋友的帮助,可谓雪中送炭。信心看来是老天爷送的,那一次可可得到了三胜,女儿两个一下子以为自已真的有了一段的实力。平心而论,在升1段后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可可的棋力是长的,可以从几次市级小学生比赛和百强赛的成绩中看出来,但差距其实太大。因此当随之以来的两三次升段赛,可可都输得一塌糊涂,最惨的一次,可可七战只得一胜。水平相近的对抗比赛能力,明显偏弱。到此时,女儿的信心都开始出现了动摇,特别是当升段已经1年多以后,本以为再脆弱的基础也应该已经补齐的时侯,输棋的劲头仍然一点不减,甚至给人以退步的感觉。(其实不是,另解)。稍作回顾,可知可可此次的五胜,所负者唯冠军,另一盘输半目,所胜者几乎全部是强手。2段实力实至名归,与升1段时迥然不同。
查看原文
继续转发,我家小儿也是刚学围棋,希望能获启迪,谢谢!
2014/04/02回复
家有棋童:
可可在段位赛中曾输得一塌糊涂的几个原因 可可在升段后的第二个半年,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低谷,表面上看,段位赛的成绩,甚至退步了。实际上是面临着比赛环境的转变,自已棋风的转变,自已实力也的确不济的三重压力。实力不济是不言而喻的,毕竟那个1段不是很硬朗打回来的一段,比赛环境的转变,则是从玩乐型的比赛,转向水平均衡的,带竞技性质的比赛时,比赛习惯的不适应,成绩自然相应下滑。可可从小参加的比赛,包括升段成功的“岭南杯”,所有出成绩的时侯,都是在参差不齐的对手环境中取得。大致上,如果要打七轮,至少有两三轮是不用担心的廉价胜利,又有两三轮是不必指望的必然失败,关键的场次只有一两场。赢了这一两场,名次就上去了,输了就下来了。碰到这种情况,可可的发挥也会比较正常。结果就经常出现“最后一个获奖”的惊喜。近来好了一点,进化到了第六名获奖。反之,甚至在六级和四级的比赛(如果连续4-6场以上是水平接近和相当的比赛),她在心理上自已就撑不住了,后面的场次会哗啦地输下来。甚至到了六级(四级?)的比赛时,就已经重演了“最后一名获奖(升级)”,原因已经不是实力问题,比赛心理本身就是问题。这种情况在黄闻睿,以及如王彦雅的身上也有表现。可能也是吸引爱好时的比赛,与定段升段赛最大的区别。如果不适应新的比赛环境,很难通过定段赛。缺点不仅仅是比赛时水平不稳定,还在于习惯于廉价的胜利和无望的失败,小朋友就缺乏平时做题和训练的积极性。对比一下段位赛(包括定段赛)与级位水平的比赛,除了比赛的对手环境“均衡”程度不同以外,还可以发现,业余段位选手的棋,开始出现了专业的含量。大致上就是一般都会有几手自已擅长的定式、手筋,以及习惯棋型中的死活,简单说就是有几手拿手的招式;尽管除此以外,几乎就是凭感觉的随手棋。级位棋手全盘就是随手棋,难得看到比较工整的定式和手筋,而无论级位棋手下棋下得有多勤奋,定式和手筋这些基本功,很难凭天赋自已掌握。当这些勤奋的棋手碰上人家练定的招式时,是非常吃亏的,渐渐地自已信心就不足了。但是已经习惯于“廉价的胜利+无望的失败”,级位上来的棋手,精神和注意力都集中到“拼刺刀”的一两盘上。他们不感到平时的做题摆定式之类的训练,对于增加廉价的胜利,能有什么帮助,也没有感受到,能够免于高手泰山压顶般的实力,因此他们平时就不愿意付出代价。所以这些棋手一到达定段和升段的比赛,就会因为比赛环境的落差,输得稀里花拉的。可可实际上是在一段组里,重新开始了定段和升段的历程,当然就要经历一段输得稀里花拉的过程,直到她发现,自已钻研定式和手筋,真的能在比赛发挥作用后,情况就好转了。不过,可可在一段组中,一度输得稀里花拉的,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棋风转变过程中,有些短边,相对她的新棋风(比较搏杀型),开始显得很致命。这种短边在稳打稳打的棋局中,暴露得不明显,但是在搏杀型的战略中,就非常需要弥补。
查看原文
我们刚入少年宫的围棋入门班(东湖棋社),对楼主的专业名词和赛事,不是很清晰。请教,段级考试和级位考试是一样么?我看到少年宫的围棋比赛的报名通知,最低是30级。
2014/04/02回复
琴棋书画,我现在还要加一个“编”
2014/04/02回复
2014/04/03回复
最近 几天,我家小伙伴,也对学围棋课,有了一些兴趣
刚更新了2篇。
2014/04/04回复
5楼 已更新了
幼儿围棋的目的是什么?孩子真的喜欢围棋吗?
2014/04/07回复
我女儿也喜欢围棋,一有时间就上弈城下棋,5月尝试冲段,不知平时除了上网下棋,是不是应该做些手筋题和死活题呢。
2014/04/09回复
wittwitt11楼
这篇成长的足迹,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学习。经过和原作者的沟通,她同意我转载,方便分享。征文比赛的三等奖反 ...
好贴,收藏了!可惜我女儿对围棋和象棋都没有感觉,她现在小学一年级。幼儿园有围棋班,小学有国际象棋班
2014/04/10回复
期待再次更新,学习中
2014/04/11回复
孩子这幺小就跟“含金量”挂钩了,挺可悲的
2014/04/11回复
有兴趣看啊,楼主,不过说得白一点如何引导孩子说得浅一点更好。
2014/05/03回复
有启发,正想送孩子学围棋
2014/05/20回复
期待继续看,学棋是一个考验毅力的过程,期待楼主继续上新,谢谢
2014/05/20回复
期待继续看,学棋是一个考验毅力的过程,期待楼主继续上新,谢谢
2014/05/20回复
学棋是一个考验毅力的过程,期待楼主继续上新
2014/05/20回复
猜你喜欢

聚焦神学院小升初

终于我也沦落成为了拖奶粉的人

“中艺星光杯"这个比赛的金奖含金量有多少?

像樊胜美爸妈那样的父母,还有孝顺的必要么?

吃过澳洲爱他美2段和3段的麻麻有区别吗?

求助万能妈网。母乳喂养转奶粉喂养问题?1段or2段

热点推荐

能摸贵价龟领白化龟!这个乌龟展太懂娃了

陪娃做幼儿园作业快疯了 差点直接上手帮做

不用跑腿无需等药 广中医就医体验太圈粉

打赏竟然变成了投诉 被顺丰客服气到了

误打误撞进了佬麻雀 被名字和装修圈粉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现炒现炖满满烟火气 雨天和铁锅炖更配!

谢添地纯牛奶 顺滑奶味太正了

猫奴的新据点!这家猫咖好治愈

台风天包租婆出来卖菜 牛马别抱怨了

莲藕胡萝卜炖骨 一口清甜润心肺

人均 60 + 吃蕉叶!这波羊毛薅值了

鱼仔店饮茶我真的会谢!上菜慢到离谱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