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妈妈网首发(已更新,增加学位部分)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谈教育

63472279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楼主及家人的成长经历很让人佩服,但当今社会,寒门难再出贵子已成事实,至少底层向上层的通道已越来越窄。 ...
非常同意!在楼主和她的姐姐读书的那个年代,城里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意识远远没有现在强!楼主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重视教育的父亲!
2014/06/12回复
留印慢慢看
2014/06/12回复
八爪鱼妈妈:
寒门再难出贵子了。而且博导是少有的几种可以依靠自己的聪明和努力的职业之一。若是让姐夫走出象牙塔,智力上的优势就不会明显了。我也不认同楼主母亲关于交友的观点,眼界过于狭窄,会让自己的孩子在待人接物方面显得局促和小家子气。楼主母亲没读过书,眼界如此能够理解,但是楼主自己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是这个眼界就比较奇怪了。
查看原文
赞同,以前那个年代,高考是唯一的出路,也让很多寒门子弟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现在阶层固化已经十分明显了,名牌大学大部分都是城市子弟,更优秀和家庭条件更好的城市子弟,都开始去常青藤,还不是以前的冷门专业。到了就业市场,更加夸张,有好爸爸就有好工作,这是真理。因为可以选择的人太多了,有关系自然优先。
2014/06/12回复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地段,这个地段住着一群老师、律师、素质较高的白领,这些具备较高文化素质修养与涵养的中产阶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比较成功的,这些孩子所在的学校往往不错。

在广州,能有这类人群的学校,基本都是大家都争崩头去的所谓的好的名校。
东风东小学,文德路小学,当中不乏官二代商二代,当然也有不少的知识分子中产阶层。

就算老师自己的孩子,也不会集中把自家的孩子放在自己任职的同一间学校啦。除非像广雅,华附,执信等。这也不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学位房么?
2014/06/12回复
学习真的和家庭教育有关,我小学同学也一路保送念到英国博士,小学都是乡下的,但是那是属于智商高,学习提高不了智商啊,天生的。过去乡下城里区别不大,但是未来会越来越大的,所以学校教育影响也越来越大,城市孩子从小就开外挂啊,英语舞蹈什么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高,比如北京那个外国领导都来参观的学校,他的学生眼界就比小地方的学生眼界高啊,所以阶级固化后,都是拼爹,既然无爹可拼,也不要费死巴活的把娃往名校送,我觉得家长努力增长自己的价值,孩子自然也会努力拼搏的。
2014/06/12回复
教育这个问题很难讲,没有一个方式可以100%成功,要结合自身家庭情况,小孩性格,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相对来说,以前农村的只有苦读书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不读书肯定没有机会。而现在,机会很多,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发现并抓住。
现在,我觉得更多要培训小孩情商,增加见识。中等的学习成绩,再加上不错情商,应该比单纯的好成绩更容易被人接受和认可。
祖先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2014/06/12回复
楼主的故事很励志,可惜不适用在广州这个地区。如你所说因为生长的地方贫穷,孩子们自然会渴望读书通过考大学改变自己的人生,所以越穷的地方越多成绩好的学生,因为他们穷怕了不想像祖祖辈辈一样过苦日子,但没爹没妈可拼,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拼命读书。但在现在,在广州,你觉得这些孩子都这样吗?好的学校,并不是老师特别好,而且是生源!生源是一个学校好不好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为什么家长要择校要买学位房为的就是这个氛围,不一定要做博士后,但至少不能学坏。老实说,在广州读书的孩子还真的没多少个会做博士后的,因为他们机会多
2014/06/12回复
留印等续集
2014/06/12回复
楼主继续更新吧
2014/06/12回复
wcdma552200:
教育是每一位家长都十分重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一百个家庭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在一起读书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好的学校而有的却不行。笔者出生农村家庭,想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谈教育,希望能给家长或者学生带来一丝启发。父亲在农村地区算是一个知识分子,母亲虽没怎么读过书,但是非常重视教育,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性格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孩提时,父亲在乡镇中学教书,母亲在农村务农,早晨父亲带着两个姐姐去集镇,下午再带她们回到农村的家。那么每天上学与放学这来回近2小时的路上就显得特别重要,父亲都会问姐姐今天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内容,大致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等到我记事时,大姐已读初中,二姐也读小学高年级了,那时的我就有了学前班,6岁我去读学前班,每天早晨大概7点左右的样子,父亲就会叫醒我,带我到农田里去晨读,其实多数时候也不一定是晨读。或许就是讲讲故事,抑或是一些在学校要听老师话、与同学要和睦相处诸如此类的话。我觉得这里面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早起晨读的习惯一直陪伴我到大学毕业,后来我在思考,孩提时你强制灌输孩子很多文化知识,那或许仅仅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而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启蒙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长不该急切的让孩子掌握加减乘除、唐诗宋词,应该更多的在这个时候养成孩子早起、助人、积极向上等良好生活习惯与意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强,这些好的性格与品质能够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姐弟三人在基本没几个朋友,读书期间我们姐弟三人应该说在班级乃至年级都是尖子生,交往的个别朋友也是成绩比较好的那种。为什么我们读大学以前没什么朋友呢,这是母亲的规定:读书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朋友宜精不宜多。在我上小学大概四五年级,也就是97年左右吧,农村地区开始流行为同学过生日了,我们那里过生日的形式是别人请你到他家吃个饭,你带一份小礼物过去。母亲是坚决杜绝我们参加任何人的生日宴请,也不准我们给别人送礼物。她常说“你以后成才了,个个都说是你同学,你以后混的差,以前的同学见到了也假装不认识”,母亲始终固执的这么认为。今天的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家规还是否符合今天时代的要求,确实我现在回到老家很多人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他们也纷纷表示是我同学。应该说孩子在小学阶段他们与孩子们在一起主要是玩,不能称作“交友”,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尤其要注意孩子的交友行为,不可否认交友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分散孩子的精力,尤其是女生喜欢在交友上花较多心思、猜心思等等。有的家长认为多认识朋友多些人脉,以后干什么方便,我坚决反对孩子在这个阶段建立所谓的人脉,切忌不可把我们的利益观与价值观引申到孩子成长与教育上来。一时写不了那么多了,有空我再讲讲关于现在的学位,敬请期待。这个应该说是目前家长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一位难求,而且往往还不是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还是说说我自身的情况吧,我自身的情况就是:没有选择!因为一个集镇就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你是爱因斯坦你也得在这读,你是智力低下你还是要在这读。那么我再来说说我们这个小学、初中的情况吧。硬件:教室是农村红砖灰瓦房(应该说都是危房,我读五年级时学校围墙被吹倒过,初二时屋顶掉的水泥渣就砸在了同学头上等等);师资队伍鲜有本科毕业生,我读书那时是鲜有大专毕业生;运动设施是水泥台式乒乓球台2个;篮球场有,但是全校鲜有篮球;足球场无!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又是什么情况呢,应该说我们的多数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负担、重视程度不够没能继续完成后续学业,但是不乏走出了大批博士、硕士等等,我们姐弟三人以及荣升博导的姐夫也是该校毕业生,上至国务院,下至土豪金应该说都有我们校友的身影。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过分强调其重要性,尤其是你在苦苦为学位奔波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的太多。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努力给孩子灌输了一个思想,优质学位很重要,假如你的努力没能成功,孩子上了一个较差的学校,孩子很有可能因此而自卑,觉得输在了起跑线上。过分强调学位的重要性其实是不可取的。任何好的学校都有差生,任何差的学校都有好生,当然好的学校好生的比例要大一些。再者就是过分追求小学学位是十分没有必要的。我理解的好的学校是这个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要好,孩子们愿学,其实老师应该差不多。对于城市里面的小学老师水平教你家孩子已经远远足够了。为什么我说过分追求是没有必要的呢?小学学位是分地段与择校两类,首先来看地段生,一个地段的学生智力水平应该说是随机分布的,好的学位的地段生成绩就一定好吗?显示是不成立的。再次来看择校生,你们应该知道能去好的学校择校的人分两类:非富即贵,那么这些非富即贵的人往往就是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后续你认为他有多少时间花在了孩子的教育身上。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地段,这个地段住着一群老师、律师、素质较高的白领,这些具备较高文化素质修养与涵养的中产阶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比较成功的,这些孩子所在的学校往往不错。   没想到这篇文章尽然还被小编挂到了妈妈网首页,表示感谢。看到了广大网友的回复,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学位的,看来学位这个还是大家最关心的,在此做一个统一回复:     我看绝大多数的网友还是没能完全理解我“关于学位”部分的意思。 为此,我已经将这个着重标出。再者我讲的是小学学位,不知道大家是否看清!       那么再补充几点学位的看法,我个人对学位的重视程度是高中>初中>小学。  你看到的最终考上好的学校的(我们暂且把考入一所较好的大学作为评判教育成功的标准)的学生应该说多数来自好的高中,那么这些当年来到好的高中的学生多数是考上的,高中目前实行的是考试录取,那么再往后推,这些考入好的大学又有多少来自好的小学,这个就值得推敲商榷了。所以优质的小学学位所起到的作用被我们一些家长夸大了,当然好的高中就不同,因为这些人是学习好的考进来的,不是通过地段随机派位了。我看到很多家长为了能有好的小学学位万分辛苦去购买小学学位房、想尽一切办法去进所谓的宏志班,我不反对选择好的学位,但要量力而行。      我的观念是小学阶段家庭教育重于一切:这个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情趣。再者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这个阶段多数的孩子应该来说是愿意跟父母在一起的,等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多数往往是不愿意与家长一起,孩子行为的可塑性变弱,独立性变强,但是初中阶段由于尚未心智成熟,往往容易往坏的方向发展,尤其初二阶段。     再者看到一位网友关于我来自己农村家庭,本身眼界的局限性导致我自认为家里有了博士、老师就认为是成功的说法。坦白说我赞成这位网友的说法,但是我想说的这不是眼界局限性的范畴,而是思想长期被父母影响为读书至上的影响,以后有机会我想讲讲这方面,就是我的家庭教育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缺陷的一部分。看到有那么多朋友点击此贴,真的意想不到.回帖中也看到了一些家庭教育同样非常值得推崇,我忽然间萌生一个想法,可否集中大家讲一讲一些成功教育的案例与经验,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参加讲座.所有讲座是免费向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开放,有人愿意参加并且能找到场地话 ,我愿意倾情奉献.大家可以相互探讨教育方式.
查看原文
楼主,你主要是得益于自己有一个重视教育的爸爸!
这和现在家长重视学位是一个道理的!
重视学位的家长,必定是重视教育的家长!重视教育的家长,基本自己的文化素质都是很不错!
2014/06/12回复
lz的意思并不是说学校不重要,只是说学校对个人成长并不起着决定因素。
家长的意识和孩子的天聪才是决定因素。
成不成才,靠的是内因,而非外因。
2014/06/12回复
楼主继续。
2014/06/12回复
evaye99evaye9953楼
顶顶先.讲得几好

但时代不同了,有能力有条件的父母都会为小朋友的将来打算既

但是我本人就认为现在的学校主要就是混个文凭,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类的就要家长言传身教了.毕竟现在的老师真是跟我读书的年代很不一样哦.功利心重多了.
2014/06/12回复
wcdma552200:
教育是每一位家长都十分重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一百个家庭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在一起读书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好的学校而有的却不行。笔者出生农村家庭,想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谈教育,希望能给家长或者学生带来一丝启发。父亲在农村地区算是一个知识分子,母亲虽没怎么读过书,但是非常重视教育,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性格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孩提时,父亲在乡镇中学教书,母亲在农村务农,早晨父亲带着两个姐姐去集镇,下午再带她们回到农村的家。那么每天上学与放学这来回近2小时的路上就显得特别重要,父亲都会问姐姐今天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内容,大致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等到我记事时,大姐已读初中,二姐也读小学高年级了,那时的我就有了学前班,6岁我去读学前班,每天早晨大概7点左右的样子,父亲就会叫醒我,带我到农田里去晨读,其实多数时候也不一定是晨读。或许就是讲讲故事,抑或是一些在学校要听老师话、与同学要和睦相处诸如此类的话。我觉得这里面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早起晨读的习惯一直陪伴我到大学毕业,后来我在思考,孩提时你强制灌输孩子很多文化知识,那或许仅仅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而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启蒙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长不该急切的让孩子掌握加减乘除、唐诗宋词,应该更多的在这个时候养成孩子早起、助人、积极向上等良好生活习惯与意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强,这些好的性格与品质能够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姐弟三人在基本没几个朋友,读书期间我们姐弟三人应该说在班级乃至年级都是尖子生,交往的个别朋友也是成绩比较好的那种。为什么我们读大学以前没什么朋友呢,这是母亲的规定:读书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朋友宜精不宜多。在我上小学大概四五年级,也就是97年左右吧,农村地区开始流行为同学过生日了,我们那里过生日的形式是别人请你到他家吃个饭,你带一份小礼物过去。母亲是坚决杜绝我们参加任何人的生日宴请,也不准我们给别人送礼物。她常说“你以后成才了,个个都说是你同学,你以后混的差,以前的同学见到了也假装不认识”,母亲始终固执的这么认为。今天的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家规还是否符合今天时代的要求,确实我现在回到老家很多人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他们也纷纷表示是我同学。应该说孩子在小学阶段他们与孩子们在一起主要是玩,不能称作“交友”,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尤其要注意孩子的交友行为,不可否认交友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分散孩子的精力,尤其是女生喜欢在交友上花较多心思、猜心思等等。有的家长认为多认识朋友多些人脉,以后干什么方便,我坚决反对孩子在这个阶段建立所谓的人脉,切忌不可把我们的利益观与价值观引申到孩子成长与教育上来。一时写不了那么多了,有空我再讲讲关于现在的学位,敬请期待。这个应该说是目前家长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一位难求,而且往往还不是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还是说说我自身的情况吧,我自身的情况就是:没有选择!因为一个集镇就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你是爱因斯坦你也得在这读,你是智力低下你还是要在这读。那么我再来说说我们这个小学、初中的情况吧。硬件:教室是农村红砖灰瓦房(应该说都是危房,我读五年级时学校围墙被吹倒过,初二时屋顶掉的水泥渣就砸在了同学头上等等);师资队伍鲜有本科毕业生,我读书那时是鲜有大专毕业生;运动设施是水泥台式乒乓球台2个;篮球场有,但是全校鲜有篮球;足球场无!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又是什么情况呢,应该说我们的多数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负担、重视程度不够没能继续完成后续学业,但是不乏走出了大批博士、硕士等等,我们姐弟三人以及荣升博导的姐夫也是该校毕业生,上至国务院,下至土豪金应该说都有我们校友的身影。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过分强调其重要性,尤其是你在苦苦为学位奔波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的太多。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努力给孩子灌输了一个思想,优质学位很重要,假如你的努力没能成功,孩子上了一个较差的学校,孩子很有可能因此而自卑,觉得输在了起跑线上。过分强调学位的重要性其实是不可取的。任何好的学校都有差生,任何差的学校都有好生,当然好的学校好生的比例要大一些。再者就是过分追求小学学位是十分没有必要的。我理解的好的学校是这个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要好,孩子们愿学,其实老师应该差不多。对于城市里面的小学老师水平教你家孩子已经远远足够了。为什么我说过分追求是没有必要的呢?小学学位是分地段与择校两类,首先来看地段生,一个地段的学生智力水平应该说是随机分布的,好的学位的地段生成绩就一定好吗?显示是不成立的。再次来看择校生,你们应该知道能去好的学校择校的人分两类:非富即贵,那么这些非富即贵的人往往就是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后续你认为他有多少时间花在了孩子的教育身上。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地段,这个地段住着一群老师、律师、素质较高的白领,这些具备较高文化素质修养与涵养的中产阶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比较成功的,这些孩子所在的学校往往不错。   没想到这篇文章尽然还被小编挂到了妈妈网首页,表示感谢。看到了广大网友的回复,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学位的,看来学位这个还是大家最关心的,在此做一个统一回复:     我看绝大多数的网友还是没能完全理解我“关于学位”部分的意思。 为此,我已经将这个着重标出。再者我讲的是小学学位,不知道大家是否看清!       那么再补充几点学位的看法,我个人对学位的重视程度是高中>初中>小学。  你看到的最终考上好的学校的(我们暂且把考入一所较好的大学作为评判教育成功的标准)的学生应该说多数来自好的高中,那么这些当年来到好的高中的学生多数是考上的,高中目前实行的是考试录取,那么再往后推,这些考入好的大学又有多少来自好的小学,这个就值得推敲商榷了。所以优质的小学学位所起到的作用被我们一些家长夸大了,当然好的高中就不同,因为这些人是学习好的考进来的,不是通过地段随机派位了。我看到很多家长为了能有好的小学学位万分辛苦去购买小学学位房、想尽一切办法去进所谓的宏志班,我不反对选择好的学位,但要量力而行。      我的观念是小学阶段家庭教育重于一切:这个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情趣。再者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这个阶段多数的孩子应该来说是愿意跟父母在一起的,等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多数往往是不愿意与家长一起,孩子行为的可塑性变弱,独立性变强,但是初中阶段由于尚未心智成熟,往往容易往坏的方向发展,尤其初二阶段。     再者看到一位网友关于我来自己农村家庭,本身眼界的局限性导致我自认为家里有了博士、老师就认为是成功的说法。坦白说我赞成这位网友的说法,但是我想说的这不是眼界局限性的范畴,而是思想长期被父母影响为读书至上的影响,以后有机会我想讲讲这方面,就是我的家庭教育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缺陷的一部分。看到有那么多朋友点击此贴,真的意想不到.回帖中也看到了一些家庭教育同样非常值得推崇,我忽然间萌生一个想法,可否集中大家讲一讲一些成功教育的案例与经验,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参加讲座.所有讲座是免费向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开放,有人愿意参加并且能找到场地话 ,我愿意倾情奉献.大家可以相互探讨教育方式.
查看原文
我认为现在抢学位房啥的,根本没必要。孩子是学习料在哪儿都能学,不是学习的料给他啥都没用。小时候学习不好的孩子,兴许有从商或从艺的才能也说不定。反正我同学里那些有钱的老板,以前都不是尖子,最多是中等学生。
2014/06/12回复
lz的意思并不是说学校不重要,只是说学校对个人成长并不起着决定因素。
家长的意识和孩子的天聪才是决定因 ...
小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这个时候,外部环境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这个时候,内因容易受到外因的左右!
2014/06/12回复
carylee27:
恩恩,说的对,有道理!!
2014/06/12回复
carylee27:


顶这个。不要再说当年,寒门出贵子已经越来越难,这个已是不争的事实。 ...
查看原文
+2
2014/06/12回复
读了博士后就说明教育成功了吗?!交朋友不光是为了增加人脉,而是一种与人相处的能力,让人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拥有一个健康强大的心灵。孩子如果能坦然面对各种挫折,对自己永远充满自信,有能力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那么无论他是博士后还是扫垃圾的,都是家长教育的成功。名校的优势在于:它有各种资源,能让孩子扩展眼界,开拓思维,明白除了死读书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内容,这是乡村小学永远无法做到的。我不认为楼主的家庭教育有多成功,正是因为生活闭塞,才会有当了博士后,大学老师就觉得很了不起的想法,在大城市生活的孩子根本不会以此为理想。
2014/06/12回复
我想问下楼主,你打算给你的小孩上什么学校?会不会选好的学位房?你也想挑那种家长有老师、律师、高级白领等 的学校?
2014/06/12回复
看看  学习。。。
2014/06/12回复
猜你喜欢

孩子问题,家长之责

【分享】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小学那些事】分享你认为的小学最重要的那些事,赢取开学装备!

2012年,是我们选择幼儿园,还是幼儿园选择我们?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转载)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热点推荐

朴朴月中真半价优惠大 买贵了退货再买

公司业绩不好老板要我裁人 该怎么谈?

大沙头手机城大开眼界 顾客好多外国人

孩子压岁钱收到不少 你们怎么安排的?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二刷友谊饭堂 大件兼抵食

【100平新家】开启第二次家装之旅

新学年开学仪式感 新学期包书皮

粤陈记自助煲仔粥 一锅暖胃又暖心

花开富贵,姐妹送的花!

要裁人,怎么谈

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 情人节品味银灯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