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来聊下,广州儿科医生告急到底是谁的错?——对隔壁帖子的补充

360115婴幼育儿

隔壁帖子提到假期医院值班医生少,广州儿科医生告急。让我想到这些年经常看到的一些为医院和儿科医生叫苦的报道(不是说隔壁贴哈,是其他报道)。

当医生很辛苦,这个大家都理解,都知道。儿科医生收入如何,我们不清楚,估计和每个行业的规则一样,普通医生苦逼地坐班值班拿着普通的工资,一定级别或岗位的专家领导,能四处游学讲课不用每天苦逼坐班的,可能收获高一些。不过这些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

我想问的是,广州是真的缺儿科医生吗?儿科医生告急原因到底是什么?
真的如一些报道中的舆论导向所引导大家去想的——因为患者的没素质打骂,导致越来越少人愿意做儿科医生?还是医疗资源管理不到位?

就我所知,毕业能留在广州做儿科医生也是要条件的!很多生源想要留在大医院可是大医院不接收,只能回老家乡下的县城医院!!

现在经常给医院喊苦喊累的报道我觉得并不一定很客观!

公立医院是享受政府财政供养的,不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完全可以多招收医务人员满足患者需求。
现在舆论导向,变成是好像是患者的错,孩子家长的错!

说句公道话,38度去医院就医有什么错了?难道一定要40度高烧才是急诊急病?
38度高温有没有可能隐藏严重的病情隐患?作为家长如何判断?也许高知识高学历家庭还能稍微自我判断一下,那么普通贫民百姓没有这个知识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病情是一般还是危急?需不需要医生指导?
医疗资源凭什么就一定要按照孩子温度高低来划分呢?虽然说可能低温患重病几率低,但是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几率,家长希望能得到专业的医疗,这并没有任何错。

就说我亲眼所见一个案例,珠~江新城妇幼有一次假期急诊,一定要求39度高烧才能挂号,后面有个孩子38.5,但是起了一身疹子(应该不是幼儿急疹,因为烧还没退,什么疹子原因不明),护士台愣是不给挂号,让去别的医院,那家长说我家就在附近,你这个医院是最近的啊,我们怕孩子病情加重,去别的医院路途还远。可惜护士不为所动。那个家长都急死了,结果不管怎么说,人家来了一句——你着急那你去别的医院,别的医院我们管不着,反正我们医院不收!
这种态度,你说家长能不生气吗?换了你你不生气?
当然,那个家长是个很有素养的人,我看着都替她生气,但是人家忍了,人家走了。
这种被拒诊的感受,没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再来说社区医院。
如果医疗资源分配公平的话,社区医院医生资质好的话,家长谁愿意折腾那么远,去挤几个中心城区医院啊?
可是,这个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不是患者的错啊。
患者追求好的医疗服务,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最后再加一条,有的市区中心医院,政府给拨了那么大的地块,建了那么大的院区,硬件资源足够了,可医院一到节假日,值班医生那么少,整栋接诊大楼好多楼层黑黢黢空荡荡……个别科室却人满为患,拿药窗口排几个小时……
这到底是医生不够,还是管理无方?
别拿节假日说事儿,节假日要值班加班的行业多了去了,不只医生一个。不说别的,就说春运,为了一个春运,有多少行业多少岗位的人,整整一个月加班加班日夜无休,就为了保障别人顺利回家,自己却无法与家人团聚。儿科医生的辛苦我们懂,但是叫苦叫累打同情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节假日的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分配医生轮休的方式,通过良好的管理方式来纾解这个困难。

说了这么多,虽然没什么严密的逻辑,但是却是一个广州妈妈,这些年带孩子跑医院最直观的感受。
每次听那种替医院叫苦的报道,开始还挺同情,但仔细想来,未必是那么一回事儿!

还有哪些指责家长没素质的报道,我想说,大部分家长都是为了给孩子病情一个了解、一个确诊,不是为了和医生吵架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是很小心翼翼很恭敬对待医生的!
我在医院排队看到吵架的情况,一是遇到那种熟人找医生插队引起公愤的,二是医生黑着一张脸说话难听的。除了这两种情况我还真没见过,当然不排除有性格特别过激的人,但那种人毕竟是少数,不能作为家长的代表
临时想到什么说什么,欢迎大家补充看法

【自己补充一个例子】前几天看到一个消息,一个小孩子高烧,家长按照现在流行的观点“在家先观察”,结果耽误了病情,脑膜炎去世了……试问有多少家长,能自行区分普通感冒、流感和脑膜炎这三者的症状呢。反正我查了百度之后,感觉是不能保证自己明确区分出来的……
2016/02/02
全部回帖
来了,帮你顶贴!。
2016/02/02回复
医生有医生的难处,不过要多的指责。
2016/02/02回复
国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院、家庭各有各的难处
2016/02/02回复
狮子妈妈巨蟹宝:
隔壁帖子提到假期医院值班医生少,广州儿科医生告急。让我想到这些年经常看到的一些为医院和儿科医生叫苦的报道(不是说隔壁贴哈,是其他报道)。当医生很辛苦,这个大家都理解,都知道。儿科医生收入如何,我们不清楚,估计和每个行业的规则一样,普通医生苦逼地坐班值班拿着普通的工资,一定级别或岗位的专家领导,能四处游学讲课不用每天苦逼坐班的,可能收获高一些。不过这些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我想问的是,广州是真的缺儿科医生吗?儿科医生告急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如一些报道中的舆论导向所引导大家去想的——因为患者的没素质打骂,导致越来越少人愿意做儿科医生?还是医疗资源管理不到位?就我所知,毕业能留在广州做儿科医生也是要条件的!很多生源想要留在大医院可是大医院不接收,只能回老家乡下的县城医院!!现在经常给医院喊苦喊累的报道我觉得并不一定很客观!公立医院是享受政府财政供养的,不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完全可以多招收医务人员满足患者需求。现在舆论导向,变成是好像是患者的错,孩子家长的错!说句公道话,38度去医院就医有什么错了?难道一定要40度高烧才是急诊急病?38度高温有没有可能隐藏严重的病情隐患?作为家长如何判断?也许高知识高学历家庭还能稍微自我判断一下,那么普通贫民百姓没有这个知识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病情是一般还是危急?需不需要医生指导?医疗资源凭什么就一定要按照孩子温度高低来划分呢?虽然说可能低温患重病几率低,但是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几率,家长希望能得到专业的医疗,这并没有任何错。就说我亲眼所见一个案例,珠~江新城妇幼有一次假期急诊,一定要求39度高烧才能挂号,后面有个孩子38.5,但是起了一身疹子(应该不是幼儿急疹,因为烧还没退,什么疹子原因不明),护士台愣是不给挂号,让去别的医院,那家长说我家就在附近,你这个医院是最近的啊,我们怕孩子病情加重,去别的医院路途还远。可惜护士不为所动。那个家长都急死了,结果不管怎么说,人家来了一句——你着急那你去别的医院,别的医院我们管不着,反正我们医院不收!这种态度,你说家长能不生气吗?换了你你不生气?当然,那个家长是个很有素养的人,我看着都替她生气,但是人家忍了,人家走了。这种被拒诊的感受,没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再来说社区医院。如果医疗资源分配公平的话,社区医院医生资质好的话,家长谁愿意折腾那么远,去挤几个中心城区医院啊?可是,这个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不是患者的错啊。患者追求好的医疗服务,这不是人之常情吗?最后再加一条,有的市区中心医院,政府给拨了那么大的地块,建了那么大的院区,硬件资源足够了,可医院一到节假日,值班医生那么少,整栋接诊大楼好多楼层黑黢黢空荡荡……个别科室却人满为患,拿药窗口排几个小时……这到底是医生不够,还是管理无方?别拿节假日说事儿,节假日要值班加班的行业多了去了,不只医生一个。不说别的,就说春运,为了一个春运,有多少行业多少岗位的人,整整一个月加班加班日夜无休,就为了保障别人顺利回家,自己却无法与家人团聚。儿科医生的辛苦我们懂,但是叫苦叫累打同情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节假日的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分配医生轮休的方式,通过良好的管理方式来纾解这个困难。说了这么多,虽然没什么严密的逻辑,但是却是一个广州妈妈,这些年带孩子跑医院最直观的感受。每次听那种替医院叫苦的报道,开始还挺同情,但仔细想来,未必是那么一回事儿!还有哪些指责家长没素质的报道,我想说,大部分家长都是为了给孩子病情一个了解、一个确诊,不是为了和医生吵架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是很小心翼翼很恭敬对待医生的!我在医院排队看到吵架的情况,一是遇到那种熟人找医生插队引起公愤的,二是医生黑着一张脸说话难听的。除了这两种情况我还真没见过,当然不排除有性格特别过激的人,但那种人毕竟是少数,不能作为家长的代表临时想到什么说什么,欢迎大家补充看法【自己补充一个例子】前几天看到一个消息,一个小孩子高烧,家长按照现在流行的观点“在家先观察”,结果耽误了病情,脑膜炎去世了……试问有多少家长,能自行区分普通感冒、流感和脑膜炎这三者的症状呢。反正我查了百度之后,感觉是不能保证自己明确区分出来的……
查看原文
说得真好
2016/02/02回复
医患难题,昨天在医院陪妈妈看病,满医院都是患者,怎么年前就那么多人看医生呢,平时都没试过。幸好看到大家都是有次序的排队等号拿药,虽然等了一个下午才看完,那也是没办法,谁叫自己生病了。
2016/02/02回复
回复 aiaixia2003 的帖子

没有过多指责医生的意思,是说现在的舆论导向有问题——譬如:医生少,是患者的错家长的错,谁让你小孩生病的?谁让你跑大医院的?谁让你不自己在家先观察的?谁让你一点都不懂医疗常识的?谁让你……
最没有逻辑的一个舆论导向就是——患者打骂医生,导致儿科医生少。这个判断有经过严密调查和论证吗?有多少比率的带孩子患者打骂过医生?原因又是什么?平心而问,一个正常人去就医,是抱着和医生吵架的态度去的吗?都是为了得到专业的解答和帮助,谁不是小心翼翼十分尊敬啊。个别不正常思维的人容易冲动,但那是小概率事件。

退一万步说,”打骂儿科医生导致儿科医生少这个逻辑成立,那么,难道大家都变得彬彬有礼,儿科医生就会变多了吗?我总觉得问题根源不在于这里。

解决问题不能靠人和人之间的态度,而是靠资源调配。

医生和患者都没有大错,错的是不正确的资源分配制度
2016/02/02回复
mysun001:
医患难题,昨天在医院陪妈妈看病,满医院都是患者,怎么年前就那么多人看医生呢,平时都没试过。幸好看到大家都是有次序的排队等号拿药,虽然等了一个下午才看完,那也是没办法,谁叫自己生病了。
查看原文
是啊,每次医院排长队的时候,我都会一边等,一边思考。
是患者太多,还是医院管理不到位?

比如珠~江新城妇幼拿药排队的问题,明明看医生现在有预约了,很快可以看完,但是拿药要等2个小时。

医院的管理流程,真的没问题吗?

提高配药发药速度,真的做不到吗?

这是技术问题导致的,还是人力资源问题导致的,还是管理不善导致的?

相信搞管理的美妈,应该会对这个问题会心一笑。
2016/02/02回复
西周教育:
国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院、家庭各有各的难处
查看原文
是的,明明是一个很深层次的资源分配和行业管理问题,但不知怎的,现在很多舆论把这个问题简单化成为了道德问题——因为家长没素质,导致儿科医生短缺。

但只要稍微动脑想想,没素质的家长绝对不会是主流,不足以造成这个现象啊
2016/02/02回复
aiaixia2003:


没有过多指责医生的意思,是说现在的舆论导向有问题——譬如:医生少,是患者的 ...
查看原文
为什么越来越少人愿意学,因为太累了,这年头,干啥没饭吃,何苦要这么辛苦。医生是技术活,不是想当就当得了。从古至今哪个时代不尊重医生?
2016/02/03回复
中国再不好,你今天生病了,你今天就能看到。哪怕是换个医院。在国外你想看都看不到。
所有的人都去珠江新城这种,他能不爆满吗?医生倒是想一天只看20个,现实情况是,一天200个都不止,一个看20分钟,抱怨只会更多吧。
楼主说的,其实节假日的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分配医生轮休的方式,通过良好的管理方式来纾解这个困难。医生一直是值班轮班的,包括孕妇医生!很多医院孕妇也是要轮班的!
你休息了,别人什么时候都是在上班的。有一朋友的老公是医院的,每年都值班值班值班,没有办法和她一起回娘家过。做个手术,站10几个小时是常事,脚都是肿的。所的的医生要求住在医院附近五分钟,为了应付突发情况。

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吧,小病小痛,尽可能去社区医院。
2016/02/03回复
有知道的说下。
2016/02/03回复
来了,帮你顶贴!。
2016/02/03回复
学位房证过5年出售,南方医院旁,云景花园云桦苑电梯楼,南向望花园,地铁口处,这里配套非常齐全,商业街沃尔马、吉之岛,乐购等超市,花园内有省重点中学、小学、幼儿园,出门就上学,不用家长接送,哈哈,相当方便,我家房子学位均未使用过,所以入学没一点麻烦,小房型62平的,适合孩子入学使用,家私家电齐全,还很新,拎包即住,详细的站内短我。
2016/02/05回复
儿科待遇差,在医院各科里奖金比内科、外科、妇产科低不少
2016/07/01回复
猜你喜欢

不推荐珠江医院,两次先兆流产的经验

BB感冒发烧之我的应对策略

儿童医院急诊遭拒,气愤!!

记录一段特别的人生历程:和28周的双胞胎女儿一同成长

从3元中药治好儿子发烧论现在的医疗体制必须改革,否则劳民伤财兼毁坏一代孩子的健康

更新~手足口其实没那么可怕(附经历)~ ...

热点推荐

1小时直达椰林沙滩!广州有自己的马尔代夫

久违的香港街景!商场人气少了好多

0元逛唐老鸭主题展 玩乐拍照超开心!

不用等一年!医保定点可以随时改了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原木+留白+LDK,112㎡「日式养老宅」,让日

香港行之商场-街景篇

美林海岸6万2,珠江帝景6万1。哪一个小区保

哇哇哇突然觉得自己省了一个亿

衔接课怎么做

端午节出来看扒龙船啦

装修干货 家装一定要知道的厨房布局!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