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堂主:这个说法分明是不想告诉罢了!如果不知道在全区的排名可以理解,不知道在全校排名那是解放前的说法了!查看原文你如果有广中初中的朋友,帮问一下班主任是否知道历次考试排名和本次区统考排名。我自认为和老师关系还好,平时给班级帮助不少,但老师真的说不知道。
双减后找不到适合的机构,因为没了大班课,一对三或一对一太贵了,负担不起,而网课小孩上课质量不佳,不想选。最大的变化是小学是班级里的前五,到了中学,只能中上了。周末没了补课,玩心大了,都用在网游上了,这是我最讨厌的。要是上上课,估计还是能力争第一梯队的,现初中只能靠她自己努力了,自我安慰算是锻炼一下她的学习能力吧。
双减之后,孩子的课外学习费用蹭蹭上涨了!大班没了,用一对一,一对三补习,费用贵了!双减减在明面上,学校好像是减了,但其实也没有,偷偷考试,然后说学生素质下降飞快!感觉教书责任在向家庭转移,家长压力很大。但老师好像压力也很大的样子。没有双减,似乎也有问题,辅导班成了主场,学校课程成了点心。孩子们上学而思很开心,上学校课程闷闷不乐。学校是不是应该想想怎么把课堂抓好来?
反正现在感觉升学无法适从!一方面啥都禁,KPF都不让考,华杯不办,但另一方面,各个初中学校又非得要PF,非要花一花二。于是,到澳门考,一个夏令营几千块层出不穷,无形中耗尽了家长的财力物力,耗尽了家长的精力。双减其本质是想减轻家长负担,让年轻的一代有生育的欲望。但中考高考指挥棒在那里,职业教育又丝毫不起色,哪个家长敢随便躺平?这么折腾,年轻人又怎么愿意多生孩子呢?其实70后80后最应试的那批人,他们的童年反而是最快乐的。只能说时代变化太快,我们被时代推着往前卷!
昨天晚上去学校开家长会,来了一个曾经的学霸,现在的教育家叫李海峰,她讲了一个小时的讲座,说她曾经采访了100位来自全球不同地方学霸吧,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句是她说学霸不是补习补出来的,我想应该是时代不同,等过多10年20年,估计很多学霸都是补习补出来的了。她说父母是土壤,小孩是树苗,老师是园丁,小孩能不能成才都是要拼爹的。在这个“双减”的年代,更是拼爹,不止是钱,还需要父母的陪同,悉心的呵护,要不然怎么能成参天大树。“双减”就是把所有的教育压力都丢给了父母。
cxttina:反正现在感觉升学无法适从!一方面啥都禁,KPF都不让考,华杯不办,但另一方面,各个初中学校又非得要PF,非要花一花二。于是,到澳门考,一个夏令营几千块层出不穷,无形中耗尽了家长的财力物力,耗尽了家长的精力。双减其本质是想减轻家长负担,让年轻的一代有生育的欲望。但中考高考指挥棒在那里,职业教育又丝毫不起色,哪个家长敢随便躺平?这么折腾,年轻人又怎么愿意多生孩子呢?其实70后80后最应试的那批人,他们的童年反而是最快乐的。只能说时代变化太快,我们被时代推着往前卷!查看原文现在kpf在广州就可以考,每月都有
楼主这个调研,如果要与家长面对面,那么家长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你肯定付不起,所以,可能书面征集、邮件往来、电话(含微信语音)去做可能更现实点吧,成功率也更高,操作性更强。双减没什么用。这样讲当然属于政治不正确。有家长戏称双减是给学校和老师减负,给孩子、家长加负。呵呵,毕竟,中考、高考一样不少,或者说,人学习知识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或者说要与人竞争,少学就是不行的,或者说,你现在减了,那么减了的部分什么时候把它补上呢?双减之下,学校、老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地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