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坚决抵制小学学奥数

28748205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严重同意这位教授的意见,虽然言重了一点。很高兴能有有识之士发出这样的声音! 现在的奥数热,说穿了是应试教育的一方面内容,一个体现。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体制,没有奥数,还有奥英,奥XX,只要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就行。学生和家长都很被动,不管你是不是那块料,都要赶鸭子上架。所谓的锻炼思维,如果是以加重学生负担(奥数课和奥校都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往往在周末),学生睡眠不足,影响身心发育为代价,就完全是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奥数培养的其实不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而是数学家的思维方式,试问有多少学生有志成为数学家?另外,奥数确切的说培养的解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问题是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毫不关心,完全忽视的环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往往是思维不够全面的解题高手,而不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力,高瞻远瞩的开拓型人才。真正的数学家也不是这样就可以练成的,数学大家丘成桐对大陆的数学基础教育也颇不认同。我朋友中有人十几二十年前,高二没读完就选拔去北京集训,准备参加国际奥数比赛。若干年后说起那些国家重点培养的竞赛高手(有不少曾是金牌得主),很可惜的说也不过是在华尔街做个技术性人才,做个高级打工者,这距离他们年少时想要报效国家,改变社会的理想也相差甚远。也许本来可以是帅才的,按奥数的方式培养出来只能做个将才。

哪怕是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是其他的竞赛,国外选手也只是赛前短期集训,鲜有象中国这样大规模集中常年培训的。所以中国选手的奥赛成绩就像中国的奥运奖牌一样,不代表普遍的教育水平。试想边缘贫困地区的孩子就算有天赋,非常想学又能到哪里去学奥数?现在的做法确实造成了各方面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通过考试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能鼓励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注重培养真正的思维能力(如果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还需要学生去思维什么?现实生活有这么简单么?)这样的教育体制本身就很有问题。
2009/04/25回复
yanyanyanyan82楼
haohaoma789:
呵呵,何其偏执的言论观点成材难道就是十年寒窗考上大学难道就是上清华北大难道就是上哈佛牛津完了还得当上总理,总统"成材"的意义怎么在你眼里就变的如此的狭隘了呢呵呵,行行出状元的古语在你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了不学奥数难道孩子就注定没有了前程?就是放弃了孩子的美好将来?这说法也实在是太过煽情了吧……说来说去,还是希望家长们在对待孩子教育上能再多些理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孩子正确的教育需要家长们细心,认真的为孩子找出合适有效的方式方法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更不能拔苗助长……自认我的孩子跟世间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平凡但是只要方法正确,我绝对相信他的将来一定会很好这一点我还是可以非常自信的,呵呵……
查看原文
我的孩子学奥数,根据她目前的表现,我对她的表现同样有信心.

你的孩子不学奥数就是人才,难道我的孩子学了奥数,就不能成为人才了?
2009/04/25回复
yanyanyanyan83楼
ri008:
我儿子在美国小学是这样被人教育的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查看原文
拜托你查查这篇文章最早是什么时候发表的?美国在学习我们,我们却在学习美国已经过时的东西.
2009/04/25回复
lluyilluyi84楼
ri008:
美国有多少人去学奥数,国际比赛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拿奖,中国的科技就比美国强?不考奥数又选不出好学生?
查看原文
美国科技目前当然比中国的强,这是高等教育的问题,是鼓励创造能力的问题,和学不学奥数无关,但另一个就有关了,就是美国的学生聪明还是中国学生聪明.现在一些国外的新产品展览都不欢迎中国人了,认为产品一旦给中国人看到,哪怕是外观或功能,马上就会给中国人仿照出来。

还有,反对奥数的人,往往只看到奥数的坏处,而对其好处视而不见,纯粹为反对而反对,包括所谓的专家也好,教授也好,都是这样,不懂要社会进步,就必须保留竞争,一味学别人的皮毛,不懂辨别,不懂扬弃,就如派位位一样,不懂按学生兴趣和特长分派,样样追求所谓的公平,其实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那些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为何不反对汽车,造成那么大的空气污染、造成那么大的噪声、造成那么大的伤亡、造成那么大的资源浪费.............这比反对奥数更有意义得多了1
2009/04/25回复
keguankeguan85楼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关于奥数的歪论,就是高分低能的典型。在这种的所谓的“教授”教导下的学生,还能成材?
2009/04/26回复
zlqzlq86楼
xiaoww:
另类指什么是文盲?还是院士勇士圣斗士烈士?基本的教育是应该有的,起码读完本科是件比较容易的事,在一堆同样学历的人群中,性格开朗,晓得待人接物,处事圆滑会推销自己的人更容易胜出,并非只能往奥数一条道上挤才能出人头地,有些人天生就是读书的料,读书成绩好,但工作能力差。有些人读书成绩一般,但是工作起来左右逢源。这些主要看他们愿意把精力放在那方面。学不学奥数关键还是看小孩自己愿不愿意,不能因为升学问题就迫着学,弦拉得太紧就会断。
查看原文
呵呵,我在引用你的话并非针对奥数,而是对"满街都是博士硕士"的话.因为中国现在还没有"全是",还有相当人没有上大学,甚至高中.如果能拿到大学文凭的同时,学习些为人处世之道当然好了.可是还在小学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预知的.如果为人很圆滑,只有小学文凭又有何用?在国外,才是"满街大学生",
2009/04/26回复
认为学奥数有益的家长基本都是孩子对奥数有兴趣,学的好的;
反对的估计大多是孩子数学相对弱一点的。
所以有不同的声音非常正常。
建议大力推广奥林匹克教育,发展奥数、奥英、奥语、奥天文、奥地理、奥物理、奥化学、奥政治、奥生物、奥历史、奥唱歌、奥画画、奥弹琴,全部奥林匹克了,大家就不会争论了,哈哈。
唉,绝对公平的事情确实难,特别是在中国,加上数学确实是现代科学之基础,加上中国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才会有奥数之争。
我认为中国新一代的教育是否成功,可能需要20年以后才能看到,但至少比我们这一代成功,正如奥巴马警告美国孩子,再不努力以后就只能给中国、印度孩子打工了。
2009/04/26回复
yanyan:
我最讨厌这个所谓的专家
查看原文
我倒不讨厌他,只是文学院的教授去对自己不熟悉的数学里面的奥数发表极端的评论,感觉如同:母猪对着母鸡说,你下的蛋怎么比黄毒赌更毒
中国的教育就是被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所谓专家耽误了的;
2009/04/26回复
yanyanyanyan89楼
三届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记者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里写道:过去,西方的家长对孩子说:你要把饭碗里的饭吃光,因为印度和中国的孩子还在挨饿呢;现在,西方的家长对孩子说:你们要多学点本领,中国和印度的孩子在盯着我们的饭碗呢。

事实上,美国本土的很多家长都在反思美国的基础教育。去年底,中学同学聚会,和国外的很多同学交流,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的家长,现在也很有危机感,他们也在带着孩子学这学那,美国在学习我们,而我们,却在学习美国过时的东西,实在是太让人觉得遗憾了。

我国的基础教育其实是相当不错的,而美国的高等教育确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美国的大学要毕业,除了学业成绩要过关,还要参加很多社会活动,而我们的大学生,60分就“万岁”了,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了不失业才怪呢。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请大家讨论奥数的时候,不要脱离国情来考虑,不然,代价就是由孩子来承担了。

[ 本帖最后由 yanyan 于 2009-4-26 14:52 编辑 ]
2009/04/26回复
yanyanyanyan90楼
yuanyuhui:
我倒不讨厌他,只是文学院的教授去对自己不熟悉的数学里面的奥数发表极端的评论,感觉如同:母猪对着母鸡说,你下的蛋怎么比黄毒赌更毒 ;中国的教育就是被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所谓专家耽误了的;
查看原文
喷饭 ,形容得好
2009/04/26回复
铁扇公主:
本人才能有限,只能选择大部分人选择的方式。古今中外这是最妥当最成熟的方式。即使如李嘉诚,也一样选择将小孩送到国外读书。如果小孩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可能才需另觅他径。但最起码中学也得毕业。
查看原文
呵呵.理解你的心情……
也不知道李嘉诚在你眼中是否算是成功了
而你知不知道李嘉诚其实连初中都没读完呢?
他2个儿子确实在国外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
不过好象2个儿子加起来的成就都无法超越初中就辍学的父亲吧
看看现在的李公子的电讯盈科经营业绩也并非那么理想
若没有老李的长江实业在后面顶着,估计盈科早已挂掉多时了,呵呵……
2009/04/26回复
yuanyuhui:
我倒不讨厌他,只是文学院的教授去对自己不熟悉的数学里面的奥数发表极端的评论,感觉如同:母猪对着母鸡说,你下的蛋怎么比黄毒赌更毒 ;中国的教育就是被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所谓专家耽误了的;
查看原文
按你的意思,看来奥数必须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才行了
全民奥数才是当今教育部门应该采用的教育方法了,否则不仅耽误孩子还耽误国家呀
呵呵,看来中国的文化部,教育部都在干着惨无人道的误人子弟的事了……

另外,提醒一下不清楚的事情千万别乱下结论,谁告诉你文学院的人就不懂数学了?
不要忘了,北京理工大学年年的招生分数可不低
呵呵,能上北理工也是过5关斩6将的本事考出来的哦,更何况人还是教授呢?
2009/04/26回复
学了奥数对思维应该是有好处的,我孩子应该是并没有数学天赋,奥数题常常不会做,但数学老师说,他做难题的能力比一般孩子都强,因为俺从一年一期开始就“摧残”他。。。
2009/04/26回复
到了孩子觉得困难得学不下去的时候,我也会放弃的
2009/04/26回复
yanyanyanyan95楼
haohaoma789:
按你的意思,看来奥数必须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才行了全民奥数才是当今教育部门应该采用的教育方法了,否则不仅耽误孩子还耽误国家呀呵呵,看来中国的文化部,教育部都在干着惨无人道的误人子弟的事了……另外,提醒一下不清楚的事情千万别乱下结论,谁告诉你文学院的人就不懂数学了?不要忘了,北京理工大学年年的招生分数可不低呵呵,能上北理工也是过5关斩6将的本事考出来的哦,更何况人还是教授呢?
查看原文
这位妈妈,看你写的,应该是孩子没有学奥数的,对不?如果是这样,那我可就知道你为什么抵制奥数了,呵呵.问多一句:你知道奥数是什么东西吗?你没有陪着孩子学习奥数的经历,单凭那些所谓专家的片言只语,你居然比我们这些陪着孩子一路学上来的家长还清楚奥数的这些所谓"弊端",我只能说:毛爷爷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你这里可是完全行不通啊.
就凭你不学奥数也能积极参与这场关于奥数讨论的热情,我也给你送花吧
2009/04/26回复
俺们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全民”,小时候“全民霍元甲”,“全民加里森敢死队”,后来“全民经商”,“全民小燕子”,其实“全民XX”,不是“xx”的错,所以“全民奥数”错不在“奥数”,要错也是错在“全民”。
2009/04/26回复
yanyanyanyan97楼
haohaoma789:
呵呵.理解你的心情……也不知道李嘉诚在你眼中是否算是成功了而你知不知道李嘉诚其实连初中都没读完呢?他2个儿子确实在国外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不过好象2个儿子加起来的成就都无法超越初中就辍学的父亲吧看看现在的李公子的电讯盈科经营业绩也并非那么理想若没有老李的长江实业在后面顶着,估计盈科早已挂掉多时了,呵呵……
查看原文
按照您说的,看来李嘉诚不应该让孩子接受教育啊,最好是象他这样连初中也没有毕业才好.

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呢?你既然来到了学童版,完全不象是不喜欢孩子接受教育的样子啊,我等愚昧,实在是无法理解你的行为
2009/04/26回复
猜你喜欢

聚焦神学院小升初

娃小1升小2,学奥数在家教还是出去学,讨论讨论

调课:越秀区少年宫2016秋季班周六奥数课

小学生学奥数从几年级开始比较合适?

奥数到底适合不适合学?

奥数该不该学?怎样学?什么时候学?

热点推荐

带娃去大澳渔村 泡水吃海鲜,晒成小黑炭!

小学三年级写作业到11点 真的无法接受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在家用电饭煲煮关东煮 好吃没负担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实现牛腩自由!电饭煲焖腩超省心

三升四,小孩对KET排斥,每天就是看中文书

分享生活#国泰平安

被挑食娃夸爆的午餐!芝士焗南瓜牛肉饭

强降水+8级大风!强劲冷空气已启程!多地高

58送上门的烧鸡 皮脆肉嫩还带竹筒粉

梅花园阿强家吃哭了!记忆中的味道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