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一般孩子注意不到的细枝末节,在他眼里可能被放大成参天大树。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一直错误地认为这么脆弱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磨练,我居然一直在磨练他,好让他变得“坚强勇敢”一些!
洋洋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观察,先看别人去做,然后自己再想一会儿,最后才慢慢地去尝试,去做。比如说去泳池,其他的孩子看见水可能一下就进到水里去玩了,但是洋洋不是,他先站到旁边看,看一会儿之后再用手去摸一会儿水,然后再用脚去试探,最后才慢慢得跟着大人下水玩。我前几天给他买了一辆新单车,对他来说这个新单车有点大(但是他能够到脚蹬,自己能够独立骑,只是脚够不到地),他就不肯上去骑了,他只是拉着单车到处走,我用尽了办法,软硬兼施,他就是不上车,硬抱他上去他就哇哇的大哭,就这样,折腾了一个下午,他也不肯骑上单车。如果这件事情放在以前,我可能早就抱他上去,不管他,“自以为是”的“锻炼”他了!
话说回幼儿园。现在想起来,今年3月份上幼儿园对洋洋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第一天,洋洋还不知道上幼儿园到底是怎么回事,尽管在这之前我经常和他说幼儿园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只凭大人说,他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所以第一天,洋洋很高兴得去了幼儿园,还和我们说再见,我和我LG很高兴地回家了,但是,下午放学我去接他的时候,他见到我就哇哇的大哭起来,看着他又红又肿的眼睛,我知道,他肯定哭了一天。我跟老师商量,明天就送洋洋来半天吧?可是老师说:“这样太惯着他了!”第二天,当儿子用绝望的眼神哀求我别送他去幼儿园的时候,我恨了心,自以为那是对他的锻炼,只要坚持送就能改变他的敏感多虑。

连续一个星期,那以后,我发现问题了,他的保育老师跟我反映,洋洋在幼儿园变得好像很忧郁,他也不哭了,也不闹了,整天开始自言自语,老师他也不理,小朋友也不理,就是自言自语,神情恍惚。但是每天放学我接他之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脾气变得很暴躁,无缘无故的打小朋友,抢别人东西,然后摔掉,很暴力的倾向,还咬人,踢人…..总之能用的招数他都会用上,那段时间他比土匪还土匪!
现在想起来,那段日子对儿子来说一定是暗无天日的。同样的经历不一定给别的孩子留下阴影,但是却深深地伤了洋洋。
后来我咨询了几个儿童的心理医生,也买了很多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书,我才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细心的呵护和理解,更多的爱与自由。如果妈妈都不能成为孩子最后的安全港湾,他那脆弱如丝的心灵还能从哪儿得到安抚?!
后来,在儿子上了一个月的幼儿园,经历了两次病痛之后,我把儿子接回家了。回家之后,我带着儿子天南海北的到处走,到处玩,到处看,洋洋终于慢慢地恢复了以前的笑容,现在他又是那个开朗快乐的洋洋了

现在洋洋上半天幼儿园已经有一个星期了,在我的预料之中,他的反映没有那么强烈了,现在每天很平静很正常,晚上睡觉不会突然惊醒了,而且也没有在幼儿园的沉默,没有在家的暴躁,一切都很好!真得很好!我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这所有的一切是因为:孩子心中有了希望!
其实,由于他爸爸的工作原因,我们认识很多老外,他们都告诉我,在他们的国家,小孩子开始上幼儿园,都是上半天,而且有的国家还允许家长陪着上,然后再慢慢地过渡到全天。我觉得他们这样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如果各位妈妈观察到自己的孩子属于敏感这一类型的,如果家里条件允许,还是让他们慢慢地适应幼儿园吧!只要孩子心存希望,他们就永远不会失望!
(很早以前就想把这些写出来了,但是一直在外面跑,没有太多时间,现在写出来,让各位妈妈借鉴一下。我的文采不好,这中间借用了一些别人的词汇,但是故事是我儿子真实的故事。)
(转)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要锻炼,摔打,才能坚强,有出息。我们有意对孩子严厉,有意让孩子吃苦,有意伤害孩子。这个似是而非的观念给多少孩子带来了苦难和创伤?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就应该反省。一旦明白就要改正,并给与孩子更多的爱和理解!
[ 本帖最后由 羊咩咩妈 于 2008-7-10 19: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