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合格的螺丝钉是个目标,比方说应试教育下,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聪明的学生是能很快找到那个唯一答案的学生。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只有削足适履才有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过于目标导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就像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一样),难免忽视学生的性格特点,各方面的才能,就会有学生比较受压抑,从而做出极端的事情。而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开放的,没有统一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远不止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我们在这里探讨的话题,没有绝对的对错,

。所以哈佛商学院的教育精髓是从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所以比较独立,想法比较多的孩子可能就不太适应应试教育。说句实话,我家孩子是个乖宝宝,老师的话说是上什么课都很认真,在家也很听话(不知道大了会有什么改变),但调皮的,非常有个性孩子也可能是很好的孩子,但未必是应试教育下的好学生。一刀切的教育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大部分要求,但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中间的不足,就要靠父母去补充,去平衡。
我从没贬低过螺丝钉,只是觉得一个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不适合做螺丝钉,而被迫训练成螺丝钉也大有人在。这中间的不匹配是客观事实,我所希望的也还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乐于做螺丝钉的就去做,不想做的也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